重疾險的新定義發布後,保險漲價or降價?

2020-12-14 蝸牛保險

重疾新定義和重疾發生率表,已板上釘釘。就等2021年1月31日,在售重疾全部下架後,正式實施了~

最近,很多人都對重疾新定義後,價格漲還是降做了解讀。我看了一下,主要有兩大派別:

降價派:輕度甲狀腺癌被劃為輕症,重疾發生率下降,所以價格會降;

漲價派:雖然重疾發生率降,但有些定義鬆了,降價空間不大,還有可能會漲價。

到底是漲還是降?真的是眾說紛紜。

我一直沒有去寫文章,是因為不敢輕易下定論。

後來,我們走訪了各保司的產品負責人、精算部門、保險公司的爸爸——再保險公司和監管爸爸出重疾發生率表的相關負責人,以及結合我們的從業經驗,做出了對未來重疾價格的預判。

先把結論放出來:

大公司:大概率維持不變或略微下降;中小公司:大概率上漲。

下面來分析一下,得出這個結論的背後原理~

保障

說價格之前,還是先梳理一下重疾新定義主要的調整內容:

①將「部分Ⅰ期及更輕的甲狀腺癌」由重疾調整為輕症,賠付比例從100%縮水30%。

②限定同種輕症賠付比例不能超過30%。

要知道,以30-35歲人群為例,較輕甲狀腺癌發生率佔了重疾40%。把40%的重疾刨掉,相當於價值打了6折!

保障內容打了折,即使價格不變,也相當於變相漲價了。

但有人說,不是加了些保障嗎?

以前規定的是25種重疾,現在加了3種是監管強制要求加的。實際上,以前很多保險公司都有加上這幾種疾病,所以加沒加影響不大。

還有人說,賠付條件不是變寬了嗎?

他們認為,對於心臟瓣膜手術、冠狀動脈搭橋術,舊定義要開胸賠,新定義不開胸就能賠。

實際上,不管是新舊定義,不開胸都能賠。只是以前沒有寫到條款裡,現在算是名正言順地寫進條款裡,所以影響不大~

所以,到底是漲價還是降價?

價格

由於輕度甲狀腺癌劃為了輕症,按30%賠,並結合新發生率表看,理論上重疾發生率是降低的,成人階段約為調整前的8.5折。

雖然重疾發生率下降了,但不能立馬蓋棺定論說重疾價格必須跟著降。

(Ps:理論重疾發生率調整僅為參考,並不意味著產品價格也會下降。)

要知道,重疾發生率只是影響重疾價格的其中一個因素。影響重疾價格的因素,除了重疾發生率和重疾定義,還有保險批發價。

怎麼理解這個批發價?

保險公司也是有爸爸的,保險公司的保險公司,也就是再保險公司,比如英國的勞合社,給保險公司轉移風險。

全世界的再保險公司就這麼幾家,而不同的保險公司,背後找的可能是同一家再保險公司。

這就好比一個批發市場,保險公司批發回來的產品,可以改個名字,價格定高點或低點賣。這就是為什麼,接近同樣的保障,不同保險公司賣的價格差別這麼大的原因。

所謂的大保險公司,和大家眼中的中小保險公司的定價策略是不一樣的。

傳統大保險公司:好比線下商超,分支機構多,人員規模大,運營成本高,得把利潤加到位,才能覆蓋到成本,才能保障公司正常運轉,股東們賺到錢。

中小保險公司:就好比走的拼x多路線,競爭非常大,不補貼點利潤,別人對名氣不大的中小保險公司不買單啊。於是,為了搶佔市場,100塊的批發價,中小保險公司可能得補貼30塊賣,打個7折,才能把客戶吸引過來。

大家應該可以感知到,這幾年,網紅重疾價格戰可謂戰火連連,時不時冒出一個網紅保險,總能刷新大家對保費和保障責任的下限,價格低到塵埃裡。

對於行業來說,這會存在什麼危機?就好比花唄借唄,極大放大資金槓桿,進而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保險也一樣,保障內容很豐富,卻賣得很便宜,槓桿被極大的放大,同樣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

所以,監管爸爸出大招了。

重疾新定義後,重疾發生率降了15%,變成了85%。舉個例子,成本價從100塊變成了85塊。但是,保司不能補貼了,不能搞價格戰了。

因此,中小公司的價格走向可能是:

按照再保價格110%賣,即85%*110%=94%,大概率會按照94%的定價。相比現在的7折,價格還是高了!

橫琴已經出了第一款重疾新定義產品,形態可謂獨樹一格,專為粵港澳大灣區而生。大家暫且感受一下保障內容和價格,你說價格漲了還是降了?

而所謂的大保司呢,同樣是按照再保價格110%賣,所以價格基本和現在的持平或略微下降。

雖然大小保司定價發生率趨於相同,但由於大保司運營成本高,就算價格略微下調,價格也普遍比中小公司高。

寫在最後

結合重疾新定義和發生率表,我們有理由看到:

未來的重疾險保障力度縮水,保險公司成本上升,出現擊穿低價的可能性不大。畢竟監管要穩住行業,保證系統不出風險,這才是對普通民眾最大的保障。

這幾年,網紅重疾的價格戰,讓人刷新對重疾險價格的認知,因為傳統的重疾險在大家眼裡是很貴的。

但千萬別以為價格戰會長期打下去,這只是一陣風。迎著風口上車了的,就是賺到了~

新重疾定義出臺後,就別想著未來網紅重疾的價格還能低到塵埃裡,保障還能開出花來~~

關於重疾新定義後,漲價or降價?你又怎麼看?歡迎留言探討~

相關焦點

  • 新定義重疾險會更貴?哥哥說笑了
    總之,這款新產品在保障責任不如達爾文3號的條件下,大概還要再貴個15%。  說好的降價呢?你在調戲我。    另外把原位癌也剔除輕症,保險公司可以選擇保,也可以選擇不保。  所以從第二點來看,新定義重疾險一定會比老產品便宜,因為預期賠付率下降,保障成本變低了嘛,價格也有了下探的空間。  就像特斯拉在國產後開始降價一樣,成本優勢會反饋到價格上。  按照我的預期,新產品大概會便宜個10%左右。
  • 重疾定義引入分級體系 重疾險產品或迎批量「更新」
    11月5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下稱「保險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下稱「醫師協會」)正式發布《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2020年修訂版)》(下稱「新規範」)。這是保險業協會和醫師協會繼2007年制定發布《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下稱「舊規範」)後,在銀保監會指導下,再度合作開展修訂工作,形成了上述新規範。
  • 新定義重疾險蓄勢 多險企承諾理賠時「定義從優」
    他所稱的新規範,即11月5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發布的《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2020年修訂版)》(以下簡稱「2020版重疾規範」)。在「2007版重疾規範」基礎上進行了修訂和完善。自發布之日起到2021年1月31日為過渡期。
  • 初代新定義重疾險,和諧福滿一生,重疾險買新還是買舊?
    大家好,我是未雨姐~舊定義重疾險,還有27天,全面下架。新定義重疾險也接踵而至,之前測評過幾款新定義重疾險,都非常平平:保障不全面、賠付比例低、保費價格高...相關閱讀:第一款重疾新定義產品!粵港澳大灣區重大疾病保險,值得買嗎?合眾壹號2021怎麼樣?第二款新定義重疾險,原位癌賠了!
  • 重疾險疾病定義即將更新 明確重疾28種、輕疾3種
    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新規範根據當前疾病實際發生實際情況、醫療狀況、相關調研等做了最新的對重疾、輕症等的定義更新,也是一種與時俱進;另一方面,新規範也是對保險產品設計上做了進一步的規範,包括重疾、輕症的比例等。總體上,與時俱進,進一步規範,保護消費者的利益。
  • 重疾險會降價嗎?為何單獨開闢大灣區標準?
    日前,《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20)(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2020年版重疾表」)對外發布。這是今年3月末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新重疾定義規範的相關配套文件。據悉,該版本梳理了疾病保險產品約2900款,摘錄疾病160種,收集承保數據3.7億條、理賠數據587萬條。
  • 和諧福滿一生重疾險新品測評!新定義重疾險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最近一個月裡,保險界那是相當熱鬧,主要還是因為舊定義重疾險即將在2021年1月31日停售。心愛舊定義的小夥伴都火急火燎得想趕上最後一班列車,保險公司也你爭我趕地上線新品,場面一度沸騰。和諧福滿一生重疾險就是和諧健康在這個月新上線的新定義重疾險產品。
  • 國壽、新華等公司均在為新舊定義銜接做準備 重疾險新定義凸顯三大變
    10月26日,證券時報記者從保險業內獲得一份名為《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2020年修訂版)(終審稿)》的文件,顯示重疾新定義的下發已經進入尾聲。據了解,這份文件已經獲得通過,預計在不久後正式發布。
  • 駱駝規劃:新定義vs舊定義重疾險,哪種更值得買?
    最近重疾市場不少大事件:折騰了大半年的重疾險新定義落地,新產品陸續上線;舊定義重疾險退市時間確定,將於2021年1月31日之前全部停售。在可銷售時間不足兩個月的情況下,有保險公司抓緊時間見縫插針推出舊定義新產品。
  • 重疾險定義新規範發布 優化分類建立重大疾病分級體系
    11月5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下稱「保險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下稱「醫師協會」)在京舉辦新聞通氣會,正式發布《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2020年修訂版)》(以下稱「新規範」)。
  • 新版的重疾險疾病定義和新版的重疾經驗發生率表都有望出臺
    券商中國記者採訪多位保險公司相關部門人士,不同保險公司對此態度不同。太保壽險表示,對於新定義生效前的舊保單合同,將依據舊定義標準進行核賠,對於新定義生效後的新保單合同,將依據新定義標準進行核賠。除了28種重疾和3種輕症疾病之外,建議相關部門儘快建立和發布重疾產品其他種類的重大疾病和輕症疾病的示範庫及示範釋義,以便保險公司及時對現有產品進行調整和升級。另外,因為重大疾病定義修訂影響較大,新產品的定價及系統開發等均需要一定的時間,建議新重疾定義發布後的過渡期,老定義下的重疾產品仍可以繼續銷售,以做好重疾定義在產品端的切換。
  • 保險公司重疾險擇優理賠,是、真、的!
    還記得前幾天聊過保險公司擇優理賠的事兒嗎?重疾理賠擇優,哪個寬鬆賠哪個?《中國銀行保險報》從信泰保險獲悉,12月9日,信泰保險完成了首例重疾「重大疾病理賠擇優」案例給付。2020年12月,J先生經康復治療後,經醫院檢查明確為:「左側中樞性面癱、左上肢肌二級、左手萎縮畸形、左下肢肌力三級」。2020年12月9日來到保險公司申請腦中風後遺症重疾險理賠。
  • 重疾險疾病定義重新修訂,都有哪些變化?
    中國健康險與重疾險發展的歷程1995年重大疾病保險首次進入中國市場;2006年深圳「友邦案件」引起了媒體界的大肆報導:保險保死不保生。保險業爭議聲音空前高漲,催生了2007版《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該規範一直沿用至今。
  • 保險公司重疾險擇優賠付,到底是個啥?
    2020年3月31日,ZG保險行業協會和ZG醫師協會聯合發布了《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徵求意見稿)》;2020年6月1日,ZG保險行業協會和ZG醫師協會聯合公布了《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
  • 重疾新規重磅發布,產品動能面臨轉換 | 保險月報
    應該說,這樣一種「增值」服務是在我國特定的市場環境和保險發展階段下的產物,隨著市場的規範、監管規定的明確,一定會存在這樣的新老產品銜接問題。新重疾規範的推出完善了舊定義的明顯缺陷,比如:舊定義要求冠狀動脈搭橋術需要實施開胸手術才能理賠,而新定義並沒有此要求。對於買了舊版重疾險的客戶來說,新規範的推出對自己是不公平的,相當於是一種變相的「政策風險」。
  • 2款新定義重疾已上線!最後60天,這些網紅重疾險怎麼選?
    11月15日,重疾新定義正式發布,同時,中國保險報也透露了一些重要消息: 預計第一波重疾險新產品將會在15-20天後獲得核准批覆 這不,新定義重疾險已經出來了2款,在新舊產品交接的當下,重疾險該怎麼買呢?
  • 行業動態|重疾險新定義終審稿曝光!明確重疾28種 輕疾3種
    10月23日由銀保監會相關副主席主持的《重疾險新定義》評審會終審方案已通過,目前正在走銀保監會內部流程,預計重疾險新定義將很快發布。與此同時,記者還獲悉一份《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2020年修訂版)(終審稿)》(以下簡稱「《終審稿》」),文件主要包括適用範圍、使用原則、重大疾病保險條款的相關規定、重大疾病保險宣傳材料的相關規定及附則五大部分。
  • 史上最好一批重疾險就快沒了 11月成人重疾險榜單
    11月5號,鬧騰了大半年的重疾新定義終於正式發布了 舊版的重疾險也將在2021年2月1號前全部停止銷售 也就是說目前在售的所有重疾險隨時可能下架
  • 重疾險新規過渡期 舊產品竟成香餑餑
    舊重疾險助力「開門紅」「最近每天都有人來諮詢重疾險。」某保險經紀人對記者表示,重疾險新規出臺(11月5日)後,客戶購買老重疾險熱情較為高漲。上述人士表示,這或與重疾險定義調整有關。種種跡象顯示,對於部分保險消費者而言,舊定義下的重疾險產品仍具備一定吸引力。不過,銀保監會要求,各保險公司要加強銷售管理,嚴禁借新老定義切換進行不當炒作,嚴禁以停止使用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進行銷售誤導。
  • 重疾險定義規範徵求意見:病種數量從25增至31,區分輕度和重度,沒有...
    3月31日,備受行業關注的《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修訂版(徵求意見稿)》正式由保險業協會對外發布,並徵求意見。  目前行業使用的《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還是2007年制定的,出臺時對於規範行業,推動重疾險發展起到重大作用,但10多年來,隨著人均壽命的提高、重大疾病發生率的改變、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等,原來有關健康險、重疾險的許多規則確實已經出現與現實市場不相適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