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賜履按:這回講講安帝劉祜。安帝前面,是光武、明帝、章帝、和帝,對了,還有一位殤帝劉隆,安帝是東漢第六帝。劉隆不到兩歲就死了,沒法兒評價,咱就忽略不計了。安帝劉祜,被鄧太后立為皇帝之後,一直就沒能掌權。公元121年,鄧太后終於死了,劉祜終於可以親政了。我們都等著這位爺做出點讓人激動的事情吧,然而,劉祜的腦殘和廢柴,給後面更腦殘、更廢柴的順帝、桓帝、靈帝開了個頭兒,東漢王朝的列車,隆隆地開上了疾速下滑的快車道。
劉祜的老爹是清河孝王劉慶(和帝劉肇的哥哥),母親是劉慶的小老婆左小娥。《後漢書·孝安帝紀》載,劉祜住的宅邸,多次有神光照進居室,有人還聲稱見過一條赤蛇盤在他的床上。劉祜十歲時,好學《史書》(李賢註:《史書》者,周宣王太史籀【讀如宙】所作之書也。凡五十五篇,可以教童幼),頗有悟性,和帝劉肇聽了之後,非常喜歡,多次把劉祜叫到宮裡見面。
公元106年,不到兩歲的殤帝劉隆去世,鄧太后就立劉祜為帝,本年十三歲。鄧太后主政,一主就主到死,把個劉祜急得呀!公元121年,三月十三日,鄧太后終於咽下了最後一口氣,二十八歲的劉祜則長籲了一口氣——一口足足憋了十五年的氣啊,終於親政了!
既然親政了,第一件事就是——
更換班底
要換,就得兩套班子都換了:一套是那頭兒的;一套是這頭兒的。
三月二十八日,劉祜追遵親爹清河孝王劉慶為孝德皇,親娘左小娥為孝德後,祖母宋貴人為敬隱後。
四月七日,劉祜尊嫡母耿姬為甘陵大貴人。
衣賜履說:甘陵是劉慶的墳墓,劉祜設立縣城,即今山東省臨清市。耿姬是劉慶的大老婆,是為劉祜的嫡母;左小娥雖然是劉祜的親娘,但因為是小老婆,所以沒資格當嫡母。那頭兒的換完了,該換這頭兒的了。
第一步,先收拾老鄧家及其黨羽。
劉祜小的時候,大家都說他聰明。等他逐漸長大,各種臭毛病都冒出來了,搞得鄧太后心頭不爽。鄧太后曾徵召濟北王和河間王的兒子們前來京城,河間王有個兒子叫劉翼,又帥又有範兒,鄧太后非常喜歡,讓他承續平原懷王劉勝的香火,並且,不讓他回封國,就跟洛陽呆著。劉祜的奶媽王聖,很有心計,她見鄧太后總也不肯歸還政權,就琢磨鄧太后可能有廢掉劉祜之心。於是,王奶媽就夥同中黃門李閏、江京,在劉祜面前,不斷說鄧太后的壞話,搞得劉祜心裏面七上八下,日夜擔憂。
衣賜履說:奶媽囂張,從劉祜開始,真是劃時代的創舉啊。終於,熬到了鄧太后去世,劉祜親政了。鄧太后為人嚴厲,以前收拾過不少宮人。她這一死,原來被修理過的宮人們全跳出來了,控告鄧太后的兄弟鄧悝(讀如虧)、鄧弘、鄧閶(讀如昌)曾向尚書鄧訪索取廢黜皇帝的歷史檔案,他們打算廢掉劉祜,改立那位又帥又有範兒的平原王劉翼為皇帝。好多事兒都架不住琢磨,不想啥事兒沒有,一想啥事兒都來了。劉祜一聽鄧家兄弟想換掉他,回頭再咂摸往事,頓時發現很多可疑之處,越想越覺得鄧家兄弟不懷好意,越想越咬牙切齒,於是下令有關部門彈劾鄧悝等人大逆不道。此時,鄧悝、鄧弘、鄧閶均已去世,於是撤銷他們的兒子的爵位,全部貶為平民;鄧太后的老哥鄧騭因不曾參與密謀,只免去特進之銜,遣回封國(上蔡國,今河南省上蔡縣);鄧氏宗親一律免去官職,返回原郡(鄧家是南陽郡人);沒收鄧騭等人的資財、田地和房產;將鄧訪及其家屬,放逐到邊遠的郡縣。
回到郡裡,郡縣官員繼續迫害,鄧悝的兒子鄧廣宗、鄧閶的兒子鄧忠自殺。鄧騭被改封為羅侯(封國羅縣,今湖南省汩羅市),鄧騭和兒子鄧鳳一同絕食而死。鄧騭的堂弟、河南尹(首都洛陽市長)鄧豹,度遼將軍、舞陽侯鄧遵,以及將作大匠(工程總監)鄧暢,全部自殺。只有鄧宏之子鄧廣德兄弟因母親與閻皇后(安帝的皇后)是親姐妹,得以留在京城。
五月十七日,將平原王劉翼貶為都鄉侯,遣回河間(首府樂成,河北省獻縣,老爹劉開的封國)。劉翼不再會見賓客,緊閉大門而深居自守,因此得以免罪。
老鄧家唯一一個升官兒的,是樂安侯鄧康,他被鄧太后從鄧氏族譜中除名(詳見拙文《鄧太后執政倚重的三種勢力:兄弟·太監·女人》),這回,當了太僕(交通部長)。
在修理鄧家的過程中,跳得最歡的是尚書陳忠。和帝劉肇在世的時候,鄧太后還是鄧皇后,太尉張禹、司徒徐防,曾打算拉著司空陳寵一同奏請,追封鄧皇后的老爹鄧訓(皇后的父親一般都會封侯,但是鄧訓在閨女當皇后的時候,已經死了,給大臣們留下了拍馬的巨大空間。陳寵任司空是在公元104年,劉肇死於公元105年,此事當在此期間)。陳寵認為以前沒有這種奏請的先例,就不同意,老幾位吵了好幾天,吵得面紅耳赤,也沒吵出個結果(兩個拍馬屁的,理由當然過硬,但擺不上檯面,碰到陳寵這種死腦筋,爭不出個結果也屬正常)。劉肇到底還是追封老丈人鄧訓為平壽侯,張禹、徐防又約陳寵,都派各自的兒子,去向鄧訓的長子、鄧太后的哥哥、時任虎賁中郎將鄧騭送禮祝賀,結果,陳寵還是不給面子。這下子,陳寵算是把老鄧家得罪慘了,因此,鄧氏家族當政時,陳寵的兒子陳忠始終不受待見。等到鄧家失勢,陳忠立即被任命為尚書。本來,老鄧家也未必會被修理得那麼慘,但是,陳忠身處朝廷中樞,天天跟皇上眼皮子底下,想想這些年受的冤枉氣,就不斷上書彈劾鄧家,補完一刀又一刀,終於使老鄧家陷於重罪。
衣賜履說:陳忠為報私仇,有的沒有的,都編排到鄧家頭上,實足的落井下石。士大夫們見天兒罵太監們齷齪惡毒,他們的做法,與他們所詆毀的太監,區別其實不大。實際上,陳忠這人還真不是「壞人」,但確實沒少幹「壞事兒」,關於此人,我們後面會專門撰文分析。後來,大司農、京兆人朱寵,對鄧騭無罪而遭難很是同情,就脫了個光膀子,抬著棺材,上書為鄧騭喊冤。劉祜雖然免了朱寵的官職,但也有所覺悟,於是責備迫害鄧氏家族的地方官員,準許鄧騭等人的屍骨運回故鄉安葬,鄧騭的堂兄弟們也都得以返回京城洛陽。
另外,長樂太僕蔡倫曾秉承竇皇后的旨意誣陷劉祜的奶奶宋貴人,劉祜命他自己前往廷尉受審,蔡倫服毒而死(可參詳拙文《大太監蔡倫:宦官領導小組副組長兼漢朝工程院院士兼專案組調查員》)。
第二步,搭建自己的班子。
劉祜任命嫡母耿貴人的哥哥牟平侯耿寶,當羽林左軍車騎總監(監羽林左軍車騎),後又任大鴻臚;祖母宋貴人之父宋楊的四個兒子全都封為列侯,宋氏家族中擔任卿、校、侍中、大夫、謁者、郎官的有十餘人。
閻皇后的兄弟閻顯、閻景、閻耀,全都擔任卿、校,統御皇家禁軍。從此,安帝內寵的權勢開始興盛。
衣賜履說:兩漢王朝一向由母族(舅父)當權,現在妻族(大小舅子)開始當權,這是繼奶媽當權之後,劉祜的又一大創舉。太監江京當年曾前往清河國駐京辦(清河邸)迎接劉祜入宮即位,劉祜認為江京有功,封他為都鄉侯(當時前往官邸迎接的是鄧騭,江京不過是鄧騭的手下)。封李閏為雍鄉侯,二人全都為中常侍。江京兼任大長秋(皇后宮總管),與中常侍樊豐、黃門令(宦官總管)劉安、鉤盾令(宮廷花圃器具管理官)陳達,以及奶媽王聖和王聖的女兒伯榮(《後漢書·來歷傳》裡,王聖的女兒名「永」)奔走內外,竟相顯示奢侈和暴虐。
公元123年,四月二十日,劉祜封王奶媽為野王君(自西漢王朝以來,男封侯,女封君)。
公元124年,八月二十日,擢升耿寶為大將軍。
本年,劉祜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廢掉太子
公元114年,滎陽人閻氏選入後宮,很得劉祜寵愛,封為貴人。
公元115年,閻貴人升格為閻皇后。劉祜雖然廣播龍種,但是廣種薄收,直到本年,劉祜寵幸了一個姓李的宮女,一不小心,生了個兒子,取名劉保。閻皇后沒生出兒子,非常憤怒,就把這位李宮女給毒死了。
公元120年,立劉保為皇太子。
公元124年,劉保精神不濟,總是病懨懨的,有次到劉祜奶媽王聖的府第。劉保的奶媽王男和後廚總監邴吉都認為,王聖的府第是新建的,犯了土禁,難以長久。王聖母女和大長秋江京、中常侍樊豐,與王男、邴吉互相看不上,互相搬弄是非,王聖母女離皇上近,嘴大,於是誣告王男、邴吉,這兩個人被下大獄處死了,家屬全被流放到比景(越南箏河口)。
衣賜履說:史書上沒說王男、邴吉的罪名。
劉保經常思念王男和邴吉,屢屢為此嘆息。江京、樊豐怕有後患,就與閻皇后妄造證據、羅織罪名,誣陷劉保和太子宮的官員。安帝劉祜火冒三丈,召集三公九卿及以下群臣,討論廢黜太子。
大將軍耿寶等人順著皇上的意思,一致認為應當廢黜。太僕(交通部長)來歷、太常(祭祀部長)桓焉、廷尉(司法部長)張皓提出異議,指出年齡不到十五歲的人,過失與罪惡不由自身負責,並且王男、邴吉的奸謀,太子或許並不知曉,應當慎重考慮。
劉祜聽不進去,九月七日,下詔廢黜太子劉保為濟陰王。
衣賜履說:太子都被廢了,我們還是看得一頭霧水,不曉得他們究竟犯了什麼罪。不管真的假的,好歹得有個罪名,史官不記,或有難言之隱。太僕來歷不服,搞了一個串聯,包括光祿勳(宮廷禁衛官司令)祋諷(祋讀如對)、宗正(皇族事務部長)劉瑋、將作大匠(工程總監)薛皓等十餘位實力派領導幹部,一同到鴻都門諫諍,替劉保喊冤。劉祜頗感不安,下詔說:
父子一體,本是天性,我以大義割斷親情,全都是為了天下蒼生。來歷、祋諷等不識大體,與眾小人一道鼓譟,表面看是忠誠直正,實際上完全是為了謀取今後的好處(意為劉保上臺後會得到重用)。掩飾邪念,違背正道,他們就是這麼事奉君王的嗎?
皇上連這話都說出來了,大家沒辦法,紛紛退場。只有一根筋的來歷獨自一人守在鴻都門下,號稱皇上你不收回成命,我就不走!劉祜大怒,指示尚書令陳忠(此時已升為尚書令)等人上書彈劾來歷。隨後,劉祜免去來歷兄弟官職,削減他們封國收入,並拒絕來歷老娘親武安公主劉惠(明帝劉莊的女兒,劉祜的姑祖母)入宮晉見。
對來家的嚴懲,給廢除太子事件畫上了句號。
公元125年,二月,劉祜南巡。三月十日,在葉縣(河南省葉縣西南舊縣鄉)去世,享年三十二歲。
三月二十八日,閻皇后等人立濟北惠王劉壽的兒子劉懿為帝,是為漢廢帝。
衣賜履說:說實在的,我對劉祜廢掉劉保的太子之位,是百思不得其解。光武帝劉秀和章帝劉炟,都有過廢太子的舉動,但是,劉秀有十個兒子,劉炟也有八個兒子,廢了太子之後,人家有得換啊!但是,劉祜只有劉保這一個兒子誒(《後漢書·五行志》載,帝獨有一子,以為太子,信讒廢之)。
關於劉祜廢太子一事,在《後漢書·天文志》和《後漢書·五行志》中出現十餘次,記錄了劉保被廢的種種徵兆,日食啊,水災啊,地震啊,宮殿著火啊,星宿犯衝啊,出現黃龍啊,出現五色大鳥啊,等等。最有趣的一條是,元初三年(公元116年),出現八個瓜長在一個蒂上的異象,當時閻皇后初立,後來閻後與外親耿寶等一起陷害太子,廢為濟陰王。
講真,看著中國古人,嚴格說是中國古代高級知識分子一本正經地記錄這些胡說八道、荒誕不經的事跡,一股悲涼由然而生,我們就是在這種文化氛圍中延續了幾千年……咳!
劉祜廢掉劉保,我推測閻皇后出了大力,畢竟,是她毒殺了劉保的生母李宮女,劉保如果上了臺,第一件事就是拿她祭母啊。
劉保被廢,增加了帝位繼承的不確定性,實際上,數年後,一大幫太監發動政變,把劉保扶上帝位,是為漢順帝,將太監在東漢王朝的地位推向一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