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精神已超越體育範疇 在民族復興中閃耀光彩

2020-12-16 網易新聞

1984年8月7日,中國女排在洛杉磯奧運會女排頒獎儀式上向觀眾致意。正是這個集體,締造了中國女排「五連冠」的奇蹟。新華社發

2019年9月28日,在日本大阪舉行的2019年女排世界盃賽上,中國隊球迷在看臺上為女排加油助威。新華社發

【探尋精神源頭 彰顯時代價值】

1981年11月16日傍晚,第三屆女排世界盃決賽夜,整個中國萬人空巷。隨著黑白電視機裡「鐵榔頭」郎平的一記重扣,中國隊3∶2險勝,我國誕生了「三大球」項目裡首個世界冠軍!那一夜,無數國人熱淚紛飛,鞭炮聲熱鬧如除夕。當年,中國女排奪冠,中國男排衝出亞洲,「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從北大校園裡傳出,響徹了整個中國。

2020年9月25日,以中國女排為原型創作的電影《奪冠》首映,當「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的動人旋律響起,無論是50後60後,還是70後80後,甚至90後00後,都再次激蕩起對女排精神的共同記憶。女排精神是最好的創作源泉,電影《奪冠》一舉斬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等三項大獎。有觀眾說:「這不僅僅是一部體育片,更是一部講述中國人故事的電影!」

跌宕起伏40餘年,團結協作,頑強拼搏,在低谷中奮起,從不放棄,面對強敵出手,永不言敗。歷久彌新的女排精神是民族品格的縮影,是激勵國人奮發圖強的精神寶藏。

奏國歌,升國旗,女排對中國人的意義超越了體育,是國家的英雄。無論是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還是在新時代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徵程裡,女排奪冠的故事都能跨越時間,燃起中國人為國爭光的鬥志豪情。

2019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專門邀請剛剛獲得2019年女排世界盃冠軍的中國女排隊員、教練員代表,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招待會,並在會前親切會見女排代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人民群眾對中國女排的喜愛,不僅是因為你們奪得了冠軍,更重要的是你們在賽場上展現了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面貌。

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今天,女排精神依然是一面旗幟,在每一個中國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徵程中閃光。

喊出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強音

「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金句,懸掛在國家體育總局一樓大廳裡。

時間來到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春風初拂。透過開放的國門,人們意識到,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體育水平,我們和世界強國相比都存在不小差距,必須奮起直追。

正如100多年前一群熱血青年曾發出痛心疾首的「奧運三問」:中國何時才能派一位勝利的選手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才能派一支勝利的隊伍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才能舉辦奧運會?當時的國人也在期盼著:中國人何時能在國際體育賽事上揚眉吐氣?

女排酣暢淋漓的扣球,扣在了時代的節點上。

1979年女排亞錦賽,香港伊莉莎白體育館見證了新王者的誕生——中國女排力克多年勁敵斬獲亞洲冠軍。隊員郎平表現優異,被譽為中國的「鐵榔頭」。

1981年日本世界盃,日本大阪體育館打開了國人沸騰的開關。中國女排以七戰全勝的戰績,先後戰勝美國、日本等強隊,首奪世界冠軍。

那一夜,成千上萬守在電視機和收音機前的中國人記住了解說員宋世雄略帶哽咽的吶喊:「17∶15!中國隊勝利啦!隊員們都抱在一起!中國隊以3∶2勝了日本隊,以7戰7勝的優異成績奪得了本屆世界盃的冠軍!」

1984年,中國女排首奪奧運金牌,1985年和1986年又接連拿下第4屆世界盃冠軍和第10屆世錦賽冠軍。至此,中國斬獲世界女排史上首個「五連冠」。

萬眾拼搏奮進的時代,一枚金牌的意義,早已超出了體育的範疇。

排球運動是集體項目,又是「高人」項目,東方人能夠拿到排球項目的世界冠軍並非易事。但中國女排隊員在賽場內外團結拼搏、永不言敗的身影,讓更多國人看到:我們中國人行!完全有能力達到甚至超過世界一流水平!

女排奪冠再次敲響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戰鼓,激發起一代人滾燙的愛國熱情,聚合起擁護改革、投身改革、建設國家的磅礴合力。正如《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學習女排,振興中華》中豪邁的宣言:「用中國女排的這種精神去搞現代化建設,何愁現代化不能實現?」

在深圳,寫著「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巨型廣告牌豎立在蛇口工業區最顯眼的地方,見證中國經濟特區的崛起;在義烏,依靠「雞毛換糖」起步的小商販在走街串巷中不斷探尋商業密碼;在蘇南,一批「社隊企業」轉為「鄉鎮企業」;在高校、在科研機構,解放思想的浪潮讓大批有識之士重回科學研究的熱土。

無論是鬥志勃發的中國女排,還是重獲命運轉機的大學生、遍布大街小巷的個體戶,抑或是奔向新生活的打工者,他們的故事都帶著昂揚奮進、敢闖敢試的時代氣質。

「女排是一面旗幟。女排的氣勢,振興了一個時代,她是80年代的象徵。」在自傳《激情歲月》中,現任中國女排總教練郎平這樣寫道。

女排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喊出了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最強音。

激蕩團結一心、敢於攀登的愛國豪情

沒有哪一支球隊,能以這樣的方式亮相——

201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典禮上,中國女排成員乘著「祖國萬歲」花車來到天安門前,向公眾致意。

今天的中國,早已變得更加從容自信,國家的強大無需再用金牌的多少來證明。幾十年間,中國女排換了一茬茬隊員,老面孔退役了,新面孔又頂上來,但中國女排始終不只是一個隊名,而是一個精神符號,是無數中國人心裡愛國主義的象徵和民族自豪感的體現。

中國女排建隊之初,訓練場上就貼著「為國爭光」四個大字。這是中國女排的初心和使命。正如郎平所說:「只要穿上帶有『中國』二字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國出徵。每一次比賽,我們的目標都是升國旗、奏國歌。」

從1984年中國女排首奪奧運會金牌,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2016年里約奧運會,再到大阪女排世界盃,五星紅旗在世界舞臺上一次次升起,一次次激起全國人民的愛國情懷。

為國爭光,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這種發自內心的樸素共鳴,都是點燃億萬國人奮鬥激情的動力引擎,都是成就中國各項偉業的強大推力。

人工智慧機器人、南水北調工程模型、復興號動車組模擬駕駛平臺、C919大型客機模型……基礎設施、中國製造、高精尖科技等領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展現出泱泱大國的萬千氣象。當「中國品牌」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當中國首次躋身全球創新指數25強,當中國在各種國際文化大獎中相繼走上領獎臺……這背後激蕩著的,都是為國爭光的家國情懷,和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

時光流轉,新老更替。從「五連冠」後郎平首次執教的「白銀一代」,到2001年後陳忠和執教的「黃金一代」,再到2013年以來奪得裡約奧運會金牌的「白金一代」,中國女排的成員變了又變。不變的是,中國女排始終是一個整體,是臺前幕後眾多人鑄就的精神銘牌。

戰疫期間,一個故事廣為流傳:一位武漢抗疫一線的女護士,為了鼓舞自己,把中國女排國家隊隊長朱婷的名字寫在了防護服上。

在談起這張照片時,朱婷分享了一個故事:2018年女排世錦賽半決賽,她們在一場很重要的比賽中輸給了義大利隊,大家都很沮喪。回酒店後,郎平對她們說:「姑娘們,打起精神!我們不能奏國歌了,但我們要把國旗升起來!」

「女排精神就是要升國旗、奏國歌,哪怕是第三名,我們也要去努力、去爭取。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這是我們的女排精神。」朱婷說。

排球作為一項集體項目,在賽場上儘管各有分工,但需要及時、有效的相互補位,團結協作是排球項目制勝的關鍵因素。中國女排自建隊以來,始終堅持和發揚集體主義精神,「贏了一起狂,輸了一起扛」,無論是教練員、運動員,還是工作人員,每個人都為了集體的榮譽拼搏、奮鬥。

「在我的字典裡,女排精神包含著很多層意思。其中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團隊精神。女排當年是從低谷向上攀登,沒有多少值得借鑑的經驗,但是在困難的時候,大家總能夠團結在一起,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郎平這樣說。

團結協作,同舟共濟,是中國女排不變的價值底色,也是中華民族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民族智慧。從抗震抗洪,到齊心戰疫,千百年來中國人深知「單則易折,眾則難摧」的意義。團結協作,既是我們在國難當頭之際向死而生、戰勝強敵的重要法寶,也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高歌猛進、創造奇蹟的強大力量。

2019年9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為奪得2019年女排世界盃冠軍的中國女排發來賀電,在祝賀女排以十一連勝的驕人成績奪得了冠軍的同時,也對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女排精神予以肯定。他指出,新中國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艱苦奮鬥幹出來的。

事成於和,力生於聚。今天的中國,面臨的國際競爭就像體育賽場一般角逐激烈。面對波譎雲詭的外部形勢,身處改革攻堅的關鍵時期,只要我們像中國女排一樣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能勇往直前、無堅不摧,開創新時代的萬千氣象。

凝聚愈挫愈勇、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

始建於1978年的湖南郴州體育訓練基地,被稱為「中國女排走向世界的福地」,見證了諸多傳奇歷史。女排姑娘們在這裡流過多少汗和淚,訓練基地的老員工們仍歷歷在目。

「當時的訓練基地,只是一座有6塊場地的『竹棚館』——雙層竹片夾上竹葉為頂蓋,多根竹筒合併為柱當梁,地面以細砂、白灰、紅土混合壓實夯平。」一位老員工說,由於訓練條件簡陋,地板粗糙,姑娘們在地上摸爬滾打,受傷是常有的事。

1979年,時任女排國家隊主教練的袁偉民借鑑國外的經驗,對女排進行「魔鬼訓練」。為了練出球到手上就能控制住的本事,他讓男陪練拿著球從高臺上往下砸,女排隊員則站在牆角處接,接不起3個好球就不能停。因為沒有閃躲的空間,隊員們常常被砸得遍體鱗傷。一次,主攻曹慧英被球砸中了頭部,當場就暈了過去,被抬回宿舍躺了3天才能下床。練習扣球時,郎平每天早、中、晚都要各扣300次,練到最後常常是雙手發麻,手臂僵硬。

但就是在這樣日復一日的艱苦訓練裡,女排隊員練出了紮實、全面的技術,締造出「五連冠」的奇蹟,成了中國人的驕傲。

「吃常人所不能吃的苦,忍常人所不能忍的氣,做常人所不能做的事」。竹棚裡磨礪出的女排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女排隊員刻苦訓練,頑強拼搏。

「五連冠」之後,中國女排也曾幾次遭遇坎坷與失利。

1988年「兵敗漢城」後,中國女排陷入低谷,十幾年無緣世界冠軍,直到2001年陳忠和接隊。其時,中國女排在世界前幾支女排強隊中是平均身高最矮的一支球隊,這對一項需要身高的項目來說是致命弱點。

怎麼辦?陳忠和從老女排的精神裡找答案。在湖南郴州基地的蘇仙嶺,陳忠和帶著姑娘們進行上、下3600級石階的訓練。他要求所有的隊員必須在22分鐘之內跑上去,只要有一個人超過1秒鐘,就全隊重新來。

寶劍鋒從磨礪出。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排決賽,中國女排上演奇蹟般的逆轉,擊敗俄羅斯女排獲得冠軍。賽後陳忠和說,決賽對陣俄羅斯,對手在實力上略高於我們,再加上大比分0∶2落後,想要反敗為勝難上加難,但女排精神就是永不言敗、永不放棄。

無論勝敗,女排精神一直都在,並不斷與時俱進,補充科學指導、專業精神等內涵。

2013年4月25日,郎平重回國家隊執掌教鞭。這一次,女排又逢低谷,倫敦奧運會無緣四強。

郎平為這支隊伍補充了更為科學的訓練方法和專業團隊,以及更寬的國際視野。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訓練周期裡,中國隊教練、醫療、後勤保障團隊的人員配比達到1∶1,數據分析系統得到更廣泛的使用。而此前,郎平一改以往「一個陣容打天下」的做法,大膽放手,根據不同等級的比賽安排不同水平和特點的球員前去練兵,「以賽代練」的訓練初見成效。

女排精神不是在勝利時才有。這支幾次跌倒又重新站起來的隊伍早已練就愈挫愈勇的堅韌。一分一分「死磕」,一場一場「硬拼」,拖不垮,打不倒。

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中國女排時隔12年再度奪得奧運金牌。英國廣播公司曾評價:小組賽負三場,以小組第四出線的中國女排在淘汰賽中將三個強大的對手——巴西、荷蘭和塞爾維亞一一擊敗,而且每一場都展現出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在中國女排身上,我們總能夠看到不滅的希望火焰。用主教練郎平的話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明知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上即使走得搖搖晃晃,還依然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土,眼中充滿堅定。

時代在發展,歷史在前進,但中國女排祖國至上、為國爭光的初心始終未變,頑強拼搏、團結協作的風貌一如既往,永不言敗、勇攀高峰的精神一脈相承、歷久彌新,在新時代不斷豐富新的內涵。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期,前進道路上挑戰和風險仍有許多,難以想像的驚濤駭浪也有可能出現,除了奮發圖強、勇敢鬥爭,我們別無選擇。發揚好「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新時代女排精神,保持昂揚鬥志和磐石般定力,我們一定能在新徵程上贏得新勝利,拓展新境界。

相關焦點

  • 女排精神:在民族復興中閃耀光彩
    跌宕起伏40餘年,團結協作,頑強拼搏,在低谷中奮起,從不放棄,面對強敵出手,永不言敗。歷久彌新的女排精神是民族品格的縮影,是激勵國人奮發圖強的精神寶藏。奏國歌,升國旗,女排對中國人的意義超越了體育,是國家的英雄。無論是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還是在新時代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徵程裡,女排奪冠的故事都能跨越時間,燃起中國人為國爭光的鬥志豪情。
  • 女排精神:在民族復興中閃耀光彩
    女排精神是最好的創作源泉,電影《奪冠》一舉斬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等三項大獎。有觀眾說:「這不僅僅是一部體育片,更是一部講述中國人故事的電影!」跌宕起伏40餘年,團結協作,頑強拼搏,在低谷中奮起,從不放棄,面對強敵出手,永不言敗。歷久彌新的女排精神是民族品格的縮影,是激勵國人奮發圖強的精神寶藏。
  • 弘揚女排精神 助力民族復興
    舉國上下為何都為女排歡呼喝彩?網民們傳瘋了:「有一種驕傲,叫中國女排;有一種精神,叫女排精神!」我們重提女排精神,那麼,這種精神是什麼?女排每一次奪冠,都是靠艱難拼搏完成的,在最困難的時刻,呈現出最頑強的精神,這就是女排精神的實質。
  • 女排精神中國魂,薪火相傳民族夢
    香港站中,中國女排將會和阿根廷女排,日本女排,義大利女排交手。總教練郎平繼續啟用多套陣容,秉持女排精神,深入鍛鍊新人,為10月的世錦賽做好充足準備。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郎平
  • 中國女排《奪冠》熱播!女排精神最全作文素材匯總,高中生必看!
    在低谷中奮起,從不放棄,面對強敵出手,永不言敗。你們的身影是民族性格的縮影,你們的腳步是一個國家成長的歷程。奏國歌,升國旗,你們超越了體育,是國家的英雄。 【人物事跡】 中國國家女子排球隊(簡稱中國女排)隸屬於中國排球協會,是中國各體育團隊中成績突出的體育團隊之一。
  • 助推四川體育發展,與女排精神共振 成都八大處冠名贊助四川女排新聞發布會 在蓉盛大舉行
    四川省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四川體育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陳興東,四川體育職業學院黨委委員、排管中心主任張山、四川體育職業學院排管中心支部書記、省排協秘書長張利明,四川體育職業學院排管中心副主任張翔、四川省排球協會副主席黃鋒、醫院投資公司四川中科形美董事總經理秦勇,成都八大處執行院長唐勇教授等相關領導及四川體育職業學院排管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四川女排全體隊員出席了此次活動。
  • 為國爭光,振奮民族自信心
    當女排精神超越體育層面,成為鼓舞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當「裡約奧運會內地奧運精英代表團」訪問香港,市民們在酒店門口高喊「中國女排」……女排精神,成為一種豪情的抒發、志氣的高揚、自信的揮灑。新華社記者 盧炳輝攝   「中國女排不畏強手、英勇頑強,打出了風格、打出了水平,時隔12年再奪奧運金牌,充分展現了女排精神,全國人民都很振奮。」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31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時的講話,道出了女排精神歷久彌新的原因所在。
  • 弘揚女排精神 激發奮進力量 拼搏奮鬥 以女排精神凝聚強大勢能
    「女排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喊出了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最強音。」正值新中國71華誕,「國家榮譽──中國女排精神展」在天津美術館展出,生動展現了中國女排為祖國徵戰、為民族爭光的光輝歷史與拼搏之路,全面展示了天津女排傳承發揚中國女排精神的奮鬥歷程。
  • 祈年文潭:女排精神常青不敗
    作者:王東39年前的這一天——1981年11月16日,對於中國體育而言,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中國女排以七戰全勝的戰績首次在世界盃中摘得桂冠,加冕世界冠軍。中國女排的這次勝利,不僅完成了歷史性的突破,也開啟了女排「五連冠」的黃金時代。中國女排的崛起與改革開放同步。
  • 《奪冠》:3代女排10冠榮耀,女排復興路,今成體育精神的明珠
    1981年,第三屆女排世界盃決賽,中國隊苦戰五局打敗日本隊獲得冠軍,成為中國三大球中的首個世界冠軍。從此勝利的腳步一發不可收拾。不到10年,中國女排的戰績就跌到世界前8名。這時貌不驚人的陳忠和擔起了中國女排復興的重擔。
  • 新時期女排精神對中職學校排球教學的啟示
    女排精神為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培養民族自尊心,增強民族自信 心,做出了卓越貢獻,回顧女排精神,感召青少年學習與踐行中國女排精神是中職體育教學中的首要任務,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推手。
  • 一年又一年 女排精神激勵一代又一代
    中國女排的這次勝利,不僅完成了歷史性的突破,也開啟了女排「五連冠」的黃金時代。中國女排的崛起與改革開放同步。20世紀80年代前期,處於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百廢待興,中國女排的奪冠極大振奮了人們的精神。那種頑強拼搏、團結奮鬥、勤學苦練、同甘共苦、無私奉獻、為國爭光的體育精神,逐漸成為女排精神的核心,更激勵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 女排精神展 轟動天津城
    中國女排五連冠時期的訓練裝備、女排姑娘奧運奪冠的精彩瞬間……吳順蒲老人看得很認真,也回憶起自己過往的工作和生活。「幾十年了,中國女排陪我一路走過風風雨雨。」吳老說,排球已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年輕時的愛好是打排球,上了年紀依然愛看排球。一輩子從事港口設計工作的吳老說,排球讓自己永葆青春和熱情;女排精神於她而言,就是「踏實肯幹、任勞任怨」。
  • 弘揚中國女排精神 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千百年來,正是祖國的神聖尊嚴激勵中華兒女奮力拼搏,確保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維繫不墜,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們的女排姑娘在社會主義祖國出生,長大從事排球事業,祖國至上的情感就合乎邏輯地成為女排精神的首要內容,成為他們練就過硬本領、奪取勝利的重要力量之源。正是「祖國」這個神聖理想信念支配自己在為祖國爭光的奮鬥中,讓生命和青春放射出奪目的光彩。
  • 瞭望周刊:顏曉峰:抗戰精神激勵民族復興
    ◇民族危機愈是加劇加深,抗戰精神就愈是激情雄壯;民族復興愈是深入人心,抗戰精神就愈是成為全民族精神  ◇始終堅持鬥爭精神、先鋒精神、合作精神,賦予抗戰精神新的時代內涵  歷史激蕩人心、照亮未來。經歷百年的民族覺醒、民心啟蒙、民眾成長,中國社會各界形成最大的民族共識和信念,決不允許民族復興進程毀於侵略者之手:要民族復興,就要堅決抗戰;是一個愛國者,就要做一個堅定的抗戰者。民族危機愈是加劇加深,抗戰精神就愈是激情雄壯;民族復興愈是深入人心,抗戰精神就愈是成為全民族精神。  抗戰勝利開闢了民族復興光明前景。
  • 女排精神為什麼總是讓我們深含淚水
    從女排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奮鬥中的民族,每一個個體拼搏的模樣。儘管女排姑娘們驍勇無畏,可她們並不是天生的「英雄」,走下賽場、脫下戰袍,她們也僅僅是一群會哭會笑、會傷會老的普通女孩。當一部藝術作品走進普通人的內心,其中必然有超越光影的「內核」所在。從女排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奮鬥中的民族,每一個個體拼搏的模樣。中國女排的故事,也是每一個遭遇挫折後不斷忍痛爬起、繼續前行的我們的故事。
  • 《國家榮譽—中國女排精神展》在津啟幕 郎平:團結拼搏永不過時
    中新社天津10月1日電 (記者 張道正)《國家榮譽—中國女排精神展》10月1日在天津美術館啟幕。郎平為展覽發來祝賀視頻說:「女排精神不僅成就了中國女排勇奪世界冠軍的夢想,更是鼓舞中國人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奮勇前進的寶貴精神財富。」
  • 女排精神為什麼總讓我們含著淚水
    究竟是怎樣的「精神內核」,讓中國女排一次次燃起國人的熱血與熱淚,不斷激勵著我們在感動中砥礪奮鬥?從1981年中國女排首次勇奪世界冠軍時的舉國歡慶,到「五連冠」後女排陷入低谷遭受巨大爭議與壓力,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女排「絕境翻盤」力克巴西勁敵王者歸來……影片真實還原了人們的記憶,每個人都能從影片中尋找到與女排精神的共鳴。
  • 每周乾貨丨《奪冠》中的女排精神應該怎麼寫進作文裡?
    最終在1981年第三屆日本女排世界盃的決賽中,她們憑藉頑強的意志力和對冠軍的信念感,打敗了以耐力和堅韌著稱的日本隊,在女排世界盃上首次奪冠。隨後開啟了「五連冠」的輝煌篇章。 4、熱點時評 人民日報談女排精神: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節選) 精神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精神是萬萬不行的。
  • 抗疫精神與體育精神
    在不同場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  「自由平等、公平競爭、追求卓越、運動家體育精神以及契約體育精神」是國際上通識的體育精神核心價值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