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優秀的文章,總是非常注意立意、選材,同時也很講究寫作技巧,但是更重要的還是表達的主題要吸引人。同時作者也必須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才能讓讀者感同身受。
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著名文學家,他在躲避戰亂期間,創作了這部不朽的作品。作者在《水滸傳》中將不同類別的人物,都刻畫得淋漓盡致,也表達了作者的愛憎情感。下面介紹施耐庵的一篇經典之作,描寫傳神,比喻貼切,更令人拍手稱快。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作者:施耐庵
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進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成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鄭屠掙不起來,那把尖刀也丟在一邊,口裡只叫:「打得好!」魯達罵道:「直娘賊!還敢應口!」提起拳頭來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稜縫裂,烏珠進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
本文節選自《水滸》第三回,作者通過魯達濟弱扶傾、嚴懲惡霸的故事,讚頌鋤暴安良的正義行為,痛斥欺壓人民的封建勢力。作者以飽蘸愛僧感情的生花之筆,畫出魯達見義勇為、慣於打抱不平的英雄形象。
魯達和李忠、史進在酒樓飲酒、論武,正高興的時候,聽見哭聲,認為攪了他的酒興,發起怒來。及至知道啼哭者是兩個賣唱的受苦人,馬上改變態度,關心詢問。
聽金翠蓮哭訴後,又勃然大怒,然後幾句話就把一個同情善良百姓,憎恨強梁霸道的正直和俠義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維妙維肖。
魯達不畏懼鄭屠這條地頭蛇的兇惡,充分表現了他抑強扶弱、捨己為人的英雄本色。他又傾囊解懷,資助金老父女回東京,並親自到客店照料金老父女啟程。
恐怕店小二去攔截,授條発子攔門坐了兩個時辰。這些行為表現了魯達有信有義,救人救徹的俠骨熱腸。
打鄭屠時的一段,描述魯達的行為和魯達的語言,有力地表現了魯達對惡人決不心慈手軟、鋤惡務盡的精神。三拳打死鎮關西,這一行動具體表現魯達武藝出眾,膽量過人。
打死鎮關西後,他知小種經略不會放過他,便尋機脫身,假意指著鄭屠的屍體,說他詐死,表現了魯達是一位勇猛而且機智的英雄好漢。
本文明快洗鍊,作者只用幾句話,就把魯達的一腳三拳,描繪得有聲有色,形神逼肖,使讀者如親在現場、親見其狀。描寫魯達的心理活動,也只有非常利落的37字,表現出魯達粗中有細的性格特徵,以及當機立斷的豪爽作風。
作者的語言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如魯達對店小二攔阻金老父女的行為怒不可過。魯達大怒,揸開五指,去那店小二臉上只一掌。這裡的一個「揸」字,和盤託出了起惱怒的程度和神態。
打鎮關西一段尤為傳神,作者運用幽默俏皮的語言,貼切形象的比喻,既表現了鄭屠挨打的狼狽之態,也表達了在場觀眾,對惡人受到懲罰而稱心快意。作者在作品中灌注了愛憎感情,令讀者也不禁拍手稱快。
這篇小說故事情節縱橫捭闔、前後呼應,天衣無縫、無一漏洞,讓讀者饒有興趣地一覽到底,沒有枯燥聽教的感覺,從而成為膾炙人口的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