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句俗話「雨過三秋」是什麼意思

2020-12-22 考古說

"雨過三秋"就是寒啊!

一年有12個月,一共春夏秋冬4個季節,算起來也就是一個季節三個月。

秋季一般是指農曆的七、八、九三個月份,同時這三個月又被分別稱作夢孟秋、仲秋、季秋。

一般而言,秋季的三個月就被統稱為"三秋"。

比如《詩·王風· 採葛》中有「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的句子,孔穎達在作疏時說:「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

不過也有單獨把九月份,也就是傳統的"季秋"稱作"三秋"的,比如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有「時維九月,序屬三秋」的句子。

"雨過三秋",這4個字中的"三秋"無論是指秋季的三個月,還是單獨的農曆九月份,都有一種秋天像冬天轉變,天氣越來越涼的感覺。

尤其是秋天的雨不像春天那般溫暖,不像夏天那麼清涼,反而帶著一絲冷意,又不是冬天那樣的寒冷,只是一陣陣的涼。

在中國農村,"雨過三秋"顯然又和農業有著密切的關係。

秋收之後就是秋耕和秋種的時節,趁著天氣還不算太涼,看著那一絲溫暖,趕緊把種子播撒到地裡,期待著來年的收穫。

但是如果錯過了最佳的秋耕、秋種時節,趕上了"過了三秋的雨",這時候的天氣已經開始轉涼,有了冬天的感覺,錯過了最佳的播種時期,可能會影響到來年的收成。

還有好多老人喜歡將"雨過三秋"用在教育晚輩的時候,這時的意思就是好好珍惜大好年華,不要等到年紀大了才想起當時沒有珍惜。

相關焦點

  • 在農村,有句俗語「雨過三秋」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雨過三秋"有幾個含義。對於農民來說,耕種自然是最大的事情,隨著地域的不同,農作物的差異,播種時節也不相同。農業生產中,如果錯過了農作物的農耕季節,耽誤了耕作時間。那對農民來說就是極大的損失。那麼什麼叫做三秋呢?三秋在古代有很多種理解。比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裡的三秋就是指三個秋天,代指三年。從農業角度來說,"三秋"則是一個專有名詞,是江南農民根據時令制定的名稱,分秋收、秋耕和秋種。我國是個傳統的農業大國。
  • 農村有句俗話叫「正月打雷,遍地出賊」,是什麼意思?你怎麼看?
    農村流傳有這樣一句俗話「正月打雷,遍地出賊」,是不是感覺特別押韻呢?真的很有文字藝術,像詩,像歌。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透過字面理解,我們也就八九不離十的知曉其中含義:正月裡要是打雷下雨的話,那麼這一年當中可能會盜賊特別猖獗。是不是感覺無釐頭?
  • 農村俗話「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句話俗話叫「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倘若十分都用盡,後輩兒孫不如人」。很多人冷不丁看到這句話時,常常會產生誤解。因為大多數人會向玄奇迷信上理解走。比如說我們村以前有個人叫「王學道」,他會一些東西,就是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一輩子為別人看病,看邪氣啥的。
  • 農村有句俗話:「桃三杏四梅花五年,想吃核桃18年」,是啥意思?
    農村有句俗話:「桃三杏四梅花五年,想吃核桃18年」,是啥意思? 想吃什麼果子就要等其相應的生長時間。 咱們國家農耕歷史悠久,長年累月地沉澱了很多的農諺,這些農諺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對農民從事農業生產很有幫助。
  • 農村俗話「雲裡日頭洞裡風,蠍子尾巴後娘心」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現在的農村和過去不同,過去的農村,視離婚為洪水猛獸,所以後娘也是不多的,為了突出離婚將對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心理打擊,出現了不少關於這方面的警示,一些俗話、老話、諺語,都試圖告訴人們,離婚後再娶或再嫁,都不會落到好,所以最好是不要離婚。
  • 關於立夏的俗話,立夏不下,高掛犁耙,什麼意思?立夏不下雨好嗎
    關於立夏的俗話,立夏不下,高掛犁耙,什麼意思?立夏不下雨好嗎時間過得飛快,雖然立夏還未來到,但今年的氣溫異常,目前已經有很多地區處於高溫蒸烤,氣溫的上升讓大家措手不及,從幾度到三十幾度,只用了不到一星期的時間,讓人措手不及。
  • 農村俗話「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是啥意思?這個菘是什麼?
    確切來說,這並不能算得上是一句農村俗話,這句話最早出現在唐朝李延壽的《南史·周顒傳》中:顒清貧寡慾,終日長蔬食,雖有妻子,獨處山舍。文惠太子問顒菜食何味最勝。顒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這裡的意思是想說周顒這人甘於清貧,但假如我們仔細看,會發現有點奇怪,自己有老婆有家,卻獨自住在山裡,不過咱們題不在此處,故略過不提。那麼,這裡的春初早韭,秋末晚菘究竟是個啥意思呢?這裡的菘到底是個啥?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 農村的6句俗話,看著怪簡單,道理卻很深
    在農村生活,會發現有很多一輩輩傳下來的老話、俗話。這些個老話、俗話,有時候聽起來土得掉渣,甚至於裹葷帶腥的;但其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往往讓人一目了然,頃刻間就讓人印在腦子裡了。以前的農民,本來就沒多少文化,說起道理來,沒那麼多彎彎繞,也不懂得花裡胡哨,所以就顯得土。
  • 「男怕耳扇風,女怕鼻露空」這句農村俗話,有沒有道理?
    農村俗話清楚直白,從字面便能理解它的意思。倘若高深難懂,在農村也流行不起來。農村老俗話,必是通俗易懂,描繪貼切。「男怕耳扇風」說的是人耳比較立體,從正面看,雙耳向前。農村老人的說法是,這種耳朵漏財,喜歡聽信小人之言。其實就是以貌取人,看到與大家面相不同的人,總要危言恐嚇一番。
  • 農村俗話:人貪三樣,一生白忙是啥意思?很多人對這句話理解有誤
    這是一句農村俗話,但很多人理解這句俗話時其實是有誤的,並不是說大家理解的意思都有誤,而是理解這個「三」有誤。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大家看到這樣的問題時,總要想盡辦法去列出個一二三來,但其實,在一些俗話和老話中,凡是有三這個數字的,多是虛指,這並不是個實際指向,說三樣就三樣,而是個虛數,可以是五樣,也可以是一百樣。
  • 關於農村栽樹的俗話,很好體現了樹木對環境的影響,這話尤為出名
    在這些俗語中,有些就和農村的住宅有關,關於農村栽樹的俗話,很好體現了樹木對環境的影響,這話尤為出名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在農村人都比較喜歡種植樹木,有句老話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從這也可以看出樹木的作用是相當大的,一是可以遮擋炎炎夏日,二是有很好的經濟價值,可以做木材,一般農村的房前和屋後都會種植一些各種各樣的樹木
  • 農村老俗話說「三十斷紅,四十斷綠」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一類俗話是講穿衣打扮的,很多人說農村人並不在意這個穿衣打扮,因為平時看到他們,穿得都是髒呼呼的,這其實是對農村人的誤解,持這類觀點的人,想法多停留在上個世紀。他們穿得不整潔,是因為經常要跟土地打交道,並不是他們沒有好衣服,也並不是他們不講究美。
  • 農村俗語講:百人百姓,各人各性,這句話講的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俗話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了一種特殊的風俗文化,有人說農村俗話太過簡單,但通俗易懂恰恰是它的最大特點。而直接用口頭形式流傳也是我國古代最為重要的一種傳播方式。要知道,《詩經》在成書以前,就是以這種方式流行並且傳播的。經過多少年這種傳播後,最終被人整理成書,變成永世經典,可以說是世界最美之書,農村俗話也是有這個機會的。
  • 農村俗話說正月的豬,五月的牛,這句話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農村俗話中,有一些代指不明,於是就導致人們解讀時產生了一些誤會。比如這句「正月的豬,五月的牛」。很多人在解讀時,往往從養豬養牛為出發點來解讀,其實這句俗話真實的含義並不是這樣的,這句俗話說的是生肖。那有些人還是不能明白,這裡說的不發愁是啥意思,跟生肖究竟有個什麼關係。黑嫂在這裡說一下這句話中的意思,然後咱們說一下有沒有道理。一、這句話到底啥意思正月的豬,五月的牛——不發愁。
  • 「好男有福一身毛,好女無福毛一身」,農村這句俗語,什麼意思?
    我們都知道,農村裡面有許多有講究的習俗,這些都是老一輩一代一代延續下來的,久而久之,也就變成了家喻戶曉的俗語。這不,如今又有這樣一句話"好男有福一身毛,好女無福毛一身",是農民們都知道的一句農村俗語,那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看看農民是怎麼說的吧。
  • 農村俗語「清明求天晴,穀雨哭求雨」這話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明日穀雨,穀雨是二十四個節氣之一,穀雨排行第六,穀雨也是春天最後的一個節氣,穀雨節氣之後就是都了夏天,夏天的第一個節氣就是立夏了,馬上就要進入到了夏季,那麼這個時候也是雨水比較多的時候,畢竟萬物都是離不開水的,現在也是農作物生長的時候,那麼對於雨水來說也是非常渴望的,在農村裡有句俗語叫
  • 農村俗語「偷風不偷月,偷雨不偷雪」是什麼意思
    說實話放羊挺辛苦的,但是爺爺每天都是笑呵呵地,有一次我好奇地問爺爺:你為什麼晚上不回家裡睡覺?爺爺跟我說:「孩子,爺爺心裡除了放著你,還放著自己的羊,我怕晚上有人偷羊啊!」我接著問爺爺:「哪小偷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來啊?
  • 農村老人說:「立冬晴,養窮人」,請問這句話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說:"立冬晴,養窮人",請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立冬晴養窮人,這是農村的一句老俗話,其實從字面意思很好理解,是說如果立冬這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暖暖的大太陽出著,那麼就意味著這個冬天不會太冷哦,而過去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農村的窮人最害怕過得就是冬季,面對零下十幾度的高溫,不但是吃不飽,更加穿不暖哦,所以過去冬季因為寒冷凍死人的情況時有發生,「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這句俗話其是和立冬晴,養窮人是相輔相成的
  • 俗話「色不迷人人自迷」什麼意思?後半句人人皆知,卻很少人看懂
    黃永玉用畫解釋俗話在俗語中,關於男男女女的愛情真理有很多,十分真實,如今看來,我們都是受益匪淺,但是由於流傳廣泛,一傳十、十傳百,真正的含義也逐漸變了味道,但是最為經典的,還是他的真實含義,而且古人有些字的含義,與如今大相逕庭
  • 俗話「一年三個大,神鬼都害怕」是啥意思?2020是「災年」嗎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俗話「一年三個大,神鬼都害怕」是啥意思?2020是「災年」嗎?農村有些老俗話,總能給人感覺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簡短的語句裡,不知道涵蓋著什麼意思,有些話語確實也是令人比較費解的。農村的老俗話或者是諺語,通常會在農村口碑相傳,尤其是農村的老年人,對於那些老俗話多是念念不忘,日常生活中,也總會說出針對性的俗話來,對照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