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丨家長不越位 學校不缺位 才能建立良性的「家校關係」

2020-12-09 央視新聞

教育是篇大文章,需要家長、學校、社會責任共擔。這是沒有爭議的事實,然而在現實中,家長責任體現在哪裡?哪些關鍵環節作為校方責無旁貸?又有什麼教育課題應當讓社會廣泛參與?這其中的邊界,卻常常模糊不清。一段時間以來,「家長作業」遭到頻繁吐槽,更有家長怒而退群引發熱議。山西太原教育部門近日明確規定: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打掃教室衛生、點讚轉發各類信息。消息一出,引發各地家長「豔羨」不已。看得出來,釐清家校合作的邊界,已經是許多家長期盼的事情了。

「養不教父之過」,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是第一責任人,家庭責無旁貸。賦予孩子以生命,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就應該把孩子培養好。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此,學校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從現代教育理念出發,強調家長要發揮作用,突出「家校合作」、「家校共育」,一點錯也沒有。

曾幾何時,「家校共育」並不像今天這樣容易。家訪和家長會就是學校和老師一直通用的家校溝通渠道。現如今,信息技術手段拉近了校園和家庭的距離,網絡社交手段讓家校溝通更直接,這是一件好事。老師和學校要求家長積極配合學校,也是對個別家長撒手放養、對孩子教育的大事不上心、把孩子交給學校就萬事大吉等錯誤心態的有益提示和糾偏。

然而事情就怕過猶不及。當學校把家長微信群當成布置作業的「窗口」,把家長當成學校的「臨時工」,過度強調教育的「家庭責任」時,家長的積極性不是得到了顯著提升,而是受到了極大挫傷。「家校共育」的責任田中,家長責任邊界無限度擴大,沒有讓責任田更豐潤,而是見證了校園責任邊界的後退。換言之,該學校承擔的重擔,挪了一部分給家長,這是卸包袱的行為,實屬不該。面對這樣的現象,更多的家長敢怒不敢言。

教育的責任田中,要讓每顆苗都茁壯成長,既不能看天吃飯,等天下雨,也不能責任混淆,邊界模糊,要讓每寸土地的責任都清晰明確。「家校合作」的模式,要儘快明確責任邊界,校園以內理應由學校負責,校園之外家長承擔更多責任。「教書」責任更多在校方,「育人」責任由學校和家長共擔。此外,由課本和大綱中衍生出來的作業和手工製作等職責,還是由學校承擔輔導責任更科學、更有效。而對於在家庭中完成的作業,家長要起到督促的職責。但這裡必須明確,督促的是孩子寫作業的行為,而非批改作業。

「家校合作」已經被證實是現代教育理念中必須大力推動的原則,它符合人才成長的規律。當前,「家校合作」模式有了,但怎樣從有到精,需要更縝密的規劃,也需要家長與學校更密切地配合。不越位、不缺位,邊界明晰、配合有力,這才是良好「家校合作」應有的樣子,也才會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起到更大的作用!(文丨林止)

(編輯 趙汗青)

相關焦點

  • 浙裡紹興丨作業到底誰改?教育部表態了!
    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小學其他年級家庭作業總量不超過45分鐘,初中家庭作業總量不超過60分鐘;嚴禁教師在微信群、QQ群等布置家庭作業。5.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對於不按時親自批改作業的教師,一律取消職務晉級、評先評優資格,學校校長取消評先評優資格。
  • 方圓談|如何做到問責不缺位不越位
    ……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對「誰來問責」有詳細規定,條例施行一年多來,問責工作不斷向精準和高質量邁進,但一些基層地方對如何落實主體責任仍存在認識不清、把握不準等問題,導致問責主體缺位越位現象不時出現。
  • 兩名家長進校毆打小學生,暴力背後是學校責任缺位
    兩名家長進校毆打小學生,暴力背後是學校責任缺位 2020-12-04 10: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熱評丨家長群不應異化為攀比群、曬娃群、廣告群
    據媒體報導,杭州市濱江區教育局近日發布《濱江區學校班級微信群公約(試行稿)》,對家長和老師在使用班級微信群時的言行作出規範性約定。約定提出,教師要有強烈保護學生個人隱私的意識,不得在群裡公布學生成績排名(分數)、優劣對比、表揚少數等信息。這一消息發布後登上熱搜,受到很多人的關注。
  • 虛構「家長送不作為錦旗」家校關係不容販賣焦慮
    如果我們家長什麼都會做的話,還要你們老師做什麼。」此事衝上熱搜引發熱議,網友甚至表示擔憂:以後你家小孩還怎麼在學校「混」呢?12月6日,江蘇省徐州市教育局發布通報稱,經排查,徐州市範圍內無天翔小學,也無趙西海老師,該視頻內容純屬虛構,給徐州家校共育造成不良影響。徐州市教育局將依法依規進行處置。繼家長怒退微信群後,又有老師表示「老師比任何家長都想退群」。
  • 【協商在基層】不缺位 不錯位 不越位——保山市政協「協商在基層...
    原標題:【協商在基層】不缺位 不錯位 不越位——保山市政協「協商在基層」工作紀實點擊標題下「雲南政協報社」可快速關注家住騰衝市騰越鎮文星社區的吳紹福說。騰越鎮文星社區是保山市政協在騰衝開展「協商在基層」試點之一。近來,保山市政協在文星社區組織召開了街道路面改造專題協商會,會後進行提升工程,讓居民訴求得到快速實現。
  • 夜讀丨教育路上最大的不幸:家長越位,老師讓位,學生錯位
    綠標收聽朗讀音頻教師E家家長在孩子教育中的越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老師在學生教育中的讓位,這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學生在學習生涯中的錯位,這是在給未來挖深坑。在教育路上,家長、老師、學生應各司其責,各安其位,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 齊魯名校長韓忠玉:家校合作,是最好的教育關係
    有句話說得好:家長和老師的合力,不是一加一等於二,而是一橫一豎合體,成數十倍的力量,助力孩子的成長。無數案例都在證明著:教育孩子的路上,需要家長和老師同心同德並肩作戰!一、家長要尊重老師,支持老師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主動與學校和老師建立經常的聯繫,多從正面理解、支持學校老師對孩子的各項要求,以及師生共同制定的班級規約,多支持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多理解老師工作的艱辛。不要總想著為孩子找理由,搞特殊。
  • 家長怒退家長群,由來已久的「家校矛盾」,應該如何化解
    「家校矛盾」通常是家長和學校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由於自身職責和教育方式的不同而產生的衝突,既包括老師和家長的矛盾、也包括學校和家長的矛盾。在當下的教育環境中,「家校矛盾」十分的常見。不知何時起,家長和老師之間的關係逐漸變得敏感起來,「家校矛盾」引起的社會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那麼引起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 「家長退群」輿情觀察:「茶壺裡的風暴」撕裂家校關係
    2、輿情事件復盤撕裂家校關係其實,讓家長批改家庭作業的新聞不斷在「舊聞新讀」。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學校永遠是學生學業成績的主要責任方,家庭主要是教育孩子怎麼為人處世,把握家校共育的邊界很重要。在網際網路還未普及時代,也有家庭作業,但因為家長和學校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存在種種障礙,作業矛盾和家校矛盾並不十分突出。
  • 孩子被語文老師批評後也不寫作業,處理家校關係,家長需要這麼做
    孩子在學校被老師批評了,回到家裡情緒低落或者反常的時候,家長該如何處理好家校關係?作為語文老師,我也擔任過班主任,想從教育經驗上,和各位家長分享一下,當產生了家校矛盾,家長先別去學校找老師的茬,而是先需要這麼做。
  • 教育專家李清樹:學校、家長應各司其職 構建家校共育
    紅星新聞網(記者 李慧穎)12月10日報導「這對如何解決當前家長普遍反應的『陪讀、陪寫、陪考』局面具有一定指導意義。」對於今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明令禁止家長批改作業的消息,教育專家、成都師範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院長李清樹接受紅星新聞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 人民日報:家校共育 攜手同行
    現實中,一些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共育的理解還不到位。個別教師把分內的工作轉嫁給家長,如讓家長代替自己批改學生作業,部分家長成為「編外教師」。個別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孩子的責任就移交給了學校和老師,自己可以當「甩手掌柜」。理解出現偏差,就會造成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責任邊界趨於模糊,導致家校共育停留於表面,難以實現預期效果。
  • 家長: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老師:我更想退群!家校互撕為哪般
    」這番話迅速引發了廣大家長的共鳴,「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的微博話題建立後,短時間內閱讀量破億,登上熱搜榜。這件事情不僅上了熱搜,把老師推上了風口浪尖,而且還鬧上了央視,央視的晚間新聞點評:家長批改作業,是老師的缺位。
  • 人民時評:家校共育 攜手同行
    在孩子教育這條路上,老師和家長攜手同行,彼此應該充分尊重與信任。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獨自完成培養孩子成才的使命。 現實中,一些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共育的理解還不到位。個別教師把分內的工作轉嫁給家長,如讓家長代替自己批改學生作業,部分家長成為「編外教師」。
  • ​如何進行有效的家校溝通與合作丨公開課筆記42
    家校合作的實質是什麼家師關係的重要性2014年,我們開展了全國性的高中老師的調查,在研究中,我們發現家長、教師溝通的頻率和質量對學生的學業生涯、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都具有正向預測和促進作用。所以家師之間的溝通和關係質量的提升是影響家校合作效果非常關鍵的因素。
  • 家校矛盾愈演愈烈:怕「撕票」的家長,被挑戰的教師
    家長產生民主化訴求,但家校關係不僅僅與家校雙方有關,還被教育評價體系、人才評價體系以及內卷帶來的普遍焦慮所影響。想要解決家校矛盾問題,需要多管齊下,且道路漫長。模糊的邊界大女兒的一年級,在杭州家長方棋看來,唯有「很痛苦」這三字可以形容。她和先生從沒有給女兒報名過幼小銜接課程。入學第一天,差距就出現了,老師上課教拼音,其他孩子有基礎,只有女兒跟不上。
  • 2021山東事業單位面試熱點:「退出家長群」背後,是異化的家校關係
    2021山東事業單位面試熱點:「退出家長群」背後,是異化的家校關係 2020-12-15 11:58:26| 中公事業單位考試題庫 陳小平 2020山東事業單位面試陸續進行,為了方便大家備考山東事業單位面試
  • 毛坦廠中學實驗學校出現了這一幕……
    近日白巖松在《新聞周刊》節目中探討了近期頻繁上熱搜的「家長群」話題其中提到六安發生的這段溫暖故事堪稱家長群裡良性溝通的「網友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教書的職責應該由老師承擔,育人的職責可以由老師與家長共同承擔。家長不能把培養孩子行為習慣等監管責任一味推向學校,學校也不能無視家長的時間精力,甚至教育能力的欠缺,把批改作業等教學任務簡單粗暴地甩鍋給家長。
  • 家校共育丨陪伴·引領·薰陶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力量,缺一不可。為更好地融合學校和家庭的力量,為孩子成長提供親情的支撐與學養的培育,總結凝鍊家校共育的東營經驗,東營市教育局、東營日報社共同推出「家校共育故事」專欄,以欄目促動總結,以經驗提升實踐,講好具有東營教育特色的家校共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