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7日 08:59 來源:《東北亞外語研究》 作者:李東軍
字號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Tao Way Follows Natere:An Aesthe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Style of Koutousikarubeki" Tanka of Teika Fujiwara
作者簡介:李東軍,蘇州大學外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日比較文學,中日比較文化。江蘇 蘇州 215006
原發信息:《東北亞外語研究》(大連)2019年第20191期 第75-80頁
內容提要:在藤原定家「有心」詩學體系中,「定家十體」的詩體學佔據重要地位。其中「有心體」與「事可然體」起到統領作用,概括來說,含蓄蘊籍的思想內容與道法自然的表現方法是二種和歌體的核心。「事可然體」的「可然」有「讚許」之義,包括和歌的題材、立意、構思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崇真貴實、無意為文、思與境諧等和歌創作的審美思維。「事可然體」的主要詩學特徵是「崇真貴實」,表達真情實感,或宇宙人生的攝理法則:在表達技巧層面上樸實無華,摒棄矯飾雕琢。
關鍵詞:和歌/事可然體/道法自然/無意為文
標題注釋: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藤原定家詩學思想與和歌藝術」(14BWW010)的階段性成果。
藤原定家(1162-1241)在《每月抄》《定家十體》等歌學著作中將和歌體分成十種:幽玄體、有心體、事可然體、麗體、長高體、直體、濃體、面白體、有一節體、拉鬼體。其中「幽玄體」「有心體」「事可然體」「麗體」為和歌的「本體」(正體),其餘為變體( ,1973:126)。日本學者久松潛一(1963:78)將「定家十體」分成四類,即「創作態度」「知性內容」「感性內容」「統一綱領」。「有心體」與「事可然體」為統攝「定家十體」的總綱領,關乎和歌的本體論內容。
「可然」原本是和歌的批評用語——「判詞」。「事可然」「理可然」「心可然」等用語由藤原俊成首創,藤原定家繼承了其父歌學思想,創立了「事可然體」。簡單來說,「事可然體」最主要的詩學特徵可用「崇真貴實」四個字概括,表達詩人的真情實感,以及宇宙人生的攝理法則,從而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其次,在表達技巧層面上具有樸實無華、清新自然、摒棄矯飾雕琢等特徵。
限於篇幅原因,本文對「事可然體」與「有心體」的關係不展開論述,而是圍繞「事可然體」進行討論。「事可然體」除了是一種詩體之外,還包括多個方面內容,主要有創作思想、審美風格、表現方法等內容。紀貫之《假名序》云:「和歌者,以(人)心為種子」(轉自 ,1981:15)。細分起來,此文中的「心」字包括「人心」(主觀)與「歌心」(客觀)兩方面內容,可以理解為思想、感情、哲理、真理等。好的詩歌必須具備深刻的思想,正如古人所說:「以意為主」「以意取勝」;但思想內容還必須依靠好的形式表達。因此,紀貫之主張「心詞相兼」或「花實相兼」(轉自實方清,1974:2-3),這與孔子提倡的「文質斌斌」是同一個道理。
如果只是在「文質說」「文意說」的層面上來談「事可然體」則未免簡單了。按字面的意思,「事可然體」的「事可然」是「值得讚許」之義,和歌的內容當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則是表現的形式與技巧,尤其是審美思維。「事可然體」的構成要素有「正確」「真誠」「率直」等主觀性思想,再加上客觀理性的巧妙制衡,不偏不依,心與物遊,思與境偕,暗合道家「道法自然」「法天貴真」的審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