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2021-02-18 青松筆記

孔子說,君子不跟人爭,如果說一定有競爭,無非是射箭比賽吧。相互作揖謙讓,而後登場射箭比武。賽畢下來,再一起飲酒。這樣的競爭,也是君子風範。

 

射箭可以說是儒家的第一運動,儒家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禮」是禮節,「樂」是音樂,「御」是駕馬車,「書」是讀書識字書寫,「數」是數學。其中唯一的體育運動,就是射箭。奧運射箭比賽金牌榜,多年由韓國選手壟斷,就是因為這是儒家的傳統體育強項,倒不是因為這是朝鮮族的民族運動。

 

古代射禮有四種,一是大射,天子諸侯卿大夫之間的射箭運動會;二是賓射,貴族相互之間,朝見聘會之時,以射箭會友;三是燕射,貴族於平常娛樂之時行之;四是鄉射,行於平民社會,以習射藝。所以射箭是全民運動。

 

孔子這裡說的射箭,應該是指大射。那是有莊重講究的禮儀。張居正講解說,有德行的君子,他心平氣和,與人恭敬謙遜,不跟人爭競。你要找他什麼時候跟人爭,無非是射箭比賽的時候吧!射箭比賽,比誰射中的多,這就是爭競。但射之前,先三揖三讓,然後登場。射畢之後,走下場來,勝家向輸家作揖,承讓!輸家當然也向勝家作揖,佩服!揖讓而升下,就是上場下場都要先揖讓。

 

「而飲」,然後再一起喝酒。相對站著,一起喝酒,或者是輸家要喝罰酒。

 

所以射箭之爭,有勝負的較量,但是自始至終,雍容揖遜,乃君子之爭也。

 

射箭的哲學不止於此,孟子說:「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射箭,是自己立得穩、站得正、瞄得準、用力足,發出去,自然能中。如果自己沒射中,不能去怪別人怎麼射中了,只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這句話,就是我們社會競爭的本質,一切都在於你自己,和所謂「競爭者」沒什麼關係。但是,很多大人物往往也認識不到這一點。芬蘭總理斯圖布多次抨擊蘋果毀了芬蘭兩大支柱產業,iPhone毀了諾基亞,iPad毀了造紙業。這就是不懂「射箭競爭論」。商業競爭,是各自用箭去射消費者的心,你沒射中,不能怪別人射中了。那射中的人,因為他眼睛盯著消費者,盯著箭靶,眼裡沒有競爭者。他天下無敵,不是打敗了所有敵人,而是心裡、眼裡都沒有敵人,只有顧客。

 

自己射箭射不中,老是怪別人射中,是人的通病,所以諾基亞、三星、小米,人人都說過要打敗蘋果的話,其實跟蘋果一點關係都沒有。

 

這是人性的弱點:不關注誰給他飯碗,老盯著誰搶他飯碗!

 

2020加油!

  2020年9月25日於博羅

 

相關焦點

  •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邢疏:此章言射禮有君子之風也。「君子無所爭」者,言君子之人,謙卑自牧,無所競爭也。「必」,大意是「一定要講一個的話」。「必也射乎」,夫子說,你若是一定要說君子之間有爭的話,那也就只有射禮。孔安國曰:「言於射而後有爭。」「揖讓」。
  • 讀四書·論語丨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摘自:《論語·八佾第三·第八章》原文:子曰
  • 《論語》晨讀,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揖讓而升下而飲,關於此條句讀,古注多有歧異,竊以為下從上讀似為佳:「揖讓而升下,而飲」。即耦進升階、降階、飲酒皆揖讓,敗者飲酒作罰。朱熹論語集註:言君子恭遜,不與人爭,惟於射而後有爭。然其爭也,雍容揖遜乃如此,則其爭也君子,而非若小人之爭矣。此章基本文義如上述。唯「君子無所爭」,愚意尚須有所發明。
  • 「論語分享23」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
    【論語分享23】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翻譯:君子不會和人相爭。如果非要說爭,最好的例子就是君子之間的射箭比賽吧。先相互作揖謙讓,然後在上臺射箭比武,比賽完畢,再一起飲酒。這就是君子之間競爭的方式。以下基本是華杉對此句講解的原文。
  •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其爭也君子.」
    3.7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一]!
  • 《論語》求知|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其爭也君子」
    【原文】3·7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1)乎!揖讓而升(2),下而飲,其爭也君子。」【注釋】(1)射:本義為射箭。此章所講應當指大射。(2)揖讓:賓主相見的禮節。互相拱手行禮,向對方表示的尊敬。射禮行於堂上,比賽升堂時,賽完下堂時,都要相互揖讓行禮。不論勝負,下堂後都要飲酒相祝。【譯文】楊伯峻先生譯文:孔子說:「君子沒有什麼可爭的事情。如果有所爭,一定是比箭吧!
  • 48.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
  • 《論語·八佾篇》3.7 子曰:君子無所爭
    3.7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注釋】▲射:射禮。射禮有大射、賓射、燕射、鄉射四種。天子、諸侯祭祀前選擇參加祭祀人而舉行的射禮為大射;諸侯朝見天子或諸侯相會時舉行的射禮為賓射;平時宴飲之射為燕射;地方官為薦賢舉士而舉行的射禮為鄉射。▲揖[yī]:古代的拱手禮,表示恭敬,謙讓。▲下而飲:失敗的一方被罰喝酒。詳見《儀禮·鄉射禮 》。
  • 一起學《論語》3.7 八佾篇——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
    ,必也射乎【原文】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白話】孔子說:「君子沒有什麼可爭的,一定要算爭的話就是比射吧!比射時,上堂射箭、射完下堂以及射後飲酒,都要作揖行禮。這樣的爭是君子之爭。」
  • 讀論語:八佾第三·君子無所爭,其爭也君子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孔子說:君子不爭強好勝,如果有那就是射箭了,登臺前作揖謙讓,下臺後舉杯同飲,這種爭也是君子之爭。】 孔子拿射箭舉例說明君子之爭,射是古代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之一,而且在當時社會,精通六藝是一個人有才能的標準之一。拿掉案例,這句話可以簡化成「君子無所爭,其爭也君子」。
  • 【孝善·微國學】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
    【原文】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 我讀論語小記:八佾第三·君子無所爭,其爭也君子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孔子說:君子不爭強好勝,如果有那就是射箭了,登臺前作揖謙讓,下臺後舉杯同飲,這種爭也是君子之爭。】孔子拿射箭舉例說明君子之爭,射是古代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之一,而且在當時社會,精通六藝是一個人有才能的標準之一。拿掉案例,這句話可以簡化成「君子無所爭,其爭也君子」。有人斷章取義,只用前面君子無所爭來自我安慰,是一種逃避,這是讀論語的大忌。
  • 《論語》精華|君子無所爭,其爭也君子
    子曰:「嗚呼!曽謂泰山不如林放乎?」《八佾》譯註: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對冉有說:「你不能阻止他去祭祀嗎?」冉有回答說:「不能。」孔子說:「唉!難道說泰山之神還不如林放懂禮數嗎?」註:旅,祭祀山。冉有,名求,字子有。孔子弟子,比孔子小29歲。救,解救他不犯錯誤,意阻止。解析:只有天子和諸侯才能祭祀像泰山這樣的名山大川,季氏只是魯國大夫,去祭祀泰山是僭越禮數的。
  •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孔子說:「君子沒有什麼可與別人爭的事情。如果有,一定是比射箭了。比賽時,相互作揖謙讓後上場。射完後,登堂喝酒。這是一種君子之爭。」
  • 換個角度讀《論語》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 3.7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譯文孔子說:「君子沒有什麼可爭鬥的事情。如果有,那也一定像射箭一樣!先揖讓行禮,然後登堂較量;射箭完畢,走下堂來飲酒。這樣才是君子之爭啊!」
  • 君子無所爭
    其目的如《禮記·射義》所說:「明君臣之義」及「長幼之序」。各種射禮所用的弓、箭、箭靶皆有不同,詳者可了解「大射」、「賓射」、「燕射」、「鄉射」。3.7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 論語八佾之君子無所爭
    5.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孔曰:言於射而後有爭。】揖讓而升,下而飲。【王曰:射於堂,升及下皆揖讓而相飲。】其爭也君子。」【馬曰:多筭飲少筭,君子之所爭。】【鳳麟按:謂競爭之前行禮,既爭之後行禮,勝者對負者行禮。君子之爭,爭的是本事,不爭的是閒氣。】
  • 君子無所爭,其爭也君子!
    第三篇第7章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爭:會意字,甲骨文和金文都似兩手爭奪一物的樣子。「爭」的原義就是爭奪,如《墨子-公輸》:「殺所不足而爭有所餘,不可謂知。」意為「犧牲本來就很少的百姓,而去爭奪過剩的土地,不算聰明」。
  • 湯殷權《論語》講義:《八佾第三》篇「子曰君子無所爭章」
    【原文】3.7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翻譯】孔子說:「君子對什麼都不爭。要說爭的話,那也就是射箭了。射箭之禮:三揖三讓,而後升堂;射禮完畢,同射者一起下堂,勝者向不勝者作揖、敬酒。如此之爭,也是君子之爭。」
  • 論語心解 | 揖讓而升,下而飲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