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脫貧智慧」哈斯木日根:從貧困殘疾人到脫貧致富帶頭人

2020-12-09 央廣網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李存霞) 入冬以來,錫林郭勒盟鑲黃旗巴音塔拉鎮哈登胡舒嘎查牧民哈斯木日根每日早出晚歸,忙著為明年種植草原黑蘑菇準備營養基料。

今年35歲的哈斯木日根,出生在一個牧民家庭,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視力殘疾四級。13歲那年,為給他治病,家裡賣掉了所有牲畜,債臺高築。他們一家人努力打工還債,直到2012年才還清所有債務。脫貧攻堅工作開始後,哈斯木日根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5年,哈斯木日根貸款買了牲畜開始放牧,但由於市場行情差、氣候乾旱等原因,他不但沒掙到錢,又欠了債。「這讓我意識到,靠天養畜,無法走上致富之路。」哈斯木日根說,「一次打工時,我注意到附近有一間蘑菇房,萌生了種植蘑菇、發展產業增收的想法。」

哈斯木日根了解到草原黑蘑菇口感好,營養價值豐富且高產,是極具地區特色的草原蘑菇品種。自家放牧產生的牛羊糞等廢棄物,剛好是種植草原黑蘑菇所需的營養基料,採收的蘑菇菌渣又是很好的生物有機肥料,可用於種植飼料作物。

在鑲黃旗就業局的幫助下,哈斯木日根就引進種植草原黑蘑菇項目與錫林浩特市巴音錫勒牧場籤訂了長期合作協議。他貸款5萬元開始試種,很快,菌種在他的大棚裡變成菌絲、菌蕾。看著培養床上漸次打開的菇蓋,哈斯木日根也擁有了衝破貧窮桎梏的信心。種蘑菇有了起色,鑲黃旗民族宗教事務局為哈斯木日根提供了20萬元的扶持資金,幫助他繼續發展項目。

「創業過程中,我經歷了幾次失敗,但從沒想過放棄。」從預溼、播種、覆土、翻堆到防病、採收蘑菇,這裡面門道不少,哈斯木日根一路摸著石頭過河,跌跌撞撞走了過來。

2017年,哈斯木日根開始大範圍出菇示範。2018年,他創辦了速日克種植有限責任公司,建起200平方米的出菇場所,鑲黃旗殘聯幫他購買了真空機、烘乾機等機器設備,免費為他提供銷售場地,公司成立第一年淨收入就達到12萬元。自幼家境貧寒的哈斯木日根,順利摘掉了窮帽子。

哈斯木日根深知,自己的脫貧致富離不開相關部門和愛心人士的支持,所以公司成立伊始,他就積極探索「合作社+貧困戶」的經營模式,期望帶動更多人一同脫貧致富。隨著蘑菇產量穩增,銷路暢通,他開始僱傭周邊村鎮的貧困戶、殘疾人來公司就業,幫助他們實現增收。

去年,哈斯木日根的公司被確定為「就業扶貧基地」「內蒙古農牧業研究院基地」和「糞汙資源化利用示範基地」,有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他們利用蚯蚓糞代替種植蘑菇的土壤,又開發了蚯蚓養殖草原雞的項目。「現在,我們成立了殘疾人就業扶貧車間,種植規模不斷擴大,還帶動周邊貧困殘疾人組建蘑菇種植產業合作社,為社員免費提供培訓及技術指導。」哈斯木日根介紹說。

如今,哈斯木日根的公司蘑菇種植面積達800多平方米,1年產出約5萬斤蘑菇,除銷售鮮蘑菇、幹蘑菇外,他們還製作蘑菇醬等產品,產品銷往區內各個盟市。21個殘疾人、14戶異地搬遷戶、8家貧困戶在公司就業實現增收,哈斯木日根被授予「全盟脫貧致富帶頭人」稱號。

從貧困殘疾人到脫貧致富帶頭人,哈斯木日根敢想、敢做,憑著一股吃苦耐勞的勁頭,闖出了一條種植草原黑蘑菇的致富路。他說:「在我脫貧致富的路上,離不開各方的幫助和支持,今後我會更加努力,科學擴大公司經營範圍和規模,繼續帶動殘疾人就業,幫助他們增收致富,更好地回饋社會。」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甘肅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甘肅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制定出臺《關於深化脫貧攻堅助推貧困殘疾人脫貧的意見》,被國務院殘工委轉發,這一政策從完善「兩補制度」、落實生活救助、開展照護服務、家庭無障礙改造、康復助學、產業支持、就業扶持等方面明確了10條精準措施,助推貧困殘疾人加快實現脫貧。
  • 脫貧攻堅大會戰|脫貧致富帶頭人沙萬富:脫貧路上不等不靠 藉助政策...
    脫貧攻堅大會戰|脫貧致富帶頭人沙萬富:脫貧路上不等不靠 藉助政策實現蛻變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0-12-01     來源:這裡仁和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媒體走基層」中國網:河南省精準幫扶殘疾人脫貧紀實
    如今,靳玉蓮家的羊已從最初的4隻增加到30多隻。「去年年底,省殘聯扶貧幹部幫助賣了2隻成羊,就掙了5000多元。」靳玉蓮高興地說,一家人享受低保、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扶貧政策,還參與產業扶貧分紅項目,已經實現脫貧,「現在家裡的羊越來越多,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也越來越足。」
  • 中國殘聯赴河南省蹲點督導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
    來源:華夏時報為進一步助推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及時解決制約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任務的突出困難問題,根據中國殘聯統一安排部署,6月11日-14日,中國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程凱率蹲點督導調研組赴河南省開展督導調研工作,並進行特困殘疾人家庭走訪探視活動
  • 我國殘疾人脫貧取得歷史性成就
    中國殘聯負責人介紹,脫貧攻堅以來,我國累計有近700萬貧困殘疾人實現脫貧,貧困殘疾人收入大幅提高,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我國助殘脫貧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殘疾人脫貧攻堅創新不斷今年33歲的辛寶同來自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他曾因疾病肢殘,更不幸的是,辛寶同的父親因一場事故導致全身癱瘓。
  • 零陵:「鱖魚哥」脫貧路上的帶頭人
    張叔友心中有一股強烈的脫貧意願,始終想著憑自己雙手擺脫貧困這頂帽子。在國家扶貧政策的支持和引領下,張叔友靠著自身的那一股不服窮的闖勁,勤奮學習,逐步走上科學致富之路。2016年,張叔友通過學習技術培訓,掌握了養殖鱖魚的基本方法,並承包村山塘110畝養殖鱖魚。
  • 三育村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作用,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決戰決勝走基層 總攻之勢大採訪】徑口鎮三育村: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作用 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近年來,徑口鎮三育村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作用,採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產銷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特色養殖產業,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
  • 國新辦發布|張雅萍:從一名殘疾人到致富路帶頭人
    12月11日,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從國新辦舉行的「殘疾人脫貧攻堅中的奮進力量」發布會上獲悉,來自於甘南藏族自治州張雅萍,是卓尼縣豐裕牧業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也是創辦巾幗扶貧車間和就業扶貧車間的致富帶頭人,講述了她的致富路。
  • 「我的脫貧故事」南皋鄉太平村致富帶頭人莫小富:大學返鄉創業...
    2009年大學畢業後,因家庭貧困我選擇了外出打工。在打工過程中,了解到了蛋雞養殖的廣闊市場前景,於是便辭職返鄉開辦起自己的蛋雞養殖場。回到農村,是夢想的追尋,也是創業嘗試。創業之初因缺乏技術遇到過困難,但我通過不斷學習和在南皋鄉畜牧站技術員的指導下,逐漸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蛋雞養殖方法和技巧,從而走上了致富路。
  • 中國殘聯赴河南省開展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蹲點督導工作
    來源:華夏時報8月4日至8日,中國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程凱率調研組赴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洛陽市洛寧縣和宜陽縣繼續開展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蹲點督導工作,考察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重點工作,走訪探視貧困殘疾人家庭。
  • 「脫貧攻堅她力量③」沂蒙扶貧「六姐妹」劉加芹:從貧困自救到帶領...
    劉加芹:從貧困自救到帶領婦女姐妹脫貧劉加芹,臨沂市平邑縣武臺鎮武臺村農村婦女,2004年,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由於手術原因,腿腳留下後遺症。殘疾人、貧困戶,最缺乏的是邁出幹事創業第一步的勇氣。得先在思想上扶助她們,讓他們動起來、立起來,然後才能脫貧致富啊。還有扶貧要從實際出發,精準施策,等等。(資料圖)劉加芹活學活用。她主動去找具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婦女拉家常,現身說法鼓勵她們振奮精神,通過自己的努力脫貧致富。
  • 樹立脫貧致富典型,讓殘疾人創業精神發光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賈謹嫣 陳鋒 北京報導「80後」殘疾小夥程報童的創業故事,是我國殘疾人脫貧典型案例,亦是安徽省殘聯助殘的微觀世界裡的一角。宣城市宣州區殘疾人聯合會黨組書記、理事長金傑寶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聯合會著重組織開展殘疾人脫貧典型宣傳,樹立一批接地氣的殘疾人創業典型,用創業故事激發殘疾人脫貧致富的決心,他們帶動並影響了更多的貧困殘疾人有勇氣和信心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 「中國的脫貧智慧」寧夏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確保脫真貧、真...
    本文轉自【寧夏新聞網】;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楊兆蓮 樊玲)記者12月15日從寧夏召開的全區脫貧攻堅工作新聞通氣會上了解到,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我區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各方力量多管齊下提高脫貧質量,切實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 燕趙大地的脫貧壯歌:首次消除區域性整體貧困,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
    從城鎮殘疾人就業到農村殘疾人託養,從技能培訓到創業就業,從政府政策兜底保障到全社會協同推進,河北省為殘疾人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保障服務,全省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數量迅速下降。記者從河北殘聯了解到,截至2019年年底,河北省774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6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歷史上首次消除區域性整體貧困,連續打了兩個翻身仗。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從30.3萬人下降到了7774人。
  • 張雅萍:身殘志堅創業者 助殘脫貧帶頭人
    人民網蘭州12月11日電(王文嘉)12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了「殘疾人脫貧攻堅中的奮進力量」中外記者見面會,來自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的脫貧帶頭人張雅萍,作為脫貧攻堅戰中湧現出的殘疾人自強脫貧的先進典型和脫貧攻堅一線奮力拼搏的工作者代表之一,與中外記者進行了見面交流。
  • 廣西德保:小康路上不讓一個殘疾人掉隊
    在全面推進脫貧攻堅中,德保縣積極創新殘疾人幫扶機制,不讓一個殘疾人在小康路上掉隊。自2016年以來,全縣2008餘戶貧困殘疾人實現穩定脫貧。   參照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
  • 甘肅:91.7%貧困殘疾人實現精準穩定脫貧
    省政府殘工委副主任、省殘聯理事長華文哲通報了甘肅省助殘脫貧有關情況和今年全國助殘日甘肅省系列活動安排。華文哲說,近年來,甘肅省各級黨委、政府將貧困殘疾人「兩不愁三保障」納入當地精準扶貧方略,貧困殘疾人通過兜底保障和精準扶貧充分受益。目前,全省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已由2014年底的28.81萬人減少到2.39萬人,91.7%的貧困殘疾人實現了精準穩定脫貧。
  • 脫貧致富奔小康丨白馬寺鎮:脫貧攻堅精準發力
    脫貧致富奔小康丨白馬寺鎮:脫貧攻堅精準發力 2020-07-08 23: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甘肅省殘聯凝心聚力「背水一戰」 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決戰決勝...
    《華夏時報》記者從甘肅省殘聯了解到,甘肅省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尚有2.4萬人,未脫貧殘疾人佔全省建檔立卡未脫貧總人口的13.7%。其中,甘肅省市州中,未脫貧殘疾人數量最多的是定西市,有0.52萬人;貧困縣中,未脫貧殘疾人數量最多的是岷縣,有0.21萬人。全省8個未脫貧縣未脫貧殘疾人總數有1.09萬人,佔全省未脫貧殘疾人總數的45.4%。
  • 一把剪刀「裁」出脫貧致富路——記靈璧朝陽鎮周莊村脫貧示範戶王輝
    一把剪刀"裁"出脫貧致富路——記靈璧朝陽鎮周莊村脫貧示範戶王輝王輝,現年38歲,是靈璧縣朝陽鎮周莊村青年農民,從小殘疾,但他身殘志不殘,在黨的扶貧政策大力支持下,重獲新生。他立志學習掌握了各類製衣裁剪技術,於2018年實現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