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農村掀起了「進城打工」的熱潮,這被大家看成「農村人改變命運的開始」。身居黃山的農村姑娘玲玲,跟隨打工熱潮,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路途。在北京,等待玲玲的將會是什麼呢?沒有什麼特長的玲玲能在北京待下去嗎?心懷夢想的玲玲,在北京真的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嗎?
初到北京,玲玲看著北京城裡街道上車水馬龍,城裡人燙著捲髮,穿著牛仔褲,眼裡滿是驚訝和好奇。可是,她是一個沒有什麼特長的農村姑娘,怎麼在這個城市立足呢?做保姆是最好的選擇,吃住問題不用擔心,還可以拿工錢。
玲玲很快就找到第一份工作,在齊家當保姆,僱主在國營大企業工作,一家人住在帶電梯的高層樓房裡。能在這麼好的家庭當保姆,玲玲心裡樂開了花,心裡想著:「好日子就要來了。」
可是,沒想到的是,齊母一直嫌棄玲玲是農村來的。齊母覺得農村人就是缺錢,所以才到城裡來打工當保姆,在家裡一定會順手牽羊的。齊母對待玲玲,就如同對待傭人一般,居高臨下,指手畫腳,有時候還讓玲玲給她按摩。
玲玲想了想家裡的經濟情況,面對齊母的冷嘲熱諷、故意刁難,只能默默忍著。有一天,齊家女兒小娟的漂亮毛衣找不到了,齊母馬上把矛頭指向玲玲。齊母說:「早就知道鄉下人手腳不乾淨了,果然開始順手偷毛衣了。」
玲玲雖然家裡窮,但還是很有志氣的,她不想背上「小偷」的罵名。於是,她把自己省吃儉用的錢拿出來,花了將近一個月的工資,給小娟買了一件新毛衣,說平時衣服都是自己洗的,丟了要負責任。然後,玲玲就進屋收拾行李,打算辭職。
小娟手裡拿著玲玲買的新毛衣,心裡很不好受。因為,前幾天,她發現毛衣並沒有丟,而是她不小心遺忘在單位了。齊母自知理虧,但為了面子,她讓小娟不要說出來。
過了一會兒,玲玲收拾好行李,準備離開齊家。這時,她聽到小娟屋裡有動靜,好像小娟嘴裡在叫著什麼。玲玲推門進去,發現小娟痛苦地在床上翻滾,玲玲立馬扔下行李,背起小娟就往醫院跑。
多虧玲玲不計前嫌,把小娟及時送到醫院,小娟脫離了危險。小娟做完手術,清醒過來,看著在病床前照顧自己的玲玲,內心非常慚愧。小娟把毛衣的真相告訴了玲玲,小娟向玲玲道歉,請求玲玲繼續在她家做保姆。
玲玲默默地低著頭,沒說話。通過玲玲的細心照顧,小娟很快就出院了。但是,小娟在家裡再也看不到玲玲了。玲玲之前受傷的心靈無法恢復,看著小娟康復以後,還是毅然離開了齊家。
這是一部1984年的國產老電影《黃山來的姑娘》中的劇情,黃山姑娘玲玲靠自己的雙手,努力在大城市打拼,卻被城裡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淳樸善良的玲玲以德報怨,挽救了僱主齊家女兒小娟的生命,這樣的心胸令人敬佩。
保姆是一個不起眼的崗位,但是保姆的存在,卻幫助很多城市家庭解決了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問題。
城裡人工作忙碌,沒什麼時間做家務。有了保姆的幫助,回家後就能吃上一口熱飯,家裡也被整理得井井有條,看著心情愉悅。不用操心生活上的煩惱,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在事業上創造輝煌。
城裡人工作忙碌,有時候很難擠出時間照顧父母。有了保姆的幫助,有人照顧年邁的父母了,年輕人才能更專注於工作,為這個城市創造更多價值。
城裡人工作忙碌,一旦生育,就面臨著照顧孩子和正常工作的兩難選擇。有了保姆的幫助,就可以把事業和家庭兼顧起來,苦讀十幾年的職業女性就不用為了照顧孩子而放棄工作,職業女性可以放心在職場上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
大城市的繁華背後,有千千萬萬的普通勞動者在努力著,大家一起為城市的美好添磚加瓦。有的人在高檔寫字樓工作,有的人在街邊小巷工作,有的人白天工作,有的人晚上工作。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分工不同,每一個用自己雙手努力奮鬥的勞動者都值得尊重。
對於保姆這個職業,你有什麼看法和感悟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