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告訴你上帝為什麼不存在?神學和哲學哪個是迷信?

2020-12-09 永遠免費的圖書館

最近後臺有許多朋友問我的兩個問題一個是上帝存在嗎?還有就是神學和哲學相比哪個更深奧一些。今天我將從哲學層面上為大家解惑!

其實就傳統而言:自然哲學,形上學,邏輯學,這三根柱子建立起了哲學的基礎。然後純粹理性的哲學作為基礎上,又增加了聖經,教義傳統,神秘經驗,三根新的支柱,成為神學。中世紀有一個名言: 哲學是神學的婢女。

神學不能沒有哲學來為其奠基,哲學是神學的基礎。

神學則是對自然,社會,人性的規範體系,相當與我們中國到現在遵守的禮法制度,也就是獨屬於西方人的"禮"因為西方的整個文化跟我們是不一樣的,他們把所有美好的一切都獻給神,並且通過對神的渴望反過來塑造自身。

比如培根曾舉過一個例子,狗可以不顧一切的保護主人,因此展現了狗的高貴,但是如果沒有主人,狗還可以展現這種高貴嗎?顯然是不行的。這純粹是因為狗對於人這種比自己有較高天性的物種產生了信仰,因此這種信仰激發了狗的這種高貴。人也一樣,人由於信仰上帝,感念神的恩惠與保護,因此就能激發出自身的力量與信心,這單單依靠人是不行的,必須依靠神。

中世紀一些牛人,比如牛頓,都是如此,拼命想要尋找上帝,接近上帝,領會上帝的心意,強烈的驅使著他們通過各種方式去嘗試,並且耗盡一生。

但相當諷刺的是,西方在尋找上帝的過程中誕生了科學,但上帝沒找到,反而把上帝給滅掉了。也就是說,哲學實際上只是證明神學,或者說證明上帝的一種方式而已,並非神學是比哲學更高深的學問。

而是就西方哲學而言,哲學大多時候淪為了研究神學的工具,是證明上帝的思辨方法,而在這個過程中,上帝其實有不同的化身,簡單理解就是研究到最後研究不下去了。就直接打包處理,把那些搞不清楚的東西直接甩給上帝完事了,比如康德給上帝留了個位置,黑格爾提出的絕對精神。

所以在這個地方一定要理解,上帝其實並不存在,只是人們具象化出來的工具,好比一個目標。

信仰上帝也好,不信仰也罷,人這一生都要這樣度過,有個東西牽引你,總歸是好的,你也可以毀滅掉神,但你也同時也要誕生自己的信仰,否則這樣的無神論是無意義的。希望大家都能有自己的信仰!

習讀書之業,便當知讀書之樂。知為行之始,行為知之成

東西方哲學史書籍資源均可免費獲取下載

關注公眾號:吾嘗終日思

相關焦點

  • 西方的中世紀哲學都研究些什麼?除了上帝,還是上帝!
    對於美和醜,他主張美是絕對的,醜是相對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等希臘哲學家所理解的神與基督教的上帝之間的一個顯著差別,就在於前者是一個賦形於質的工匠,後者則是一個「無中生有」的創世者。上帝創世既不需要材料,也不需要工具,甚至連時間和空間也不存在,他僅憑語言就足以產生出整個世界。
  • 西方哲學33:中世紀哲學
    他主張"否定的神學",與正統的基督教神學觀相左。愛留根納認為統一的普遍的整體是最真實的,反之,愈是多樣性的東西則愈不全面因而也愈不真實。不過他認為多樣性和最高統一體"上帝"之間有橋梁可通,這就是"理念"。愛留根納的這種思想源於柏拉圖哲學和新柏拉圖主義,是中世紀實在論的先驅。
  • 哲學|可以從「上帝」的定義,證明上帝存在嗎?
    舉例來說,安瑟倫在其他著作—像是《獨白》(Monologion)和《神為何成為人》(Cur Deus Homo)—嘗試證明為何上帝必須是全能和公義的:假設上帝不是全能的,那麼我們可以想像另一個存有,他具有上帝的所有性質,但還多出了「全能」這個性質;這樣的存有似乎會比上帝更偉大,因為他是全能而上帝不是(但其他方面則完全一樣)。
  • 聖奧古斯丁的哲學與神學
    然而這種情況對早期基督教哲學家們,例如對歐利根來說,便是不適合的。在歐利根的著述中基督教和柏拉圖主義同時並存,且不互相滲透。與此相反,在奧古斯丁的著述中純粹哲學的獨創思想卻受到柏拉圖主義在某些方面,與《創世記》不相協調這一事實的刺激。在聖奧古斯丁的著作中,《懺悔錄》第十一卷是最好的純粹哲學作品。
  • 創造了笛卡爾坐標系的人,試圖用哲學證明上帝的存在
    勒內·笛卡爾「上帝存在的證明」是他在1641年的論文(形式哲學觀察)「第一哲學的冥想」中提出的一系列論點。笛卡爾以這些最初的論據而聞名,這些論據希望證明上帝的存在,但後來的哲學家們經常批評他的論據過於狹隘,依賴於「一個非常可疑的前提」,即上帝的形象存在於人類內部。
  • 關於哲學和宗教之間的關係
    在歷史上,基督教會的正統教義受到哲學和神學的雙重影響;而且在整個中世紀,它們是彼此不可分割的。然而,新教改革者相信,希臘哲學的影響歪曲了對《聖經》的理解,因而他們試圖發展一種不受哲學影響的神學和宗教。這樣,在新教中,我們就有了兩種神學之間的這種張力,一種只是聖經的、不是哲學的神學,另一種是哲學神學。
  • 中國哲學是提高人們的人生境界的學問,哲學神學科學竟不可分割
    中國哲學是人生哲學,它提高我們生命情感的境界的學問,不是提高我們頭腦中知識的學問,頭腦不會有風暴,有許多知識,有許多觀念,心靈才會起風暴,所以千萬不要相信那些成功任何和你說的成功經驗,據說他有多少了不起的idea觀念來讓他取得成功,他們成功的根源,他並沒有想出來,他們的心靈曾經受到過挑戰
  • 奧古斯丁:哲學與神學的結合
    因此,在奧古斯丁那裡,我們遇到一些前面提到過的基督教新概念:處於中心的人類、作為線性發展的歷史、一個從虛無中創造出宇宙的位格化上帝。在奧古斯丁那裡,這些概念與古代時期的哲學結合在一起。奧古斯丁不僅認為人是萬物的中心,因為上帝是為了人而創造萬物的,因為按照上帝模樣而創造並註定將得到拯救的人是造物之靈;而且由於對懷疑論的拒絕——認為最可靠的知識是關於人的內在存在的知識。
  • 阿拉伯哲學:伊斯蘭教與希臘哲學的碰撞
    這些思想家感覺到需要哲學,於是在各種希臘理論中為他們的觀點尋找根據,卻沒有立即建立他們自己的體系。第十世紀,唯理派內部產生了一種力量,反對哲學,贊同正統派;認為亞裡土多德的思想,連同它那被動而沉思的上帝和永恆的宇宙,以及新柏拉圖派的流射說,同伊斯蘭教有人格的世界創造者的觀念不相符合,而予以排斥。
  • 哲學:託馬斯·阿奎那的認識論觀點
    神學的研究方法,上帝存在的確證或者說信仰的來源、教義的合理性,來自於天啟。 人們首先是通過宗教傳道、經典的學習獲知上帝存在及其性質的,確證上帝的存在——託馬斯認為只有少數天選之人能有這樣的際遇,他們是被上帝指定的信徒。
  • 哲學與上帝 第二章|無神論錯在哪裡
    NO.1哲學與上帝 第二章無神論錯在哪裡什麼是無神論?政治課上我們都學過:哲學主要分為兩大派,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唯物主義是正確的,唯心主義是錯誤的。無神論屬於唯物主義,是科學的、正確的;宗教屬於唯心主義,是迷信的、錯誤的。
  • 世界史:解析哲學與啟蒙運動之間的淵源
    引言哲學和啟蒙運動 貝特蘭·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指出,經過三十年戰爭,人人都 深信無論新教徒或者舊教徒,哪一方也不可能獲得全勝,要將基督教的教義統一起來的觀 念是屬於中世紀的,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觀念也已經過時了。
  • 西方哲學史丨羅素 :聖奧古斯丁的哲學與神學
    在基督教的所有世紀中,神秘主義者在奉守正統教義方面一直感到困難,因為他們難於相信世界是存在於上帝之外的。但奧古斯丁在這一點上卻未感到困難;因為《創世記》已講得很清楚,這對他來說是已經足夠的了。他對於這一問題的見解對他的時間論有著重要意義。世界為什麼沒有更早地被創造呢?因為不存在所謂「更早」的問題。
  • 你了解哲學嗎?這本書中有個輕鬆的故事,帶你了解西方哲學簡史
    當我們試著體會某種力量控制人生時,在哲學上講這是「存在的焦慮」,不過這未免不是好事,它表明我們還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書中艾伯特知道了自己是書中人的真相,利用自己的哲學智慧帶著唯一信任他的學生蘇菲逃離了那個荒謬的世界,來到了席德的世界。在這裡他們以精靈的身份存在,可以聽到席德與爸爸的對話,不過他們不知道蘇菲與艾伯特的存在。
  • 羅素哲學|何為哲學
    哲學關心的問題,是科學所不能回答的、又是神學信心百倍的回答卻引來無數質疑的問題。科學與神學,解決問題;哲學,只是研究問題。何兆武,李約瑟譯02 不確定中的生活科學總是告訴人們可以知道的事物,但是人們能夠知道的始終是非常少的;如果人們忘記了自己所不能知道的事物是何其多,人們非常容易對極其重要的事物麻木不仁。神學總是傳遞給人們武斷的信念,告訴人們對無知的事物是具有知識的;如果總是以神話故事來的慰藉疾苦,人們將始終面對來自心靈的疑慮。
  • 哲學世界(五)---阿奎那
    託馬斯·阿奎那相當短暫的一生(1225年至1274年)始於羅馬和那不勒斯之間一座名為羅卡塞卡(Roccasecca)的山頂城堡。五歲時,阿奎那進入了不遠處的蒙特卡西諾本篤會修道院,開始了他的教育。後來,阿奎那轉到那不勒斯大學,在那裡他接觸到了一個新的組織,叫做傳道會或道明會。他最終成為了多米尼加人,這讓他的家人很不高興。
  • 無睡意哲學 | 小結:經院哲學 - EP19'
    哲學在宗教面前發生了什麼轉變?甚至乎我們經常聽見的「上帝已死」,為甚麼上帝的角色那麼重要——中世紀時期的哲學史或許能解答一二:哦,原來在歷史的這麼一段長時期裡,哲學與宗教的關係如此緊密。 當然,這星期有許多我們不常聽見的人名,普羅提諾、阿維森納、阿奎那、司各脫、奧坎,都是相對陌生的名字。
  • 學哲學無用?錯了,從哲學的本源定義說說西方經典三大學問
    作者:劉宏宇一說「哲學」,或者問「什麼是哲學」「哲學是指什麼」,估計咱中國人十有八九都得犯懵。剩下十之一二,少說得有一半能告訴你:哲學就是啥啥啥主義。最後剩下那很少一部分人,可能會背出老版教科書上的所謂定義——哲學,就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聽起來很對哈。
  • 世界存在上帝嗎?愛因斯坦死後的一封「神信」,揭示了自己的觀點
    因為大家都知道,科學和迷信是兩個矛盾的領域,既然如此,那些科學家作為世界上最相信科學的人,為什麼還相信上帝的存在的?接下來就一起說一說吧。其實科學家們並不是盲目的認為上帝是存在的,他們之所以有這種說法,也是有根據的,除了愛因斯坦之外,還有一個世界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哲學家以及思想家也是相信有上帝的存在的,他們就是康德。
  • 人為什麼會痛苦?曾為囚犯講哲學的哲學家告訴你
    曾為囚犯講哲學的哲學家告訴你 2020-07-09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