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方方:武漢人愛武漢,愛得不由分說

2020-12-26 新民周刊

_

_

_

_

武漢這個地方,不南不北,所以他們會有北方人的蠻勁,也會有南方人的精明。喜歡過小日子。而且熱愛武漢愛得不由分說,很多武漢人,是不容任何人說武漢一點不好的。

_

_

_

_

記者 | 孔冰欣

著名作家方方

2月3日起,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閉關鎖戶了一個春節的中國人,其中的一些,已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開始陸續恢復上班了。

在當天的一條微博裡,長於武漢守在武漢的著名作家方方這樣寫道:「初十。又一個陽光明亮的日子。昨天以為會繼續下雨,但今天卻突然晴好。求醫的人,或許會因這陽光,多一點溫暖。」

她向一位在一線奮戰的醫生朋友了解情況,對方抽空告知:一、武漢的醫療用品處於「緊平衡」狀態,形勢嚴峻,不能掉以輕心。二、基層政府、社區及村莊隔離措施得力,但仍望各界多多關心,援助基層醫院。三、處理疑似病例,須更妥當,交給社區非長久之計。四、所有醫院都很忙,確診和疑似病人人數又與日俱增。五、只有該住院的全部住院,該隔離的全部隔離,疫情才能控制。

哀民生之多艱,長太息以掩涕。方方感慨,面對那些掙扎、逝去、眼淚,大家都不容易,自己也覺得非常無奈,可轉念一想,除了振作起來,還能怎樣?我們只得扛住,同時,在有餘力兼顧他人的時候,幫著一起扛,無論如何,總要堅持。

幸而,好消息也正傳來——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開始收治患者;有數據顯示,外省病人似已減少,治癒率頗高、死亡率較低……在接受《新民周刊》專訪時,方方說,武漢人其實是老實人,很聽政府的話,他們愛這座城市,愛得不由分說;「現在,我的心願就是,生病的人們,都有醫院可去。我為他們祈禱」。

《新民周刊》:

首先是一個最基本、最樸素的問題。武漢從封城到現在,物資夠用嗎?(口罩、消毒液、常用藥品之類夠用否?日常生活還湊合嗎?比如買菜什麼的)

方方:

日常生活物質都還是能夠保證的。菜價略有上漲,幅度不大。但我覺得這個可以漲。畢竟天寒地凍又過年,而且還要冒著被感染的危險,漲點也是應該。大家對此都沒有什麼不滿。口罩肯定是買不到的,它的需求量太大,並且又是耗材。只是如果都呆在家裡不出門,用的倒也不多。像我到現在,一共也只用了兩個,第三個還在用。我沒有注意消毒液,我覺得如果家裡沒有外人來,應該跟平常一樣。所以,並沒有注意。藥店前一陣一直沒開門,現在要求開門了,但不知道情況怎麼樣。

《新民周刊》:

您認為我們完全可以把「隔離」做得更人性化一些?

方方:

當然。比方醫院附近都有酒店,過年也沒有客人,包下一個酒店,讓可疑的病人隔離在那裡,組織一個醫療隊在酒店巡查,很多輕的感染者,就不用到處跑,以至於又感染到他人了。這比臨時去建一個醫院方便快捷得多(同時也可以建醫院,並不衝突的)。這個建議好像很早就有人提,但一直沒有人聽。當然,或許人家有其他的想法,我是外行,並不知道。總之,家裡只要有一人生病,一旦住不進醫院,情況就還是很慘的。有些輕的,因為此故,可能會越來越重,甚至死亡。

《新民周刊》:

這個非同尋常的春節,武漢人都成了「鹹豐帝」(閒瘋)。那您在家主要做些什麼呢?就您所知,身邊其他武漢友人們又有哪些苦中作樂的故事?

方方:

我跟日常差不多。早上肯定是睡覺的。因為寫微博,多了一件事。然後養狗,給女兒做菜,各方問候一下情況。偶爾去跑步機上跑一小時,其實以前我每天跑一小時,最近跑少了。

《新民周刊》:

您被建議,不妨寫寫「封城記」。將來會考慮專門就此話題出書嗎?

方方:

目前沒考慮。

《新民周刊》:

總的來說,武漢人「不信邪」,不認命;任你「萬箭穿心」,我自傲然生長。在此次疫情中,一開始有聚餐搞活動的,有跑來跑去的,但後來,絕大多數武漢人還是原地挺住了,體現了這座城市的責任感。您怎麼看武漢人身上那股勁?

方方:

武漢人其實蠻老實的。儘管有一股大大咧咧吊兒郎當的勁,敢說敢罵也敢打,有江湖氣,也仗義。但骨子裡是老實人,膽子不算太大。毫無疑問,他們很聽政府的話。而且熱愛武漢愛得不由分說,很多武漢人,是不容任何人說武漢一點不好的。他們會跟你鬧翻天。也很好玩。武漢這個地方,不南不北,所以他們會有北方人的蠻勁,也會有南方人的精明。喜歡過小日子。這一次封城,大概也算是武漢歷史繼辛亥革命之後最大的一件事吧。

徵集令

《新民周刊》現面向全國徵集新冠肺炎採訪對象和真實故事:

如果你是參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醫護人員或其家屬,我們希望聆聽你的「戰疫」故事,也希望傳達你的訴求。

如果你是確診、疑似患者本人或家屬,我們希望了解你和家人如何「抗疫」的過程,讓外界了解你的真實經歷。

如果你是疫情嚴重地區的普通市民,我們希望展現你的樂觀,並傾聽你所需的幫助。

如果你是公共服務人員或各類捐助者,我們希望看到你的「最美逆行」,記錄下你的無私。

……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我們誠徵對疫情了解的社會各界人士,提供相關線索,說出你的故事,讓我們用新聞留存這一切。

《新民周刊》新冠肺炎線索徵集值班編輯聯繫方式(添加時請簡要自我介紹):

新聞是歷史的底稿,你們是歷史的見證者。

期待你的故事、你的線索!

相關焦點

  • 作家方方和她的「武漢日記」
    (抗擊新冠肺炎)作家方方和她的「武漢日記」中新社武漢2月22日電 題:作家方方和她的「武漢日記」中新社記者 夏春平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封城」中的武漢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世人關注,著名作家方方每天一篇的「武漢日記」也因此走紅網絡。
  • 郭亞軍:作家方方和她的《武漢日記》是家醜外揚?不,是反思
    武漢作家方方從武漢個體群眾的角度寫出了武漢封城初期發生的一些事情,由於醫療資源不足,部分老百姓的求醫無門,部分老百姓在病毒的侵襲下悲慘死去,寫出了當時代的一粒灰塵落在個人身上所帶來的不可承受之重。對這些人的關注,正反應了我們在關注宏大敘事的同時也不忘記那微小個體的悲哀。然而就只是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敘事卻激怒了某些人物,他們認為方方很不懂事,這麼大一個著名作家,已經活了六十多年了,竟然不知道家醜不可外揚的道理,為什麼把眼光放在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上,為什麼不去關注這場抗擊新冠病毒中的英雄事跡。
  • 李立:方方的武漢日記為何爆紅?
    方方的武漢日記為何爆紅?文 /李立近日來,作家方方的「武漢日記」爆紅於網絡,成為了抗疫期間文藝創作的一個現象。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一個自傳性的日記,隨筆體的紀錄引發了全國性的共鳴,也招受了不小的非議。作為當代小說家,方方文字中透露出來的情感極易讓人感同身受,也是極有代入性的,直至今日我依然記得當年讀《塗自強的個人悲傷》那樣強烈的代入感,久久不能平復的心緒。方方日記的情感既是個人性的又是集體性的,這種從內到外蔓延出的真實感,不矯情、不煽情,飽含著文字的樸實質感又具有溫潤的生活細膩,感染了每一個人。讀方方的文字,感受到的既是一個作家樸實的情懷,又是一個普通武漢市民的情感宣洩。
  • 方方《武漢日記》英文版已在亞馬遜預售
    要說這背後沒有團隊營銷,只是單純的「巧合」,恐怕沒人相信。3月底,方方才完成武漢日記的最後一篇,而不到兩周的時間,這部書就完成了翻譯(英語德語兩個版本)、編輯、校對、成書、上架亞馬遜一系列操作。有過上架亞馬遜賣書的作家們都會明白,這一個速度堪稱神速。
  • 正能量還是負能量,方方的武漢疫情日記究竟告訴我們什麼?
    在當代作家之中,敢於說實話,說真話的作家並不多。方方就是其中的一個。她曾經對魯迅文學獎提出過公開的質疑,對有作家利用各種不正當的手段來進行評獎操作也進行了尖銳的批評,對文壇上一些不良的風氣也是嗤之以鼻,公開表達了她對這些作家的鄙視。
  • 作家方方「日記」的英文版,封面已經改了,但是……
    方方作家的日記,英文版和德文版的封面和簡介出現後,在網絡上引起了巨大的爭議。4月11號,方方作家通過「學人」的採訪,也給出了相應的回應。對於封面上「敏感的小字」,方方作家給出了解釋。原來的那行小字很多人翻譯為「來自疫情發源中心的信」,那新的就可以翻譯為「來自一座疫情隔離城市的信」了。這修改後的封面,想來肯定是方方作家的本意了,因為方方作家說「目前已經協商好,要求這些文字必須先給翻譯看,然後交我確認。」可是這個封面仍然有兩個問題,不太好解釋。
  • 方方個人資料簡介 作家汪芳簡歷
    方方個人資料簡介  方方,本名汪芳,女,江西彭澤人。1955年5月生於南京。1974年高中畢業,1975年元月在武漢運輸公司當裝卸工。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分配至湖北電視臺。1989年調入湖北省作家協會,曾任湖北作家協會主席。
  • 行雲流水,方方筆下的武漢長這樣!
    它在龜山腳下挾帶著漢水一起,將武漢的地面切割成為三個大鎮:漢口、武昌、漢陽。 漢口在北岸,它是著名的商業大鎮,大的商場都在漢口,當年武昌的人買件衣服都得搭著船到漢口來買;武昌是文化鎮,幾乎所有的大學都集中在武昌;漢陽則是工業鎮,武漢最老的工廠都在漢陽。這樣的格局也不知道是什麼人劃分的。 三大鎮皆臨江而立,隨江流而曲折。
  • 礄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方方武漢日記是不是該封筆了?
    由社區眾多人排隊等待確診,到方艙醫院休艙,這的確是一個標誌性事件,值得慶祝。由此來看,曾經火極一時,被不少人追看的武漢女作家方方的「武漢日記」,也應該到了該休的時候了。對於武漢女作家方方的「武漢日記」,青鋒並沒有每一篇都看,只是聽說,其自武漢新冠肺炎發生以來,方方女士中斷了自己原定的寫作,開始以日記體的形式將其所見所聞記述下來。因為都是其身邊發生,或者身邊人給其提供的事情,被不少人熱追。甚至有不少轉載她文章的,每每都達到10萬+,就連經濟日報著名報人詹國樞都忍不住對方方的武漢日記出來評價一番。
  • 方方《武漢日記》英文版要出版了,真是一件大好事!
    以下為正文:方方的英文版本的武漢日記要出版了,已經在亞馬遜預售了,這真是一件大好事呀。1、方方日記英文版的出版讓我們看到了美國出版商的效率。最後一篇方方日記是什麼時候寫的?3月25日吧。60篇日記,如果3000多字一篇,也有20多萬字吧。今天是4月8日,不到半個月時間,就已經預售要出版了。
  • 一封中學生寫給作家方方的信,為何會引起巨大的反響?
    方方是武漢作家,她用自己的筆,用日記的形式記錄武漢人抗疫中的點點滴滴。一位中學生看了方方的日記後,給方方寫了一封批評信,結果引來了眾多的評論,和口株筆伐。可是作為一個中學生,有這樣的眼界和見識,是很不錯的。
  • 狂批作家方方的搏擊主持人:我就是左派!將方方雙規了她才會認錯
    近日,狂批韓紅「慈善太高調,應該消停消停」的搏擊主持人鄭環宇,又開始大力炮轟作家方方了——他也因此倒出了如此做的原因:「我就是個左派!做一個『自幹5毛』難道不光榮嗎?」鄭環宇稱:「左派的我,在單位更像個右派,可能距離體制太近,受到壓制反彈出來的姿態。
  • 武漢開城之日,方方筆記英文版預售,這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
    這句話出自武漢作家方方之手。知道方方,是從萬箭穿心這部電影開始的。這部電影拍的是一個武漢女人辛苦打拼的故事,情節豐滿,內容環環相扣,很是精彩。之後我了解到《萬箭穿心》這本書的作者叫方方。陸續的看了她幾部小說,感覺寫的都不錯。
  • 喪心病狂:作家方方及其同夥繼續在海外攻擊中國
    因為方方日記由法國著名出版社Stock出版了,方方距離諾貝爾文學獎又近了一步,據說人類公敵彭佩奧和老巫婆佩洛西都在張羅著要給方方頒發諾貝爾文學獎。鬥得你死我活的美國兩黨政要,難得在反華反共,扶持方方的問題上高度一致。彭佩奧是為了攻擊中國,而佩洛西既借方方日記攻擊中國,又攻擊川普。
  • 方方武漢日記:一位作者的井中敘事!
    方方武漢日記出版封面個人認為,方方武漢日記的最大問題,大概就在於,方方始終坐在武漢的家中進行觀察與寫作,她沒有抬頭看世界。方方的武漢日記,就像是她的一口井,她的觀察範圍,只有井中那麼多;她所看到的世界,只有井口那麼大。
  • 方方回應《武漢日記》在美國出版:是我授的權!稿費會全捐!
    近日,《方方日記》被傳出由美國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出版發行後,引起軒然大波。方方本人也為此捲入輿論的風口浪尖中。沉寂了幾天之後,4月11日,方方在某公眾號接受專訪,首次回應就日記在海外出版等相關細節問題。
  • 暫且停下腳步,從未停止熱愛:一位武漢人寫給武漢的情書
    ——方方,作家,1957年起定居武漢金銀潭醫院,是武漢最早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定點醫院。由醫院往西,沿著金銀潭大道一直走,過了馬池路,不過7公裡的路程,就進入了金銀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的地界。那場辯論賽我們輸得一塌糊塗,但湖風的涼爽,很快將懸在頭上的陰霾吹散。武漢南湖,武漢素有「千湖之城」美譽作為一座大都市,武漢擁有的自然風景資源,多到讓人對其視若無睹。東湖秀色、珞珈青巒,晴川漢陽樹、芳草鸚鵡洲。方方說,她喜歡坐在江堤上,遙看龜蛇兩山的行雲,傾聽長江滔滔的流水。
  • 方方的武漢日記
    看到一個作家在與記者訪談中還提到「完勝」二字。簡直不知說什麼好。武漢都這樣了!全國都這樣了!千千萬萬的人有如驚弓之鳥,更有人命懸一線躺在醫院,無數家庭業已支離破碎。勝在何處?完在哪裡?都是同行,真不好意思破口。你說有人說話不過腦嗎?不是。為討上面歡心,他們是很過腦的。所幸,立即看到另一個作家的批評文字,一聲聲質問,措詞嚴厲。這讓我知道,有良知作家應該很多。
  • 搏擊主持鄭環宇怒罵作家方方,張抗抗卻用轉載方方日記的方式力挺
    此後,他更是狂批了一大串名人:袁立、柴靜、曹林,以及最近身在武漢的女作家——方方及其「武漢日記」。……當然,我們只能看到這位搏擊主持人使用的概念式標籤,以及口號式、審判式的語言表達方式,並沒有看到用一個個依託證據,並有層次、有邏輯地進行理性的論述——所以,此君所喊的口號,與其罵街般謾罵作家方方的聲音,到底合理否?
  • 和武漢人共飲一江水的新武漢人:想回武漢回不去
    她說,「啥時候解禁,我還得回去呢。」過去心情不爽的時候,她會跨一遍長江大橋。作為新武漢人,她和所有的武漢人共飲一江水。1公元前300多年的一個故事,讓2000多年後的18歲的娜仁,選擇了去武漢上大學。初來武漢,每天她都覺得要下雨,她說,「武漢的陽光太隱晦了,衣服永遠晾不幹。」作家方方把這樣潮溼的天氣寫進小說《琴斷口》裡。冬天的小雪像「細粉」,落地即化,地上不結冰,只是溼漉漉的。小說裡的冬夜發生了大事,橋斷了。方方所處的現實世界,在這個冬天也發生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