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吳蜀兩家都有一名叫馬忠的將領。吳國的馬忠抓了敗走麥城的關羽,關平。
蜀國的馬忠,則是蜀漢中後期的一員重要軍事將領。馬忠是巴西郡人,舉孝廉入仕,當了漢昌長。公元222年,劉備伐吳兵敗退回,巴西郡徵調了一些兵員來彌補前線的損失,率隊的就是馬忠。劉備在與馬忠交談後,極為欣賞馬忠的才能。
劉備死後,馬忠在諸葛亮手下當差。公元225年,諸葛亮徵討南中,當時牂牁郡郡丞朱褒作亂,馬忠受命自領一軍,打敗叛軍,斬殺了朱褒。馬忠作為諸葛亮的幕僚,常年在軍中效力,在諸葛亮言傳身教的影響下,個人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
公元233年,南蠻夷族首領劉胄謀反,諸葛亮授馬忠庲降都督,統兵平叛。馬忠常年率軍在南中一帶駐守,非常熟悉當地的風土人情。因此,處理起南蠻的事務來也是得心應手,蜀漢後期大都涉及南蠻的問題,大都由馬忠出面解決。馬忠在南中駐守了16年,深受當地百姓愛戴。
馬忠長期遠離蜀漢的政治中心地帶,偏偏公元242年,劉禪召回了馬忠。諸葛亮時期,出於政治平衡的考量,諸葛亮甚少重用益州本土派人士。蜀漢後期的蔣琬、費禕、姜維都是外來戶。馬忠這樣手握重權的益州人士回到朝中,自然受到各方的關注。其實這背後有後主劉禪的影子。自從諸葛亮死後,劉禪就獲得了相當大的自由空間,極力謀求親政。諸葛亮留下來的人,劉禪是一個也使喚不動,劉禪轉而把目光投向了外臣。馬忠是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本土派,一方諸侯,實力強。馬忠回朝,蔣琬為防止朝中有變,立即提兵回撤涪縣。馬忠在朝中沒呆多久,可能也是厭惡了政治鬥爭,找了個理由,又會南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