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中後期的名將,「小五虎將」之一馬忠

2020-12-18 小鎮上的茶餘飯後

三國時期,吳蜀兩家都有一名叫馬忠的將領。吳國的馬忠抓了敗走麥城的關羽,關平。

蜀國的馬忠,則是蜀漢中後期的一員重要軍事將領。馬忠是巴西郡人,舉孝廉入仕,當了漢昌長。公元222年,劉備伐吳兵敗退回,巴西郡徵調了一些兵員來彌補前線的損失,率隊的就是馬忠。劉備在與馬忠交談後,極為欣賞馬忠的才能。

劉備死後,馬忠在諸葛亮手下當差。公元225年,諸葛亮徵討南中,當時牂牁郡郡丞朱褒作亂,馬忠受命自領一軍,打敗叛軍,斬殺了朱褒。馬忠作為諸葛亮的幕僚,常年在軍中效力,在諸葛亮言傳身教的影響下,個人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

公元233年,南蠻夷族首領劉胄謀反,諸葛亮授馬忠庲降都督,統兵平叛。馬忠常年率軍在南中一帶駐守,非常熟悉當地的風土人情。因此,處理起南蠻的事務來也是得心應手,蜀漢後期大都涉及南蠻的問題,大都由馬忠出面解決。馬忠在南中駐守了16年,深受當地百姓愛戴。

馬忠長期遠離蜀漢的政治中心地帶,偏偏公元242年,劉禪召回了馬忠。諸葛亮時期,出於政治平衡的考量,諸葛亮甚少重用益州本土派人士。蜀漢後期的蔣琬、費禕、姜維都是外來戶。馬忠這樣手握重權的益州人士回到朝中,自然受到各方的關注。其實這背後有後主劉禪的影子。自從諸葛亮死後,劉禪就獲得了相當大的自由空間,極力謀求親政。諸葛亮留下來的人,劉禪是一個也使喚不動,劉禪轉而把目光投向了外臣。馬忠是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本土派,一方諸侯,實力強。馬忠回朝,蔣琬為防止朝中有變,立即提兵回撤涪縣。馬忠在朝中沒呆多久,可能也是厭惡了政治鬥爭,找了個理由,又會南中去了。

相關焦點

  • 蜀漢中後期「小五虎」:關興張苞等五人,看看他們如何排名?
    有人說自從夷陵之戰之後五虎上將去世四個之後,蜀國就沒有可以接班五虎上將的人才了,特別是青年一代,在諸葛亮北伐期間,僅僅靠著魏延、姜維還有趙雲三人,青年人才出現斷層現象。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在蜀漢中後期,至少有五名大將,可以和蜀漢五虎上將相媲美,稱之為「小五虎」,他們分別是誰呢?如何排名?
  • 「前有王、句,後有張、廖」,聊一聊蜀漢中後期的名將
    提到三國時期蜀漢的名將,很多人可能會第一時間想到"五虎上將"。畢竟他們跟隨劉備創業的事跡太著名了,又有小說家為其增飾、渲染。然而"五虎上將"只活躍於東漢末年時期到蜀漢初期,最晚去世的趙雲,也是在蜀漢建興七年(即公元229年,一說建興六年),距離蜀漢滅亡還有三十多年的時間。在蜀漢中後期,同樣有一些名將,不過相比於"五虎上將"來說知名度顯然不能同日而語。
  • 蜀漢「五虎上將」眾人皆知,如果排列一個「小五虎」,誰會上榜?
    其實除了"五虎上將"以外,蜀漢也不乏名將,有好事者提出一個"小五虎"的概念。小編就來聊一聊個人心目中的"小五虎"的名單。對"小五虎"的個人偏好首先值得說明的是,"小五虎"的概念確實存在,但與"五虎上將"或者"五子良將"還是有很大區別。後兩者自從《三國志》開始就存在發端,人員名單確定無疑,很少有爭議。
  • 蜀國除了五虎上將,還有另外五大名將支撐蜀漢
    文有諸葛亮,法正,龐統,武有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五虎上將。在二十四名將中,這幾位也是名列前茅,在歷史舞臺上閃閃發光。蜀國後期,在五虎上將接連去世後,出現了「蜀國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面。可是這只是對蜀國國力不足,將才匱乏的描述。其實在蜀國中,仍然有不少優秀將領,為劉禪鎮守四方,衝鋒陷陣。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蜀國後期的五大將領。
  • 蜀漢中後期小五虎:關興王平馬岱張苞廖化,他們五人如何排名?
    蜀漢中後期小五虎:關興王平馬岱張苞廖化,他們五人如何排名? 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蜀漢前有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個個英雄了得,武藝出眾,在三國武力排名榜上位居 「超級猛將」 的行列。而到了蜀漢後期,能打的就實在是不多了,咱們檢點一下,除了魏延、姜維以外,能拿得出手的還有關興、張苞、王平、馬岱、廖化。 那麼,這五位蜀將按照武力值的順序,又該怎樣排列呢?
  • 劉備虎將多早亡,後期僅存十良將!
    在具體作戰指導上,他又不察地利,將軍隊帶入難以展開的二、三百公裡的崎嶇山道之中;同時在吳軍的頑強抵禦面前,未能及時改變作戰部署,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安營紮寨,終於陷入被動,最終慘敗。陸遜火燒連營,大敗劉備,蜀軍將領張南、馮習及土著部族首領沙摩柯等陣亡,杜路、劉寧等卸甲投降。劉備見全線崩潰,逃往夷陵西北馬鞍山,命蜀軍環山據險自衛。
  • 五虎將的的死亡順序是怎樣的?
    ,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可惜在短短的十年時間裡,五虎將不是被殺就是病逝,劉備手下的大將竟然只剩魏延獨挑大梁,真是令人唏噓。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以呂蒙、陸遜為將襲擊關羽的後方,糜芳、傅士仁關鍵時候又背棄關羽投降東吳。同時關羽又在與徐晃的交戰中失利,最終關羽敗走麥城,並在麥城率領數十騎突圍出逃,在距離益州邊境不過已、二十裡地的臨沮,遭潘璋手下的馬忠埋伏被擒,關羽與長子關平在臨沮一同遇害。關羽遇害年齡不祥 ,諡漢壽亭侯。關羽被害於建安二十四年(219)。
  • 三國群雄 蜀將殊榮:將馬錢賞析之三國名將
    風雲激蕩,群英薈萃,自然是將馬錢的題材之一。三國名將將馬錢描寫的人物為數不多,目前常見的有:蜀將諸葛亮、關羽、馬超、黃忠等,魏將徐晃、鄧艾等,尚未見到吳將。再加上不同的版別,蜀將佔絕大多數,可謂獨享殊榮。下面,我們予以一一賞析。諸葛亮(181年9月17日-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 三國殺:都知道蜀漢開國五虎上將,可是蜀漢後期小五虎您知道幾位
    其中武將中最優秀的當屬如雷貫耳的開國「五虎上將」。這五虎上將在三國殺移動版中也是為他們出了一版又一版,畢竟實力和特點太過耀眼,怎麼讚美都不為過嘛!其實在蜀漢的後期也存在一個「小五虎」,只是他們的實力沒有前面那樣強悍,但這五人也是為諸葛丞相治下的蜀漢立下過汗馬功勞。
  • 蜀國一個小軍官差點害死趙雲,日後成了蜀國四大名將之一
    雄才大略的謀士法正,又建議劉備不失時機乘勝追擊,讓他把益州北部的漢中也拿到手中,從而為益州建立起一道屏障。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雄心萬丈的劉備,聽從法正的建議,開始了出兵與曹操爭奪漢中之戰。在著名的定軍山之戰中,劉備部下老將黃忠奮起神威,「摧鋒必進,一戰斬淵」,陣斬夏侯淵,全殲曹魏部隊,取得了漢中之戰第一階段的重大勝利。
  • 三國後期的蜀漢五虎上將都是哪些人?
    最後一員大將在張飛被殺後七年後病故,就這樣五虎上將走過了他們的光輝歲月,沒有英雄的時代,這時間是寂寞的,不過長江後浪推前浪,又一批英雄開始馳騁疆場,蜀漢後期如果要數大將的也不過是這幾位,也可以暫叫他們蜀漢後期的五虎上將。
  • 三國時期兩個馬忠:一個俘虜關羽名傳後世,一個則是蜀漢名將
    我們比較熟悉的重名大概要數"馬忠"了,一個是東吳,或者叫江東集團的馬忠,一個是蜀漢的馬忠。其實,這兩個馬忠在各自政權中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語,蜀漢馬忠要比東吳馬忠高得多,但東吳馬忠做了一件大事,對歷史的影響,甚至超過了蜀漢馬忠的熱度。下面小編要說的這兩個人物,當然主要是蜀漢的馬。
  • 來看看這些蜀漢後期名將武力值有多高
    就是因為在後三國時代,蜀漢能徵善戰的將領實在是太貧乏了,跟前期天下名將智者騷操作應接不暇相比,後期實在有點平淡,畢竟吃慣了山珍海味一下子要去吃青菜豆腐,誰受得了? 魏國還有幾個二代猛將,吳國也還行,蜀國卻有點青黃不接的樣子,五虎故去,二代將領之首關平戰死,夷陵之戰中大量二代將領身死。
  • 蜀國中後期小五虎:關興王平馬岱張苞廖化,他們應該怎麼排名?
    三國時期是個武將眾多的時代,魏國有五子良將,蜀國有五虎將。不過自從夷陵之戰後,蜀國五虎將已經死去了四個。因此蜀國就沒有能夠接替他們位置的武將,在諸葛亮北伐期間,也只有魏延,姜維以及趙雲三人能夠勉強一用。
  • 三國時期有兩位叫馬忠的將軍,一位被劉備所器重,另一位恨之入骨
    說起來,同名同姓的人在我們國家可以說是有很多了,因為人口眾多,所以名字難免有一樣的,三國之中,人才輩出,也是有同名同姓的人才,有的字都是孔明的,也有叫馬忠的將軍,但是兩人分屬不同的陣營,可能大家知道得多的還是吳國的馬忠,殺了關羽,被劉備恨之入骨,但是蜀國也有一位馬忠,卻格外受器重。
  • 盤點三國時期的奇葩野史 馬忠殺了三國一半名將是真的嗎?
    原因就是趙雲是女人,這才放心把家小交給趙雲,之所以不重用趙雲也是因為趙雲是女人不能重用。二、馬忠殺了三國一半名將?這是另外一個知名度較高的野史,如果有喜歡看《三國演義》小說和電視劇的朋友會比較熟悉這個名字,因為馬忠曾擒殺關羽、關平父子。在演義中,馬忠是東吳名將潘璋部下,公元219年,關羽在襄樊之戰中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然而呂蒙白衣渡江突襲關羽後方南郡,關羽被迫敗走麥城,後被潘璋部下馬忠擒獲。
  • 魏國有五子良將,蜀漢有五虎上將,那麼東吳有什麼能與魏蜀相抗衡
    三國時期,名將薈萃,各顯神通,無論是強大的魏國,還是弱小的蜀漢,又或者是不大不小的東吳,其實都有自己所屬的名將,比如魏國有于禁、張遼、樂進、張郃、徐晃等五子良將,蜀漢有趙雲、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等五虎上將,那麼東吳有什麼能與魏蜀兩國相抗衡呢?
  • 歷史上重名的兩大名將:王平
    一、共和國開國上將王平:開國上將王平知名度比較小,對比王震、許世友、楊得志等名將顯得絲毫沒有一點名氣,這主要跟他的職務有關,整個軍旅生涯幾乎都是擔任政委的職務,並沒有親自指揮過戰鬥,但這不能說明王平將軍能力不突出,57名開國上將中,王平將軍位列十四名,屬於靠前的位置,足見其職位和能力都不一般。
  • 蜀漢武將職位最高的人,為什麼不是五虎上將其中一人呢?
    受《三國演義》與民間傳說的影響,在談及蜀漢名將的時候,論者往往以五虎上將為首,雖然歷史上並沒有「五虎上將」這個說法,但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這五人的實力與功績,在劉備集團裡,的確是相當巨大的。但是,在劉備集團(蜀漢集團)裡,武將的最高職位,卻並不是五虎上將中的任何一人,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呢?在劉備尚未稱帝之前,其最高職位是為漢中王,所以,受制於自己的名位,劉備任用手下武將的最高級別,是為前後左右四將軍,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職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