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氣大的人一般都很難從身材上準確判斷出來,尤其是很多小級別的力量訓練愛好者,扮豬吃老虎是常有的事情。
我記得最清楚的一回是我看到一個小夥子在練硬拉,拉起槓鈴後又放回地上,然後重新啟動拉起,做了六七個的樣子。
邊上有個哥們也要練硬拉,就說要輪流來一組,說完拿起那個槓鈴就咣咣連拉幾下。那個回頭微笑的眼神意思就是自己實力驚人,你跟我練怕是會有壓力。
結果原來的小夥子邪魅一笑,每組都加片,後來加進來的哥們漸漸虛了,沒咣咣到三組就說練好了跑去連別的。
我覺得這個現象很有意思,連續觸地的硬拉好像看上去確實猛一點,挺唬人的,這麼會搞不贏呢?
我就很願意從技術上去深究,到底每次重置節奏的硬拉和觸地硬拉哪一種更強呢?
兩者主要區別在於
觸地硬拉是槓鈴剛下放到地面後不停頓直接拉起,它的節奏大概是這種感覺。
重置節奏的硬拉則有一個明顯的落地暫停的過程。
如果你覺得差不多,看不出有什麼區別,那建議保存這篇,以後硬拉經驗豐富一些在翻出來看。
因為它更容易發展你硬拉啟動階段的力量。
也讓你維持優秀的起始姿勢和技術。
如果你想比賽或者裝X,你只需要從準備姿勢開始做一個就行了。
看完結論你可能已經跳起來了,覺得我是自以為很懂硬拉的人。你先不要因為在網上看到了不同的想法而激動,我們今天其實兩種都會分析,並且推薦各自適合的場景,但主要還是以「一個健身年數不長的讀者」作為推薦的出發點。
很多人把暫停的意思理解為休息,甚至雙手離開槓鈴,我不希望普通訓練者這樣去理解。
這種方式不能定義為「暫停」而是「重新開始」。你不是在做組訓練,而是連續做了幾個獨立的硬拉動作。
如果是「從新開始」,那麼這種暫停式的硬拉就發揮不出優勢了,可能還不如咣咣一頓連續操作來的爽。
硬拉在底部階段非常依賴股四頭肌強大的收縮力量來啟動,你的中下背部和脊柱也需要更大的張力來應付這個階段的負荷。
觸底反彈式的硬拉,讓你在啟動階段變輕鬆了,因為槓鈴有彈性,砸地拉起槓鈴會有一個彈動的趨勢,也有條件利用一些肌肉牽張反射,實際上你股四頭肌混過了最艱難的階段。
長此以往,你的底部啟動能力和實際拉起階段的能力會有一個明顯的差距。
你的極限負重會低於理論值。
比如:你平時可以用180kg負重很輕鬆連做4個,理論上來說男性4RM有180公斤,那麼1RM應該在200kg左右。
也就是說你180kg能做4個,那么正常加到200kg,應該也能做一個。
但是長期習慣了觸地彈起的人200kg有可能做不起來。
這也不難理解,你拉起槓鈴後的實力確實達到了180kg拉4個、200kg拉1個的水平。
但是你的啟動能力並沒有達到對應的水平,你就只有不到200kg的啟動實力。
如果有人幫你把槓鈴端起來,啟動階段給你一點助力,你會發現,200kg其實你是可以的。
硬拉第一下感覺重得要命,後半程輕鬆舒爽,那麼你最好多練練啟動。
觸地就拉起的硬拉,槓鈴一直在移動中,想控制姿勢是最難的,你的注意力在運功的過程中。
動作是連續的,你可能這次蹲下的程度比前一次高,你的背比上一次俯身更多,甚至每次槓鈴的落點都不在同一個位置。你基本上沒有機會調整。這可能意味著每一下的姿勢都不太一樣。
但是如果你做一個短暫的停頓,其實你有機會做一個迅速的技術調整,讓每一次的硬拉都儘可能相同。
注意這裡,暫停階段有明顯的姿勢調整,圖中訓練者的臀高下降了。
這個妹子在下放槓鈴時,下背部其實鬆懈了一點,落地後下背就有一個很快的收直調整。
即使你經驗不足無法快速糾正,你練後也會知道自己有哪幾次沒做好。
你鍛鍊出來的「彈力」優勢在正式的測試或者比賽中也發揮不出來,彈得又快又猛是唬新手的,老手看的是技術,不是你看上去有多殘暴。
當然暫停式的硬拉也不是全優的
如果你是經驗豐富的老手,完全能夠在觸地反彈的技術中收益。
暫停式硬拉過於強調向心收縮,不關心離心收縮。畢竟你知道下一次舉起是重新從地面啟動,那麼自然就會下意識快速把槓鈴放回地面,等待下一次拉起。
這張圖裡,這個妹子在下落時丟槓鈴就比較明顯,槓鈴下降速度極快,基本沒有考慮離心的過程。
但是如果你選用觸地就拉起的硬拉方式,你就會重視重量的下落速度,這個階段對於肌肉維度提升的幫助是很大的。
注意落地時,槓鈴是明顯減速的。
而且因為控制了離心階段的速度,你全身肌肉的持續緊張時間也增長了,這也是增肌重要的因素。
最終我的建議還是,先練好暫停式的硬拉,這是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