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的政權在漠北的統治一直很穩固,同為遊牧部落的室韋部落的勢力,在契丹同宗的關照下,逐漸發展壯大了起來。後來遼國很快被女真人滅國,休剋死亡,殘存的契丹人勢力沒有退往漠北,號令各個遊牧部落民再開戰場,而是橫絕沙漠,不遠萬裡西遷,建立了西遼,室韋部落開始聽從金國的號令。
蒙古與金是世仇,曾經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被金人釘死在木驢之上,不但如此,金國每三年,就會利用草原諸部落的矛盾實施「減丁」政策,待成吉思汗統一諸部落之後,把目光投向了金國這個大敵。
雖然成吉思汗統一了草原,但與金國的實力差距很大,當時金國統治區域的人口達到5000萬人,軍隊超百萬,是蒙古的十倍不止,正如有人所言,「金國如海,蒙古只是一掬細沙」,這毫不誇張,然而事實是,在蒙古軍隊勢如破竹,金軍一敗塗地,那麼是為什麼呢?
窩闊臺發起的滅金之戰,基本上遵循了成吉思汗臨終前制定的方略。《元史》記載,公元1330年秋高馬肥之際,蒙古軍大舉南侵,大軍進入山西境內 ,一舉攻破了天成堡等要塞,後強渡黃河,並連陷蒲城、韓城等軍事重鎮。
彼時,金國平章完顏合達、參政移剌蒲阿率兵守閿鄉(河南靈寶以西),以拱衛潼關,蒙古軍久攻不下,遂撤圍西去圍攻陝西鳳翔。次年正月,金哀宗兩次急詔命合達、蒲阿兵出潼關解鳳翔之圍,二人均不從命。4月,鳳翔府被蒙軍攻克,金軍被迫放棄京兆地區,將居民遷徙至河南,潼關以西的大片土地盡失。然而,潼關仍被金軍嚴密把守,蒙軍久攻難克,損失不小。
史載,1232年正月,完顏合達察覺到蒙軍主力轉移,害怕其乘虛進攻汴京,也跟著北撤。託雷沿路攻城略地,連下沁陽、南陽、方城諸縣,所過無不殘破毀滅。金國追兵人多臃腫,行動遲緩,數日後又糧草不濟,三軍乏食,等輾轉到了鈞州 (河南禹縣)地面時,已人困馬乏,士氣低落。
蒙古當時處於奴隸制,而金國已經進入封建制,雖然封建制比奴隸制更為先進,在各方面都處於優勢地位,但在歷史上封建制國度就是打不過奴隸制部族,中國如此,外國也如此,曾經輝煌的西羅馬被阿提拉給滅了,為什麼呢?奴隸制的部族戰爭的目的就是劫掠,而封建制國度要考慮的事情可就多了,比如要發動戰爭,你的考慮子民的承受能力,物資夠不夠,大臣們的意見,周圍國家的動向會不會趁火打劫?士兵的軍餉等等。
總之蒙金兩帝國的對撞,以金國慘敗而告終,成吉思汗不愧為一代天驕,在當時的那個時代,無論誰與蒙古軍隊對抗都很難擺脫失敗的命運,然而蒙古軍隊也並非不可戰勝,比如當年在四川釣魚城,蒙哥可汗戰死了都未曾攻破,雖然這與釣魚臺的地形有很大關係,但卻並不是決定性的,是當時川人用無畏的精神,保住了那座城市,維護了自己的尊嚴,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