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有的戰役打得較好,撤退時未組織好就兵敗如山倒

2020-12-23 國平視野

毫無疑問,抗戰時期,中國是東方反法西斯陣營的主戰場,在二戰爆發以前,就開始獨立抵抗侵華日軍的瘋狂進攻,讓日本少壯派軍官「三個月滅掉中國」狂妄成南柯一夢。

最終,中國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但卻為此付出了軍民死傷數千萬人的巨大代價,僅正面抗戰的國軍就陣亡380萬,尚不包括其他抗日武裝,倘若再加上被俘、投降、失蹤、逃逸、負傷等減員,損失將更為巨大。

抗戰軍民的武器裝備,明顯是要偏弱於侵華日軍,特別是缺乏坦克、榴彈炮、戰轟機等陸戰主戰裝備,兩軍的總體實力非常懸殊,因此,在正面戰場上抵抗時,國軍損兵折將,都在侵華日軍之上,且由此丟失了大片的國土。

但事實上,國軍戰損最嚴重的,似乎在正面抵抗階段,反倒是在撤退時,往往組織不好,當官的丟下士兵率先逃逸,而導致的大潰敗,也即常說的兵敗如山倒。

此時,群龍無首,軍無鬥志,只知道逃命,只恨爹媽少生了兩條腿。據此,國軍大部分的損失,不是在正面戰鬥中,而是在潰敗階段。

抗戰時期,國軍有些正面作戰,先期打得不差的很多,但打到後來,高層指揮朝令夕改,有的直接指揮到軍、師,甚至旅級作戰單位,這讓戰區司令長官非常鬱悶。

此外,由於軍中派系傾軋,有的為了保存實力,不打招呼,就率先跑路;其他部隊見狀,也都紛紛效法,憑什麼讓老子耗著,都拔腿跑路,因此,戰前精心部署,開戰以後,打得不錯的戰役,焉有不敗之理。

豫湘桂戰役,是日本陸軍於1944年4月至12月期間,貫穿河南、湖南和廣西三地進行的大規模進攻戰役,目的保障大陸交通線暢通,東北直至越南河內的大陸交通線,果然被侵華日軍所打通,國民黨軍則潰退入貴州。

為此,日軍岡村寧次大將投入了40萬兵力發動了攻擊行動,國軍則以陳誠上將坐鎮指揮130萬大軍迎敵,對日軍的進攻予以了阻擊。

主戰場設在中原腹地,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的河南,進行了豫中會戰,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上將指揮8個集團軍1個兵團共17個軍約40萬人,在第八戰區和空軍飛156架戰機的支援下作戰,卻被日軍第37師團獨立混成第7旅團從中牟新黃河東岸打開第28集團軍暫編第15軍的防禦陣地缺口,在洛陽失守以後,國軍防線就全線崩潰。

此役,國軍竟然在37天時間內,連續丟失了38座城,這種潰敗發生在1944年,侵華日軍許多甲種師團,早就抽調到太平洋戰場,與美軍展開殘酷的奪島戰役,日軍作戰能力銳減的前提下,那麼多的國軍正規野戰部隊,卻只知道逃跑,在逃跑中就把自己的戰鬥力給廢掉了。

長衡會戰,也是以日軍攻佔長沙,衡陽守軍抗擊多日,在傷亡慘重,且孤軍無援的背景下,方先覺所部第10軍被迫放下武器投降,以衡陽城陷落而告結束。

戰爭中就怕撤退時,組織協調不好,一但軍隊兵敗如山倒,都是擋都擋不住的;此時,軍隊潰敗,就像山倒塌一樣,可謂一敗塗地。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徐州大撤退,國軍兵敗如山倒,張自忠部為何卻得到嘉獎?
    1938年初,徐州會戰爆發,國軍先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臺兒莊大捷,又在僅一個月之後丟失了華中最後的重鎮徐州,數十萬國軍兵敗如山倒。1938年5月18日,國軍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撤離徐州,次日徐州被日軍荻洲師團攻陷,而尚未撤出戰場範圍的李宗仁和十餘萬國軍則面臨滅頂之災。
  • 什麼叫兵敗如山倒?一旦軍隊被打崩了,損失將難以預計
    實際上古往今來的相當部分戰例是雙方開始交戰後,一方在經受了一定的傷亡之後便全軍崩潰,或者是原本有序的撤退演變為了無組織的潰敗,在這樣的作戰中失敗的一方絕大部分傷亡都是發生在崩潰後,反之勝方在此階段損失就很少,我們古人有句話說得很精練,這叫兵敗如山倒。
  • 華野飛兵合圍萊蕪城,敵軍長韓浚不服從主將命令,終致兵敗如山倒
    結果不但第12軍溜掉了,李仙洲帶著兩個主力軍也就近縮進了萊蕪城,所以萊蕪戰役開局很是不順,不僅溜掉了三分之一的敵人,另外三分之二也無法在野戰中加以圍殲,搞不好就得進行艱苦的城市攻堅戰。而關鍵時刻,王耀武卻走出一招蠢棋,反而幫了華野大忙。至2月20日的黃昏,華野已經完成了對萊蕪城的戰役合圍,王耀武眼見李仙洲兵團主力處於孤立無援的窘境。
  • 抗日戰爭時期,第一次福州淪陷,在連江下洋打了一場漂亮的伏擊戰
    在抗日戰爭時期,福州曾經兩次淪陷,但最終兩次都被福州軍民打跑了。1941年春,日本侵略軍為了切斷中國軍隊海上運輸,有效控制臺灣海峽這一戰略交通要線,日軍策劃了代號為C4的「福州戰役」。1941年4月18日,開始進攻福州。4月21日,福州第一次淪陷,從此福州變成人間地獄。
  •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的10大戰役
    這次會戰包括了《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太原保衛戰》等戰役,是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地區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會戰。雖然軍隊在指揮不當下失敗,但是會戰中局部戰役的勝利戰績也是顯著,極大增強了中國軍民抗日的信心。
  • 抗日戰爭時期——蒙山歷史
    因此,我們黨有計劃、有目的地派出不少黨員秘密參加這個組織,同時,一些託派分子也鑽到這個組織裡面來。抗日戰爭時期在蒙山活動的片段回憶—韋章平從一九三八年秋末冬初到一九四一年六七月兩年多的時間裡,特別是日寇第一次入侵南寧,廣西變成了前線的時 候,這個組織變化很大。
  • 人民武裝的歷史作用——抗日戰爭時期
    引言山東民兵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作用,與民兵組織的發展一樣,也有一個由小到大的過程。總的看來,一九四二年山東軍區的《八一訓令》實行主力地方化和一九四三年省首屆人民武裝代表大會的召開是個轉折。在此以前和以後,民兵的數量、質量、活動範圍、擔負的任務和發揮的作用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 抗日戰爭東方馬奇諾,民國政府重金打造,為何卻未起到絲毫作用?
    抗日戰爭時期,經過熱河抗戰、長城抗戰等一系列初期戰役的失敗,民國政府意識到國軍部隊相比於日軍仍舊有不小的差距。為此國軍高層認為,必須實行整訓計劃提升國軍戰鬥力,以此來應對日後將要爆發的全面抗日戰爭,而該計劃分為兩部分,分別是國軍整編和修築工事。
  • 抗日戰爭時期,哪個省的兵員最多?哪個省的戰鬥力最強
    每當想到東三省沒有抵抗就拱手讓人,內心就隱隱作痛,既然未放一槍就早早撤退,那麼東北三省的兵力和戰鬥力是不是就是最糟糕的?這個並不是,東北軍幾十萬人離開東北後就被編入國軍的各個作戰單位之中,在後來與日軍的作戰中也發揮出了其巨大的作用,在東北還有不少東北人組成的抗聯組織在做著騷擾抵抗鬥爭,如此來看東北三省為抗日戰爭也奉獻出了數十萬的兵力。
  • 中共地方黨史大事記——抗日戰爭時期的蒙山
    據此,他們研究貫徹意見:是一旦日寇入侵本地區時,將原在交通線上的杜莫、荔浦、馬嶺三個據點的黨員響東西兩側山區轉移,創造條件、備開展抗日武裝鬥爭;二是利用國民黨的合法組織,爭取地方武裝,逐步改造和發展成為我黨領導的獨立抗日武裝。
  • 抗日最慘烈的戰役,八十萬大軍兵敗如山倒,國軍到底輸在了哪?
    在盧溝橋事變二十天後,日本就在長江下遊地區組織撤僑,並於八月初挑起"虹口事件",隨後日本海軍不斷增兵上海地區,其海軍陸戰隊開始在該地區積極備戰。日本的一系列行動,使得京滬地區的戰爭陰雲不斷聚攏,隨時都有可能觸發大戰的啟動鍵。 此時,與其坐等敵人先下手為強,倒不如我們自己先發制人。
  • Zwuji四分鐘被抓死三次,RW兵敗如山倒,解說全程騷話不斷!
    【關注江南狗王,看最新賽事資訊】在第一場比賽中,RW和VG前期打的是有來有回,不過隨著Zwuji的一波三殺是扭轉了局勢,VG也是兵敗如山倒,被RW大龍之後一鼓作氣拿下了比賽,整場比賽打的並不是很精彩,也是毫無懸念,雙方進入第二場的比賽,首先來看一下雙方這一盤比賽的BP:
  • 鐵血粵軍 十四年抗日戰爭中打出來的中流砥柱
    其實不然,在民國時期,粵軍的戰鬥力極為可觀。尤其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粵軍從打響了抗日第一槍開始,見證了抗日全過程,還誕生了薛嶽這位赫赫有名的「戰神」。粵軍第一次向世人展示風採,是在北伐戰爭時期。當時,蔣介石指揮以粵軍為主力的國民革命軍,從廣東一路向北,橫掃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江蘇,創造了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以南攻北」而取得勝利的紀錄。
  • 抗日戰爭時期,國軍打仗最厲害的4位名將!
    抗日戰爭時期,國軍打仗最厲害的4位名將!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結束,這場艱難的抗日戰爭歷經14年,給全國人民帶來難以想像的災難。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後,中國眾多打內戰的軍閥開始團結起來,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特別是抗日戰爭前期,國軍一直都是抗戰的主力軍。雖然他們有很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但是在國家大是大非面前,很多將領都能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在國軍指揮的眾多大型會戰中,有4位將領非常出色,有著抗日名將的美名。
  • 中國抗日戰爭的轉折點是哪場戰役?
    在傳統上,一般認為七七事變的爆發點燃了全民族抗戰的烽火,最近定的調子是中國的抗日戰爭起於1931的九一八事變。日本自近代以來,對中國懷有的狼子野心一直也沒有停過。所以這場戰爭從一開打就是日軍先聲奪人,佔盡優勢,國力上的差距會體現在每一場戰役中。幾乎沒有幾個國家相信中國可以戰勝日本,哪怕是中國會繼續堅持抗戰?國際社會普遍對中日戰爭保持憂慮。全面抗戰爆發之後,德國大使出面調停。他也受到了中國方面的認可,原因就是在戰爭的初期,中國軍隊犧牲慘烈喪師失地,在短時間內就喪失了北方的大片領土。
  • 「戰神」薛嶽,渡海戰役後追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薛嶽被蔣介石任命為19集團軍總司令,他先後指揮與參加了淞滬抗戰、南京保衛戰等戰役,成功阻止了日本人南下的步伐,打破了日本侵略者三個月內佔領中國的妄想。1938年,薛嶽擔任第一戰區第一兵團總司令,第二年薛嶽兼任湖南省政府主席,開始指揮長沙會戰。
  • 抗日戰爭時期,川軍傷亡60多萬,為何前期不被看好?
    抗日戰爭時期,川軍傷亡60多萬,為何前期不被看好? 要說抗日戰爭中,我國的哪支軍隊最具血性,那肯定少不了川軍。不過,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前,川軍是不被看好的。直到日軍侵略我國,第一個申請出戰的川軍才逐漸走到了人們的視線之中。
  • 廣西戰役:白崇禧手下的5個兵團司令都是誰?最終都是什麼結局?
    在解放戰爭時期,黃杰擔任過長沙綏靖公署中將副主任、陸軍第5編練司令官等職務,後來奉命重新組建國民黨第一兵團,並擔任兵團司令,隸屬於華中剿總司令白崇禧部,跟隨白崇禧潰退到了廣西。在廣西戰役中,黃杰率領第一兵團三萬餘人駐守於欽州,並準備時刻向雲南或者海南島撤退,可是由於兩條退路均被切斷,黃杰只好帶著軍隊敗走越南。黃杰率部在越南時期,三萬餘人被法國殖民者扣留關押,直到1953年才獲準釋放到達臺灣。
  • 經典戰例分析——淺析敦刻爾克戰役
    彈痕一向是重於分析而疏於擺數據的,但是關於這次戰役的固有看法太多,迫使彈痕不得不破一次例,細細的羅列出關鍵時間表和數據,然後開始分析。1940年5月21日,在法國和比利時戰場兵敗如山倒的40萬英法聯軍開始全部集中向敦刻爾克撤退,後世所稱的敦刻爾克行動由此引發。
  • 朝鮮戰場打得對手身無傷痕,七竅流血而死
    在這種情況下,新生的中國政府克服裝備差、後勤保障差的劣勢,毅然組織志願軍入朝作戰,並先後組織了五次戰役,一度收復了韓國首都漢城,但由於後勤保障有限和裝備差距太大,志願軍不得不向北後撤,層層阻擊,尋求新的防線。這一撤退是血色殘酷的,彈盡糧絕、疲憊不堪的志願軍遭受了嚴重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