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外國麻將】走近日本麻將和它的「脫衣文化」

2021-02-15 JJ比賽

JJ比賽微信近期會持續推出一期介紹外國麻將的專題——【八卦外國麻將】。昨天,專題給大家介紹了近年來在北美洲風行的美國麻將。今天,我們把視線拉回亞洲,去看看鄰國日本的麻將玩法,了解櫻花之國的麻將文化及其衍生。

麻將無疑最早起源於中國。相傳清朝同治年間,浙江寧波一位名叫陳魚門的官員,在閒暇時改良了之前的紙牌,同時結合骨牌的特色,最終造出了現代通用的136張麻將牌,一經問世,隨即風靡一時,從寧波開始迅速普及到相鄰省份。

而因為當時寧波是重要港口之一,有各國的領事、商人等頻繁來往,麻將也很快隨之飄洋過海,在他鄉生根落葉,而日本就是其最重要的海外舞臺之一。

日語中麻將的標準命名是漢字「麻雀」,這實際上是保留了當初發明麻將時最初的名字。

一般而言,日本麻將專用的麻將牌用色較單調,餅子僅黑色與紅色兩色,條子僅綠色與紅色兩色,漢字使用草書寫成(如萬子牌、風牌與三元牌),與一般麻將的楷書不同,而白板則是全白的字牌(若是以黑色為基調的日本麻將牌則不一定,一般大多數會在「白板」上寫一個白色的「白」字),另外,日本麻將會附上3枚至4枚不等的紅寶牌。

根據資料記錄,1909年,當時身在大連的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在隨筆《滿韓散記》中提及了中國人打麻將的情景,這是日文作品中最早出現麻將的相關記載,之後曾在中國旅居的多名日本人都陸續將麻將帶回國,開始在日本各地傳播。

初期還因為其規則相對複雜,只在上流社會間盛行,不過隨著美國本土的麻將風潮開始盛行,出版規則書和商品化讓日本受到了更多影響,上世紀30年代後,麻將在日本的普及程度大大提升,不分年齡和身份都有參與。日本麻將博物館館長大隈秀夫所珍藏的一張照片中,就有當時還未繼位的年輕時的明仁天皇在打麻將的身影。

對於已經熟悉國標麻將的玩家來說,對日式麻將的規則往往比較容易理解,同樣是採用最基本的136張麻將牌(不使用花牌),不少規則基本一致,需要一定的番數(役)才能聽牌成和,大多數的牌型只是在叫法可能有所區別,如國標中的「十三么」就是日麻中的「國士無雙」。

不過日本麻將在計算得分上有著獨特的方式,每局後通過點棒來支付對應的點數,這也是不少初學者往往遇到的難點。具體規則有著一套完整詳細的列表,這裡限於篇幅沒法細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查閱。簡單來說是通過符和役兩部分組成,和牌時包含的役越多,則可以累計疊加,而難度最高的幾種牌型如「大三元」、「綠一色」、「九蓮寶燈」能達成最高得點的「役滿」,在有上限的情況能獲得32000點的分數,相當於國標中的「88番」。

而日麻另一項特色則是寶牌的存在,分為表寶牌、槓寶牌、裡寶牌等,根據各自規則在每一局裡將對應的牌定義為寶牌。而當玩家手中有任意一張寶牌後,和牌時就會各計為一翻,而且可以累計疊加,這也導致寶牌多的玩家很容易做出大牌,達成「累計役滿」,同樣獲得高分,因而在日本麻將中隨意開槓也是一種很有風險的行為(可能會增加其它玩家的寶牌)。整體來說,日本麻將相對更加注重計算博弈,在競技層面上更需要做好防守,即便自己不能胡牌也避免點炮。

作為二次元文化的大國,日本的麻將和acg(動畫、漫畫、遊戲的簡稱)也難免產生聯繫。

動漫方面在1969年就有第一部麻將漫畫出現,隨後在1975年出現了第一本專門的麻將漫畫雜誌,現在則是以《近代麻雀》作為麻將漫畫的主力陣營,一批賭博作品的名作,如福本伸行的《鬥牌傳說》就在此連載。

至於在遊戲方面,日本的「麻雀遊戲」則更是特定的一個分類。1975年首次在個人電腦上出現了第一款麻將遊戲,1980年開始,街機上的麻將遊戲成為在日本本土大受歡迎的類型之一,而在1983年任天堂紅白機FC(家用遊戲機)誕生後僅一個月,8月27日所發售的第五款遊戲就正是由任天堂自己開發的《麻雀》,FC上第一款麻將遊戲,最終銷量也達到了驚人的213萬份。

而談及日本的麻將遊戲,「脫衣麻雀」這一特色產物同樣免不了要提上一筆。

和名字一樣,最早的脫衣麻雀早在1983年就有出現,在1986年後在街機廳裡大範圍普及,同樣衍生出了其他勝負類的脫衣遊戲。

雖然大部分並沒有更實質的色情向內容(一般只有裸體),但因為天性,還是能短時間內吸引玩家大量投幣,一段時間內色情和賭博一樣成了麻將的負面代名詞,之後隨著更多大型機臺湧入街機加上社會輿論的影響,1996年之後脫衣麻雀類機臺開始迅速消失。

(內容來源網易新聞 編輯:JJ比賽-撫仙)


相關焦點

  • 麻將牌的奇幻漂流
    後來,更多連中國城市名都懶得查的作者乾脆就把遊戲以「XXX Mahjong」的名義發布,通過Flash等手段遍澤世界每個角落,讓很多不認得麻將牌為何物的老外通過山寨「上海」認識了么雞、紅中、九筒、八萬,有興趣的人再通過它們了解正宗麻將的玩法。從結果來看,美國人民和日本人民幫著中國人民實現了一次極其成功的文化輸出,你看這事鬧的。
  • 沉迷於麻將文化的日本人:二次元第一,麻將第二?!
    提到我國的「國民桌遊」,撲克和麻將缺一不可。比起源於西方的現代撲克,堪比京劇的「國粹」——麻將,更具傳統的中國味道而在民間更受歡迎。它不僅可以消磨時間、發洩壓力,更是逢年過節聚會時的保留節目。近現代以來,由於麻將常與賭博扯上關係,且容易沉迷,不少國人在看待它時仍戴著有色眼鏡。
  • 麻將牌的奇幻漂流丨觸樂
    後來,更多連中國城市名都懶得查的作者乾脆就把遊戲以「XXX Mahjong」的名義發布,通過Flash等手段遍澤世界每個角落,讓很多不認得麻將牌為何物的老外通過山寨「上海」認識了么雞、紅中、九筒、八萬,有興趣的人再通過它們了解正宗麻將的玩法。從結果來看,美國人民和日本人民幫著中國人民實現了一次極其成功的文化輸出,你看這事鬧的。
  • 國標麻將和日本麻將的區別
    、中庸麻將和日本麻將。其中國標麻將和日本麻將是流傳的最廣的兩種競技麻將規則。海內外的各種麻將比賽,也都是以這兩種規則為主。那麼,它們分別是什麼樣的麻將規則,它們之間又有哪些區別呢?國標麻將(簡稱國標,下同)為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於1998年7月所制定。其後在眾多國際及國內麻將競賽中應用,故被稱為國標麻將。而日本麻將(簡稱日麻,下同)是在中國古典麻將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主要流傳在日本和東亞地區的一種麻將規則。
  • 設定麻將尺寸標準 推行麻將競技和文化
    世界麻將組織為正式比賽訂立了麻將牌尺寸高度的標準以更好地推行麻將競技和麻將文化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1月24日報導:為了推行「健康、友好、科學」的麻將文化,世界麻將組織於本周為正式比賽訂立了麻將牌尺寸高度的標準。
  • 麻將圖案的文化涵義(條)
    馬吊牌條的圖案演變到麻將圖案上,就具有了意象的表達或訴求。根據麻將文化之背景理論(麻將發生發展的歷程和規律都有其背後的文化作為源頭活水和行為規範,並在其不斷完善過程中起到決定作用,且其最終的定型實際上是其背後文化的廣泛認同),圖案應該向著更抽象、更文化的方向發展。
  • 國標麻將和日本麻將的區別—規則篇
    而日本麻將(簡稱日麻,下同)是在中國古典麻將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主要流傳在日本和東亞地區的一種麻將規則。這兩種規則並不是唯一的,國標規則有各種版本;而日麻規則在日本各地也有細微差別。這裡我們採用98版的國標規則,以及網絡平臺「天鳳麻雀」上的日麻規則,來討論它們之間的差別和聯繫。首先,國標和日麻使用的牌張不同。
  • 中國麻將醜還無聊?外國女子「發明」白人麻將,網友:就這審美?
    麻將是我國特別有的一種博弈遊戲,早在古代社會曾是王公貴族,以及富人們的休閒娛樂項目。後來從宮廷中流傳至民間,變成了一種盡人皆知的牌類遊戲。2017年國際智力運動聯盟宣布,中國麻將正式成為世界智力運動項目。談起我國最著名的「麻都」,恐怕非天府之國四川成都莫屬。「吃著火鍋打著牌,不辭長作成都人」,如今麻將已經成為了成都的一張文化名片。
  • 日本人發明的「麻將鍵盤」火爆網絡?日本人有多愛麻將!
    名川彥作的貢獻就在於,他把麻將規則和遊戲方法通過文字性的東西介紹給了廣大的日本人,因而使這種遊戲逐漸推廣開來。 但麻將並沒有馬上在日本流行起來,只有上流階層和文人們有在玩,很多能在日本文學史留下名字的著名文人在當時都沉迷於麻將。
  • 泰興農民製作花色麻將熱銷全球 麻將背面印上歐巴馬頭像
    「他們生產的麻將全部出口,不僅銷往日本、臺灣、印尼等東南亞地區,還賣到了美國、荷蘭等地。」曲霞鎮黨委書記邵鳴告訴記者。作為中國的國粹之一,麻將從上世紀20年代就已經走出國門。丁聖泉雖然土生土長於有著悠久麻將製作歷史的泰興,但要想創辦一家麻將廠尤其是為外國人製作麻將,並非易事。「麻將衍生至今已有千年,因文化差異和人們生活習慣不同,融入了不同的特色和打法,就打法來說就有上萬種,僅泰興就有十幾種。傳至國外後,打法更是不盡相同,製作方法上自然也就不同。」丁聖泉說。
  • 圍棋、象棋和麻將背後的中國文化基因
    這種三大精神是捨得、犧牲和靈活。圍棋之所以能夠產生和流行,其反應了很深厚的中國文化,就是捨得。在圍棋裡有句話就是「棄子爭先」。棄子爭先的目的獲得地盤。因此圍棋中是佔,是佔有,是獲得。這種棄子爭先的思想,就是以失而得的思想。圍棋的精髓就是得失觀。要做到棄子爭先就需要有大局觀,就是中國人常說的格局。要學會判斷。要懂得如何在整體的布局中去學會選擇和放棄。這就是境界。
  • 拿起麻將牌,為國爭光的時候到了?日本擬推麻將入奧運會!
    我們怎麼都想不到的是,1985年市面上就有了大量的麻將漫畫,可以想像麻將文化在日本的流行程度。    而且根據專家研究,麻將對於家庭的和諧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現在很多孩子和父母都有代溝,都不大願意溝通,而麻將桌上什麼話都能說,一把清一色自摸打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圍牆,家庭關係變得更加和諧。
  • 日本擬推麻將入奧運會!拿起麻將,你為國爭光的時候到了!
    我們怎麼都想不到的是,1985年市面上就有了大量的麻將漫畫,可以想像麻將文化在日本的流行程度。    而且根據專家研究,麻將對於家庭的和諧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現在很多孩子和父母都有代溝,都不大願意溝通,而麻將桌上什麼話都能說,一把清一色自摸打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圍牆,家庭關係變得更加和諧。
  • 中日麻將誰更強?
    值得一提的是,麻將作為中國的「國粹」,隨著麻將文化的傳播推廣,中國麻將正逐漸走向世界。本次就有遠來自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多個國家,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地區的選手參賽。日本國內頻繁而規範的賽事組織,為選手提供大量在正規賽事中的實戰良機,另一方面,日本對麻將的宣傳力度要遠遠勝過中國。在幾年前的一項統計中顯示,日本大約有760萬名麻將選手,該國分布著8900家麻將館。日本也是最早發明麻將機和麻將遊戲的國家,著名漫畫家福本伸行以麻將為題材的《鬥牌傳說》在日本極受歡迎,薰陶了一大批日本青年走上麻將選手的道路。
  • 麻將中三元牌的文化涵義
    麻將中的三元牌,指的是白板,綠髮,紅中三張牌。三元就是天,地,人,就是三才。麻將通過三張牌的圖案和大三元小三元的番種形象地表達出中國傳統的天地人三才觀。《三字經》:「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才思想是中華文化的基本思想,可謂是源遠流長。
  • 世界麻將大賽,中國隊竟被老外狂虐!
    主辦第五屆歐洲麻將錦標賽的是EMA,歐洲麻將協會。它致力於在歐洲推廣麻將運動,是世界麻將組織(WMO)的成員之一。
  • 日本擬推麻將入奧運會,拿起麻將牌,為國爭光的時候到了!
    起源於中國的麻將,為何在日本更受歡迎? 日本對麻將的感情,遠不止賭博消遣這麼簡單。日本國民第一次認識到麻將是在1909年,是由一名日本英語教師從四川帶回國的。1985年,麻將在日本的風靡程度達到巔峰期。
  • 麻將歷史悠久,不僅有吉羊麻將,瓷器麻將,還有五彩螺鈿麻將
    末代皇帝溥儀也是一位麻將迷,他生前喜愛的一副麻將,如今就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千葉縣麻將博物館中。作為一副中國國寶級的麻將文物,溥儀皇帝御用的麻將為五彩螺鈿牌,是由老竹與牛骨精心製成的,而麻將的花色與背面圖案,則是由五彩螺鈿雕琢而成,其製作工藝之繁複可想而知。看完以上各種有趣的麻將,想必諸位讀者一定會大加讚嘆,原來一副小小的麻將,居然會具有如此多的花樣。可是接下來小編要說的麻將,您肯定會大吃一驚,因為這副麻將顯得尤為獨樹一幟,它竟然是英語麻將。
  • 嫌棄中國麻將醜還無聊,美國女子「發明」白人麻將,看完網友怒了
    --《書畫說鈴》 麻將,是風靡於中國民間的遊戲,相傳它起源於粵港澳地區,自古以來就深受中國人的青睞,隨著中國文化的不斷傳播,許多中國人把這種遊戲帶到了國外。進而在外國也掀起了麻將狂潮,外國人把他稱作「東方魔牌」,以此來形容這個遊戲的上癮程度。 眾所周知,麻將上通常刻著一些帶有中國元素的字樣和圖畫,例如「東南西北風」,「發」等,令外國人很難理解。
  • 麻將簡史:如果麻將進了奧運會,中國能包攬全部獎牌嗎?
    北美麻將的發展上世紀20年代初,一個在蘇州工作的美國年輕人,敏銳地發現了中國麻將蘊含的巨大商機,他就試著用英文整理並規範了麻將玩法,並出版了一本指導西方人打麻將的紅皮書《巴布考克麻將規則手冊》,這個外國年輕就是約瑟夫·巴布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