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於麻將文化的日本人:二次元第一,麻將第二?!

2020-12-11 桌遊圈

提到我國的「國民桌遊」,撲克和麻將缺一不可。比起源於西方的現代撲克,堪比京劇的「國粹」——麻將,更具傳統的中國味道而在民間更受歡迎。它不僅可以消磨時間、發洩壓力,更是逢年過節聚會時的保留節目。

近現代以來,由於麻將常與賭博扯上關係,且容易沉迷,不少國人在看待它時仍戴著有色眼鏡。然而牆內開花牆外香,在鄰國日本,麻將卻正以十分積極健康的狀態地發展著。

在日本,以麻將為題材的動漫、遊戲層出不窮。很多家長還認為麻將有利於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所以從小就抓孩子的麻將教育,青少年也把「學會麻將」作為人生邁入成熟期的標準之一。不少名人更是狂熱的麻將愛好者,例如明仁天皇、漫畫家富堅義博、推理作家綾辻行人、聲優植田佳奈、演員本鄉奏多等等。

2009年,日本動畫《天才麻將少女》的開播讓不少國內動漫愛好者初次接觸到日本麻將(簡稱日麻)。儘管動畫中的超能力鬥牌誇張且離譜,不過熱血沸騰的對局依舊非常精彩。當然,它的亮點還在於一眾充滿了青春活力又「橘裡橘氣」的女高中生,總有一款能滿足你的口味。

2018年6月,以日麻玩法為核心的國產手遊《雀魂》正式上線,在國內掀起了一陣日麻的熱潮。萌點各異的美少女,可愛有趣的表情包,再加上好玩的競技規則,《雀魂》各方面都迅速擊中了玩家紅心,紅遍了整個二次元圈。本文就來聊聊日本麻將所擁有的獨特魅力。

日本麻將的起源與發展

三四千年前的中國麻將,本是皇家貴族們玩的休閒遊戲,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才流傳至民間成為一項大眾化的娛樂遊戲。其原型眾說紛紜,既有葉子格戲說,又有馬吊牌說等等。

直至清朝中期,麻將才最終成型,真正的普及是在19世紀。日本作為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喜愛並引進麻將自然也是十分迅速且便利。

有學者考證,日本本土的第一副麻將出現於1909年,是由一位叫做名川彥作的日本人從中國帶回去的。他在四川任教期間,對麻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順手帶了一副麻將回國。後來他在日本的中學擔任導師,向學生們傳授了這種遊戲的玩法。如此一來,麻將才開始在島國生根發芽。

但由於規則相對複雜,打麻將最初也只是在日本的上流階層和文人之間盛行。直到1924年,一個美國人嘗試用英文整理並規範麻將的玩法,寫了一本教西方人玩麻將的《巴布考克麻將規則手冊》(又稱麻將紅皮書)。

受他啟發,1926年日本有人專門編寫了一本適合大眾學習麻將技法的《麻將通》,更多的普通百姓才逐漸理解了這一新奇事物。其流行度很快超越了圍棋和將棋等遊戲,風靡全日本。

二戰時,麻將也曾一度遇冷。不過在戰後經濟蕭條、物資匱乏的情況下,它作為一項廉價的消遣娛樂,又再次煥發出新的活力。

與此同時,部分日本雀士開始嘗試統一各地麻將的玩法。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在七十年代確立了日本麻將的通用規則。之後,在政府和各類機構的大力推廣下,無論是各種麻將比賽的舉行,還是專業雜誌的相繼創刊,都大大地提高了麻將的普及度和正規性。

據說在1985年時,至少六分之一的日本國民都會打麻將。進入泡沫經濟時代後,麻將還上升為一種社交工具,上至皇室政客,下至普通白領甚至黑道成員,都熱衷於用打麻將來聯絡感情或權錢交易。

此後,世界上第一座麻將博物館的建立,以及全自動麻將桌的發明與熱銷,更加證明了日本人對麻將的痴迷。

日本麻將的特色

日語中,麻將的標準寫法是漢字「麻雀」,使用除花牌外的136張基礎牌。遊戲中代表籌碼的道具稱為「點棒」,玩家通過和牌取得他人的點數,在遊戲結束時,點數最多者獲勝。

除了要求至少一番起和之外,日麻還擁有這些比較特別的要素:

首先是「立直」。以門前清狀態聽牌時,玩家可以打出一張橫置牌並宣言立直,同時要拿出1支千點點棒。立直相當於報聽,不僅可以提高自己和牌的收益,還能迫使對手防守。不過,玩家必須承擔無法換牌的風險。正是這條規則的存在,使得遊戲更具有博弈性與策略度。

其次關於「振聽」。新手最容易碰到的情況是「舍牌振聽」——聽牌時,自己打過的牌之中,包含所聽牌的一種或幾種,在這種狀態下玩家只能自摸。

除此之外,「寶牌」也是日麻的重要特色,可以分為表寶牌、裡寶牌以及槓寶牌等等。寶牌能夠增加番數,有助於玩家和大牌,獲取更高的點數。

總的來說,日麻的玩法偏向防守,把避免點炮擺在首要位置。而在如今的國際麻將賽事中,日麻是除國際標準麻將外第二個被重用的規則,其影響力有目共睹。

細數動漫中的異類鬥牌

深受二次元文化影響,麻將也頻繁在日本動漫中出現,其中的漫畫名家就不得不提到福本伸行。儘管他那稜角分明的畫風十分奇葩,但出色的鬥智橋段、巧妙的伏筆與布局,都足以令人拍案叫絕,並沉浸於精彩的麻將漫畫世界。

接下來就簡單介紹一下福本老師的幾部知名作品,來一睹那些異類又瘋狂的日麻玩法。

1.《鬥牌傳說》——鷲巢麻將

本作最大的BOSS鷲巢巖,是坐擁巨額財富的黑暗帝王。因為恐懼年齡的增長,他利用「鷲巢麻將」殘殺了不少年輕人,以此滿足自己扭曲的欲望。在1965年的夏天,天才麻雀士赤木茂與怪物鷲巢巖展開了宿命的對決,傳說之夜就此揭開帷幕。原作不僅在2005年推出過動畫,還有以本鄉奏多為主演的真人日劇,還原度相當不錯,強烈推薦觀看。

鷲巢麻將,也稱為「吸血麻將」,其特殊性在於使用的道具上:同名牌中有3張是透明牌,只有1張是普通牌。正因為如此,遊戲追加了以下規則:①不堆牌山,洗牌由桌子中間的洞完成;②玩家必須穿戴特殊的手套來摸牌;③寶牌指示牌均由公證人從洞中取得。

在這場死鬥中,鷲巢以全部財產為賭注,而赤木賭上自己的血液——損失1500cc是極限,損失2000cc則必死無疑,賭本的換算比例是100萬日元=1000點籌碼=100cc。

順位獎勵、首名加分以及賭本,每半莊後清算一次。其次,當自摸或者直接攻擊對手時,鷲巢與赤木之間就會立刻產生賭本的變動。只要撐過六個半莊,赤木就可以拿走贏取的錢,若是中途死亡的話,錢將會被回收。

完全偏離正常的規則,使鷲巢麻將更加注重防守的必要性。生死就在打與不打之間,赤木的一舉一動,牽扯著劇中人物與讀者那緊繃的思緒,確實緊張刺激到頂點。作者把賭博的瘋狂、天才的無畏描繪得淋漓盡致,劇情可謂是精彩至極。

2.《賭博墮天錄》——十七步地雷麻將

從1996年開始連載的《開司》系列漫畫,講述了落魄青年伊藤開司,不斷地在賭博的深淵中苦苦掙扎,但一次又一次憑藉著智慧逃出生天的經歷。

原作曾兩度動畫化,而真人電影的最後一作也在今年年初上映,可見如何受歡迎。本遊戲出自系列第三部的《賭博墮天錄》,主要內容是關於開司與地下賭場社長之間的單挑對決。

規則十分簡單,首先由自動洗牌桌正常地排好牌,接著雙方各自取走自己面前的34張牌,然後在3分鐘之內選出13張,並組成符合條件的聽牌狀態。而最後剩下來的作為棄牌,雙方需要輪流丟出17張,假如打出的牌剛好是對方所聽的話,那麼就相當於點炮。最先踩中「地雷」的玩家為失敗者,需要支付贏家對應點數的賭金。

遊戲的玩法單純,節奏明快,十分鐘左右即可來上一局。從本質上講,地雷麻將只是借用了麻將的和牌規則,依賴的並不是麻將的技術,而是直覺與運氣。因此,互相猜測,爾虞我詐的心理戰,正是它的精髓所在。當然,遊戲最可怕的地方在於一旦點炮,就必須支付巨額的賭資。對於普通人來說,想必是無法體驗到那種真實的戰慄感吧。

3.《天·天和街浪子》——二人麻將

本作的兩位主角,分別是專職麻將代打的天貴史,和立志成為高手的井川浩之。劇中重點講述了在黑道麻壇的東西對戰中,二人精彩的鬥牌經歷。有趣的是,《鬥牌傳說》的主角——老年版赤木茂也會出現在故事中,令人驚喜萬分。

由於東西雙方最後打成平手,所以決賽不得不進入延長戰。西軍的首領原田克美提議進行「二人麻將」:對戰雙方之間沒有點數的變化,和牌時從額外的10萬點棒中拿取,最後點數較多的玩家獲勝。而遊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A階段的玩法與普通麻將一樣,只是改為兩個人在打。但是當有一方聽牌了(進攻方),就必須告訴對手(防守方)。

接著立刻進入B階段,防守方需要猜測他的和牌,從一旁的34張牌中選擇2張並明示出來,只要其中之一正確,這局馬上結束。假如都猜錯了,那麼進攻方獲得自摸5張的權利,成功和牌即可獲得點數。沒和的話,雙方持續重複B階段的步驟,直至觸髮結束條件。

影響勝負最關鍵的因素就是速度,只有聽牌才能取得進攻的優勢。此外,二人麻將越是多面聽,被猜中的風險就越高,所以B階段就是看破與避免看破的戰鬥,和地雷麻將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總的來說,二人麻將是結合了競速與心理戰的複雜博弈,還是相當有意思的。

4.《銀與金》——誠京麻將

這部作品講述了無業青年森田鐵雄,在偶遇黑道中人平井銀二後,立志成為大人物過程中的所見所聞。為了奪取八名政治家的控制權,森田與銀二發起了賭博的挑戰,對手是誠京集團的總裁藏前仁。

用「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這句話來形容誠京麻將,實在是再貼切不過了。

首先,每摸1張牌都要付款(100萬日元起步),但是對摸到的牌覺得不滿意時,只要支付罰金即投注額的3倍,就能允許重新摸牌。其次,莊家擁有把投注額翻倍的權利。最後,只有得到半莊首位的人,才能拿走全部的寄存金。而最令人恐懼的設定,莫過於「役滿賀禮」。如果玩家點炮給對手的役滿,那麼需要支付額外的費用,其計算公式為投注額(每千萬日元)×寄存金的總額。

誠京麻將的本質更接近於「梭哈」的撲克玩法。投注額相當於強制支付的參加費,而莊家可以提高費用,等同於加注給對手造成壓力。如果玩家不願意支付投注額,那麼之後摸到的牌都要照樣打出,即梭哈裡放棄勝負的行為。由此可見,誠京麻將確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金錢遊戲。

無論是作者對賭徒心理入木三分的刻畫,還是角色一步步走向崩潰破滅的痛苦過程,都深深地觸動著讀者的心。而這恰恰是作者想傳達給觀眾的信息:賭博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一旦失足,就會跌得粉身碎骨。所以,請珍惜幸福生活,遠離賭博。

日本麻將的現狀

雖然日本法律禁止賭博業,日麻也主打競技性,但其中仍存在著不少賭博元素。比如「麻雀獻金」就是利用麻將作為賄賂手段,暗中進行權錢交易。為此,日本政府和民間組織都做出過很多努力,進行積極正面的引導,讓日麻朝著更加光明的方向發展。

日本健康麻將協會的口號是「不賭錢,不喝酒,不抽菸」,他們宣揚打麻將可以鍛鍊身體,還能預防老年痴呆症。三兩好友相約一同打麻將,更加有助於銀髮族排解孤獨寂寞,有利於保持心理健康。

1981年成立的日本職業麻雀聯盟,是目前會員最多、比賽規格最高、影響最大的團體。該組織的最終目標是,把麻將發展成和圍棋一樣的職業體育運動。

這樣不僅能使職業雀士依靠比賽維持生活,而且可以消除麻將在大眾心中的不良印象。為此,他們積極組織舉辦各種比賽,不斷地提高麻將的影響力。

有趣的是,為了推動日麻成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日本自民黨還成立了一個「體育麻將議員聯盟」。他們認為,麻將能夠鍛鍊大腦的靈活性,不僅在兒童教育層面得到有效利用,而且有助於護理高齡人群。

由此可見,日本的確把麻將定義為了老少鹹宜的益智運動,為了實現全民健康麻將,正不遺餘力地推廣著。

小結

2017年4月,國際智力運動聯盟宣布,麻將正式成為世界智力運動項目。麻將本身確實是集益智性、趣味性、競技性於一體的博弈遊戲,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

如果國內能像日本一樣,摘下「麻將=賭博」的有色眼鏡,認識到麻將的真正價值,予以積極健康的引導和宣傳,組織更多正規的麻將競技比賽,使其成為一種時尚健康的娛樂方式。中國麻將才不至於在常在國際大賽中落於下風,這項源於中國的傳統桌遊才能有更光明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八卦外國麻將】走近日本麻將和它的「脫衣文化」
    JJ比賽微信近期會持續推出一期介紹外國麻將的專題——【八卦外國麻將】。昨天,專題給大家介紹了近年來在北美洲風行的美國麻將。今天,我們把視線拉回亞洲,去看看鄰國日本的麻將玩法,了解櫻花之國的麻將文化及其衍生。麻將無疑最早起源於中國。
  • 這款二次元麻將手遊在日本活下來了
    然而在2018年,一款由貓糧工作室開發並運營的在線3D二次元麻將手遊《雀魂麻將majsoul》,卻受到了大量年輕人的喜歡,迅速引發國內二次元玩家的討論,只是遺憾的是今年3月這款手遊步入了停服整改的節奏,讓玩家和同行頗感遺憾。不過這款遊戲也不是全部都是壞消息,最近依靠悠星的發行,《雀魂》目前已躋身進入日本App Store的前50名,這代表著它在日本活下來了。
  • 日本人發明的「麻將鍵盤」火爆網絡?日本人有多愛麻將!
    胡適先生曾經大呼,麻將裡面有鬼,那樣一個學貫中西的大學問家,也異常喜歡麻將,他在日記裡多次記載過要戒絕麻將,可惜屢戒屢犯。對此,我只能說並非老先生的心智不夠堅定,而是麻將實在太勾人了! 這不,連嚴謹木訥的日本人都被麻將迷的五迷三道的,最近甚至發明了麻將主題的鍵盤。
  • 橋本環奈沉迷麻將,富堅老賊「精神」後繼有人?網友:更加可愛了
    大家好,這裡是二次元小柯南。 對日本動畫和日劇比較了解的小夥伴們,肯定聽說過橋本環奈的名字。最近,「橋本環奈沉迷打麻將」這件事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有日媒爆料,近期橋本環奈沉迷於打麻將,甚至於經常一邊喝酒一邊通宵打麻將。
  • 設定麻將尺寸標準 推行麻將競技和文化
    世界麻將組織為正式比賽訂立了麻將牌尺寸高度的標準以更好地推行麻將競技和麻將文化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1月24日報導:為了推行「健康、友好、科學」的麻將文化,世界麻將組織於本周為正式比賽訂立了麻將牌尺寸高度的標準。
  • 國標麻將和日本麻將的區別
    、中庸麻將和日本麻將。其中國標麻將和日本麻將是流傳的最廣的兩種競技麻將規則。海內外的各種麻將比賽,也都是以這兩種規則為主。那麼,它們分別是什麼樣的麻將規則,它們之間又有哪些區別呢?國標麻將(簡稱國標,下同)為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於1998年7月所制定。其後在眾多國際及國內麻將競賽中應用,故被稱為國標麻將。而日本麻將(簡稱日麻,下同)是在中國古典麻將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主要流傳在日本和東亞地區的一種麻將規則。
  • 二次元日麻對戰!《雀魂麻將》7月15日登陸Steam
    根據Steam商城頁面公開的新消息,日本麻將遊戲《雀魂麻將》將於2020年7月15日登陸Steam平臺,支持跨平臺聯機,以下為官方公開的遊戲介紹內容。Steam商城頁面截圖:【遊戲特色】免費暢玩的二次元對戰日本麻將享受從初學者到高手的天梯模式便捷的友人房系統,可以與世界各地的雀士進行對局
  • 拿起麻將牌,為國爭光的時候到了?日本擬推麻將入奧運會!
    我們可能對麻將現在的感覺有部分還是停留在「賭博」的範圍中,日本可不是哦,日本人認為麻將是非常健康的運動,對頭腦非常的好。    事實上日本對於麻將的感情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深的多。    大家知不知道現在中國滿大街棋牌室裡的自動麻將桌是誰發明的?    是,日本人。
  • 麻將簡史:如果麻將進了奧運會,中國能包攬全部獎牌嗎?
    麻將這項大街小巷無處不在的遊戲,深深地吸引了這些西方人。一開始可能僅僅是好奇,等到學習了解之後,就徹底沉迷其中了。他們推選出了7名代表,委託他們7人統一了麻將遊戲規則,制定了一些章程規定,很大程度消除了全美麻友之間的溝通障礙。值得一提的是,這7名代表都是猶太人,可見猶太人對麻將也是情有獨鍾。日本麻將的發展根據日本學者研究考證,中國麻將傳到日本應該是在1909年,距今已經100多年了。
  • 中國人製作的日本麻將遊戲,把玩家們打懵了!
    我們可以看到,微博裡有她,讓人為之瘋狂。這款遊戲,讓人沉迷,還產生了眾多自來水,紛紛自發宣傳。那麼它火的根源究竟在哪裡?深思熟慮之後,作為一個擁有十年麻齡的「不學無術」的喵,就在這裡正經聊一聊「日本麻將真的比中國麻將難嗎?」
  • 日本擬推麻將入奧運會!拿起麻將,你為國爭光的時候到了!
    我們可能對麻將現在的感覺有部分還是停留在「賭博」的範圍中,日本可不是哦,日本人認為麻將是非常健康的運動,對頭腦非常的好。    事實上日本對於麻將的感情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深的多。    大家知不知道現在中國滿大街棋牌室裡的自動麻將桌是誰發明的?    是,日本人。
  • 麻將:小小的一副麻將,包含天文曆法、儒家、法家、道家各派思想
    其中比較出名的有四川麻將、成都麻將、廣東麻將、杭州麻將、內蒙麻將、天津麻將、北京麻將、武漢麻將、河北麻將等等。麻將的文化打麻將是現代人最主流的消遣娛樂方式,拋開其趣味性不說,麻將還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從某種意義上講,麻將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
  • 日本擬推麻將入奧運會,拿起麻將牌,為國爭光的時候到了!
    可能很多人對麻將還停留在「賭博」的範圍,但是在日本,麻將有著完全不同的待遇。 在日本,麻將是一項非常健康的運動,有利於頭腦的活躍,還能預防老年痴呆。而且和咱們棋牌室裡的麻將桌還不一樣,日本的麻將桌產業已經高度發達,還有專門在榻榻米上用的迷你桌。
  • 國標麻將和日本麻將的區別—規則篇
    而日本麻將(簡稱日麻,下同)是在中國古典麻將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主要流傳在日本和東亞地區的一種麻將規則。這兩種規則並不是唯一的,國標規則有各種版本;而日麻規則在日本各地也有細微差別。這裡我們採用98版的國標規則,以及網絡平臺「天鳳麻雀」上的日麻規則,來討論它們之間的差別和聯繫。首先,國標和日麻使用的牌張不同。
  • 為啥日本人搓麻卻習慣用中文讀音?麻將傳入島國後,日本人有多野
    據日本學者考證,麻將是一名日本教師——名川彥作在四川省任職時看到,並在1909年回國的時候帶回日本的。名川彥作的貢獻就在於,他把麻將規則和遊戲方法通過文字性的東西介紹給了廣大的日本人,因而使這種遊戲逐漸推廣開來。
  • 日本網友曬出麻將鍵盤,拿這打牌能把把胡麼?
    我是重慶這邊的,喜歡打麻將的人還蠻多的,小時候身邊人都是打倒倒胡,後來川麻成麻各種亂七八糟的都玩,我自己對此興趣一般,倒是喜歡動漫以後,看了類似《天才麻將少女》一類的動漫作品,感覺還挺有意思。日本那邊麻將這門"手藝"也挺流行的,咱們看日本動漫裡這麼多麻將相關的題材就能看出來。
  • 中日麻將誰更強?
    小野寺克之(左一)黃鵬(中)王躍(右一)「雀友杯」中國麻將牌王賽和大師賽自2000年第一屆舉辦開始,每年1屆,至今已經連續舉辦了19屆,本次人數更是達到了500多人,已經發展成為國內外規格最大、影響最廣的頂級賽事之一
  • 麻將中三元牌的文化涵義
    麻將中的三元牌,指的是白板,綠髮,紅中三張牌。三元就是天,地,人,就是三才。麻將通過三張牌的圖案和大三元小三元的番種形象地表達出中國傳統的天地人三才觀。《三字經》:「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才思想是中華文化的基本思想,可謂是源遠流長。
  • 中國麻將,競技麻將聯盟(CMF)最強?
    2005年,網絡麻將組織長城會、太平洋、世紀聯盟、強中強等骨幹,正式在聯眾成立競技麻將聯盟,其初始設計理念以及操作中的的包容性得到了廣大網絡麻將愛好者的認可,成為專業網絡麻將選手聚集地,聯盟隨後覆蓋專業國標麻將平臺網絡三缺一、JJ比賽和QQ麻將,會員高峰時期達到20000餘人。
  • 中國人搓了這麼多年麻將,還是輸給老外了
    我國人流寓外國,被人僱用,為馬將指導員者亦不乏人。東鄰日本,亦踵西洋而起;研究馬將,一時稱盛。同時我國流行西洋紙牌,亦由津滬傳入內地,日盛一日。」簡言之,民國十年前後,也就是1920年代,麻將在短短時間內突然從中國擴散傳播到全世界。先是在猶太裔美國人當中掀起風潮,再迅速地俘獲了世界人民的芳心。猶太人在麻將的國際化上貢獻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