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不及格不能留學!最牛體育教授馬約翰:中國學生不能一推就倒

2020-12-12 甄比比

大家好,我是甄女士。

在一百多年前,有個大學生他最討厭的課是體育課,最害怕的考試是體育測試。

當時,男生的跳遠合格線是3.65米,而他豁出命才跳到3.5米。

體育成績不合格,他就沒法畢業,拿不到畢業證他就沒辦法出國留學。

要是別的老師,也許會放他一馬。

結果很不幸,他老師硬生生的扣了他半年,直到他體育及格後才放他去美國留學。

後來,這個叫吳宓的「倒黴蛋」成為了中國比較文學之父。

扣了他半年的老師,就是當年讓眾多清華學子「聞名色變」的馬約翰。

如今,在清華園中樹立了十二座雕像,裡面有梅貽琦、蔣南翔、朱自清、聞一多這樣的名人巨擘。

還有一位就是唯一一個因體育而被奉為「名家」的馬約翰。

有人說,「馬約翰,就是一部清華的體育傳奇史。」

小的時候馬約翰很苦,他出生在鼓浪嶼這個浪漫的地方,但他三歲喪母,七歲喪父,只能和哥哥相依為命過活。

好在有鄰居和附近教會的幫助,兄弟兩人才能順利活下來。教會為此還給兄弟倆起了名字,弟弟叫馬約翰,哥哥叫馬保羅。

因為沒有大人的管束,馬約翰從小就玩得很瘋,爬樹、摸蝦,挖沙子,每天不到天黑絕不罷休。

這樣一來,馬約翰不僅曬得黝黑更是練就了一身的運動細胞。

1904年,他去到上海讀了當時中國非常著名的教會大學——聖約翰大學。在那裡,他變成了名氣很大的體育尖子生。

當時有傳言,馬約翰跑步很快,那時候他還留著辮子,但他跑步的時候辮子可以水平於地面。

很多人是不相信的,但很快他們就都相信了。

1905年,上海「萬國運動會」。

他在四個日本運動員的反覆擋下以絕對優勢奪得一英裡賽跑冠軍。

現場中國觀眾們都激動到不行,全是在喊「約翰,中國!中國,約翰!」

在比賽獲勝後,馬約翰還被觀眾抬起來繞場一周。

那一刻是馬約翰第一次感受到體育帶來的民族榮耀感。

到了1913年,中國體育代表隊在遠東運動會上擊敗了日本取得亞軍。

馬約翰又一次被體育精神所打動。

可那時,中國在經濟、社會、醫療方面都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每個人都乾乾瘦瘦的沒有精氣神,所以外國人都管我們叫「東亞病夫」。

年輕的馬約翰想,一定要讓中國人徹底的摘下這個帽子。

用什麼方式呢?當老師或許可以。

1914年,馬約翰應聘來到清華先後擔任了英語和化學教師。

可後來,他卻出人意料的成為了一名體育老師。

他說:「我初來清華時教化學,對體育也很關心。有一次,跟校長談進一步發展學校體育問題。因為有了一個實際問題,就是清華每年要送出100名學生到美國,送出的學生,總要像樣一點,不能送去『東亞病夫』……我怕學生出國受欺侮,被人說成中國人就是弱,就是東亞病夫。」

為了讓學生們動起來,馬約翰可以說是煞費苦心。

當時,清華其實已經實行了「強迫運動」,一到下午四點到五點全校的圖書館、宿舍、教室都關上了門。

沒有地方去的學生只能去到操場運動、鍛鍊。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多不愛運動的學生就躲在樹下、牆根、涼亭下逃避運動。

然而,馬約翰一上任,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下午4點一到,馬約翰就拿起了個小本子,跑到學校的各個角落裡面「抓人」,他只要看見有人就勸他們去操場活動。

有學生說自己體質不好,不能跑步做劇烈運動,馬約翰便說那走一走做一些簡單的運動也是好的。

為了讓學生們把體育重視起來,他制定了在現在看來依舊嚴苛的規定:

學生在畢業前必須通過「五項測驗」指標,從百米跑,到鉛球,到足球籃球的基本常識。

不能過關者,不能畢業,不能出國留學!

政策一出學生們叫苦連連,但馬約翰不為所動。

沒有一個學生能逃得過馬約翰的魔爪。

著名的文學家梁實秋,體育上是個妥妥的差生,他跑步、爬繩、跳遠這些拼了老命練習才勉強及格。

可到了遊泳這項真的是要了命。

剛開始,他還有僥倖心理,在考試的時候讓同學撐著他,沒想到一下子就被抓住了。

沒了辦法的梁實秋只能發瘋了一樣的練習,到了補考的時候梁實秋遊著遊著就沉底了,為了及格他又爬起來了靠著蛙泳挪到了終點。

馬約翰一看,樂了。

他知道這個學生努力了,以後出現意外最起碼還能自保。

於是便笑著說:「好了,算你及格。」

梁實秋的難兄難弟還有著名物理學家錢偉長。

他剛入學的時候,身高才1.49米,體重不到50公斤,風一吹都能給他吹跑,更別提運動了。

馬約翰看到後,直接把他放到了「體弱班」,還為他制定了專門的鍛鍊方案。

在馬約翰的督促下,錢偉長在大學期間從沒停過一天運動,後來還成了清華著名中長跑運動員。

幾十年後,他說,正是因為馬約翰教導,才他能夠經得住人生的風雨。

這份感激梁思成也曾說過:

「別看我現在又駝又瘸,當年可是馬約翰先生的好學生,有名的足球健將,在全校運動會上得過跳高第一名,單雙槓和爬繩的技巧也是呱呱叫的……我非常感謝馬約翰。想當年如果沒有一個好身體,怎麼搞野外調查?在學校中單雙槓和爬繩的訓練,使我後來在測繪古建築時,爬梁上柱攀登自如。」

但其實,在馬約翰在推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也有很多學生不理解,怨聲載道,認為他們來到清華就是讀好書,做好研究。

面對這些抱怨,馬約翰從沒有過動搖,他說:

「我主要是怕學生出國受欺負,被人說中國人就是弱,就是東亞病夫。

因此,我常向學生說,你們要好好鍛鍊身體,要勇敢,不要怕,要有勁,要去幹,別人打棒球,踢足球,你也要去打、去踢,他們能玩兒什麼,你們也要能玩兒什麼;

不要給中國人丟臉,不要人家一推你,你就倒;別人一發狠,你就怕;別人一瞪眼,你就哆嗦。

中國學生,在外國念書是好樣的,因此我想到學生在體育方面,也不要落人後,要求大家不僅念書要好,體育也要棒,身體也要棒。」

在馬約翰的努力下,他率領清華足球隊參加華北體育聯合會第六次比賽大會,奪得冠軍。

當時,奪冠的消息傳到清華後,全校沸騰。

在球隊回校時,人們把馬約翰等從學校大門一直抬進大禮堂。

除此之外,他還成立了足球、籃球、網球、曲棍球、棒球、壘球、水球、長跑、遊泳、滑冰、拳擊等十多個代表隊。

體育教育再也不是說說而已。

馬約翰自己也是終生堅持體育鍛鍊,76歲時獲得了北京市網球雙打冠軍。

80歲時還可以騎自行車去香山,伏地挺身連續做40個。

也因為馬約翰,清華大學至今依舊流傳著一句話:

「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

1966年,84歲的馬約翰離開了人世。

學生們說,他最愛說的話是: 「動!動!動!你們要動!」

因為他知道:

沒有野蠻體魄,何來偉大文明。

相關焦點

  • 鼓浪嶼走出的清華教授馬約翰:你敢體育不及格,我敢讓你不能畢業
    字數:2700,大約閱讀時間:5分鐘鼓浪嶼走出的清華教授馬約翰:你敢體育不及格,我敢讓你不能畢業。對體育這樣嚴格,放在今天是不可想像的,今天要是有哪位高校教師敢拿體育卡學生的畢業,一定會招來故意刁難學生的惡名,家長和學校領導絕對會幹預。1、先說一件「三遷」的事。古有「孟母三遷」,今有鼓浪嶼「馬約翰三遷」。
  • 「馬約翰」中國第一個體育教授,被毛主席稱為「中國最健康的人」
    1905年,馬約翰參加了上海「萬國運動會」中的一英裡賽跑項目。開始時,四個日本人在前面一字排開、擋住其它運動員。緊跟在後的是個中國選手,再後面10碼是馬約翰,其餘50多名選手都被遠遠拉開。馬約翰重視體育,一直是清華大學的重要辦學特色;時至今日,更有「無體育、不清華」的說法。
  • 中國第一位體育教授,規定男生百米跑到14秒,不然不能出國留學
    「體育可以帶給人勇氣、堅持、自信心、進取心和決心,培養人的社會品質——公正、忠實、自由。這是清華大學著名的體育教育家馬約翰教授說過的一句話。馬約翰教授的名字聽起來有點外國名字的感覺,但其實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1914年他從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以後便一直執教於清華大學,說起馬約翰教授對於清華大學的重要性,從清華園中的12座名人雕像中便可看出來。
  • 馬約翰:中國體育界的一面旗幟
    甚至一「跑」成名,在上海萬國運動會中輕鬆奪冠,成了清朝「博爾特」。  天天在體育場上拋頭露面,馬約翰不僅吸引了一票女粉絲,還順便找到了真愛。妻子戴聘恩(後改名為戴漣)當時就讀於 貴族教會學校 瑪利亞女校,校舍就在聖約翰大學裡面。
  • 老清華的體育有多厲害?
    陳省身先生回憶說,當時學生中流行一句話:「北大有胡適,清華有體育館。」可見,那時清華體育有多厲害。唐山1923年清華田徑隊(二排左一為馬約翰)「強而常勝的體育代表隊」清華重視體育,源於傳統。中國第一位體育教授在清華體育發展史上,馬約翰是關鍵人物。馬約翰生於福建,畢業於聖約翰大學,在上海舉辦的「萬國運動會」上得過冠軍。1914年,馬約翰到清華任化學助教,因熱愛體育,轉任體育助教,後赴美深造。1920年起任體育部主任,是中國第一位體育教授。清華重視體育有客觀原因。
  • 清華大學紀念體育部成立百年 示對體育工作重視
    一所大學紀念體育部成立百年幾乎沒有。今日,清華大學就在它最古老的大禮堂紀念它的體育部成立百年,以示學校對體育工作的重視。近百年前的清華體育館曾經是中國設施最先進的綜合體育館,與大禮堂、圖書館、科學館並稱為清華園內的「四大建築」。著名數學家陳省身曾回憶,當時甚至有個說法:「北大有胡適之,清華有體育館。」
  • 在清華大學體育館南側,佇立著這樣一位體育教師!
    他就是清華著名的體育教育家馬約翰教授。馬約翰之於清華的重要性,從清華園中的12座名人雕像便可看出,與馬約翰同享此等尊崇的,是梅貽琦校長、蔣南翔校長,是朱自清教授、聞一多教授,是葉企孫教授、梁思成教授……「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 清華體育到底有多強?百年前,他們就是專業運動員
    不能完成者,不許出國留學。要知道,1924年時,全國運動會的百年冠軍成績,僅為12秒。1923年清華田徑隊(二排左七:周培源;二排左一:馬約翰;二排右一:王文顯)清華一直是中國教育的重鎮,但很多人忽略了,它也曾是中國體育的重鎮。
  • 教育部新規,體測不及格本科生不能按時畢業 浙大學生樂了:被練這麼...
    文件要求,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未達60分不能按時畢業。在這條新規出臺之前,浙江大學一直重視學生的體育鍛鍊,新學期剛對體育課程進行了一次大改革。從2019級開始,本科生每一學期都要必修體育課。此前,只有一二年級本科學生才需要必修體育課。與此相應的,學生課外鍛鍊的任務也增加近一倍。
  • 我們和卓越之間,或許只差了一位體育老師
    學校在1912年設立了體育部,建造了體育館,將體育作為四年必修課,對體弱同學另設體弱班課程。 最重要的是!學校不僅不佔用體育課,每天下午四點半還關宿舍,封教室,鎖食堂,讓所有人去運動!
  • 一中講壇 | 大咖面對面:清華大學的體育精神與卓越人生追求
    黃健光教授首先特別肯定學校秉持「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辦事、學會健身」的校訓,是為學生一生的健康發展奠基。他告訴同學們:體育運動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國家特別重視學生的體育鍛鍊,清華大學的體育精神是國家教育的一面旗幟。黃教授深受清華大學體育傳統和體育精神的影響,他如數家珍般地告訴同學清華大學百年堅持體育教學、清華名人與體育及清華體育精神。
  • 體育老師——讓你體會體育樂趣、享受生命喜悅的人
    來源:中公網 編輯:點點「你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吧」,這句俏皮話經由某部拙劣的偶像劇,一下子流傳開來
  • 強制體育,清華大學堅持100多年了
    2018年4月14日,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主辦的2018年高等學校動商與健康中國論壇上,清華大學體育部書記馬新東教授,作了清華大學體育教育中強制性體育對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的報告,引起了眾多專家的共鳴。於是,當時擔任體育部助教的馬約翰一到鍛鍊時間,就拿著小本子,四處尋找學生,說服那些躲避運動的學生努力鍛鍊身體。為什麼如此強調體育鍛鍊呢?馬約翰曾深有感觸地對校長周詒春說:「清華每年要送出一百名學生到美國去,送出的學生,總要像樣一點,不能送出『東亞病夫』。」為了督促學生鍛鍊、檢查運動效果,學校提出了具體標準。
  • 「馬約翰杯」閉幕 喬丹體育助興百年清華校慶
    「馬約翰杯」學生運動會,以曾給清華大學體育文化做出重大貢獻的馬約翰教授命名,經過歲月的洗禮,已經成為清華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其競賽機制已日趨成熟,四十二個運動項目,幾乎容納了校園內能夠開展的、有群眾基礎的所有運動項目。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清華大學「馬約翰杯」學生運動會合作夥伴和獨家運動裝備提供商,為本屆學生運動會提供全新的運動裝備。
  • 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孩子最應該學好的是體育課!
    6月17日-7月16日,僑外海外生活規劃服務展將在全國11個城市和地區火熱巡展,本次活動邀請了經濟、投資、置業、教育、法律、稅務等領域的數十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其中清華大學李稻葵教授是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專家之一。
  • 喬治·華盛頓大學—體育管理項目2.0版本(不能錯過的更新內容~)
    WEsport邀請了各校體育相關專業畢業或者在讀校友為大家介紹相關項目並分享自己的體育留學故事。WEsport-實現你的體育留學夢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選擇偏研究型課程,教授會一對一(多)針對性指導學生完成研究。
  • 大學體測不及格人數驟增,體測標準是否高估了學生們的體育水平?
    根據調查統計,現在大學生的體育水平在不斷的下降,越來越多的學生竟然會在體育上掛科,也普遍有學生認為現在的大學生體測標準過高,多數人難以達到老師們口中的「平均水平」,究竟是老師的要求過高,還是現在的學生缺乏鍛鍊?
  • 匹克體育許志華:再牛的大神也不能阻止菜鳥的努力
    匹克體育CEO許志華說:這是一款想軟就軟,想硬就硬的鞋子。許志華開場這樣說道,今天他講的是一個胖子努力減肥的故事。作為一個體育產品集團的CEO,許志華曾經也是一名體育者,後來做了企業長期生活不規律,變成了一個胖子。胖子不是一天養成的,堅持鍛鍊不斷反彈然後放棄。許志華認為很多人是很喜歡跑步的,跑步是一個最方便的運動。但是我們常常因為沒有合適的運動裝備而放棄運動。
  • ...跑出國家一級運動員水平,一路跑進了清華附中「馬約翰」體育...
    訓練比較辛苦,每天早上6點起床,6點半到學校運動場,周末只休息一天,寒來暑往一練就是五年。 陸啟睿給所有教練的一個感覺就是很內斂,平時不說話,默默地訓練,她幾乎是不請假的。 「我們很支持她參加訓練,就當體育鍛鍊嘛,她也一直堅持下來,專業成績很突出,她自己也有成就感。」就這樣,小陸從沒停下奔跑的腳步。一直「跑」上了熱搜,「跑」上了清華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