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甄女士。
在一百多年前,有個大學生他最討厭的課是體育課,最害怕的考試是體育測試。
當時,男生的跳遠合格線是3.65米,而他豁出命才跳到3.5米。
體育成績不合格,他就沒法畢業,拿不到畢業證他就沒辦法出國留學。
要是別的老師,也許會放他一馬。
結果很不幸,他老師硬生生的扣了他半年,直到他體育及格後才放他去美國留學。
後來,這個叫吳宓的「倒黴蛋」成為了中國比較文學之父。
扣了他半年的老師,就是當年讓眾多清華學子「聞名色變」的馬約翰。
如今,在清華園中樹立了十二座雕像,裡面有梅貽琦、蔣南翔、朱自清、聞一多這樣的名人巨擘。
還有一位就是唯一一個因體育而被奉為「名家」的馬約翰。
有人說,「馬約翰,就是一部清華的體育傳奇史。」
小的時候馬約翰很苦,他出生在鼓浪嶼這個浪漫的地方,但他三歲喪母,七歲喪父,只能和哥哥相依為命過活。
好在有鄰居和附近教會的幫助,兄弟兩人才能順利活下來。教會為此還給兄弟倆起了名字,弟弟叫馬約翰,哥哥叫馬保羅。
因為沒有大人的管束,馬約翰從小就玩得很瘋,爬樹、摸蝦,挖沙子,每天不到天黑絕不罷休。
這樣一來,馬約翰不僅曬得黝黑更是練就了一身的運動細胞。
1904年,他去到上海讀了當時中國非常著名的教會大學——聖約翰大學。在那裡,他變成了名氣很大的體育尖子生。
當時有傳言,馬約翰跑步很快,那時候他還留著辮子,但他跑步的時候辮子可以水平於地面。
很多人是不相信的,但很快他們就都相信了。
1905年,上海「萬國運動會」。
他在四個日本運動員的反覆擋下以絕對優勢奪得一英裡賽跑冠軍。
現場中國觀眾們都激動到不行,全是在喊「約翰,中國!中國,約翰!」
在比賽獲勝後,馬約翰還被觀眾抬起來繞場一周。
那一刻是馬約翰第一次感受到體育帶來的民族榮耀感。
到了1913年,中國體育代表隊在遠東運動會上擊敗了日本取得亞軍。
馬約翰又一次被體育精神所打動。
可那時,中國在經濟、社會、醫療方面都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每個人都乾乾瘦瘦的沒有精氣神,所以外國人都管我們叫「東亞病夫」。
年輕的馬約翰想,一定要讓中國人徹底的摘下這個帽子。
用什麼方式呢?當老師或許可以。
1914年,馬約翰應聘來到清華先後擔任了英語和化學教師。
可後來,他卻出人意料的成為了一名體育老師。
他說:「我初來清華時教化學,對體育也很關心。有一次,跟校長談進一步發展學校體育問題。因為有了一個實際問題,就是清華每年要送出100名學生到美國,送出的學生,總要像樣一點,不能送去『東亞病夫』……我怕學生出國受欺侮,被人說成中國人就是弱,就是東亞病夫。」
為了讓學生們動起來,馬約翰可以說是煞費苦心。
當時,清華其實已經實行了「強迫運動」,一到下午四點到五點全校的圖書館、宿舍、教室都關上了門。
沒有地方去的學生只能去到操場運動、鍛鍊。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多不愛運動的學生就躲在樹下、牆根、涼亭下逃避運動。
然而,馬約翰一上任,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下午4點一到,馬約翰就拿起了個小本子,跑到學校的各個角落裡面「抓人」,他只要看見有人就勸他們去操場活動。
有學生說自己體質不好,不能跑步做劇烈運動,馬約翰便說那走一走做一些簡單的運動也是好的。
為了讓學生們把體育重視起來,他制定了在現在看來依舊嚴苛的規定:
學生在畢業前必須通過「五項測驗」指標,從百米跑,到鉛球,到足球籃球的基本常識。
不能過關者,不能畢業,不能出國留學!
政策一出學生們叫苦連連,但馬約翰不為所動。
沒有一個學生能逃得過馬約翰的魔爪。
著名的文學家梁實秋,體育上是個妥妥的差生,他跑步、爬繩、跳遠這些拼了老命練習才勉強及格。
可到了遊泳這項真的是要了命。
剛開始,他還有僥倖心理,在考試的時候讓同學撐著他,沒想到一下子就被抓住了。
沒了辦法的梁實秋只能發瘋了一樣的練習,到了補考的時候梁實秋遊著遊著就沉底了,為了及格他又爬起來了靠著蛙泳挪到了終點。
馬約翰一看,樂了。
他知道這個學生努力了,以後出現意外最起碼還能自保。
於是便笑著說:「好了,算你及格。」
梁實秋的難兄難弟還有著名物理學家錢偉長。
他剛入學的時候,身高才1.49米,體重不到50公斤,風一吹都能給他吹跑,更別提運動了。
馬約翰看到後,直接把他放到了「體弱班」,還為他制定了專門的鍛鍊方案。
在馬約翰的督促下,錢偉長在大學期間從沒停過一天運動,後來還成了清華著名中長跑運動員。
幾十年後,他說,正是因為馬約翰教導,才他能夠經得住人生的風雨。
這份感激梁思成也曾說過:
「別看我現在又駝又瘸,當年可是馬約翰先生的好學生,有名的足球健將,在全校運動會上得過跳高第一名,單雙槓和爬繩的技巧也是呱呱叫的……我非常感謝馬約翰。想當年如果沒有一個好身體,怎麼搞野外調查?在學校中單雙槓和爬繩的訓練,使我後來在測繪古建築時,爬梁上柱攀登自如。」
但其實,在馬約翰在推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也有很多學生不理解,怨聲載道,認為他們來到清華就是讀好書,做好研究。
面對這些抱怨,馬約翰從沒有過動搖,他說:
「我主要是怕學生出國受欺負,被人說中國人就是弱,就是東亞病夫。
因此,我常向學生說,你們要好好鍛鍊身體,要勇敢,不要怕,要有勁,要去幹,別人打棒球,踢足球,你也要去打、去踢,他們能玩兒什麼,你們也要能玩兒什麼;
不要給中國人丟臉,不要人家一推你,你就倒;別人一發狠,你就怕;別人一瞪眼,你就哆嗦。
中國學生,在外國念書是好樣的,因此我想到學生在體育方面,也不要落人後,要求大家不僅念書要好,體育也要棒,身體也要棒。」
在馬約翰的努力下,他率領清華足球隊參加華北體育聯合會第六次比賽大會,奪得冠軍。
當時,奪冠的消息傳到清華後,全校沸騰。
在球隊回校時,人們把馬約翰等從學校大門一直抬進大禮堂。
除此之外,他還成立了足球、籃球、網球、曲棍球、棒球、壘球、水球、長跑、遊泳、滑冰、拳擊等十多個代表隊。
體育教育再也不是說說而已。
馬約翰自己也是終生堅持體育鍛鍊,76歲時獲得了北京市網球雙打冠軍。
80歲時還可以騎自行車去香山,伏地挺身連續做40個。
也因為馬約翰,清華大學至今依舊流傳著一句話:
「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
1966年,84歲的馬約翰離開了人世。
學生們說,他最愛說的話是: 「動!動!動!你們要動!」
因為他知道:
沒有野蠻體魄,何來偉大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