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對當下聖道禮儀在教會中地位的分析及嘗試性的建議
我們走訪了教會聖道禮儀的發展歷史,回顧了聖道禮儀的重要地位,也對禮儀年讀經安排做了詳盡說明,接下來我們需要結合中國的當下禮儀狀況做一些反省,之後再給出一些建議。希望藉此可以喚醒人們對禮儀的重視,能更加深入了解禮儀的精神,進而活出禮儀的真正意義。
1、舉步維艱的禮儀生活
1.1 舉步維艱的聖道禮儀生活
我用「舉步維艱」來稱呼中國教會的當下情況,不單想指出我們當下的禮儀狀況,更想說出我們對禮儀精神領悟的欠缺。既然我們了解了整個歷史上聖道禮儀的興衰演變,我們就了解了聖道禮儀的精神所在;既然我們明白了聖道禮儀的重要位置,我們就對聖道禮儀有了新的認知。可是當我們用這些認知去檢視中國教會當下聖道禮儀的狀況時,會發現我們與禮儀所要求的精神相去甚遠。可見我們更新禮儀精神的任務是任重而道遠啊。
在準備論文期間,本人從網上作了一個問卷調查,目的在於看看教友們對聖道禮儀的認識程度。雖然在網上調查有其局限性,但是從整體的結果看,這次調查還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因此絕對不是幾個人的意見。整理所收到的問卷之後,我得出一個結論:教友們普遍對聖道禮儀不重視。對於「在聆聽讀經時,是什麼狀態」這一問題,填寫問卷的絕大多數人選擇了「經常分心走意」這一選項,而選擇「認真聆聽」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可是從後面的問題可以看出,即使選擇認真聆聽的人,也面對很大的困難,即對所聆聽的經文不甚明了,特別是一些舊約經文更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當問到「你認為教會安排讀經的目的是什麼」的時候,很多人選擇了「為信友提供聖言的餐桌」這一選項,但是也有人選擇了「彌撒程序的一部分,不能省略,所以安排」的選項,雖然這部分的調查顯示,大部分人對聖道禮儀還是有積極的認識的,可是我們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因為從後面的選項顯示,雖然大家選擇了這個選項,可是對聖道禮儀的真正認識還是不甚明了的。如果從一臺彌撒的角度看,大家可能對聖道禮儀有一些清晰的認識,可是從禮儀年的角度來看,大家就模糊不清了。因此很多參加填表的人表示他們對教會的禮儀年不是很清楚,甚至有些人不知道教會禮儀年開始的時間。而對於禮儀年讀經的安排脈絡,就更不知道了,因此很多人只知道聖道禮儀是在讀經,也可能知道讀經的一些內容,可是對於讀經安排的脈絡就一無所知了。正因如此,就沒有辦法從整個禮儀年讀經的精神中領悟其內涵,再加上很少有教友全面地看過聖經,因此很容易「斷章取義」,而曲解了聖經的本意。由於對禮儀年的認識不清楚,所以對禮儀年讀經的安排就更是千頭萬緒、難以理順。雖然禮儀年一年年地過,而教友的靈修生活、信仰生活沒有絲毫起色,反而越來越疲乏,最終落得個昏昏噩噩,不知道所信為何。最後彌撒中的聖道禮儀也只是淪為領聖體前的準備工作,加上一些神父們對講經的不重視、不準備所導致的思想不明朗、邏輯不清晰等後果,使很多信友對聖道禮儀實在「不感冒」;有些神父借著講經對教友大聲斥責,使講經淪為純粹的倫理批判,因而使教友對聖道禮儀望而生畏。因此,英國的韓森主教(Hensley Henson)感嘆到:「教會不幸有一個奇觀,即會眾坐在那裡,若不是無恥地睡覺,就是悲哀而默默地忍受講經所帶來的痛苦。」[1]若果是這樣,信友又如何能體驗到教會所安排的禮儀年精神呢?又如何能從禮儀年的讀經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呢?如果不能,我們豈不是枉稱聖道禮儀為「聖言的餐桌」了嗎?這些實在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做深刻的反思。
[1]王春新著,引自《傳報喜訊》,輔大神學叢書49 光啟出版社, 2000年3月初版,P191。
點擊圖片 長按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