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拼了命把孩子推入名校,北大清華畢業的學生卻大多進了體制

2020-12-09 騰訊網

教育到了今天,已經搞成了軍備競賽。家家戶戶都重視教育,家家戶戶都把有限的金錢和時間投入到無限的激烈競爭中,家家戶戶都想著把孩子送進好一點,再好一點的學校。

大家的目的都是清華、北大,985,路徑也都差不多,無非是讓娃讀好的幼兒園,再把娃送進名牌小學,重點初中,重點高中,最後一起去擠那個獨木橋,於千軍萬馬之中脫穎而出。

說起來容易,箇中辛苦,只有父母和孩子才知道。

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十幾年風裡來雨裡去地送補習班,冬讀三九,夏讀三伏。從小學起就天天弄到晚上9、10點才能睡,高中更是一天有7個小時睡眠就阿彌陀佛了。更不用說每天除了睡覺和吃飯就是讀書的縣中模式。

能把一個孩子送進北大、清華,那是真的不容易。簡直就像祖墳冒青煙,十幾年辛苦就為這一朝。可是卻很少有人問一句:進了清北,然後呢?

是啊,清華和北大的孩子們,畢業後都去幹什麼了?

我們養孩子,目光要儘量看得遠點,再遠點。高考只是中點,不是終點,最終我們要的是孩子能成為更好的人,而不僅僅滿足於一個名校的頭銜。

我們來看看北大公布的就業數據。總共5235名選擇就業的學生中,進入體制內的就有1405人,佔總比率的26%,如果加上進入各教育、醫療單位的,總計2328人。也就是說,北大2019年選擇進入體制內的畢業生人數佔到44.4%。

(部分媒體報導說清華北大畢業後選擇進入體制內的比率超過四分之三,應該是沒有計算靈活就業的人數。靈活就業的意思有offer,但是不解決戶口。所以也應當計入。即便如此,進入體制內的人也實在是不少)

換句話說,接近一半的北大學生選了「鐵飯碗」。怎麼說呢,這個數據讓我感到有點失望。倒不是說體制內就不好,而是讓人有一種失落感,類似於辛辛苦苦爬山,爬了半天,登到山頂,極目遠眺,發現景色不過爾爾。

清華、北大,已經是雞娃最高境界了,考進去就是人中龍鳳。龍和鳳,在我們想像裡,是要翱翔九天的,結果現在他們滿大街地溜達,感覺和小雞小鴨,貓貓狗狗區別不大,這多少有點讓人幻滅。

問題一:性價比太低

對此,我們產生了第一個疑問:在教育上投入這麼高,最後雞出來的娃去了體制內,性價比是不是太低了?

能進清北的孩子,智商上都是平均數以上。拋開一部分IQ爆表的絕頂天才,餘下的都是站在父母,甚至全家人的肩膀上,投入了巨大的代價才能考進去的。

今年高考的時候,有個上海小姑娘是爺爺奶奶送考的,據奶奶說光是補習費就已經達到了100萬。

而據一些一線城市父母的留言,他們的孩子從出生到小學,花了都不止100萬。毛估估一個孩子能考進北大清華,起碼得花100-200萬(一線城市雞娃價位,不含學區房,不含私立學校學費)。

如果投300萬能確保孩子上到北大清華,我估計清北的門檻都要被擠破,事實上更多的家長是付出了這麼多,卻仍然不能讓孩子考進清北。

這只是金錢成本。

孩子的時間成本和父母的時間成本實在太大了,都沒法算。要是把雞娃的時間都拿來搬磚,我估計有的家長賺出一幢別墅來都不在話下。

而現在這些孩子從清華和北大畢業,最後進了體制內。就算20萬年薪一年吧,也是非常之虧。

更何況,智商經過清北的檢驗,比普通孩子高出一大截的天之驕子,去從事大專生甚至高中生都能幹的職業,比如街道工作人員,從能力上,會不會也是一種浪費?

這是否對得起,孩子們從小進行各種殺死腦細胞的學科競賽,日日夜夜刷題、自學所付出的辛苦?

他們會不會最後產生學得屠龍技,轉而去殺豬的憋屈?

問題二:這究竟是父母的理想還是孩子的理想

由此產生的第二個問題:這樣的選擇會不會太現實了?這到底是父母的想法還是孩子們自己的想法。

我們小的時候,老師布置作文——「我將來的理想」。有同學寫科學家、有同學寫消防員、還有同學寫董事長。

到了這一代,據我私下詢問,有的孩子想當主播,有的孩子想當老闆,還有個孩子的夢想是研發出長生不老藥。

但我從來沒聽說過一個小孩,理想是當公務員or街道幹部的。這些理想太現實了,只有經過社會毒打,知道競爭殘酷的中年人,才會懂體制內的好處。

那麼問題來了,清北的學生怎麼都這麼現實?是12年寒窗苦讀,磨平了他們的稜角嗎?還是他們早已習慣了聽從父母的安排?

Again,不是說體制內不好,是這個選擇真的太太太現實了。現實得仿佛「世道有點亂,囤點金子吧」。

確實體制內的工作收入穩定,生活安逸,不用996,各種國定假日該放就放,絕不拉胯,還有香噴噴的公積金等等等等。

可是清北的畢業生,就算是碩士、博士也才二十多歲吧!

正是青春少年時,就沒有熱血,沒有理想,沒有衝動嗎?他們就這麼心甘情願地乖乖進了一眼能望到頭的體制內,總讓人覺得有點不對勁。

如果他們是聽從父母的意見,進了體制內,那麼這屆孩子未免太乖,太沒有主見了。這是否意味著當前教育體系的目標就是在培養優秀的綿羊

如果孩子們是經過深思熟慮,最後選擇了在世俗目光裡更「有利」的體制內,那是否意味著十幾年的功利式教育,把孩子們都變功利了?

父母從小到大,給孩子灌輸的就是「你要考好學校,上好大學,找好工作」,於是孩子們就真的以為學習就是為了過安逸的日子?

在最該熱血的時候,他們都如此現實,那我們的教育豈非成了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溫床?

問題三:選擇體制內,是在逃避競爭嗎?

最後,體制內代表著舒適、穩定、沒有殘酷而激烈的競爭。

而這些孩子從小是承受著巨大的競爭壓力,一分淘汰一操場,一步一步走到金字塔頂端的。這樣的教育軍備競賽,是否過早透支了他們的熱情?

跑長跑的都知道,如果告訴你一個終點和目標,哪怕再苦再累,一般都能咬牙忍著跑完。無論是3000米,還是5000米,只要憋著一口氣,哪怕走著也能走到終點。可如果當你好不容易走到盡頭,卻有人告訴你,這才剛開始,後面還有一萬米,只怕你當場就要癱倒在地。

現在的教育也有類似的問題。

高中的時候,父母也好,老師也好,反反覆覆地給孩子灌輸這樣的想法:再忍一忍,考上大學就好了。

可是當孩子們拿出吃奶的力氣,好不容易跑進大學時,才發現前面又是一個5000米,等好不容易熬到畢業,定睛一瞧,嚯,還有幾萬米的徵程等著呢。

他們會不會感到恐懼和疲累?這些聰明通透的孩子會不會覺得太累了,索性選一條最穩妥,最安逸的路走,不要那麼擁擠,競爭壓力不要這麼大,畢竟他們從小到大,實在是吃夠了惡性競爭的苦。

那麼多清北的學生選擇了更多人走的路,而不是去開創更少人走的路,這是值得深思的一件事。

作為家長,你是希望孩子進入安逸的體制內,還是找到自己的理想,從事一份自己喜歡的事呢?

相關焦點

  • 北大、清華、人大三大高校中文系學生畢業去幹啥
    清華:天生我材必有用  就像所有孩子有出息的家長一樣,清華人文學院的黃國營老師對人很客氣,但說到清華中文系學生的畢業分配工作時,他一再為難地說:"我不太清楚,真的不太清楚。"清華中文系已經畢業三四個班了,每年30個人左右,其中70%~80%的學生都保送讀研究生了,其餘的學生也都自己早早就把工作找好了,學校只是最後辦手續。"
  • 為什麼高中老師不是清華畢業的,但能教出清華的學生?
    ,他們有讀書的天賦,也就是很多人說的「他們是讀書的那塊料」,不用父母和老師操心,他們都能考得很好,換句話說,能夠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不是老師教出來的,所以不需要高中老師畢業於清華或者北大。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培養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 清北學生更喜歡「體制」內工作?超70%選鐵飯碗,是好事還是壞事?
    清華北大大學生現狀 清華北大是我國兩所最高學府,90%以上學子夢寐以求的殿堂,但是每年高考只有2%金字塔尖上的學生,能進入清華北大學習。
  • 清華北大畢業生扎堆培訓機構,是家長、學生的福分?還是浪費人才
    現在經常聽聞某某中學招聘教師清一色是清華北大畢業生,這其實是一件大好事;又聽說大量的清華北大畢業生走進社會辦學機構,我覺得這對家長、學生來說,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比招進中小學做老師還要喜,為什麼這麼說?能夠招聘清華北大畢業生做老師的學校有幾所?很少吧。這樣的學校一般家庭一般孩子能夠進入嗎?根本不可能。那麼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再怎麼厲害,受益的學生面少之又少。
  • 清華北大作為國內頂尖學府,高考時,為何很多學生能上卻放棄了?
    ,想要畢業後在家鄉發展,所以,在省內有和清華北大比肩的好大學,學生就不會去上清華北大。 3.清華北大「難進難出」 清華北大不僅難考,而且難畢業,尤其是清華大學,學生的退學率是比較高,很多學生在高考時成績並不是很好,勉強能上清華北大
  • 湖南最好的縣級中學,數百名學生考入清華北大,比肩長沙四大名校
    高考是決定著無數學子命運的一次考試,每年都備受關注,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考上985/211重點大學。因此,就讀一所升學率高的高中就成了考上名校的關鍵。說到湖南的中學,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長沙四大名校,不僅教學設完善,而且還擁有一大批優秀教師,教育資源豐富。
  • P2P大佬爆雷的神秘「關係圈」:要麼來自清華,要麼北大畢業
    然而當我們透過資本看現象的時候,你會發現,無論大部分的P2P創始團隊,還是人人貸創始人,他們都有一個顯眼的標籤,清華系和北大系。以至於很多人都想問:難道清華、北大畢業的人,天生都有搞金融的細胞?作為世界知名學府,光是清華、北大這個畢業證,就已經幫你省去融資的煩惱,從客觀的角度來說,這些清華北大畢業的P2P大佬們,對於賺錢是有著特別敏銳的嗅覺,根據中金公司分析的數據顯示,國內前100家大平臺的P2P公司,清華北大的創始人和高管佔據了68%左右。
  • 清華北大學生轉型就業年薪百萬的網課。對學生來說有利還是有弊?
    聘請來自清華北大及知名學校的學生,擔任網課老師。他們之所以敢,如此大手筆招聘,就是用名校效應,而家長們也樂意為此買單,這背後帶來的利益,將是來自中國千千萬萬的學生,在中國,網課紅利這塊蛋糕,目前還很大。這不有記者採訪了三位分別來自清華北大的學生,他們因為籤約上網課,如今工資已經達到年薪50萬左右!
  • 清華北大的保送生來自哪兒?大多是這三所中學,考大學全是名校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每年高考總有一些實力派學霸保送到大學裡去,比如「北大也還行」的撒貝寧,高三的時候被保送到了北大,全能型實力歌手李泉,高三的時候被保送到了清華。清華北大每年都有保送生,2019年保送名單中,很多學生都來自於同一所學校,排在前三的是基本都是外國語學校。
  • 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等一流名校的學生,靠的是自己努力還是老師教育
    那些考上北大清華等一流名校的學生,真的是老師教出來的嗎?事實上,教育學上有個理論,對於人的成才來說,叫先天因素決定論還是教育決定論。再來看看2019年北大清華招生的實際例子,以北京為例,共招了626人,其中僅11所中學就佔了605人,佔96.6%的比例,處於絕對壟斷地位。作為這幾年11所中學的帶頭一哥:人大附中,共招了114人。
  • 為什麼很多高考考了普通本科,考研卻能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
    為什麼很多高考考了普通本科,考研卻能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這樣的現象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事情,有的學生高考只勉強考上了普通二本或者是三本院校,可是,在考研的時候卻是一鳴驚人,直接逆襲考上了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跨越呢?
  • 2019年北大清華畢業生就業報告出爐:體制內成首選,出國仍熱門!
    因此,這些諸如北大清華等頂尖985高校的大學生畢業去向也就成了眾人熱議的話題。北大今年畢業生合計9904人,此次公布的該校2019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中,我們大致可以看到如下幾大特徵,進入體制內的還是佔絕大比例。其中,赴國家戰略重點地區和領域就業人數增加;地方組織部選調生比例增加(從政的一條途徑,有能力的可以很快進入幹部序列)。
  • 沒了奧數杯賽,孩子拿什麼「拼」名校
    奧數培訓換新貌,考過就能進名校,教育資源難平衡,別讓初衷打水漂。視覺中國供圖經歷了2017年上海奧數四大杯賽調整後,近日,上海眾多小學家長又不得不面對一個更加「殘酷」的現實——全國幾乎所有奧數杯賽都被叫停了。
  • 考進「清華北大」有多難?過來人:裸考進清北,難於上青天
    考進「清華北大」有多難?過來人:裸考進清北,難於上青天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牌面,自然實力毋庸置疑。作為我國處於金字塔尖的兩所大學,一直以來都是千萬學子最夢寐以求進入的高校。可是,多少年以來,清華北大仍然沒有大規模擴招,兩所學校總共加起來也就只招六、七千學生,在全國千萬高考生基數面前,這幾千人真的太少了,都不止千裡挑一。在過去的時候,如果有縣裡的孩子考入清華北大,必然是當地最大的新聞,可是,如今這幾年,縣級中學的學生越來越難考入清華,不禁讓人發出感嘆:考入清華與北大到底有多難?那麼,如果想要進入最高學府的話,需要什麼條件呢?
  • 畢業要進資本圈?收好這份榜單!清華反壓北大 上財超過人大
    原標題:清華反壓北大,上財超過人大,深大、中國政法落榜……畢業要進資本圈?收好這份榜單! 摘要 【畢業要進資本圈?收好這份榜單!
  • 尷尬了,河南考生700分無緣清華、北大,留學生免試入學
    也就是說今年河南的高考考生低於703分都上不了清華、北大。如果說只要一張外國國籍,就可以讓你的孩子不用去忍受那十餘年的寒窗苦讀,不用去與上千萬人爭著高考這個獨木橋,估計很多父母都會想著給自己的孩子辦一張外國國籍;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就讀知名學府,辦理外國國籍,不是這些父母崇洋媚外,是現實逼著這些孩子的父母去崇洋媚外;不是這些學生崇洋媚外,是這些高校引導著孩子們去崇洋媚外
  • 世界頂級名校,排名超清華北大,卻極其「開放」!
    說到名校,大家可能會想到清華和北大,畢竟這兩所學校在國內是數一數二的名校,這是很多家長和學生的夢想,學習的動力,而這兩所學校之間也是相互競爭,比拼的是誰的師資力量更強,學術知識更深,教學是否更嚴謹,你可能會覺得,在這樣的名校學習一定很壓抑,畢竟學術的東西,還是要嚴謹一些,更實在一些
  • 北大清華的學生厲害到什麼程度?北大學長:不要神話我們!
    在這樣的背景下,北大清華這兩所內地最優秀的大學幾乎成為了神話,整個社會似乎都有一種強烈的神話北大清華學生的傾向。毫無疑問,能進入北大清華的學生,特別是本科生,都是從全國各地選拔出來的拔尖的學生。他們往往資質較好,學習能力很強,自我管理能力強,聰明且勤奮。這些優點,往往能比較集中地體現在北大清華的學生身上,說北大清華學生是一群精英學生,相信是比較公允的。
  • 清華北大畢業紛紛去當老師,引起巨大的爭議,刺痛了誰的心?
    上半年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面對全國招聘老師,錄取的除了國外名校之外清一色的清華和北大的畢業生,無獨有偶,近幾天杭州學軍中學的老師錄取名單也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基本上也都是清華,北大的畢業生。那麼,為什麼清華北大畢業生紛紛到中小學當老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