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今天的這個話題小編是不想去寫的,但是歷史終究是要被正視的,那麼小編就來說說為何東北人愛吃大米。
在我國一提起大米,我們腦海中閃現的第一個詞,那就是「東北大米」,為何東北大米會如此受歡迎。
眾所周知,東北天氣寒冷,冬季漫長,土地的腐殖質含量很高,你可以這樣理解,當國慶過後,地裡的莊稼收割了,當你還沒有來得及患上秋衣秋褲的時候,冬季的雪就來了;而那些枯枝落葉,被雪埋在土裡,要知道不論是天熱還是天冷,物質的自然分解是存在的,那麼那些腐殖質都會被沉積下來。
一般情況是這樣的,今年的枯枝落葉完全要變成腐殖質的話,大概需要兩年的時間,所以基本上,本年度的養料就會被沉積到來年,這樣土地的養分量就可以一直處於一個相對高的水平。正是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才能生產出口感鮮美的東北大米。
歷史原因
這裡有一個事情需要重點說一下,其實很早以前東北的作物並不是大米,還記得那一首歌「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且不說這首歌的年限,就說查閱典籍,東北的最早的經濟作物的確是大豆和高粱。且頗具規模。
所以呀東北人以前是靠麵食為主的,因為當年闖關東得人裡面有山東人還有河北人,這兩地人必然會以麵食為主。
而說起大米就要說起偽滿洲國了,東北大米的前身應該是日本的北海道大米,當日軍侵華佔領東北後,日軍開始引進水稻種植技術在東北地區種植水稻,的確生長出來的大米口感甚好;當然了,這就使得在偽滿洲國,東北大米被日軍視為戰略物質來儲備的,但是是絕對不允許非日本人吃大米的,一旦發現是要被抓去槍bi的,寫到這裡我恨的心痒痒,畢竟那一段歲月,想著我們的先人是怎麼過來的。
當時的日本人是會壓榨東北農民去幫助種植水稻的,但是也僅僅是種植,卻不給你留下一粒米,當時會給一些錢,當然這些也無從考究,等到來年到了種植季節,日本人依舊會發給你種子去種植,那些私自留下大米的人,最後的結果都被殘忍的...萬惡的日軍。
關於種植
那段時間結束後,種植水稻種植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至此,東北種植大米已經成為了一種耕作方式,而且也成為了產業支柱,其實說一個地區以什麼為主食,還是以當地的生產作物為主,當整個東北都在種植大米,自然隨著時間的積累,人們的飲食方式開始改變,漸漸地大米成為主食。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了,這樣子是不是就知道東北人為何喜歡吃大米了呢?東北稻花香有一個比較顯著的特徵,那就是大小均衡,而且還有腹白,在蒸後,滿屋飄香~口感香而有嚼勁。你記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