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郭明香 攝影丨韓健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匆匆的過客。在人生的旅途上,總會遇到許多風景,或喜或悲,或美麗或悽婉。有些風景在我們年年不忘的過程中被逐漸忘記了,有些風景卻因觸動心靈,而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那年,牛兒——「花花」以選美的形式走進了我的家……
1978年,隨著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各個生產小隊也都緊鑼密鼓地行動起來……
那天,上小學的我,放學回家見父親的臉上洋溢著少有的笑容,他正在和母親商議著一件重要的事,我傾耳細聽,原來是父親要去廣饒大集(今廣饒商貿城)買牲口。
後來才知道,這是政府為了加快農村的發展步伐,實施的一項惠民措施,凡是購買牲畜的農戶均可補貼200元。這個好消息,對掙扎在貧困中的村民們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久旱逢甘霖。大夥躍躍欲試,爭相報名,父親也不例外。
次日大早,大姐和二姐在探得母親的口信後,也跟著湊熱鬧,偷偷地騎自行車搶在父親出發前趕往廣饒集市,一看究竟。
人逢喜事精神爽,近30裡的路程,不覺時候就到了,幾番詢問,來到了人頭攢動的牲口市兒,看著膘肥肉壯的牛、馬、騾、驢,她倆瞅瞅這個,看看那個,真是大開眼界,相互交頭接耳,品頭論足……
忽然,一個奶牛模樣,身體單寒的牲畜進入了視野:黑白相間的毛色,剛露頭的犄角,這似羊非牛的「四不象子」,一下子讓兩個姐姐的眼神由高興變成了鄙夷,心想,父親可千萬別把它買回家……
臨近中午的時候,聽到大門的鐵掛搭有響動,早已在家等候多時的大姐二姐急不可待地迎了出去,見父親已把車子停在門外,牽著牛走進來,那牛正是在集上見過的那個「四不象子」,她倆心裡「咯噔」一下,兩眼發直,嘴巴張大,就像被孫悟空施了定身法一樣,杵在那裡。那心情,真是買牛得羊——大失所望啊!再瞅瞅父親:雙眉緊蹙,一張多雲的臉,誰還敢作聲? 但都心知肚明,父親這是濟錢吃麵呢!
我卻滿心歡喜,由於這牛兒像極了在書本上見過的「奶牛」模樣,零星分布的斑點我倒覺得並不難看,欣喜之餘,我用「閒心雅致」為它起了個花花的名字,從此,只要我一踏進家門,便花花、花花地叫個不停,它倒像認知了這個名字,聽到我的叫聲,便會豎起兩耳,用清澈、安詳的眼神看著我……
父親是第一個餵養它的人,每年坡裡一放青,他便不辭勞苦地去拔青草、挖野菜,讓它最早享受到青草的美味。秋後,為了儲備一冬的草料,父親又會求親告友,四處討換……
雨水充沛,草木旺盛之時,正是食草動物們最上膘兒的時候,這時,我也會去拔些青草餵它,它對青草的顏色格外敏感,我就拿一棵青草在它面前晃來晃去,它一下子提起精神,抻長了脖子,用帶刺的舌頭去撈,等快撈到的時候,我突然把草往後一揚,饞得它口水像拔絲一樣地流下來……
幾番惹騰,知道我在逗它,便把脖子縮回去,可憐巴巴地望著我,這時,我又迅速地把草堵到它嘴上,讓它吃,它的眼睛一下子又亮起來,貪婪地吃著……
最喜歡看它反芻時的樣子,先是肚子一抖,一股東西像蟒蛇一樣由肚子出發,經過脖頸,直達咽喉,一停,像有東西到了嘴裡,然後下唇蠕動,研、磨……
一次,看著看著,我突發奇想,心血來潮,為了驗證那句「牛沒有上牙,狗沒有肝」的民間傳說,我竟冒然把手伸進了它的嘴裡,它似乎摸透了我調皮的心思,配合默契地停止了嚼動,任我的手在它的嘴裡摸索,移動……
經過父親一年多的精心餵養,看到花花的身架能獨當一面了,父親便請來最好的木匠,做了一輛地排車,並配備了一套拉車的行頭,好讓它幫家裡犁耙耕種。
父親說,花花是條「氏牛」,可以繁殖後代。
一日,父親由牛經紀指引,牽花花去了指定的村莊成了親。經過長時間的等待,便生下了一頭毛色純正的小黃牛,一家人歡天喜地,對它另眼相看。
父親有時也會把花花套進地排車去坡裡犁地,這時小牛也一路跟跑,好奇地嗅嗅這,瞅瞅那,高興地又蹦又跳,有時又不知讓啥給吸引住了,止步不前,花花便會「哞哞」地叫幾聲,小牛聽到叫聲,也會「哞哞」地應著,狂奔過來,母子倆你蹭蹭我,我舔舔你,好暖心的一幕,真是人、物一理兒啊!
一天中午,我放學回家,忽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牛經紀和另外一個人,正攥著牛鼻圈使勁地往外拉小牛,鮮血順著小牛的鼻子和嘴巴不住地流下來,它一邊疼得「哞哞」直叫,一邊急瞪著眼睛向母親求救,花花也拼命地哀嚎著,似乎要掙脫繩索衝過來……
但一切都是徒勞的,小牛還是被無情地帶走了……
之後的幾天裡,花花不吃不喝,沒日沒夜地站立著,並用悽厲、已沙啞的叫聲抗議著,淚水也像正在融化的冰凌,順著眼角往下流,那情景,讓人揪心裂肺,不忍直視……
幾年的時間裡,花花又連續生下了幾頭同樣漂亮的小黃牛,為我們那個貧窮的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生育之後的花花已膘肥體壯,再也套不進地排車的雙轅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花花和它的夥伴們也逐步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很少再看到它們的身影了……
19歲那年,我離開了家鄉,開始了我的謀生之路……
從未出過遠門的我,盼望回家的日子總是遙不可待的。那次回家,一眼瞟向牛棚,卻不見花花的蹤影,急問母親,卻說,花花已老,趁皮毛還好,便給它找了個好人家……
我的心一嘬,想像不出已風燭殘年的牛兒還會有比在家裡更好的去處,站在當院,以往的場景歷歷在目。一瞬間,淚水模糊了雙眼,淚眼婆娑中,與那牛兒四目相對,似有萬語千言……
歲月無言,往昔如昨,轉眼30多年過去,想必那牛兒早已光榮作古,遊歷去了那有天使無苦痛的天堂。而每每觸及此事,那牛兒的一切總會從記憶的深處浮現眼前:黑白相間的毛色,豎立的耳朵,安詳的眼神……
作者簡介:郭明香,廣饒縣大王鎮人,愛好文學,今幸遇東微,重拾文筆,自知才疏學淺,願虛心向大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