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兒

2021-03-03 東營微文化

文丨郭明香   攝影丨韓健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匆匆的過客。在人生的旅途上,總會遇到許多風景,或喜或悲,或美麗或悽婉。有些風景在我們年年不忘的過程中被逐漸忘記了,有些風景卻因觸動心靈,而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那年,牛兒——「花花」以選美的形式走進了我的家……

    

1978年,隨著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各個生產小隊也都緊鑼密鼓地行動起來……

    

那天,上小學的我,放學回家見父親的臉上洋溢著少有的笑容,他正在和母親商議著一件重要的事,我傾耳細聽,原來是父親要去廣饒大集(今廣饒商貿城)買牲口。

    

後來才知道,這是政府為了加快農村的發展步伐,實施的一項惠民措施,凡是購買牲畜的農戶均可補貼200元。這個好消息,對掙扎在貧困中的村民們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久旱逢甘霖。大夥躍躍欲試,爭相報名,父親也不例外。

次日大早,大姐和二姐在探得母親的口信後,也跟著湊熱鬧,偷偷地騎自行車搶在父親出發前趕往廣饒集市,一看究竟。

    

人逢喜事精神爽,近30裡的路程,不覺時候就到了,幾番詢問,來到了人頭攢動的牲口市兒,看著膘肥肉壯的牛、馬、騾、驢,她倆瞅瞅這個,看看那個,真是大開眼界,相互交頭接耳,品頭論足……       

     

忽然,一個奶牛模樣,身體單寒的牲畜進入了視野:黑白相間的毛色,剛露頭的犄角,這似羊非牛的「四不象子」,一下子讓兩個姐姐的眼神由高興變成了鄙夷,心想,父親可千萬別把它買回家……

    

臨近中午的時候,聽到大門的鐵掛搭有響動,早已在家等候多時的大姐二姐急不可待地迎了出去,見父親已把車子停在門外,牽著牛走進來,那牛正是在集上見過的那個「四不象子」,她倆心裡「咯噔」一下,兩眼發直,嘴巴張大,就像被孫悟空施了定身法一樣,杵在那裡。那心情,真是買牛得羊——大失所望啊!再瞅瞅父親:雙眉緊蹙,一張多雲的臉,誰還敢作聲? 但都心知肚明,父親這是濟錢吃麵呢!

     

我卻滿心歡喜,由於這牛兒像極了在書本上見過的「奶牛」模樣,零星分布的斑點我倒覺得並不難看,欣喜之餘,我用「閒心雅致」為它起了個花花的名字,從此,只要我一踏進家門,便花花、花花地叫個不停,它倒像認知了這個名字,聽到我的叫聲,便會豎起兩耳,用清澈、安詳的眼神看著我……    

     

父親是第一個餵養它的人,每年坡裡一放青,他便不辭勞苦地去拔青草、挖野菜,讓它最早享受到青草的美味。秋後,為了儲備一冬的草料,父親又會求親告友,四處討換……

    

雨水充沛,草木旺盛之時,正是食草動物們最上膘兒的時候,這時,我也會去拔些青草餵它,它對青草的顏色格外敏感,我就拿一棵青草在它面前晃來晃去,它一下子提起精神,抻長了脖子,用帶刺的舌頭去撈,等快撈到的時候,我突然把草往後一揚,饞得它口水像拔絲一樣地流下來……

    

幾番惹騰,知道我在逗它,便把脖子縮回去,可憐巴巴地望著我,這時,我又迅速地把草堵到它嘴上,讓它吃,它的眼睛一下子又亮起來,貪婪地吃著……

    

最喜歡看它反芻時的樣子,先是肚子一抖,一股東西像蟒蛇一樣由肚子出發,經過脖頸,直達咽喉,一停,像有東西到了嘴裡,然後下唇蠕動,研、磨……

    

一次,看著看著,我突發奇想,心血來潮,為了驗證那句「牛沒有上牙,狗沒有肝」的民間傳說,我竟冒然把手伸進了它的嘴裡,它似乎摸透了我調皮的心思,配合默契地停止了嚼動,任我的手在它的嘴裡摸索,移動……

    

經過父親一年多的精心餵養,看到花花的身架能獨當一面了,父親便請來最好的木匠,做了一輛地排車,並配備了一套拉車的行頭,好讓它幫家裡犁耙耕種。

     

父親說,花花是條「氏牛」,可以繁殖後代。

     

一日,父親由牛經紀指引,牽花花去了指定的村莊成了親。經過長時間的等待,便生下了一頭毛色純正的小黃牛,一家人歡天喜地,對它另眼相看。

    

父親有時也會把花花套進地排車去坡裡犁地,這時小牛也一路跟跑,好奇地嗅嗅這,瞅瞅那,高興地又蹦又跳,有時又不知讓啥給吸引住了,止步不前,花花便會「哞哞」地叫幾聲,小牛聽到叫聲,也會「哞哞」地應著,狂奔過來,母子倆你蹭蹭我,我舔舔你,好暖心的一幕,真是人、物一理兒啊!

    

一天中午,我放學回家,忽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牛經紀和另外一個人,正攥著牛鼻圈使勁地往外拉小牛,鮮血順著小牛的鼻子和嘴巴不住地流下來,它一邊疼得「哞哞」直叫,一邊急瞪著眼睛向母親求救,花花也拼命地哀嚎著,似乎要掙脫繩索衝過來……

    

但一切都是徒勞的,小牛還是被無情地帶走了……

    

之後的幾天裡,花花不吃不喝,沒日沒夜地站立著,並用悽厲、已沙啞的叫聲抗議著,淚水也像正在融化的冰凌,順著眼角往下流,那情景,讓人揪心裂肺,不忍直視……

幾年的時間裡,花花又連續生下了幾頭同樣漂亮的小黃牛,為我們那個貧窮的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生育之後的花花已膘肥體壯,再也套不進地排車的雙轅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花花和它的夥伴們也逐步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很少再看到它們的身影了……

    

19歲那年,我離開了家鄉,開始了我的謀生之路……

    

從未出過遠門的我,盼望回家的日子總是遙不可待的。那次回家,一眼瞟向牛棚,卻不見花花的蹤影,急問母親,卻說,花花已老,趁皮毛還好,便給它找了個好人家……

    

我的心一嘬,想像不出已風燭殘年的牛兒還會有比在家裡更好的去處,站在當院,以往的場景歷歷在目。一瞬間,淚水模糊了雙眼,淚眼婆娑中,與那牛兒四目相對,似有萬語千言……

歲月無言,往昔如昨,轉眼30多年過去,想必那牛兒早已光榮作古,遊歷去了那有天使無苦痛的天堂。而每每觸及此事,那牛兒的一切總會從記憶的深處浮現眼前:黑白相間的毛色,豎立的耳朵,安詳的眼神……

作者簡介:郭明香,廣饒縣大王鎮人,愛好文學,今幸遇東微,重拾文筆,自知才疏學淺,願虛心向大家學習。

相關焦點

  • 【雲陽放牛娃】故事3—牛兒還彎人哈!
    二娃在打完腰站後,牽著家裡的牛兒到了坡上!!走到一個坡坡上,忽然二娃聞到了一股地瓜香!!二娃心裡一愣:格老子這個地方的地瓜去年子沒有的嘛!!難道今年子都結地瓜了!!那莫忙!!等我把牛兒套好了,到這裡來看一看!!於是,二娃就把牛兒套在了一顆桐子樹上!!!然後跑向了剛才那個坡坡!!扒開一看!!
  • 牛兒蹄子變得軟噠噠的,用刀子輕輕一割,一股「奶油」就飆出!
    牛兒蹄子變得軟嗒噠的,用刀子輕輕一割,一股「奶油」就飆出!我國用於耕田的牛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大部分牛都在農場內生活。長大成熟之後便會送進屠宰場,變成了人們的盤中餐。希望牛長大以後能夠給自己帶來一筆不菲的收入。但是最近農場主發現自家的牛出現了異常。以前最活潑的一頭牛。突然變得非常安靜,時常會趴在地上,無論主人拿來多麼豐盛的飼料,這頭牛都表現得非常不感興趣。這可急壞了農場主,於是不得不找來的獸醫,獸醫對這頭牛經過仔細的觀察之後,發現問題出在牛蹄子上。牛蹄子變得軟噠嗒地,用刀子輕輕一割,一股「奶油」就飆出!
  • 牛年沾「牛」氣!就去這9個「牛」地兒!
    實「鼠」不易的一年即將過去,「牛」轉乾坤的牛年正在趕來的路上。隨著春節離我們越來越近,思鄉之情也越來越濃。然而,「新冠」疫情又有捲土重來的苗頭,虎視眈眈,牽絆住了返鄉的腳步,有許多人因此不能回家與親人團圓。儘管如此,Happy 牛 year,牛年還是一定要牛氣沖天。
  • 奧地利:農民慶祝一年一度「趕牛節」,用鮮花鈴鐺裝扮牛兒!
    當地時間2020年9月18日,奧地利佩爾蒂紹,佩爾蒂紹季羅爾卡爾文德爾自然公園裡,農民們舉行著一年一度的」趕牛「活動,給牛裝扮上鮮花和鈴鐺,將牛從阿爾卑斯山的夏季牧場趕到阿肯湖山谷的穀倉過冬。奧地利佩爾蒂紹,佩爾蒂紹季羅爾卡爾文德爾自然公園裡,農民們舉行著一年一度的」趕牛「活動,給牛裝扮上鮮花和鈴鐺,將牛從阿爾卑斯山的夏季牧場趕到阿肯湖山谷的穀倉過冬。奧地利佩爾蒂紹,佩爾蒂紹季羅爾卡爾文德爾自然公園裡,農民們舉行著一年一度的」趕牛「活動,給牛裝扮上鮮花和鈴鐺,將牛從阿爾卑斯山的夏季牧場趕到阿肯湖山谷的穀倉過冬。
  • 劉漢俊:故鄉的牛
    等到月光從天窗斜照進來,拂上了牛的眼睛,那粗重的鼻息聲便伴著山林的濤聲和潺潺水聲,組成山村的催眠曲。晨起,雞鴨鵝狗的歡叫聲中,孩子有一些早課是必須做的,女孩子踩著露珠去桂花澗上採摘沾著露珠的黃花菜,沐浴著梨花雨去老井挑水或者塘裡洗衣裳;男孩兒到蓮花塘上遊的中和塘、頂上塘打豬草,或者牽著牛兒去塘壩洗個出欄澡。
  • 擼串兒的前世今生,看看咱們手裡的串兒俗不俗?
    現如今,串兒這個物件兒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了,我們總能在各種場所看見佩戴它們的人。其實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的,串兒在它們家族中的輩分是最低的,串兒是從朝珠演變而來的,串兒見了朝珠應該叫一聲「爸爸」,朝珠又是佛珠演變而來的,串兒見了佛珠自然而然地應該叫聲「爺爺」。
  • 郭麒麟、閻鶴祥主演《牛天賜》場次售空,導演方旭親自當「牛爸」
    12月16日至20日,根據老舍名著改編的話劇《牛天賜》,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上演。昨天剛一開票,郭麒麟、閻鶴祥主演的場次門票就立刻被搶購一空。
  • 辭賦.牛之賦
    妙哉,以牛為師,造化無極。俗云:能屈能伸大丈夫,牛兒可謂得真諦。下可忍辱負重,一路艱難作砥礪。上可力爭上遊,叱吒風雲而不息。既為厚德載物之典範,復為自強不息之旗幟。       至若青藏高原之犛牛,耐寒而堅毅,可謂雪域之舟。
  • 2021年屬牛寶寶起小名 「牛氣沖天」的牛寶寶小名大全
    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了「牛氣沖天」的牛寶寶小名大全,各位準爸爸媽媽們,有喜歡的可以做個參考哦!2021年牛氣沖天的牛寶寶小名大全2021年牛氣沖天的牛寶寶小名大全小羊、考拉、石榴、包子、2021年牛氣沖天的牛寶寶小名大全朱朱、貝貝、豆汁、小九、哞哞、牛牛、包子、小實、毛豆、小淼、小衝、
  • 方言民俗丨​傍牛就傍牛 搖耬就搖耬
    傍牛就傍牛  搖耬就搖耬昔陽是農業縣,務農的人居多。鋤刨耕耘、提耬把種、春種夏管,秋收冬藏。務農不僅是力氣活,也是一門技藝。春天是農民播種的季節。昔陽話把種地叫「養種」,種玉米叫「點玉茭」。點玉茭的時候,牛是主要動力。兩頭牛拉一張犁叫「一犋牛」。牛拉的套繩前端是一根彎曲的短木叫「扣角」。
  • 樹錦雞兒
    樹錦雞兒樹錦雞兒(學名:Caragana korshinskii),屬豆科 Leguminosae 錦雞兒屬 Caragana,灌木
  • 河北的「撮撮包兒」和「撮扭包兒」,一咬順嘴流油,好饞人
    「撮撮包兒」和「撮扭包兒」即為兩種特色美食。「撮撮包兒」其實就是燒麥,正定當地人叫作「撮撮包兒」,這是因為燒賣剛傳入正定時,人們看燒麥形似石榴,頂部許多褶「撮」在一起,就起了「撮撮包兒」非常形象的土名。作為正定的傳統名吃,燒麥的歷史已經很難查考了,但其製作方法卻一代代傳承了下來。
  • 牛老師的學生寫的牛作文:《牛》,這個小說很精彩
    我們家的牛被兩個精壯的漢子牽著往牛三家的曬穀坪上走去。我趴在籬笆後,從縫隙中緊張地望著陪我長大到現在的牛。它似乎沒有一點兒想反抗的意思,順從地走向它將要死亡的地方。牛三從他的兩層小洋房裡挪出來。在我們村裡,牛三家的房子算得上是最好的了,白牆藍琉璃瓦,在燥熱的夏天顯得格外清涼。
  • 水滸傳第二十一回 虔婆醉打唐牛兒 宋江怒殺閻婆惜
    虔婆醉打唐牛兒 宋江怒殺閻婆惜  古風一首:  宋朝運祚將傾覆,四海英雄起寥廓。
  • 聆聽:牛背鷺和牛的童話
    今年是牛年,姓牛的鳥當屬牛背鷺,關於牛背鷺,它是一種唯一不食魚而以昆蟲為主食的鷺類,亦捕食蜘蛛、黃鱔、螞蟥和蛙等小動物,常在牛或者其它家畜後捕食被家畜從水草中驚飛的昆蟲,因常在牛背上休息,故而得名牛背鷺。牛年到,拿出很久以前為孩子們寫的童話,不是詩歌,只是長短句子,希望引起孩子們興趣,打小愛護鳥類、關愛自然。
  • 牽好牛繩子 鼓了錢袋子
    想要牛兒壯,吃好住好很重要。家有10畝田,冶德紅拿出一小塊繼續種植水稻,剩餘的全用來種植玉米和草料。舊牛棚太小,擔心牛兒耍不開,冶德紅打算給牛蓋間新房。牛的「住房」有著落了,今年一開春,冶德紅就開始著手解決自己的新居。冶德紅告訴記者,蓋新房的計劃早就有了,前些年攢的錢買的紅磚和瓦片一直碼放在院子裡。這兩年忙著養牛,蓋新房的計劃只能一拖再拖。年初,冶德紅以4萬元的價格出售了兩頭牛。「再加上親朋資助的款子,建3間磚瓦房的錢足夠了。」冶德紅說。
  • 你是農村人嗎,小時候放過牛嗎,都有哪些好玩的趣事?
    我是90後的,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小時候當然放過牛了。我記得那個時候一頭牛都是三家合夥來養的,一家養一個月,輪流著來養。有一次,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和媽媽趕著一頭牛媽媽和一頭小牛往山上走去。路過小溪的時候,牛兒去溪邊喝水,我去溪邊玩耍。牛兒喝飽水了,我們繼續出發。那時候我覺得拉著牛兒挺好玩兒的,我就跟媽媽說,我要拉著牛媽媽的繩子。於是媽媽給牛媽媽的繩子交給我了,拉著繩子的那一刻別提多開心了。當拉著牛媽媽走到下坡路的時候,突然牛媽媽飛快地往前跑,朝我衝了過來,嚇得我趕緊扔掉了繩子。
  • 走進靜兒世界,大學生創業範兒
    走進靜兒世界大學生創業範兒
  • 新年特輯:牛年賞牛詩
    牛閒芳草間,兒倦眠跼蹐。畫手筆入神,淡墨奪真跡。憑誰喚兒醒,落日歸路僻。覺來橫短笛,吹斷遠山碧。牧牛兒【宋·張耒】牧牛兒,遠陂牧。遠陂牧牛芳草綠,兒怒掉鞭牛不觸。澗邊古柳南風清,麥深蔽日野田平。烏犍礪角逐春行,老牸臥噍飢不鳴。犢兒跳梁沒草去,隔林應母時一聲。老翁念兒自攜餉,出門先上岡頭望。日斜風雨溼蓑衣,拍手唱歌尋伴歸。
  • 飛騨和牛全制霸!
    但是經歷了飯後打不到車回家(周五你們懂的),走到工作室門口發現忘了鑰匙,然後走到花南門口發現其實鑰匙還在我自己包裡,終於頂著寒風回到工作室發現網絡斷掉了等等等等,途中起了無數次跳票的心,最後……終於跳票了……但是客官!不要著急!只要你和我一樣是肉食動物一定會很喜歡今天這篇的!這可是我我提了很久的岐阜飛!騨!和!牛!哦~~~首先來幾個簡單的名詞解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