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京報網
在西貝前副總裁楚學友轉評一條關於談論西貝漲價的微博後,1月12日晚,西貝因「一個饅頭售價21元的價格」再登上頭條的熱搜。1月13日,新京報記者分别致電西貝莜麵村雙井店和朝陽大悅城店,兩店均有這款饅頭在售,售價分別為21元和19元,有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最近饅頭「莫名其妙就火了」。而對於被熱議的饅頭,截至發稿前,西貝並未對此有相關回應。
事實上,這已不是西貝首次因菜價高收到爭議。西貝公關總監1月11日曾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價格問題其實是一些老生常談的話題,背後有一些食材的故事,可能還缺乏消費者(對西貝)的一個認知。」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西貝的菜品價格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爭議,很大原因就是消費者對菜品的價值認知與菜品的實際成本產生衝突。同時,西貝也應反思餐廳定位和價格策略,給消費者更好的價值體驗。
一個饅頭賣21元遭網友調侃
前任副總裁楚學友日前轉發有關談論「西貝漲價」的微博,並評論稱「學習了」,引發很多網友對西貝菜價及菜品的熱議,隨後,西貝售價21元的饅頭又引發價格熱議。其中,1月11日,在西貝官微發布的一條關於「蒸米飯小技巧」的微博下,有網友調侃:「21元一個的饅頭怎麼做的?」
1月13日中午,新京報記者分别致電西貝莜麵村雙井店和朝陽大悅城店。兩店均有「古法嗆面大饅頭」在售,其中雙井店售價為一個21元,一個400克。朝陽大悅城店售價為19元一個,重量同為400克。朝陽大悅城的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最近有很多人來拍這個大饅頭,「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莫名其妙就火了。」這位工作人員說,饅頭的銷售情況一般。「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也算不上主打的菜品。」不過,記者注意到,位列大眾點評「北京饅頭菜品榜第一名」的宮門口,根據網友去年12月拍攝的價格,一個饅頭售價為1元。
新京報記者在西貝莜麵村的網上商城也有標明「門店同款」的饅頭,兩個裝共800克的饅頭售價為39.9元。商品配料表顯示包含了小麥粉、水、牛奶、碳酸鈉和酵母。目前網上商城「已售5844盒」。
有的網友認為,米飯饅頭這種最基本的食物,21元一個就是「擾亂物價體系」,「這簡直就是小品裡的『宮廷玉液酒』,應該被查處。」還有網友覺得,西貝被吐槽不光是因為定價貴,更重要的是因為「貴還不好吃」。「高端的餐飲有很多,也有很多大家認為物有所值。但是西貝的菜品品質和服務真的不算高端。」不過,也有網友認為,高端的餐飲賣的已經不單純是菜品和服務,還包括文化、情懷和品牌本身。
西貝曾回應稱價格背後有食材的故事
其實,西貝已經不是第一次因為價格被網友熱議。2020年4月,西貝被消費者發現菜品漲價。4月11日早上,西貝董事長賈國龍在個人微博發布聲明稱,「我們確實漲價了,這時候漲價不對。從今天開始,所有漲價的外賣、堂食菜品價格恢復到2020年1月26日門店停業前的標準。」彼時,有網友表示,西貝的一份麵筋就40多元、牛肉土豆條將近80元,「不漲價都吃不起了」。疫情期間漲價有「薅消費者羊毛」之嫌。
西貝一直標榜優選西北各地綠色、有機、無汙染的原材料進行烹製,賈國龍曾公開表示,在西貝成本結構中,原材料約佔30%。1月11日,西貝公關總監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的時候也表示,餐廳菜品的價格是隨著原材料成本價變動而變動。因為西貝在菜品的選材上很嚴苛,所以在選材、運輸、用料等方面,餐廳背後的確產生了很高的成本。「價格問題其實是一些老生常談的話題,背後有一些食材的故事,可能還缺乏消費者(對西貝)的一個認知。」
對於此次21元饅頭再次被熱議的問題,截至1月13日發稿,西貝方面暫未回應。
業內人士認為西貝「缺乏策略性考慮」
有業內人士表示,品牌定價要塑造感知價值,讓消費者相信產品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西貝沒有清楚地向消費者傳達背後的一些價值,以至於在定價上和消費者的固有認知產生衝突。
和君諮詢合伙人、連鎖經營負責人文志宏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餐飲企業來講,定價背後反應定位。餐飲的消費價值感除了產品本身、原材料價值成本,還要考慮環境、服務、品牌等因素,「消費者認為菜品價格高,是通過綜合價值來判斷,不僅是原材料成本。」
文志宏認為,西貝近年來因為價格頻頻被消費者吐槽,正是因為消費者對其綜合價值感不強。「西貝從最初的大眾化、平民化定位,一直不斷做價格調整,老顧客會感到不適應,認為『被拋棄』了。」他認為,西貝有些菜品定價,確實缺乏策略性考慮。「比如饅頭作為日常消費,多數價格非常低廉,西貝的饅頭本身沒有讓消費者覺得和普通饅頭有很大區別,但是價格形成很大差異,這樣的反差感就很強烈。西北應該反思餐廳定位和價格策略,怎樣給消費者更好的價值體驗。」
新京報記者 王萍 圖片來源 網絡截圖
編輯 秦勝南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