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公路車選什麼好?這個話題本身太大,如果真有答案,那麼市面上入門公路車就只有1種了,所以要搞清楚怎麼選擇入門公路車,先要搞清楚入的是哪道門。個人總結光入門就分幾個級別,分別是公路車入門、公路車運動入門、碳架入門、訓練/業餘競賽級和專業競賽級,1、公路車入門我歸納為之前沒接觸過公路車,想購置第一輛公路車,這一級別的入門一般3000以下就基本可以實現,主要用於通勤或者低強度鍛鍊,能和大街上的買菜車區分開來,這階段選車基本就看是否是正規自行車生產廠家的,什麼套件、車架幾何、輪組、fiting對於剛接觸的同學基本就是一臉懵逼,某寶那些幾百塊包郵的就別看了,一般就國產的鳳凰、永久這、喜德盛一類,稍微裝逼點的就迪卡龍去看看,起碼這些是正兒八經的自行車,不至於不到1年就壞掉。
2、公路車運動入門級:價格大概在4000~7000,從這裡開始你才剛剛開始接觸公路車這項運動,這級別的至少應該適合中等強度的鍛鍊,既然是一項運動,那麼你的公路車就不再是一輛交通工具,而是一件運動器材,作為器材你就開要開始關注車架尺寸和幾何了,當然只用大概了解,不用很專業,這一階段一般都是鋁架車(或者鋁架+碳前叉),通常為20速別,大部分是綜合架,為了適合長時間騎行,這級的鋁架車基本都帶有一些入門的科技含量,比如一體成型和焊接工藝,車輛減重技術,低風阻設計或者高剛性設計等等,國內大品牌也都有入門級別的鋁架車,性價比的話國內的捷安特、美利達、UCC,裝逼的話歐系的BIANCHI、美系的閃電、崔克也都有入門鋁,至於怎麼選,只用看你錢包和車輛塗裝,畢竟這級別的車和這些大廠高精尖的黑科技都沒什麼關係,怎麼選都差不多,當然也有「雞頭」,就是常說的頂級鋁架,是否需要上還是看錢包,畢竟一輛重量堪比碳纖維的鋁架車還是有很多好處,耐操、低維護,騎完扔一邊長期不管也沒事。
3、碳架入門級,這裡開始你應該需要對公路車有一定了解了,因為鋁架已經不再是你的菜,高強度騎行鋁架是不合適的,原因很簡單「重」,和通勤、買菜不同,過高的重量在長時間騎行(一般超過1到2小時)會讓你明顯感覺到體力的消耗,加之鋁架的濾震不如碳架,你會感覺到屁股和手通電般的酸爽,因此你需要一輛更輕,濾震更好的碳纖維車,我們所在的星球有名的碳纖維生產廠就3家(東麗、還有某某、某某),當然各家的碳纖維布也分很多等級,大廠基本都用這3家的碳布做車架,材料都差不多,那麼重點就在車架的設計和如何堆疊這些碳布的工藝上了,首先要知道,碳纖維車架基本都是手工製作,最多機械輔助切割,所以你應該多少了解一下各家的製作技術再進行對比,既然都碳架了,那麼你還應該了解一下什麼是氣動架(扁的)、爬坡架(細的)和綜合架(也有叫大組車架),至於怎麼選要看你的騎行環境,雖然氣動架很帥,但是一般要速度30到40 km/h以上才開始發揮低風阻優勢,對於我等菜腿(FTP不到200)還是用綜合架合理一點,至於爬坡架,聽說過上坡如吃shi嗎,反正我很少爬坡。車輛選擇上,這階段還是建議整車,一般9000~15000,和鋁架一樣,這一級別也沒什麼黑科技,無外乎碳布等級的高低(關係到重量),工藝(關係到剛性)和幾何的設計(關係到坐姿),有趴的很低的追求速度,有坐的很直的最求舒適,看個人喜好。這級別一般還是鋁輪組,個人認為整車重量控制在9KG以下的比較正常,當然不是絕對。套件至少得105吧,前叉至少全碳吧,然後就又是看錢包,看塗裝,還是那幾個牌子,捷安特、美利達、UCC,要裝逼就歐、美系品牌。
4、訓練/業餘競賽,這級別基本都1W5到3W的車了,禧瑪諾UT套件、速聯、CP套件也開始多起來,車架使用更高級別的碳布(更輕更硬),開始裝配碳輪組,開始出現一體碳把,全內走線等等,裝逼點的還能上個DI2電子變速什麼的,能花1W5+買輛自行車,嗯說明你已經燒的不輕,肯定對輪組、包括匡高、管胎、真空胎、開口胎的區別,法蘭盤,輻條編法、套件、車架幾何(各種值)、fit測量都有全面了解,對如何保養車輛和更換零件也都基本掌握,那麼恭喜你,這時候你可以開始進入性價比較高的自組車輛階段,去各種海淘你的車架、輪組和套件吧,或者對比各大品牌的整車性價比,然後做出最適合你的選擇。
5、專業競賽級,4W+,這級我就不多寫了,什麼禧瑪諾R9170電變啊,CP新出的12速系統啊,bianchi的CV車架減震技術啊,上來就幾大萬的輪組啊,反正有什麼黑科技上什麼黑科技,比賽嘛,錢買不到勝利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