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一夜聽春雨」,愛國詩人陸遊的才情,不僅僅是「鐵馬冰河」

2020-12-22 梧桐樹邊羽

陸遊於中國詩歌史、宋詩史,處在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

周總理曾評價他:

宋詩陸遊第一,不是蘇東坡第一。陸遊的愛國性很突出,陸遊不是為個人而憂傷,他憂的是國家、民族,他是個有骨氣的愛國詩人。

總理作為國家領導人,有他的出發點,有高瞻遠矚的家國情懷作為論證的背書。如果我們把古往今來的愛國詩人做一下勾連,選拔個冠軍——非陸遊莫屬。

陸遊的天下情懷,光復志氣,是文人中的翹楚。要知道作為高級文人,非常容易從不同角度去考察問題,說得好聽點是換位思考能力強,說得難聽點就是向強權和社會主流屈服。

而陸遊身上,還是滿滿的士子之風:敢諫、敢鬧、敢調侃。人家說他放蕩,他就取號叫「放翁」,人家說他「嘲詠風月」,他就把自己宅子命名為「風月軒」。

得益於宋朝對文人的特殊關照,他這種混不吝的流氓氣質,居然讓主和派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當然其時確實還是有很大的主戰力量抱團抗爭,如王炎、韓侂胄等人身居高位,一心北伐。

在詩、詞、散文方面,陸遊都是高手,但是他選擇了當時已經被主流文化高置疏遠的詩作為創作主體。

詩的功能在詩詞分流之後,特別經過宋朝理學浸潤,只保持了諷諫和家國天下等高遠情懷的體現。然而在當時,家國情懷就是主戰,與整體的上層意識是不融洽的。

天下文人,皆入詞界,頂多也就是張元幹、辛棄疾這些人在詞牌中夾帶私貨,皮裡陽秋地抒發著對家國的情感和對自身境遇的憤懣。

詩在北宋王安石、蘇軾、黃庭堅之後,是沒落了的。

一直到南宋末範成大、楊萬裡以及打油詩的出現,南宋一朝,高舉詩之大旗,維繫了詩的傳承沒有斷代的,唯有陸遊一人。

不過由於詩在體裁上的固化,在格調上的孤清,文藝性已經開始大幅下降。即便是陸遊的作品,在慷慨的報國之志之外,同樣陷入了字詞工巧、情感了了的境地——為什麼他還能長歌長詠,就是因為他執著的愛國情懷支撐著他。

反過來說,詩本身的情感性趨於單調、文字愈發精緻,與唐詩不可同日而語,從文學性上來說,也達不到北宋詩歌的高度。

這也是林黛玉對香菱說切不可學宋詩的緣故。

放大到整個詩歌史來看,詩的走勢從魏晉的音韻學發展開始,到盛唐完成了形式和意義的完美結合,至晚唐進入了朦朧的藝術化,然後在宋朝開始對情感濃度進行清減,對修辭的方面進行細化——這是一個隨著時代起伏、思想發展的變化過程。

世人皆知盛唐飛歌,但是文人更喜歡晚唐李義山的風格,也同樣有很多人認為晚唐、宋詩才是真正的文藝範,才是詩歌存在的真正意義。

每個人的文學、才氣不同,對詩歌的認識愛好也不盡相同。

宋詩達不到唐詩的高度,這句話當然是指整體而言。至於名句,依然是層出不窮,而且宋詩的名句寓含哲理,特別是單句拿出來成為偈子,或者教育人的句子——也就是說名人名言的屬性增加,對整體詩的依賴性減低——這是文字上的進步。

陸遊「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就是一種可以剝離原詩背景的情境描寫。

杏花的開放一般是三到四月,是春盛時節的景象。賣花人採摘了杏花,進得城來,賣給深門大院的女子妝點庭室,讓春色蔓延。

這種生意如今還有,我們經常會碰到賣花的少女和大媽,玫瑰最多,但是有意思的還是白玉蘭之類香氣淡淡,不常見的花骨朵。

如今都是在人流多的地方,而宋朝的時候,理學盛行,大家閨秀都深藏閨房,難得外出,所以才會有「深巷賣杏花」的情境發生。

這兩句其實都是寫聽覺,「一夜聽春雨」中散發出詩人的一些別樣情思來,春日正好眠,詩人為什麼一夜無眠呢?背後多多少少有些事,讓人心神不定。

清晨來臨,遠遠聽到賣杏花的聲音,知道雨停了,春意從那些巷子裡的聲音蕩漾出來。

既悠遠,又有著希望。

這兩句詩發散性很強,如果單獨拿出來,很容易激發不同讀者的自身情境代入。這種寓情於景,卻對感情指向模糊,正是晚唐詩歌的特色。

也正因為如此,才能成為千古名句,而不是那些寡淡的說理句子——哲理雖然高深,但老百姓不喜歡。

我們看陸遊這兩句詩在他的表達中是什麼意思。

《臨安春雨初霽》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這是一首仄起入韻,押平水韻「六麻」部的七律。格律嚴合,文法嚴謹。

平仄嚴合。仄起入韻格式在以往的文章和格律詩專欄都有推導講解,沒有必要反覆說明。而且一般人讀詩,更看重的是語音流麗和內容意境。

因為格律嚴整,所以發音流麗,沒有詩病。

如何「文法嚴謹」?

在專欄也曾經講過,七律是有普遍文法的,即「起承轉合」。而一首詩的真正內容,也就是真正的詩意導向,其實是暗含在「起、合」之中的。「承」是對「起」的延續,而「合」不但延續頸聯的「轉」,還要回歸首聯。

所以很多律詩可以使用「中二聯截取法」——因為中二聯一般是鋪陳、描寫,我們把它們先放在一邊,只看首尾聯,如果詩意安排得當,就能得到一首表達心跡的絕句。

意思同樣是完整的,只是相對來說缺乏描寫鋪墊,不過更加有利於我們讀懂一些含義比較模糊的作品。

把中二聯去掉,得到一首七絕: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這依然是一首仄起入韻,押「六麻」部的格律七絕。

意思就明確多了,同時情感也更加凸顯。

臨安,就是杭州。1186年,陸遊因為前一份公職上私自開倉放糧被彈劾,已經賦閒五年。其時他已六十一歲,卻因為閒居創作,詩名大盛,被宋孝宗召回朝廷授予嚴州知州。

就算是今天,這個年紀都可以退休了。原本以為就此詩酒度餘生的陸遊,忽然又要進京面聖。雖然雄心未曾衰退,但是經過幾起幾落,於世情早已經看淡了。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世間的味道,就是世態人情。京華,京城的華彩,代指京城。

現如今的世態人情啊,淡薄得像紗一樣,我本已江湖遊蕩,是誰又讓我走馬入京城,客居如此呢?

因為要等待面聖之後才能去嚴州就職,所以只能住在客棧,等宋孝宗召見,自然是「客居」京華。

注意,這裡並不是真不知道誰讓他來的,只是用這種提問來表示自己也是身不由己,是一種謙虛和客氣。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素衣,是白衣。陸遊的家是越州山陰,是今天的浙江紹興,離杭州不過百裡。正因為不遠,雖然已經是「賣杏花」的季節,但是在清明前還是可以趕回家的。

一身白衣,不要被京城的風塵沾染才好,清明還來得及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

面聖,然後回家掃墓,再去嚴州任職,估計陸遊是這麼安排的。

很多人讀到這一句,理解是陸遊拂袖而去,剛直不阿,似乎有點想多了。他對出仕沒有任何牴觸,只有當官,才能真正發表自己的北伐建議,才能堅持自己混不吝的特質。

真的賦閒在家,空有脾氣,有什麼用?

這首七律就是交代這麼個事情:我在客棧等待宋孝宗的召見,百無聊奈,只想早點完事,趕回家去上墳。

而蜚聲千古的中二聯,只不過是對他閒悶在居所狀態的描寫。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春意盎然,我卻被困在這裡,好無聊啊。

住在小樓裡,聽了一夜的春雨,淅淅瀝瀝,既閒且悶。清晨醒來,雨已經停了,依稀聽得巷子深處有人在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矮紙,即短紙,很小的紙張。斜行,斜著的行列。因為雨停了,所以是「晴窗」。細乳,茶中的精品。分茶,是當時的煎茶之法,注湯後用箸攪茶乳,使湯水波紋幻變成種種形狀。

這兩句寫得很精緻,詩人在無聊中等待,用各種事情來消磨時間。

客居京華,很是清閒,拿來短紙,歪歪斜斜寫寫草書,在小雨初晴的窗邊細細地煮水、沏茶、撇沫,試品名茶。

整體來看,首聯交代事由,為什麼看淡人情的我會客居京華?

頷聯寫夜不能寐,春色已深,而我還在百無聊奈地等待召見。

頸聯轉寫自己如何消磨這不能走,必須等待,又不知時日的春光。

尾聯表達希望儘快完成面聖,返鄉祭祖的心思,合回首聯的客居心情。

有很多朋友在賞析這首詩的時候,習慣性把陸遊的愛國情懷往裡面套,那當然可以套。

你真要套的話,誰的文章不可以解釋出想要表達的意思呢?

其實人都是多面性的,在其位是慷慨激昂,不見得就得時時刻刻都要這樣。陸遊也是個多愁善感的文人,從他的愛情故事、《紅酥手》等都可見一斑。

我們在賞析古人詩詞的時候要結合他的寫作特色、生世經歷,但是最不能忽略的是他寫作的當時情感。

不能因為蘇軾是豪放詞的開創者,就認為他一定首首詞裡都粗豪。實際上蘇軾的豪放詞在他的創作中只有十分之一罷了,是特殊性成就了他的意義,並不代表他本身在創作中就次次如此。

陸遊也是一樣。那些強行套接愛國情緒的,基本上都是犯了這種錯誤。

當我們清楚陸遊當時的心境,就知道這不過是一首無聊之作罷了。並沒有,也不需要去曲解他,說上一大通不願與世俗為伍、拂袖而去的話。

陸放翁當時可沒有這個意思,那不過是你們的想當然罷了。

他只是著急要趕在清明前回家鄉去上墳。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之所以成為千古名句,是從原始脫離出來之後,能廣泛融入讀者的不同心境,在不同狀況下打動人。

用清新明快的句子,寫出自己的無聊愁悶,這是一種用熱鬧寫寂寞的高超的手法。

宋孝宗非常喜歡這兩句,召見陸遊之後就說:

嚴陵山水勝處,職事之暇,可以賦詠自適。

嚴州那地方山清水秀,巴適得很,你沒事多寫寫詩,把這絕世文採用在正道多好。

潛臺詞就是你少發牢騷。

相關焦點

  • 【詩詞賞析】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註:陸遊(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
  • 陸遊最經典的五首七律: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陸遊雖然是宋朝人,但卻以詩出名,他的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今天我們來欣賞他幾首七律。詩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風物美、民俗美中,有感於這樣的民風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鄉居閒散的思想感情。2、書憤五首·其一宋代:陸遊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 圍觀南宋詩人陸遊「最浪漫的熬夜」:人生實苦,但靈魂不可庸俗
    誰是文學史上最會熬夜的詩人?非陸遊莫屬!這首《臨安春雨初霽》作於陸遊62歲那年。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春雨貴如油」——「熬夜」背後的價值觀寫下這首詩的時候,陸遊已歷經宦海沉浮、人生磨難。但是,縱使滿腔愛國情懷難以抒懷,但不妨礙他繼續堅定愛國思想,為民族憂、為天下憂。
  • 帶著家人一邊喝茶一邊愛國的陸遊
    中國詩歌史上熱愛茶的文人墨客數不勝數,論到其中寫茶最多的詩人,莫過於南宋愛國大詩人陸遊陸放翁了
  • 陸遊這首詞與往日風格大不相同,人生無聊的最高境界——有閒
    想起陸遊你會想起什麼?「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北宋愛國詩人。「鐵馬冰河入夢來」「切勿輕書生,上馬能擊賊「的熱血志氣。還是」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與唐婉的愛情傳說。陸遊生性豪放,不拘一格。詩詞風格雄渾豪壯。可是天意難捉。放翁一生風雨飄搖,風波不斷。生於北宋動蕩之時,空有一腔愛國壯志卻無以為報。
  • 文筆廣播電視臺「詩詞大會」第三期:蜜蜂之家林子喬《臨安春雨初霽》
    歡迎大家來到文筆廣播電視臺,我是六2中隊小主播林子喬,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詩詞大會」欄目,今天我們一起讀古詩《臨安春雨初霽》,一起走進南宋京城臨安的春色,一起走進愛國詩人陸遊的內心。我們先來聽一聽這首詩:《臨安春雨初霽》宋·陸遊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遊,原來愛國是刻在心裡的
    陸遊,南宋著名的詩人,雖說晚年不在朝堂上當官,但是陸遊的心中始終有國,哪怕不在朝堂之上,愛國之情依舊那麼濃烈!而我們說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呢,直到他去世為止,離開京師知道去世為止,他一直就沒有再當過官,沒有做官,陸遊之後的時光,就在他的欣賞的農村裡。那麼在這個農村裡面他寫過很多很多的詩作。這就是詩人,走到哪裡,筆耕從沒有停下來!
  • 「十首寫杏花的經典詩詞」「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宋】陸遊《臨安春雨初霽》二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 陸遊堪稱最具詩意的愛國詩,一生壯志未酬,都濃縮在最後的7字中
    陸遊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陸遊的一生都獻給了恢復中原,但是因為損害了保守派的利益而遭到忌恨,被人陷害而遭到黜免,晚年在家鄉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用氣吞天下之式的豪邁手法讓一句經典愛國詩句流傳千古,也只有心懷家國的詩人才能寫出這樣的滿腔悲憤和愛國情感的句子。還有那首著名的《卜算子·詠梅》至今還會在我們面對艱難困苦時激勵著我們;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 陸遊的3首愛國絕句,一輩子報國無門才能寫出這樣詩,讀罷淚目!
    陸遊陸遊愛國毋庸置疑,他一生報國無門,卻至死不忘收復中原。他常常在詩詞裡抒發他的愛國情緒,這種情緒非常感人。今天我們就來讀陸遊的3首愛國絕句,一輩子報國無門才能寫出這樣詩,讀罷淚目!有人愛把陸遊和辛棄疾作比,笑陸遊只知搖旗吶喊,不如辛棄疾披掛上陣來得壯懷激烈。可陸遊並非是不想,而是不能。歲不能上馬擊狂胡,但終其一生他都誓死保衛國家,「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的大氣不是誰都能寫得出來的。2、《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 陸遊為何被贊為「愛國主義詩人」?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遊繼承光大了這一傳統,並將其弘揚到前無古人的高度。事實上,家國情懷不僅貫穿了陸遊60餘載的創作歷程,而且幾乎融入他的全部生命,成為放翁詩詞的主線與靈魂。梁啓超在《讀陸放翁集》中就曾感言:「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十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 俠骨柔情一放翁——陸遊
    眼見北方告急,而我卻不能上陣殺敵,唯有「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我用詩滋養生命和思念,每當思念故鄉時,只能抓一把詩解饞,我只能用詩歌守望心中的夙願,只能讓詩歌隨金戈鐵馬馳騁於硝煙瀰漫的搏殺間,用豪邁填補內心的空白。(《陸遊日記》節選)『人物簡介』陸遊(1125- 1210),字務觀, 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愛國詩人。
  • 愛國詩人陸遊,用一生譜寫愛國主義壯歌,欣賞十首雄壯豪邁的詩吧
    宋金之爭催生兩位偉大詩人,其一是辛棄疾,另外一個則是陸遊。後者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愛國詩人,他一生筆耕不輟,存世之作9000餘首,絕大部分詩詞均是愛國題材,與尤袤、楊萬裡、範成大合成中興四大詩人。今天,我們就一起欣賞陸遊最具代表性的十首詩,首首都能流露出詩人的愛國情懷與遠大抱負,愛國主義精神深入人心。陸遊多才多藝,是詩人、詞人、書法家,也是歷史學家,他的才能堪比蘇軾,他一生光明磊落,晚年亦無瑕跡。如此才能集聚一身,這與他的出生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家庭環境的耳濡目染,又天賦過人,再經過大大小小的事情歷練,讓其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地位顯赫的文人。
  • 4首春雨詩詞,帶我們領略春天的朦朧美
    正是一朝春雨來,潤得百花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到古詩中,去領略春雨的獨特氣質和迷人魅力。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詩人想像著在這場春雨的滋潤下,明天早上起來,整個錦官城一定是雜花生樹、百花紅溼,鮮紅的花朵嬌豔欲滴,開了一重又一重,匯成花的海洋。一場春雨,讓整個城市都變得不一樣了,她滋潤了大地,也滋潤了人的心靈,這樣的好雨,如何不喜呢?
  • 中華經典古詩詞積累:愛國詩詞之陸遊
    從詩中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也凝聚著詩人畢生的心事,詩人始終如一地抱著當時漢民族必然要光復舊物的信念,對抗戰事業具有必勝的信心。金錯刀行宋代:陸遊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
  • 一座沈園,千古幽情——陸遊和表妹唐婉的愛情故事
    但每年蜂擁而至的遊客數以十萬計,人們到那裡不是為一睹古代園林的壯觀建制或婉約江南的流水小橋,而是去感受一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去憑弔一位兼愛國多情於一身的偉大詩人。我是在一個暮春時節的春雨霏霏中走進沈園的。循著「鹹亨酒店」,走過「三味書屋」,不過一百米,就看到了由郭沫若題寫的「沈氏園」牌坊。
  • 陸遊68歲寫下一首愛國詩,後兩句點睛之筆,900年後反被人當情詩
    這是梁啓超對愛國詩人陸遊的讚譽。生於兩宋之交,成長在偏安一隅的南宋,民族間的矛盾、國家的動蕩不安都給陸遊的人生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於是他寫下了無數飽含愛國熱情的詩篇。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在寫這首詩的時候,詩人已經68歲,被罷官閒居在家,但愛國情懷絲毫未減,日夜思念報效祖國。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裡,詩人觸景生情,由情生思,在夢中實現了自己金戈鐵馬馳騁中原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