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跑步,才能產生多巴胺、內啡肽和HGH?

2020-12-23 馬拉松跑步

無論是多巴胺,還是內啡肽,或者是HGH,它們的分泌都是和運動強度有關。

測試運動強度最關鍵的指標就是心率,用一句大白話來說,就是一分鐘之內你的小心臟跳動的次數,跳動次數越多,表明運動強度越大。

一般人們都用最大心率來表示一個人的運動強度,普遍而言,一個人的最大心率=220 — 年齡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同一個年齡段,不同的人最大心率也是不同的。

先說多巴胺

多巴胺是在一個人的最大心率達到55—65%的情況下才會分泌的,普通人快走就會達到這種心率。

女作家安妮寶貝(慶山),每天都會快走5公裡,她說:「每日清晨步行5公裡。穿上運動鞋,在花園小徑快速行走。基本上一個小時內可以完成。即便有時腦袋疲倦或心中困擾,5公裡也能橫掃一切不適。」

幫助安妮寶貝掃去疲倦和困擾的東西,就是她快走時最大心率達到55%之後分泌的多巴胺在起作用。

為什麼很多女生逛街不覺得累?

原因就是人腦中分泌了多巴胺,讓她們樂此不疲。

如果你能按照最大心率55—65%步行一小時的話,身體積聚的脂肪就會被轉化成能量消耗,就開始增強身體的新陳代謝。

比如,身體在燃燒脂肪的同時還增加了血液中游離色氨酸的數量,而色氨酸則是合成穩定情緒作用的血清素的必要成分。

不僅如此,它還改變了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分布,使得人能夠樂觀、專注和堅持不懈。不要忘了,多巴胺是由人腦中分泌,能影響一個人對事物的歡愉感受。

快走和慢跑都會分泌多巴胺。

上個世紀,科學家們發現了多巴胺,並因此而獲得了2000年諾貝爾獎。

再說內啡肽

如果跑得再快一點,也就是最大心率能夠達到75—90%的時候,就是一種高強度的跑步狀態。

這種狀態下,你身體的代謝方式就從有氧轉變成無氧,由於從血液中攝取的氧氣已經遠遠不夠,所以肌肉進入到一種缺氧的狀態,內啡肽開始分泌

由於氧氣是葡萄糖有效代謝必需的物質,因此,在無氧的條件下,肌肉開始利用那些直接儲存於肌肉組織內的肌酸和葡萄糖,這是一個乳酸逐漸增加的複雜化學反應方程,這就是無氧閾值。

不同的人到達無氧閾值所需要的強度不同,同一個人,通過進行一定強度的訓練會改善他的無氧閾值。

上個世紀70年代,在跑步狂潮席捲美國的時候,科學家們發現了內啡肽這種物質,是一種內成性(腦下垂體分泌)的類嗎啡生物化學合成物激素,能夠給人帶來止痛和欣快感。

內啡肽也被稱之為「快感荷爾蒙」或者「年輕荷爾蒙」,意味這種荷爾蒙可以幫助人保持年輕快樂的狀態。

在內啡肽的激發下,人的身心處於輕鬆愉悅的狀態中,免疫系統實力得以強化,並能順利入夢,消除失眠症。

研究人員在一組長跑者的血樣內檢測到內啡肽的水平在提高,這種「跑步者的欣快感」(runner's high)是很多人愛上跑步的終極效果。

最後說HGH

如果你繼續增加運動強度,讓最大心率達到100%左右的時候,也就是竭力跑。

竭力跑可以強化一個人的最大有氧能力,這個指標就是「最大攝氧量」,跑步手錶上都有顯示。

當一個人的奔跑速度達到最大心率值,尤其是進入一段無氧狀態時,腦垂體就會分泌出一種物質,即人體生長激素(HGH),也就是讓人長壽的「青春之泉」,它可以逆轉老化引起的腦容量流失。

然而,對於人體如此重要的東西,卻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分泌。人到中年,其人體生長激素的數量僅為兒童時的1/10。

這種狀態下跑步的感受是,上氣不接下氣,胸部呼吸道有一種燒灼感,火辣辣的,即刻就感到無法忍受,希望馬上停止。

我的間歇跑訓練是通過跑步手錶設置的,10X400米,每一次都有跑進2分鐘之內,中間休息3分鐘,然後再繼續跑下一次。

我的間歇跑訓練每周一次,一開始時很不適應,堅持跑了三次之後就好了。

確實是這樣,訓練時很艱辛,訓練完很開心。

約翰﹒瑞迪教授說:「人體生長激素是身體精湛的工匠大師,它燃燒腹部脂肪,讓肌肉纖維有序層疊,同時增大腦容量。研究人員相信,它可以逆轉老化引起的腦容量流失。

我今年67歲,我的基礎代謝年齡是41歲,這是和我經常進行間歇跑訓練有關係。建議中老年人多做間歇跑訓練,增加HGH。

短跑和足球運動員的間歇訓練法,本質就是增加HGH水平,即使用自然興奮劑。

(田同生)

相關焦點

  • 多巴胺 vs 內啡肽,跑步給你的是快感?還是成就感?
    跑步 vs 多巴胺 vs 快感多巴胺,一種神經傳導物經常跑步的朋友應該都會有這種感覺,開跑前5公裡會有些痛苦,有些難過,但是開跑30分鐘-40分鐘之後,莫名的就會有一種愉悅感,神清氣爽,就算是7分配速,也感覺自己在飛。
  • 快感和成就感的區別是什麼?多巴胺 vs 內啡肽
    一般來說,我們獲得獎賞都是有實質性的反饋的,比如一個蘋果,那麼這個蘋果的味道和觸感等等物理性質信息在轉換為神經信息後與獎賞系統相勾連,產生了突觸可塑性的變化,你就知道蘋果是好吃的而去吃蘋果。快感真是來自快樂的時刻嗎?更多研究發現,多巴胺的效用產生於期待獎賞,而不是獲得獎賞。多巴胺 ≈ want,所帶來的是渴望和幻想。
  • 羅振宇:有出息的人應該擺脫多巴胺,追逐內啡肽
    比如,當我們聽到別人說,如果你能堅持鍛鍊跑步你就會有8塊腹肌,瘦10公斤。我們聽到這個建議後熱血沸騰,腦海中開始想像未來自己美好身材的樣子,吸引心目中的男神女神,升職加薪。這個時候多巴胺就開始分泌了,我們開始產生對跑步的渴望,接著有了跑步的行為。
  • 多巴胺與內啡肽的區別決定了運動對減肥的重要性
    當某件事能給我們帶來快樂時,就會激勵和促使我們下次還想再經歷,從而形成一項多巴胺迴路,成癮的機制也與此類似。這種腦內分泌物和人的情慾、感覺有關,它傳遞興奮及開心的信息。當多巴胺水平偏低時,人就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當多巴胺的水平更低時,就會容易陷入抑鬱情緒。但形成怎樣的多巴胺迴路,就完全取決於我們平時養成的習慣了。打個比方說,有人對運動上癮,這就會形成持續運動產生多巴胺的迴路。
  • 鈀碳回收,做一個擺脫多巴胺,追求內啡肽的人
    聊著聊著不知不覺就到了飯點,就和朋友一起去吃飯。也沒有呼朋喚友,就三兩個朋友到公司樓下的莆仙菜館小酌幾杯。落座以後,朋友打趣地問我說:「阿輝,現在酒量怎麼樣,今天準備喝多少?」我笑著對朋友說:「這要是前幾年,肯定是不醉不歸,現在不行了,這幾年開始堅持運動,不像以前那樣喝大酒了。感覺前幾年可能喝得有點上癮,有好幾次甚至都喝到斷片,現在想想就後怕。」
  • 葉氏藥業|跑步會分泌多巴胺讓人快樂,為什麼跑步的時候這麼難受呢?
    葉氏藥業小助手覺得大部分人都知道多巴胺是什麼,但是咱還是要照顧一下少數不知道的朋友。然而分泌的內啡肽會比較多,多巴胺只是比較少一部分,而且,一般來說,要達到分泌內啡肽的強度,至少要運動25分鐘以上,如果你跑步的時候只感覺到累而沒有快樂的感覺,葉氏藥業小助手認為那很可能是因為運動的時間太短了。 葉氏藥業小助手表示多巴胺是為快樂而生的,當體內產生大量多巴胺後,人的心情也會變好,而內啡肽則是為了抑制痛苦而生的,雖然不會讓人變得更快樂,但卻可以幫人減少痛苦。
  • 多巴胺與內啡肽對減脂的啟發
    我們體內能夠分泌出很多促使人們興奮的物質,其中屬&34;和&34;最有名氣,大家或多或少都聽說過這兩位。那麼多巴胺和內啡肽有什麼區別呢?對於減脂又有什麼啟發呢?多巴胺和內啡肽的區別多巴胺和內啡肽都屬於能夠讓我們開心
  • 獲取幸福的捷徑——喚醒自己身體,去釋放多巴胺、血清素、內啡肽
    以前的心理諮詢師會跟你探討說:「你是如何形成的?怎麼去解決?」但今天,你猜心理諮詢師會怎麼說?他會跟你說:「如果你活得這麼慘?到底是什麼力量讓你今天這麼早起床,讓你來到我的諮詢師裡面呢?我們把這個力量放到足夠大,就可以不用管什麼離婚、失業、破產等等一系列的事情。」
  • 為什麼跑步很累卻越跑越上癮?關於快樂獎賞和成癮的科學真相
    所以,多巴胺不一定意味著快樂,多巴胺的本質作用於大腦的獎賞系統,讓我們產生欲望,從而指導相應的行為。所以簡單說來,多巴胺的作用就是「讓你想要」和讓你選擇能得到更多獎勵的行為,多巴胺和快樂,其實關係並不大。
  • 多巴胺、血清素、內啡肽,是三種快樂物質,哪種最難得到呢?
    多巴胺,能帶來短暫愉悅;血清素,能幫人放鬆心情緩解焦慮;內啡肽,可以改變一個人所有的負面情緒、改變對自我的認知、變得積極向上,甚至可以改變人的外表。 三種物質中,內啡肽帶來的快樂最持久、最真實、最有意義,但同時它也最需要付出努力。
  • 你知道跑步和提高記憶力之間有聯繫嗎?如何理解跑步後的興奮感
    而內啡肽亦稱安多芬或腦內啡,是一種內成性(腦下垂體分泌)的類嗎啡生物化學合成物激素,它是由腦下垂體和脊椎動物的丘腦下部所分泌的氨基化合物(肽) ,它能與嗎啡受體結合,產生跟嗎啡、鴉片劑一樣的止痛效果和快感,等同天然的鎮痛劑。在內腓肽的激發下,人的身心處於輕鬆愉悅的狀態中,免疫系統得以強化。
  • 如何獲得跑步「高潮」?原來是這樣
    我們在跑步過程中,人體會分泌多巴胺與內啡肽,這不只是具有止痛的作用,更能讓人產生興奮、愉悅及幸福感。除此之外,人體內還有一種物質叫內源性大麻素,在奔跑過程中能夠讓人感覺到舒緩情緒的作用,給我們帶來快感。所以,跑步高潮並不是胡編亂造的,而是經過醫學研究公認後真實存在的一種現象。
  • 如何獲得跑步快感?原來是這樣
    我們在跑步過程中,人體會分泌多巴胺與內啡肽,這不只是具有止痛的作用,更能讓人產生興奮、愉悅及幸福感。除此之外,人體內還有一種物質叫內源性大麻素,在奔跑過程中能夠讓人感覺到舒緩情緒的作用,給我們帶來快感。所以,跑步高潮並不是胡編亂造的,而是經過醫學研究公認後真實存在的一種現象。
  • 心理學:內啡肽讓人保持自律,自律讓人更快樂也更容易成功
    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Paul Rozin提出了良性自虐這一說法,也就是各種肉體的折磨以達到精神的愉悅,而背後的秘密在於良性自虐可以分泌內啡肽。而且不同多巴胺的直接和簡單,得到內啡肽需要經歷疼痛。大腦受到傷痛刺激時,內啡肽就會進入工作模式,以此舒緩疼痛,這也是人體的自我防禦機制。內啡肽其實和嗎啡是一樣的原理,可以鎮定焦慮,緩解疼痛。
  • 跑步,為什麼能讓人慾罷不能?
    最難的是開始跑步。那跑步會對人體產生什麼影響每個人的大腦都會分泌多巴胺,而且集中在兩個部位。跑步持續一段時間以後,大腦中確實會產生讓人欣快的物質,包括內啡肽、血清素、五羥色胺等等。這時候,多巴胺驅動的獎勵機制才開始工作。所以規律跑步的人,會有一天不跑就心痒痒的感覺。
  • 跑步不傷膝之疼痛及快樂原則
    跑步是一個不斷學習和總結的過程,學習成果的驗證就是自己的身體反應,「疼痛」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是身體受到傷害以後發出的一個提示信號,需要對它進行覺察、思考、然後才能改進和提升。 第一步就要適當的休息,畢竟對一個業餘跑者來講健康是首要的。
  • 普通人跑步鍛鍊身體的變化
    內啡肽的激素,產生跟嗎啡和鴉片劑等麻醉藥物一樣有止痛和快樂感,在完成長時間慢跑有氧運動後,會使人感覺到身體舒適和精神愉悅,甚至會出現跑步上癮和依賴的情況。跑步還能促進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傳遞興奮和開心情緒信息,多巴胺分泌增,多能讓人產生類似戀愛的幸福感,讓人們對生活更熱愛,心情更愉快和更樂觀,使人能有效地釋放壓力和改善精神不佳的症狀。跑步能有效地治療和預防抑鬱症。
  • 多巴胺是如何讓我們對技術上癮的?
    他在去年11月在費城舉行的一次活動上說:「那種想法是這樣的,『'我們怎麼才能儘可能多地利用你的時間和有意識的注意力?』」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Facebook的架構師利用了「人類心理當中的脆弱性」,2005年辭職的Parker解釋說。當有人對你的帖子或照片點讚或發表評論時,他說:「我們就會……給你帶來一點多巴胺」。因此可以說,Facebook是一個建立在一種化學分子之上的帝國。
  • 神經遞質多巴胺降低會有哪些影響?如何提高多巴胺的分泌?
    想要緩解這些不好的情況需要重複做之前喜歡的事情,刺激大腦產生大量的多巴胺,讓我們得到愉悅的感覺,同時會讓我們產生依賴性,在我們的人體不能產生足夠平衡的多巴胺就會出現多巴胺的水平降低,引起心理問題或者精神心理疾病,以此同時也會出現身體無力等軀體症狀。
  • 怎樣才能堅持運動:關鍵是如何騙過大腦
    以往老楊受邀去一些朋友的公司、單位,給大家進行運動鍛鍊和營養知識講座時,普通上班族提問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我知道運動鍛鍊很好,可是要怎樣才能堅持?包括一些有運動習慣的老鐵,也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好不容易帶朋友來鍛鍊幾次,可為什麼他們都堅持不下來?這個問題實在太普遍了,值得單獨寫一篇推文來講講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