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水鏡先生推薦孔明其實在坑他?看看他的姓就知道了!

2020-12-23 回憶的旋律音符

最近又把《三國演義》刷了一遍,在刷到劉備遇到水鏡先生這一段時,就感覺很奇怪按道理說,水鏡遇到劉備這樣的英主,應該向劉備多舉薦自己家族的子弟。讓自己家族的人更有出頭的機會。他反而是報出了臥龍鳳雛的名號給劉備,對自己家的子弟一個都沒提。這就說明水鏡先生可能打心眼根本看不上劉備這支弱旅,不願意給他介紹族中之人。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水鏡先生姓司馬名徽,說明他是司馬家族的人。司馬家族的我們知道,魏國後期基本仰仗司馬懿。最後還是司馬家得了天下。司馬家有這司馬懿這樣一個大材,為什麼司馬徽向劉備推薦人才的時候隻字不提呢?

有人說他們兩根本不認識,我覺得不可能。司馬姓放到現在都少得很,在東漢末年有不少這樣的名仕家族。據說司馬懿還是司馬徽的侄子。

在東漢末年,諸侯爭霸的時代。其實這些名仕家族出去的子弟都會分散在各個勢力中。比如諸葛亮入了劉備陣營,他的兄長諸葛瑾就在東吳做官。這些名仕家族知道,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只有各方面押寶才能穩賺不賠。

司馬家族和諸葛家族很有可能是對頭,司馬徽才向不看好的劉備介紹諸葛亮和龐統。來擺他們一道。

劉備三顧茅廬好不容易求得諸葛亮後,你看這司馬徽又跟別人說。諸葛亮得其主,不得其時。那說明他早知道諸葛亮去劉備陣容不合適,之前還要向劉備舉薦,這不是明擺著坑人嘛。

其實整部劇看下來會發現,像司馬懿,龐統這些大才都是自己上門找的賣家。只有諸葛亮被請了三次。那很有可能諸葛亮最開始根本不想去劉備哪裡。但是他只事不過三,劉備好歹也是一方諸侯。逼急了暗殺了自己真沒地說理去。萬般無奈之下才加入了劉備陣營。

從後期全局來看諸葛亮確實是不得其時,一出山就對付曹操。對付完曹操又和東吳明裡暗裡地鬥。經營大半輩子好不容易打下荊州和西川。正準備北伐,關羽一口氣把荊州各送了。晚年在西川不斷北伐卻一直被蜀道困擾。諸葛亮一生確實是不得其時。

相關焦點

  • 水鏡先生明知劉備必敗,為何還推薦諸葛亮?看懂了南華老仙便知
    《三國演義》裡的高人有很多,其中最穿越和喜感的,便是黃巾軍大哥張角的老師,名叫:南華老仙。他傳授給了張角一本《太平要術》,張角學會後就發動了黃巾起義。 那麼這位南華老仙是誰?便是道教中的南華真人。現在知道是誰了吧,沒錯,正是鼎鼎大名的莊周老爺子!
  •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早預言孔明將敗,出山時這句話已透露玄機
    在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可說是神級人物,不但料事如神、聰明絕頂,同時還是個發明家,無奈後期內憂外患,一心想完成劉備囑託一統中原大業的他,數次北伐未成,最後病逝五丈原;這也讓杜甫寫出經典詩詞《蜀相》,最後兩句最為大家耳熟能詳: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諸葛亮的師傅水鏡先生,為何沒被重用?
    司馬徽,字德操,號水鏡先生,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十分有名氣的人。一生中並沒有立下什麼戰功,但是他卻教出了一個非常有能力的謀士——諸葛亮。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三國演義》第37回即為「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茅廬」。
  • 水鏡先生才是洞察天下第一人
    水鏡先生是《三國演義》裡最神秘的一位隱士,歷史上真有其人,他是東漢末年人士,原名司馬徽,字德操,生年不詳,卒於公元208年,祖籍潁川(今河南禹州)。 史載,司馬徽精通道術、奇門遁甲,學識廣博卻大智若愚。傳說他有鬼神莫測之機,濟世安邦之才。
  • 水鏡先生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和龐統,為何不推薦司馬懿?
    好奇司馬徽為什麼只給劉備推薦諸葛亮、龐統兩人,卻不推薦司馬懿,感覺是水鏡先生的局,甚至認為是坑、陰謀論。其實龐統和劉備說過一句話就能解釋這件事。司馬懿向劉備推薦賢才公元200年劉備奉袁紹的命令騷擾、攻擊許昌,目的要牽制、分散曹操的兵力為袁紹主力大軍創造有利條件。
  • 預言三國鼎立格局,培養經綸濟世大才,水鏡先生為何自己不出山
    我們在本文中就是跟大家一起探討這個話題,水鏡先生在《三國演義》中的出場是在劉備被荊州蔡瑁追殺,馬躍檀溪落魄之際,他特意安排自己的小童去半路迎接落難的劉備。兩人席地而坐後,他問劉備為至今尚無落腳之處,劉備回答說:只因命運多變,以至於此。
  • 司馬徽將孔明推薦給了先主,而不是仲達,原因何在?
    其中有一次,在逃亡的路上,他遇見了他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個人,如果沒有這個人,可能也沒有後來的他了。這個人就是隱者水鏡先生,水鏡先生其實就是司馬徽。水鏡先生覺得他這個人的能力還可以,就把孔明推薦給了他。因為孔明的正確計謀,他得到了自己的第一塊根據地,並以此作為事業發展的基礎,在此基礎之上不斷地擴張,最後成為了當時瓜分天下第一大勢力。得到孔明的支持是他人生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孔明是司馬徽推薦給他的。所以,他對司馬徽自然也是非常感激的。許多人都說如果沒有孔明,可能就不存在後來的蜀漢,孔明是劉備身邊不能缺少的謀士,劉備也是非常的重視他。
  • 《三國演義》四部分——這樣才能看懂三國演義
    小編個人認為,三國演義可以分為四個部分,這樣看三國演義,才能看出真正的內涵 1.桃園三結義 無論做什麼事, 一個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必須藉助多方勢力,才能完成大事。劉備雖然是中山靖王之後,但如果一個人單打獨鬥,估計也很難成就大的事業。
  • 三國裡隱藏最深的一個人, 其實三國就是他下的一盤棋
    確實非常厲害,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他的師傅是誰呢?就是當時著名的水鏡先生,也算是一代奇才,他一生當中培養過三個名人,龐統,諸葛亮,徐庶。水鏡先生,全名叫司馬徽,此人博學多識,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馬徽在三國時期的名氣雖然不如諸葛亮、龐統等人,但其能力卻是不可小覷,在《三國演義》之中,劉備最初是先挑中司馬徽於是上山請司馬徽出山輔佐其成就大業,而司馬徽卻拒絕了他的請求,並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最終劉備只能告別司馬徽去請諸葛亮出山。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正史中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正史中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導語:提及諸葛亮這個人,想必大家肯定會聯想到「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當年曹操南徵,劉備和孫權結盟抵禦曹操,但東吳缺少足夠的弓箭禦敵。
  • 【拾穗集】司馬徽與水鏡莊
    真正使司馬徽名垂千古的是他為劉備薦賢舉能之事。據晉張輔《楚國先賢傳》記載:「鄉裡舊語,目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皆(龐)德公之題也。"何謂「水鏡」?襄陽名士龐德公為什麼把司馬徽稱作"水鏡先生"呢?
  • 《易經》:知時、知人、知進退,水鏡先生令人嘆為觀止的行止智慧
    網圖因為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借東風、草船借箭等一系列的用兵如神之舉,都無不昭示了他的智慧超群,可以從某一個方面來說,如果沒有諸葛亮,就沒有後來的三國鼎立,所以後來之人才給予其網圖高手在民間,這句話是一點都不錯的,在網友們的回答中,認為那位將臥龍、鳳雛推薦給劉備的水鏡先生,才是書中名副其實的第一名,其原因就在於諸葛亮出山之時,他所說的一句話:「臥龍雖得其主
  • 為什麼臥龍鳳雛都得了卻沒能安天下,只怪劉備沒聽水鏡先生下一句
    但卻有一位露面不多的人物,卻是三位著名謀士的老師,他就是水鏡先生司馬徽。  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精通天文地理、奇門遁甲、陰陽五行、兵書戰策,他創辦水鏡學堂,傳道受業,其得意的弟子有諸葛亮、龐統、徐庶。  水鏡先生
  • 水鏡先生司馬徽為什麼不把自己的侄子司馬懿介紹給劉備?
    有人問,水鏡先生司馬徽為什麼不把自己的侄子司馬懿介紹給劉備? 這個問題一共出現了兩個錯誤。 第一個錯誤,臥龍、鳳雛是水鏡先生司馬徽介紹給劉備的不假,但徐庶,只是《三國演義》的虛構,並不是史實。 話說,徐庶與石廣元都是潁川郡長社縣人,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人來往密切,相交甚好。 但徐庶並不是司馬徽介紹給劉備的。
  • 面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孔明告訴你,沒有什麼事情不能完成
    面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孔明告訴你,沒有什麼事情不能完成在三國裡,有大把的軍師。別看史書上三國的篇幅很大,但這其中描述這些軍師出生的少之又少。相信大傢伙對於這些軍師的求學過程了解甚少。今天,就讓小編告訴你,作為一個智者在面對疑難時該怎麼做。
  • 諸葛亮不姓諸葛,他是後來改的姓,那他到底姓什麼呢
    諸葛亮不姓諸葛,他是後來改的姓,那他到底姓什麼呢文/曉倩說起三國,人們想到的是魏蜀吳三國之間權力的相爭,說起神機妙算,絕大多數人們想到的是諸葛亮,也就是孔明先生。他本領高強,知天文,曉地理,更是可以未雨綢繆,未卜先知。
  • 他是《三國演義》人物塑造中的敗筆,諸葛亮說他有反骨
    霍雨佳先生認為,這是《三國演義》沒有塑造好的形象。關於他的爭議主要來自諸葛亮死後魏延是否叛變的問題。《三國演義》裡寫魏延在諸葛亮死後反叛,但最終被諸葛亮臨終授予秘計的馬岱所殺。在正史中,當得知諸葛亮遺令讓其斷後的消息,魏延說:丞相雖亡,吾自見在。
  • 崩壞3聖痕故事:水鏡小姐?這恐怕是史上第1款「三修人物」
    笑談天下千古事,伴君smile隨風馳~各位親愛的可愛的小夥伴們好,我是劉喜脈,截至本內容正式發布時,我們知道新版將至少有【水鏡】這一套「歷史人物聖痕」,同時,這恐怕也是遊戲運行3年多來第一次出現「混編3個人物」的聖痕,這麼一來,弄不好遊戲4周年會出一款
  • 孔明姓諸還是葛
    但是,諸葛亮其實並不姓諸葛,這一說法各位知道嗎?許多人聽到這個說法都會大吃一驚:怎麼可能?這都已經叫了一兩千年了呀。但事實證明,確實如此。那麼這個孔明,他究竟姓什麼呢?據魚豢《魏略》載,蜀漢後主劉禪曾說:「政在葛氏,祭在寡人。」
  •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評書傳奇」聽袁闊成先生講《三國演義》
    磁帶封面聽袁先生的《三國演義》,才知道還有「緞棍」這個詞。當年,趙子龍護送劉備去江東就親,先到喬國老處拜望。國老看見劉備身後站立一人,顯得八面威風,相貌堂堂。袁先生抖了一個包袱,說有的人即便穿得像「緞棍」一樣,也沒有這種大將之風。剛一聽,沒反應過來,仔細一想,不禁莞爾。眼前不由浮現出一個裹滿綢緞的人,杵在那裡,周身金光閃閃,一臉奸邪諂佞,非常形象。「緞棍」,「惡棍」,「色棍」應該都是近親。評書不僅僅是說書,還要評論,評得貼切可樂,才令人流連忘返。後文書孔明北伐,給劉嬋上表,袁先生用了整整一講的時長詳細說了《出師表》,其中的解釋評論,讓人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