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福新潮」:端午傳詩韻,線上話《離騷》

2020-12-23 汨羅融媒體
「螺峰詩韻」線下實況
元福村「螺峰詩韻」端午活動線下實況

汨羅融媒體訊(記者 翁正嬌)詩詞書畫作品點評、屈子文化講授、古箏演奏、《離騷》朗誦……6月27日下午,端午小長假的第3天,新市鎮元福村「元福新潮」微信群內文藝範十足,「螺峰詩韻」端午線上主活動如期舉行。這也是「元福新潮」今年舉行的第6次系列活動和第9期線上微課。

作為從元福村走出的響亮理論宣講品牌,「元福新潮」舉辦這次活動也處處體現著「元福」元素。主持人是元福村的寓外鄉友——天津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智庫工作部部長江立雲;古箏獨奏《漁舟唱晚》《離騷》片段朗誦的作者是來自元福村元宵小學的學生;詩詞聯書畫鑑賞和點評是邀請了元福村知名鄉賢袁國梅等五位藝術名家現場進行;主講「《離騷》賞析與求索精神」的是「元福新潮」微課堂金牌講授人、全國知名楚辭學專家吳廣平教授,他從12個寓意來深度解讀《離騷》,在端午佳節推出一道深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大餐。

「螺峰詩韻活動新穎、內容豐富,受益匪淺」「元福湧新潮,鄉賢膽氣豪。微群開黨課,端午說《離騷》。畫作精神足,詩詞品味高。螺峰頻煥彩,椽筆競揮毫」……課程結束後,微信群內對這次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螺峰詩韻」端午線上活動讚不絕口。

線上「聽友」一致認為,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對進一步濃厚鄉村文化氛圍,推進湘北人文生態示範村建設,乃至助力新市古鎮及汨羅「詩意之城」建設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2018年初,「元福新潮」微課堂正式上線開課。到目前已邀請50餘名知名鄉友、專家學者、汨羅本地幹部等宣講政策、解讀熱點、傳授技術,還別開生面地開展了各類研討、交流、展示等活動11次。而本次「微課堂」在之前的基礎上創新性地採用騰訊視頻會議形式,通過轉載會議連結,讓課堂內容傳播範圍更廣泛。

作者:翁正嬌

責編:柳勤進

來源:汨羅市融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雲賞:「螺峰詩韻」端午活動詩詞書法美拍佳作
    繼 2018 年舉辦「詩韻古鎮 大美螺峰」詩詞美拍大賽後,2020 年端午節期間再次舉辦「螺峰詩韻」端午活動。今展示2018年「詩韻古鎮 大美螺峰」詩詞美拍大賽與本次「螺峰詩韻」徵集的部分佳作。意在展示元福之美,激發熱愛元福之情,匯集創造元福之智,凝聚振興元福之力。詩言志,書寫情。詩詞書畫,陶冶心靈,潤澤生活。藝術之美,源於生活之活水;生活之美,賴於藝術之激發。
  • 元福新潮:線上講預防,線下倍受益
    2月7日,祖籍汨羅的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吳廣平受邀來到新市鎮元福村「元福新潮」微信群,宣講抗擊突發疫情的內容,從古人身上借鑑智慧,陶冶情操,優化措施,堅定信心。現在正處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2月2日,「元福新潮」發起人之一、天津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智庫工作部部長江立雲聯繫上鄉友吳廣平,希望這位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能從古詩詞的角度,為元福村百姓們線上講解抗擊突發疫情的知識。
  • 近幾年端午寫的詩詞‖千年如一夢,誰又讀離騷
    臨江仙 庚子端午歲寒公子毓門掛菖蒲蘭芷小,榴花照影寥寥。那山那水望中遙。舊時人不在,飲酒最無聊。問訊龍舟何處是,鼓聲喚起江潮。年年五月肯相招。千年如一夢,誰又讀離騷。臨江仙 端午寄懷歲寒公子毓偶自江邊尋夢,閒來案上翻書。拾將花氣接菖蒲。呼人纏角粽,除穢有香符。去歲時光漸漸,一襟塵事疏疏。聽風聽雨又何如。經年成老大,過眼是糊塗。
  • 【梅苑題畫】端午節專刊
    五日鍾敦和(湖南)近來清夢每還鄉,汨水漁情話外長。三戶足亡秦暴戾,九歌難改楚荒唐。曾聞故土壇中酒,可退閒人鬢上霜。再入江湖成一醉,盡淳風俗慶端陽。過端陽汪春蓮(江西樂平)薰風五月話端陽,萬戸千家粽子香。白芷榴花相鬥豔,雄黃蟻酒溢清芳。滿江擊鼓龍舟競,兩岸歡聲鳳輦航。留下英名思楚賦,離騷天問世人揚。
  • 【詩者聯盟2261期】慶端午、懷先賢詩詞錦集
    端午文/鐘鳴離騷屈子汩羅江,閱古通今直楚殤。食粽歺魚忠骨慰,黏鈔貪腐濁心猖。雄雞艾草沾門上,彩線香包戴手康。沸賽龍舟聞鼓急,靈均穿越嘆瑤鄉。屈子懷思文/關文峰汨羅思遠又端陽,千載離騷詠楚殤。拍浪飛龍猶擊鼓,揚塵躍馬自橫槍。
  • 易烊千璽獻上一首《離騷》紀念屈原,永遠銘記這位偉大的詩人
    屈原應當是每個端午節都能被人記得的詩人了,當年縱身一躍只為國,這種情懷,從古至今也難有幾人。《離騷》是詩人屈原的代表作,而在如今,被歌手配曲,更成了一首古風音樂。易烊千璽是這首《離騷》的首唱者。易烊千璽可謂是新生代的佼佼者,雖然長了一張冷峻的臉,但參加綜藝的效果也是沒差,而這首《離騷》也是被易烊千璽首次演唱,帶到世間。這首《離騷》並沒有採用原文,在詞上的改動更顯得通俗易懂。
  • 158副楹聯同題:端午節 主評陳雙田 編審方留聚
    簡評:語言平實,以艾草說民俗,以龍舟話起源,議而有根有據,敘而有形有影,相得益彰。 6.王鳳茹  河北曲陽節至端陽當祭酒;我思屈子總吟詩。簡評:此聯沉穩大氣敦厚,從端午風俗寫起,「悲而不傷,哀而不怨」,雖無怒髮衝冠之描寫,但有丹心愛國之志向。
  • 最美端午詩詞
    」的競渡,還有「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的哀思……關於端午的詩詞,你知道幾首?《端  午》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賞析:端午節為農曆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白晝越來越長,所以說「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 免費入園、旱地龍舟賽、篝火晚會……端午假期秘籍在此,玩轉石柱網...
    端午小長假將至宅家快半年的您假期安排好了嗎?石柱景區鄉鎮已紛紛推出眾多新潮玩法不僅可以體驗到節日的傳統習俗還有眾多實惠等你拿!小編已為你整理好這份秘籍一起去打卡!門前綴艾草,香粽裹濃情心懷楚賢士,離騷萬古銘端午小長假,你是否願意乘著初夏的清風遠離城市的喧囂和塵世的繁雜體驗一次靜心祈願的慢生活萬壽山等你來
  • 端午詩詞20首:門前艾蒲青,江上魚龍舞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賞析:端午節為農曆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白晝越來越長,所以說「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時當端午,用鹽佐食梅子,飲酒歡樂,木槿茂盛,蘆葦發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願天下安康長壽,以顯示皇恩浩蕩。
  • 【網絡中國節】詩詠庚子端午•他鄉篇
    離騷一誦頭飛雪。汨羅江上望,一慟肝腸裂。情切切,胸中社稷千秋業。  萬古垂明誡。莫忘除妖孽。強國志,堅如鐵。回首來時路,無數英雄血。風雲動,徵程更要從頭越。   端午懷思  封玉華  緬懷詩聖話端陽,辭賦清風傲骨昂。  一曲離騷千古頌,九章天問萬年揚。
  • 桃花源詩刊第16期同題詩詞,五月五端午吊屈原
    七律⑦ 端午吊屈原蔣樟炎(青溪老農)又逢端午吊靈均,投水楚江傷日辰。正氣凌霄傳道義,宏篇著世賦哀呻。忠仁未必君能解,詭譎如何我自分。七律端午祭屈原文/夏葉龍舟競渡浪波翻,端午抽思祭屈原。英骨錚錚垂百世,離騷炳炳惠宗孫。懷沙敘盡流亡恨,天問質疑君主昏。耿耿忠良讒孽陷,滔滔江水雪冤魂。
  • 【網絡中國節】詩詠庚子端午•故鄉篇
    雙龍橋上消肥步,一曲長歌祭楚賢。   庚子端午感懷(新韻)  楊榮慶  蘸酒雄黃塗臉上,菖蒲艾草掛門前。   庚子端午慰屈魂  李廷全  天問離騷萬古傳,滿腔浩氣感嬋娟。  脫貧決戰奔康路,抗疫佳音慰聖賢。
  • 庚子端午詩詞大會65首,汨羅江畔鎖煙霞,竹葉千年裹粽粑
    一任高風隨夢演,千般孝女話曹娥。12、七絕·祭屈原(新韻)作者:餘元才(武漢)招魂設案祭屈原,吟誦離騷跪叩天。21七律·話端午(新韻)作者:李樹榮(富平)端陽節日數千年,傳統習俗世代傳。,龍舟江上召英殤。
  • 歷代端午詩精選25首
    《江城子 重午書懷》(宋·陳著)  年年端午又今朝。鬢蕭蕭。思搖搖。應是南風,湘浦正波濤。千古獨醒魂在否,無處問,有誰招。何人簾幕倚蘭皋。看飛橈。奪高標。饒把笙歌,供笑醉陶陶。孤坐小窗香一篆,弦綠綺,鼓離騷。《端午獨酌》(宋·楊萬裡)招得榴花共一觴,艾人笑殺老夫狂。
  • 詩詞中的端午風物:彩線輕纏紅玉臂 竹葉金盤粽子香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如果節日有顏色,端午節一定是青色的。或是一支江南的竹篙,輕柔點破春江水;或是一枚南國的粽葉,細雨氤氳水湄旁。端午節,似一葉小舟,載著屈原的《離騷》,溯流而上,是青青子衿,亦是青史沉沉,穿越千年,與你相見。
  • 屈原為何寫下《離騷》?《離騷》又為什麼成為經典?
    端午節原先是南方吳越先民用來拜祭龍祖的節日,後來成為了紀念楚國詩人屈原的節日。說道屈原,不得不提起他的長篇浪漫主義抒情詩《離騷》。《離騷》幾近敘述了屈原的生平,從中可以窺見屈原的思想和情感,因而評價屈原的時候,是離不開《離騷》這篇長詩的。《離騷》到底是什麼意思?
  • 詩友會六月作業:《高考》《端午》
    錦天端午懷沙賦就殉孤臣,角黍拋江意到今。令尹工饞終有限,君王掩嫉豈無因。黃鐘毀損多重見,瓦釜雷鳴幾度聞。邪正從來冰與碳,離騷莫恨少知音。西嶺寒霜枯野草,東原酥雨發龍槐。何堪馬失前蹄恨,豈有崖沉泗涕哀。縱使虎狼舔血過,不知能否入蓬萊。端午天中催夏熟,季候忽乖張。雨驟乾坤暗,江回歲月黃。挖眸何以諫,懷石為誰殤。艾草傳清氣,頎頎別樣芳。
  • 關於端午,你過去知道的太少了!
    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和端午 宋 張耒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作者從端午競渡紀念屈原的千載冤魂說起,忠烈之魂一去千載不能還加,國破身死的屈原現在還能有什麼呢,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