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極熱,周作人極冷,一母同胞的兄弟為何鬩牆之爭?

2021-01-19 關山硯

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中,魯迅曾提出什麼樣的人是「中國的脊梁」,而魯迅自己也活成了很多中國人心目中的「精神脊梁」。《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回憶起兒時的各種生活細節,也讓讀者知道了他原來還有兩位年幼的弟弟周作人、周建人。

對於大眾來說,魯迅的弟弟中較熟悉的是周作人,這位外貌、性格以及為人處世都與魯迅有著天壤之別的弟弟,最終也走出了一條與魯迅截然不同的道路。

周氏兄弟出生於紹興一個名門望族,由於祖父和父親的離去,身為長子的魯迅早早地擔當起了家庭的重任。記憶尤深的是魯迅在三味書屋桌子上刻下的早字,只是為了勉勵自己每天更早地起床,去為父親買藥和自己上學讀書。

據林語堂等人回憶,魯迅待人極其熱情,對待各種後生晚輩也是盡力幫助,蕭紅、蕭軍等人初出茅廬時就受到了魯迅的照拂。由於從小身兼重任,因此魯迅身上體現得更多的是一種因責任感、使命感加身的魅力。

同樣身為周家兒子的周作人,因為上有哥哥魯迅,因此就活得更隨意自在些。周作人為人很冷漠,性格也是淡淡的,似乎周圍的一切事情都不能引起他的興趣。魯迅的祖父周介孚因為科場行賄案被關了八年,在這期間周作人一直跟著家人陪著祖父,他淡漠的性格也是在這一段時間內形成。

兩兄弟除了個性差異之外,對待女性的不同觀點也成了他們之間不和的原因。周作人很痛恨女子做妾的這一習俗,認為是對女子的摧殘和不公,當魯迅因為不敢違抗母命娶了朱安,之後又和許廣平在一起後,他從心底裡就對自己的這位大哥頗有微詞。

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的到來,成了兩兄弟不和的導火索。1909年周作人和日本妻子羽太信子結婚,隨後跟著周作人一起住進了北京八道灣的老房子。羽太信子性格潑辣,又患有間歇性的疾病,因此周作人很畏懼這位日本妻子,對於她的很多意見言聽計從。很多傳言說魯迅與周作人不和的原因,就是這位羽太信子。

儘管魯迅和周作人兩兄弟多年來一直不和,但是1936年魯迅逝世,周作人原本是上一堂《六朝散文》的課,他卻拿了一本《顏氏家訓》走進教室,接著講了整整一節的《兄弟》。還未到下課時間,周作人揮一揮衣袖說道:「對不起,下一堂課我不講了,我要到魯迅的老太太那裡去。」

魯迅的三弟周建人曾說過,魯迅逝世的前幾天,一直翻閱的是周作人的書。而在周作人即將離世之際,身邊擺的也大多是魯迅的雜文。儘管兩兄弟有過無數的爭執,但是在生命彌留之際,依然給對方留下了唯一的一個角落。

相關焦點

  • 撕裂的家族:魯迅為何和周作人大打出手?其親侄為何飲彈自盡?
    他既然能接受日本女人進家門,為何卻在日後的生活中,與她處處不和氣呢?實際上,並非魯迅有意為難弟媳婦,而是對方的做法令他實在不滿。在最開始時,魯迅還非常信任弟媳,甚至將家中的錢財交給她,由她來打理家中的衣食住行。只因當時的妻子沒有文化,魯迅更相信羽太芳子的理家能力,可惜最終卻被證實是錯付了。
  • 斷交之後,魯迅發表三篇小說向弟弟示好,周作人為什麼不接受?
    周作人生性柔弱,自幼依賴大哥,無論是在日本留學、結婚還是後來到北京求職、安家,都由魯迅一手安排並提供經濟支持,但正因為他性子柔緩不爭,娶了出身女傭的妻子羽太信子後,漸漸一切都聽妻子擺布,為了分家奪產,與大哥決裂。1923年7月2日,魯迅與周作人二人還同去東安市場購物,半個月後,周作人就突如其來地寫信與大哥絕交,要他不要來周作人住的後院。
  • 魯迅和周作人夫婦大打出手,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親侄飲彈自盡
    原創 北岸木子話文史 2020-06-27 12:44:26談到中國近代的文化史,魯迅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魯迅的兄弟周作人、周樹人同樣在文化方面頗有建樹。但是這兄弟一家關係卻不和睦,一度大打出手,周建人的二兒子還因為家庭關係原因飲彈自盡。
  • 魯迅發表《阿Q正傳》後名聲大噪,弟弟周作人的一個動作讓人心寒
    1921年12月,新文化運動正在火熱進行中,魯迅給運動加了一把火,他以白話文語言發表了小說《阿Q正傳》,為人們塑造了一個經典而可憐的人物形象,一時間震動了當時的文化界和思想界。人們對小說產生的強烈反響,是魯迅都沒有預料到的。
  • 金一南:周作人怎麼成了骨頭最軟的人,不要當文天祥就要當漢奸嗎
    引言 我國有句俗語叫「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比喻的是即便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也會在品德、能力上各有不同。 而在我國的近現代史上,便同樣有著這樣的兄弟組合。他們俱有才名,然而其品行上卻是高下立判。
  • 寫下《故鄉》的魯迅,晚年為何不願回故鄉?真是因為富不返鄉嗎?
    中國人向來有著葉落歸根的傳統,尤其對鄉愁情節嚴重的文人們來說更是如此,為何魯迅晚年卻不願回到故鄉呢?還是因為遵循那個「富不返鄉」的古老傳統, 因為自己變富了,生怕回去以後會被借錢,因此不願回去?真正的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第一,魯迅對於故鄉的大多數親人沒有好感。
  • 魯迅一家三兄弟,各個知識淵博,為何最後卻會鬧掰?
    引言「一顆老鼠屎,壞了一個鍋粥」,用這句話來形容魯迅的一家的狀況再合適不過,魯迅家裡加上魯迅一共有三個兄弟,分別是周樹人、周作人、周建人,他們都在中國的近代史上有著各自的成就,可以說是個個都知識淵博,為何兄弟三人最後會鬧掰呢
  • 李敖批評魯迅文章用詞錯誤,讀完原作,誰沒水平一目了然!
    魯迅銅像在《詩經》中有一首寫蒼蠅的詩:「營營青蠅,止於樊。讒人罔極,交亂四國。營營青蠅,止於榛。讒人罔極,構我二人。」早在兩千多年前,人們就用營營來形容蒼蠅了,而非魯迅杜撰,故意賣弄。《詩經》中這首詩,用「營營」來形容蒼蠅的叫聲,是勸解君子不要聽從小人讒言,說它們(蒼蠅)不停地在搞破壞,還在兄弟間挑撥離間,影響兄弟情誼。之所以魯迅要借用「營營」而不用「嗡嗡」,是有一定原因的。
  • 「中日之間」的魯迅、周作人、尾崎秀實 | 訪談學者趙京華
    所以,我一直強調子安宣邦和丸山真男之爭,是不同時代的知識分子出於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不同思想立場所導致的。子安宣邦堅持對日本的近代歷史和殖民侵略戰爭進行深度的現代性反思層面的批判,這一點在今天尤為重要。人物周刊:說到「近代思維」,必須回溯到1942年7月那場名為「近代的超克(日語,意為超越)」的座談會。
  • 娶了日本太太,卻造成周作人後半生的不幸,長壽並非是福
    在抗日民族戰爭陷入艱難存亡之時,當日本人肆無忌憚的踐踏我們的祖國時,周作人踏上了一條和魯迅相反的道路,他沒有用自己手下的筆,匡扶我們的民族正氣,而是選擇了拋棄自己的民族氣節,依附日本人苟活,淪為了文化漢奸,和自己的哥哥決裂了。
  • 魯迅三兄弟的書法,竟預示迥異人生!
    魯迅三兄弟各有自己的成就,魯迅文風犀利思想深刻,周作人儒雅平和,在當時的文壇兩兄弟各有千秋。三弟周建人雖不在文壇,卻自學成生物學家,後來官運亨通。三兄弟一母同胞,但思想、性格乃至文風,迥然不同,這也造成了他們不同的人生道路,而書法恰恰能反應他們各自的性格!
  • 加裡-佩頓:我和坎普就像一母同胞的兄弟
    加裡-佩頓:我和坎普就像一母同胞的兄弟
  • 同一屋簷下,為什麼魯迅的骨頭那麼硬,他弟弟的骨頭那麼軟?
    答:魯迅的弟弟。想必所有人都知道,魯迅,原名周迅,又名周樹人,與弟弟周作人只有一字之差。魯迅先生不僅在那個戰火紛飛動蕩不安的年代,即使是在今日,也是大家最為熟悉和敬仰的作家。而作為他的弟弟,周作人也並不是一直就活在大哥的榮耀的背影裡,他最初的履歷表其實很光鮮亮麗。
  • 那開不了口懷念的故鄉,周作人用了南方的水來贊它
    魯迅和兄弟周作人的故鄉,在紹興。 紹興產茶亦產酒,其中紹興的黃酒最為出名。雖說紹興茶的名氣大不如酒,茶文化卻是自古便浸潤在紹興人的骨子裡。在紹興,只要是家境稍稍殷實的人家,自小便有喝茶、寫字、抄書的習慣。
  • 同為回憶百草園的文章,魯迅只寫2000字,周作人竟寫了7萬字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全文僅有2000多字,而周作人1951年在《亦報》上開設的「百草園」專欄,曾圍繞著「回憶百草園」的主題,寫作了95篇,長達7萬多字的系列文章。本文將結合周作人先生文章,和我個人的閱讀理解,帶您領略藏在魯迅文章背後的「秘密」。魯迅家族緣何敗落?
  • 周氏三兄弟:周樹人、周作人、周建人結局如何?屬他最為可惜
    看著日俄戰爭紀錄電影事件,看到屏幕上那些被砍頭的同胞,那些呆滯漠然的眼神,周樹人深刻地明白了,學醫可以救人,但是不能救國,只有文化才能改變國民的精神。這件事後不久,周樹人就離開了仙臺,來到了東京,開始學習寫作並嘗試翻譯文學作品。此時的周樹人已經開始轉變成為我們的魯迅了。
  • 【實踐】鬩牆後,兄弟欠錢不還怎麼辦?
    【實踐】鬩牆後,兄弟欠錢不還怎麼辦?民間借貸不同於正規的銀行借貸方式,它存在隨意性,手續不完備,一旦遇到情況,極易引發糾紛。本案糾紛錯綜複雜,涉及兩個朋友之間的借貸關係,當事人因為利益問題,無法達成一致,不但從朋友變冤家,更要對簿公堂。
  • 魯迅的兩任妻子,一生背道而馳,餘生相互取暖
    魯迅和朱安的婚禮是周母一手操辦的,對於那時候父母來說,家世、清白、能生就是兒媳婦的所有標準,只要這三條都符合了,見不見面都無所謂。所以在朱安進家門之間,連周母都不知道她長得是個啥模樣。朱安不識字,嫁人之前也就大略曉得女兒經裡面寫了什麼。周母知道魯迅不喜歡這種傳統的女子,也向朱家提議過讓朱安放腳,接受教育,但被朱家回絕了,周母只好作罷。
  • 魯迅因一個日本女人與弟弟感情破裂,恩斷義絕後,兩兄弟永不相見
    對羽太信子的胡亂花錢,魯迅不是沒有表達過不滿,他讓周作人管管自己媳婦。可是周作人是個懼內的,不敢和妻子爭,只要有一席之地能供他讀書寫字,他寧願息事寧人,逆來順受。魯迅氣不過,這才在1923年7月14日獨自進餐。這時,他沒有和二弟決裂的意思。對於魯迅(也包括周建人),羽太信子一直抱有敵意。
  • 周作人的一生,文採不菲,卻和親兄弟反目,做人還是要有底線
    從文採來說,周作人的筆墨不亞於其兄弟魯迅,只不過,一個激進犀利,一個平淡樸實,但是從生活和大節上來說,他們卻是天壤之別,一個試圖以筆救國,一個卻被冠上了賣國之名。當然了,也有人將周作人的這些歸咎為他的妻子羽太信子。但事實卻是,若是一個人品性純良,又何至於被妻子所帶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