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研究人員發現了迄今為止人類所發現的最早的現代鳥類的化石,並將之命名為「Wonderchicken」( 神奇雞)。
這種鳥類學名為Asteriornis maastrichtensis,生活在6670萬年前,比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時間還早不到100萬年,那次撞擊導致了所有非鳥類恐龍的滅絕。
然而,這種鵪鶉大小的鳥類的有翼和喙的後代在那次大滅絕事件中倖存了下來,形成了一個包括現代雞和鴨在內的漫長的世系。
研究人員於3月18日在《自然》雜誌上報告說,根據對這個包括一個近乎完整的頭骨和幾塊肢骨在內的化石殘骸的分析,這種鳥與陸地鳥類和水禽最近的共同祖先關係密切。
Asteriornis maastrichtensis的頭骨是「以前從未見過的鴨子和雞的混合特徵,」劍橋大學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丹尼爾·菲爾德(Daniel Field)說。
「它就像一隻火雞。」
根據對現存鳥類的分子分析,先前的估計表明,現代鳥類在大約6600萬年前的大滅絕之前就已經進化了。但這是第一塊確定有現代鳥類祖先出現的化石。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凱文·帕迪安(Kevin Padian)在同一期《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寫道,事實上化石的年齡表明,之前的估計(從1.39億年前到8900萬年前),可能高估了這些鳥類的出現時間。
現代鳥類有幾個共同的關鍵特徵,比如沒有牙齒的喙和融合在一起的腳骨。
菲爾德說,幾乎1.1萬種現存鳥類——古頜類(鴕鳥等不會飛的鳥類)、雁形目(水禽)、雞形目 (陸禽)和新鳥小綱(剩下的95%的鳥類)——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
「我們認為共同祖先生活在恐龍時代結束之前的某個時間,」他說。
但是在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前倖存下來的鳥類化石非常少。
這些新化石是在比利時發現的,在一塊數位相機電池大小的小巖石裡。
這塊巖石是由堅硬的海洋沉積物構成的,從外面看沒什麼特別的,菲爾德說,只是「幾根折斷的鳥肢骨頭露了出來。」
但任何可以追溯到大滅絕事件之前的鳥類骨骼都足夠吸引人,所以他想要更近距離的觀察。
所以菲爾德和他的同事們使用計算機斷層掃描,一種X射線掃描,來窺視巖石內部。就在那時他們看到了頭骨。
這個團隊馬上就知道他們發現了一些特別的東西。
研究人員表示當時他們萬分驚訝,互相擊掌,並稱呼它為「Wonderchicken」( 神奇雞)。
頭骨的前部像雞,包括構成鼻孔一部分的鼻骨,幫助了塑造它的喙。
「放在穀倉裡的雞會吃你放在它面前的任何東西,」菲爾德說,這反映在雞沒有特殊的喙形上。
這與其他鳥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他鳥類的喙顯然是專門為它們特定的食物而生的,比如猛禽用以撕裂肉類的喙,或者蜂鳥細長的嘴。
這種鳥喙的形狀表明,和雞一樣,古代的這種鳥也不挑食。菲爾德說,這可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特點。
小行星撞擊地球後,「一種非專門化的飲食可能有助於像神奇雞這樣的動物生存下來」。
但頭骨的一部分更像鴨子之類的水禽。這些特徵包括從頭骨後面突出到眼窩底部的獨特的骨頭和下巴後面的鉤狀骨頭。
與此同時,對肢骨的分析表明,它有相當長的腿。
包含化石的巖石由海洋沉積物組成,這表明這種鳥是一種岸禽。
(圖源:D.J. FIELD/UNIV. OF CAMBRIDGE)
「這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發現的最重要的鳥類化石之一,」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史蒂芬·布魯薩特(Stephen Brusatte)說,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它提出了一種有趣的可能性,即小體型和海岸線棲息地可能幫助這些鳥類在白堊紀末期的滅絕中倖存下來」,而其他許多體型更大的恐龍卻沒有做到這一點。
原文來源:
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wonderchicken-fossil-earliest-known-modern-bi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