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電視劇《慶餘年》剛播出的時候深受大眾追捧,令小編印象最深刻的是男主人公範閒被莊墨韓誣陷《登高》是抄襲其師的詩作那段,範閒為證清白竟然在朝堂上背詩百首,驚呆了一眾朝臣,更是讓莊墨韓當場吐血。
在範閒背的詩詞裡面其中有一首就是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若要評價辛棄疾,他一生命運多舛、壯志難酬然而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懷著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把全部寄寓於自己的詞作之中。辛棄疾一生作品頗多,風格也各異,不過大多以豪放為主,其詞題材也善於用典故引入,抒寫了對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
有人說中國歷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成為大詩詞作家的只有一人,那就是辛棄疾。這也說明了了他的詞及他這個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歷史上的獨特地位。在醉夢裡挑亮油燈觀看寶劍,首先映入我們眼前的是一個將士即將上戰場殺敵的一幕,同時也側面反應出辛棄疾即使在醉酒之際也不忘抗敵。
恍惚間似乎又回到了當年,各個軍營裡接連不斷地響起號角聲。這裡不得不說的是,「八百裡分麾下炙」我們通常會把"八百裡"視為路程距離,與嶽飛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的藝術手法有相似之處。但其實不然,這裡的"八百裡"跟路程沒一點關係,它真正的意思是牛名,就是動物裡的牛。這句詞表達的是兵士們歡欣鼓舞,將軍將烤好的牛肉分給士兵們
也說明將軍神採奕奕,意氣昂揚,「士氣正濃時,「點兵」出徵,表達了將士們戰無不勝的念。將軍率領鐵騎,快馬加鞭奔赴前線,弓弦雷鳴,萬箭齊發。仿佛看到若干連續出現的畫面:敵人紛紛落馬;殘兵敗將,狼狽潰退。
將軍身先士卒,乘勝追殺,一霎時結束了戰鬥;凱歌交奏,歡天喜地,旌旗招展。然而就在這時候,詞人卻長嘆:「可憐白髮生!」自己已年近半百,兩鬢染霜 還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嗎?我們可以聽出其中的悲涼。也包含著多少難以訴說的鬱悶、焦慮、痛苦和憤怒啊!
滿懷著殺敵為國,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怎奈壯志不酬,報國無門的悲憤心情,即愛國卻壯志難酬的抑鬱憤慨的思想感情雄和愛國將軍的形象留存在歷史上和自己的詩詞中。然而愛國情懷誰又能懂他呢?歷史已經過去了幾千年,然而他留下的千古絕唱仍然時刻提醒著我們要滿懷一顆誠摯的愛國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