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詞人辛棄疾,一生奔波只為國,只恨英雄遲暮,報國無門

2021-01-09 詩酒不貳

還記得電視劇《慶餘年》剛播出的時候深受大眾追捧,令小編印象最深刻的是男主人公範閒被莊墨韓誣陷《登高》是抄襲其師的詩作那段,範閒為證清白竟然在朝堂上背詩百首,驚呆了一眾朝臣,更是讓莊墨韓當場吐血。

在範閒背的詩詞裡面其中有一首就是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若要評價辛棄疾,他一生命運多舛、壯志難酬然而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懷著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把全部寄寓於自己的詞作之中。辛棄疾一生作品頗多,風格也各異,不過大多以豪放為主,其詞題材也善於用典故引入,抒寫了對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

有人說中國歷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成為大詩詞作家的只有一人,那就是辛棄疾。這也說明了了他的詞及他這個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歷史上的獨特地位。在醉夢裡挑亮油燈觀看寶劍,首先映入我們眼前的是一個將士即將上戰場殺敵的一幕,同時也側面反應出辛棄疾即使在醉酒之際也不忘抗敵。

恍惚間似乎又回到了當年,各個軍營裡接連不斷地響起號角聲。這裡不得不說的是,「八百裡分麾下炙」我們通常會把"八百裡"視為路程距離,與嶽飛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的藝術手法有相似之處。但其實不然,這裡的"八百裡"跟路程沒一點關係,它真正的意思是牛名,就是動物裡的牛。這句詞表達的是兵士們歡欣鼓舞,將軍將烤好的牛肉分給士兵們

也說明將軍神採奕奕,意氣昂揚,「士氣正濃時,「點兵」出徵,表達了將士們戰無不勝的念。將軍率領鐵騎,快馬加鞭奔赴前線,弓弦雷鳴,萬箭齊發。仿佛看到若干連續出現的畫面:敵人紛紛落馬;殘兵敗將,狼狽潰退。

將軍身先士卒,乘勝追殺,一霎時結束了戰鬥;凱歌交奏,歡天喜地,旌旗招展。然而就在這時候,詞人卻長嘆:「可憐白髮生!」自己已年近半百,兩鬢染霜 還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嗎?我們可以聽出其中的悲涼。也包含著多少難以訴說的鬱悶、焦慮、痛苦和憤怒啊!

滿懷著殺敵為國,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怎奈壯志不酬,報國無門的悲憤心情,即愛國卻壯志難酬的抑鬱憤慨的思想感情雄和愛國將軍的形象留存在歷史上和自己的詩詞中。然而愛國情懷誰又能懂他呢?歷史已經過去了幾千年,然而他留下的千古絕唱仍然時刻提醒著我們要滿懷一顆誠摯的愛國之心。

相關焦點

  • 辛棄疾一生憂國,只恨英雄遲暮,這首詞道盡其報國無門的憂愁苦悶
    辛棄疾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詞人,年輕時就參加起義軍,抗擊金人的殘暴統治,後南下投效宋代朝廷。辛棄疾一生以抗金報國為己任,屢次上書朝廷,希望能率兵收復失地,卻因此遭統治者猜忌,被彈劾免去官職。報國無門且年事已高的辛棄疾只能寄滿腔悲憤於詩詞中。
  • 辛棄疾極度悲涼的一首詞,英雄垂淚,一句詞便說盡一生的報國無門
    然而時代毀滅了他收復失地的夢,報國無門,辛棄疾積鬱的情緒在登臨健康賞心亭,登高臨遠,所有的無奈紛紛噴薄而出,「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似乎說盡了他一生的報國無門,,同時這首詞又成為一首最負盛名的千古登高或者登樓名作之一。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 辛棄疾又一首冷門《滿江紅》,一半喊打喊殺,一半卻疲倦傷心
    除了嶽飛的經典《滿江紅》外,辛棄疾、劉克莊、劉過等詞人均有《滿江紅》詞作。尤以詞中之龍辛棄疾最為偏愛《滿江紅》,他一生傳世的六百餘首詞作中,就有四十多首《滿江紅》。有玉人憐我,為簪黃菊。且置請纓封萬戶,竟須賣劍酬黃犢。甚當年、寂寞賈長沙,傷時哭。這首詞是辛棄疾晚年被朝廷閒置江西時所作,辛棄疾一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為志,然而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苟且求和,打擊排斥主戰的愛國志士。使得曾經的熱血硬漢空有平戎壯志,卻只能終老山林田園。所以辛棄疾的這首詞一半壯懷激烈,另一半卻疲倦如心死。
  • 從辛棄疾《破陣子》,分析其立志復國的豪邁和報國無門的悲涼!
    辛棄疾曾經參加抗金的起義軍,這段經歷實現了辛棄疾由青澀少年到真正男人的蛻變,是他一生的驕傲,是他晚年最愛追憶的往事,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正是對當年戎馬生涯的回憶。詞人與好友訴說昔日的豪情壯志與今日的窘境,在表達「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威風凜凜同時,也表達了「可憐白髮生」青春不再功業未就的感傷,雖然年老不忘殺敵報國,終究沒有功績,難免有些惆悵與悲憤。這裡要介紹一下辛棄疾好友陳亮,此人字同甫,一生獨好王霸大略,倡導實事實功,主張經世致用,反動空談義理,是一名實幹家。
  • 辛棄疾不僅是偉大的詞人,更是身懷絕技的俠客
    在人們的印象裡,辛棄疾只是一名偉大的詞人。殊不知,他不僅是著名的詞人,他還是一名有膽有識的俠客,是一位大英雄。且聽我慢慢道來。辛棄疾北歸途中聞訊,帶五人疾馳數百裡,突襲濟洲(今巨野),在五萬金兵營中活捉張安國,並帶回將其斬首示眾。南宋朝野為之震動。「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洪邁《稼軒記》)昔日常山趙子龍在曹營百萬大軍中三進三出,今有辛棄疾金營中視萬人若無物,活捉降將,真英雄也。
  • 辛棄疾《破陣子》是千古名篇,因其中七字,家長建議將其移除教材
    很多人只知道辛棄疾是著名詩人,但是他還是一個劍客,而且勇猛非凡,他出生於1140年,南徵北戰大半生,留下的詩詞也很多,大多都充滿了報國熱情,1189年年,這時的他已經被棄用了將近20年,送別好友陳同甫,同時感嘆報國無門,於是有感而發做了這首傳世經典——《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 辛棄疾的英雄情懷,在京口北固亭盡顯,還有那報國無門的詠嘆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 辛棄疾一生最「絕」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王國維讚不絕口!
    辛棄疾一生最「絕」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王國維讚不絕口!「平生塞外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裡江山。」他是慷慨悲壯的英雄,也是情感熾熱的詞人,他空有殺賊本領,報國豪情,卻一生寂寞。他說:「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為什麼是孫仲謀呢?因為孫仲謀曾北上攻打曹操。登高。他說:「把吳鉤看了,闌幹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一個在落日樓頭唏噓哀嘆的狂夫,拿著吳鉤恨不能殺敵,只能一遍遍細細端詳,怒到極處把闌幹拍了又拍,有誰能夠理解呢?看山。
  • 辛棄疾最經典一首詞,寫盡人生艱難世途險惡,最後兩句是千古名句
    辛棄疾是文人中少有的真英雄真豪傑,然而自古英雄皆寂寞,從來豪傑最傷心,英雄豪傑,總不免被世人中傷,總不免被世事消磨,因此,向來豪放的辛棄疾,也有感嘆人生艱難的詞作。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這首詞寫於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春辛棄疾自豫章赴行在臨安途中,此時,辛棄疾已經經歷了不少仕途挫折,所以這首詞雖是送別詞,但詞中卻處處在寫人生的艱難與世途的險惡。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
  • 同是豪放派詞人,蘇東坡和辛棄疾兩人的豪放詞風有何不同?
    文|丁十二同是豪放派詞人,蘇東坡和辛棄疾兩人的豪放詞風有何不同?中國的小詞本來只是歌筵酒席之間歌妓唱歌用的,但是詞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從民間傳入士大夫文人之手,原本歌唱的小詞,不自覺便融入了他們的學識、修養和品格,於是小詞便有了新的境界。這個過程可以說是詞不斷詩化的過程。
  • 辛棄疾的這首詞上闕平淡無奇,卻名傳千古
    南宋詞人辛棄疾,與蘇軾齊名,合稱為「蘇辛」,共同撐起宋詞裡的豪放派。辛棄疾的一生是傳奇的,首先是他的出生不一般,他生長在被金人佔領的淪陷區,從小就感受到「國破山河在」;青年時期,曾經單騎闖入金營,擒殺叛徒張安國,隨後回歸南宋。
  • 「詞中之龍」辛棄疾六句稼軒詞,讀懂詞中的大丈夫!
    稼軒詞多是壯懷激烈的內容,他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風花雪月似乎與他無緣,以致有人認為「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的「那人」,是作者人格的象徵。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 辛棄疾詞作賞析
    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1207年秋,辛棄疾逝世,享年68歲。
  • 著名詞人辛棄疾:一個想做將軍的人,陰差陽錯成了文豪,值得思考
    他是寫下"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詞人,他是率50騎突襲金營擒獲叛徒的名將。他的一生,愛國之情燃燒不息,直到生命盡頭,仍大喊"殺賊,殺賊"。他就是濟南籍著名詞人辛棄疾。辛棄疾生於金國,早年與党懷英齊名北方,號稱"辛黨"。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
  • 千古宋詞巔峰之戰,蘇軾辛棄疾半夜難眠各寫同首詞,千年難分高下
    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在兩宋時期,有李煜、柳永、王安石、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詞人,其中最能代表宋詞的兩大文人,那當屬蘇軾跟辛棄疾了。他們兩位的水平最能代表宋詞壇最高水準了。蘇是指來自蜀中眉山的蘇軾,辛是指濟南府的辛棄疾。
  • 千古宋詞:蘇軾辛棄疾半夜難眠,月光下各寫一首詞,千年難分高下
    兩宋時期,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風格流派交相輝映,李煜、柳永、王安石、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詞人不斷豐富著宋詞的形式、風格和內容,成就了宋詞之美。而這其中,蘇軾和辛棄疾是豪放詞的傑出代表。蘇軾與辛棄疾,一個生活在北宋,一個生活在南宋;一個科舉出身,文滿天下;一個行伍出身,壯志滿懷,卻報國無門。蘇軾在豪放中盡顯曠達,辛棄疾在豪放中傾盡悲壯。
  • 辛棄疾用典很多的一首詞,暗藏玄機,梁啓超:這才華一般人學不來
    在我們的印象裡,辛棄疾是大宋的一位抗金英雄,對於辛棄疾來說,寫詞是他閒居時最大的樂趣,他一生寫詞600餘首,抗金復國是辛棄疾作品的主旋律。千古事、雲飛煙滅。賀老定場無消息,想沉香亭北繁華歇。彈到此,為嗚咽。
  • 陸遊的3首愛國絕句,一輩子報國無門才能寫出這樣詩,讀罷淚目!
    陸遊陸遊愛國毋庸置疑,他一生報國無門,卻至死不忘收復中原。他常常在詩詞裡抒發他的愛國情緒,這種情緒非常感人。今天我們就來讀陸遊的3首愛國絕句,一輩子報國無門才能寫出這樣詩,讀罷淚目!有人愛把陸遊和辛棄疾作比,笑陸遊只知搖旗吶喊,不如辛棄疾披掛上陣來得壯懷激烈。可陸遊並非是不想,而是不能。歲不能上馬擊狂胡,但終其一生他都誓死保衛國家,「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的大氣不是誰都能寫得出來的。2、《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 從北宋到南宋,詞人們為我們拼寫出三百多年的宋朝往事
    當然弱國無外交,槍炮裡出政權,這些至理名言,那個時代的文人不是不懂,而是不團結。宋朝的文人很多都是文可提筆、武可上馬的,如寫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曾為一方守城大將。唐宋八大家的歐陽修也曾想「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還有可以單騎千人入敵營,擒拿叛將的辛棄疾,更是宋詞中豪放派詞人的代表。
  • 一生報國無門,臨死大呼殺賊,辛棄疾:我只想收復故土,有錯嗎
    直到他懂事之後,爺爺告訴他:「當今聖上昏庸,遠賢臣親小人,導致大片國土淪喪,爺爺我為了族人不得已在金國為官,但你要記住,要收復山河,讓九州歸一。」從那個時候起,少年心裡就懷著一個信念,那便是:恢復中原,報國雪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