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嫦娥」去月球挖土了!
「將月壤樣品帶回地球,讓科學家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可以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為和平利用空間資源貢獻中國智慧。」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阮劍華說。月球,我們已去過多次,但去月球自動採樣並帶回地球,以前沒做過。嫦娥五號任務的複雜性和難度,可以用五個「首次」來詮釋。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 嫦娥5號為啥要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 嫦娥5號為啥要去月球挖土?時間:2020-11-24 15:30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 嫦娥5號為啥要去月球挖土? 11月24日嫦娥五號終於升空了,你知道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嗎?
-
去月球「挖土」!
、月球樣品儲存等關鍵技術,提升我國航天技術水平;二是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自動採樣返回,推動我國科學技術重大進步;三是完善探月工程體系,為我國未來開展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積累重要的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作為此次任務的核心關鍵之一,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為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設計師們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精心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取和表取。
-
航天大國為啥都要千裡迢迢去月球「挖土」
當時,蘇聯急欲在科技方面壓倒如日中天的美國,因此對航天技術的重視遠高於美國。當美國時任總統艾森豪還在糾結如何從國防開支中省下航天技術經費時,蘇聯早已大刀闊斧地向太空進軍了。因此,蘇聯不出意外地贏得了人類航天的好幾個「第一」。
-
最強「天團」月球「挖土」記
最強「天團」月球「挖土」記 2020-12-14 0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月球挖土,如果和美國採的月壤不一致,能否說明美登月造假?
隨著嫦娥五號挖土成功,有一個問題被網友所關注,那就是倘若得來的月壤樣品與美國採的月壤檢驗不一致,又是否能夠說明美國登月造假呢? 在上世紀60-70年代,美國和前蘇聯都不約而同地想要到月球上「挖土」,也都曾成功將月球表面樣品帶回地球,累計獲得月球樣品近380公斤;伴隨著嫦娥五號的成功著陸,中國也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從月球上取樣的國家。
-
她為何要去月球「挖土」?這些「土」又...
軌返組合體與上升器分離後模擬圖那麼問題來了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此次月球之旅有哪些精彩看點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事實上,嫦娥五號將帶回的「土」,具有更高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濃度,能幫助科學家研究月球地質演化歷史、了解太陽活動,也將為人類開採月球資源鋪平道路。為了去月球「挖土」,主要航天國家都很拼。
-
月球「挖土」以後,下一步,去火星!
對於返回器著陸後月球土壤巖石樣品如何提取,歐陽自遠院士說:「假如月球樣品暴露在地球空氣中,就會受到各種汙染,所以在回收交接後,需要在現場進行封裝,在容器中充滿氮氣,封存後再進行運載。」有了「嫦娥五號」月球「挖土」的成功經驗後,我國是否還會登上其他地外天體進行採樣呢?
-
合工大團隊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
但少有人知,此次「月球挖土」任務順利開展的背後,還有咱合肥力量的「助力」。來自合肥工業大學的科研團隊連續7年奮戰在科研一線,為此次探月工程取樣鑽具溫度分布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在此次任務中,「嫦娥五號」將經過11個階段、20餘天的在軌飛行過程,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這也是目前我國工程難度最大、技術難度最高、關鍵環節最多的深空探測任務。
-
「胖五」就位嫦娥「五妹」將奔月:出發,去月球「挖土」
探月飛船一般是主飛船繞著月球飛,然後探測器降落到月球表面。這個階段要開展「軟著陸」和月球表面的勘察。「回」為第三步。這個階段需要能把月球車採集到的樣品帶回來的技術。「回」不是指繞月球飛行的衛星回來,而是說登上月球的探測器能回到地球。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 「挖土」之旅或可改寫月球歷史
本次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的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屆時將有望為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
-
「月球快遞」踏上歸程 著陸挖土離不開這三臺上海出品的「小機器」
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是探測器的有效載荷之一,對月球表面著陸採樣區進行光譜探測和礦物組成分布分析。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是姿態控制(GNC)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探測器能夠成功軟著陸月球表面的重要技術保障。並順利實現國際首次在月球探測器軟著陸階段使用雷射都卜勒測速技術進行三個正交方向速度測量。
-
到月球「挖土」的,居然還有他倆!
在太空遨遊23天之後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月球「挖土」任務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九天攬月中國航天又創造了新的歷史而你肯定沒想到還有兩位神秘人物全程無死角、身臨其境地隨後,組合體完成了月球採樣五星紅旗也在月表升起冰墩墩、雪容融和「雲監工」的全國人民一起見證了這些歷史性畫面12月3日23時10分
-
到月球「挖土」的,居然還有他倆
在太空遨遊23天之後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月球「挖土」任務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九天攬月中國航天又創造了新的歷史而你肯定沒想到還有兩位神秘人物全程無死角、身臨其境地隨後,組合體完成了月球採樣五星紅旗也在月表升起冰墩墩、雪容融和「雲監工」的全國人民一起見證了這些歷史性畫面12月3日
-
去月球挖土有多難?三十年心血,幾代人努力,才有小小的2千克
探月,是縈繞在中國人頭頂上千年的夢想,古人對浩瀚星空的嚮往,到現代人用科技的力量不斷砥礪前行,從嫦娥一號的成功發射,到嫦娥五號的探月挖土,背後凝結了無數國人的期盼,承載了千年的中國探月航天夢。從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計劃,並將該計劃命名為「嫦娥工程」開始,從第一顆繞月衛星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著陸器開展月球挖土,這看似簡單的從一到五,卻是我們長達16年的刻苦攻堅,更是凝結了探月工程衛星總裝班長,劉福全及其團隊30年的青春和努力挫折是少不了的,特別是美國宇航局對我國航天計劃和航天項目的打壓,在太空領域的合作更是把中國排除在外,但我們挺過來,此次嫦娥五號不僅順利發射
-
探月「三步走」 收官「有看頭」 嫦娥五號去月球上「挖土」了
按照計劃,嫦娥五號將成為中國首顆從月球採樣後起飛的探測器,還將帶著自動採集的約2千克月壤歸來。我們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地月往返的探索之旅,又將經歷哪些「步步驚心」的時刻? 月壤即月球的土壤,對地球人來說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為了去月球「挖土」,主要航天國家都「很拼」。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中,我們提到嫦娥五號由上升器、著落器、返回器、軌道器四部分組成。也有一種說法表明,阿波羅計劃將月壤帶回地球的時候封裝技術還有欠缺,讓月壤受到了地球大氣的影響,因此這些月球巖石樣本中幾乎不含任何水礦物質,無法明確證實月球上是否存在水。月球上一些未探索區域的土壤彌足珍貴,通過土壤中數據的分析或許能為人類找到月球表面哪裡更適合建立永久性基地。
-
落月成功,開始「挖土」!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告訴中新社記者,月球正面風暴洋相對較年輕,富集鈾、釷、鉀等放射性元素,存在大約13億至20億年前的玄武巖,獲得這些年輕玄武巖的同位素年齡,將有助於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識。它可以填補科學家對月球火山活動研究的一個重要空白。
-
(港澳臺)香港理大揭秘: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成功?
新華社香港12月17日電(記者朱宇軒)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並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研發月壤表取採樣裝置的香港理工大學(以下簡稱「理大」)科研團隊向新華社揭秘,他們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挖土」成功。 「滿意、激動、開心!」
-
嫦娥「五姑娘」完美落月,開始「挖土」!
降落後又將如何開展「挖土」作業呢? 落在哪?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12月1日22時57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從距離月面約15公裡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開機,逐步將探測器相對月球速度從約1.7 公裡/秒降為零。12月1日拍攝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