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白人」政策,南非種族隔離時的奇葩操作

2020-12-23 國史拾遺

大家可能聽過一種人類分類法,就是把全世界的人分為了三個大類:如尼格羅人種(黑種人)、蒙古人種(亞洲人)、高加索人種(白種人),這其實是早期的一種分類方法,因為不夠科學,所以自1940年代起,這種理論就漸漸被演化科學家淘汰了。

不過,該理論也不是一無是處,全世界的種族在外觀上確實有不小的區別,白人、黑人、東亞人確實一眼就能看出區別。也正是因此,之前很多國家都有過種族歧視行為,這其中南非的「種族政策」算是最臭名昭著的種族歧視行為之一。

1948年南非普選時,「種族隔離」開始成為正式的政策,政府將居民分為四個種族:黑人、白人、有色人種及印度人,而有色人種及印度人又有更細的分類,黑人受到了極大的歧視。

但是咱們也知道,凡事也有例外,對於當時的南非政府來說,當然是把白人當基本盤,視黑人為草芥,不過呢?有些非白人的地位也很高,南非政府也不敢得罪,這些人該怎麼辦呢?

這就要說一個現在令人哭笑不得的政策了:榮譽白人。

這所謂「榮譽白人」,指的是給予非白人只有白人才能享有的大部分權益,這針對是誰的呢?大家仔細想想,當時的國際環境,除了白人政權外,還有哪些有底氣的地方呢?那就是東亞地區,東亞人民的聰明和才智在世界上也是很出眾的,在很多方面成就不輸白人,這些人南非當然不敢得罪,所以「榮譽白人」針對的主要就是東亞人。

南非的白人大部分屬於「布爾人」,是德、荷等國移民的後裔

首先就是日本!日本二戰前是世界強國,二戰後經濟又迅速崛起,這麼一個國家,南非政府自然不敢當有色人種歧視,於是從20世紀60年代起,榮譽白人身份便適用於所有日本人,和日本這麼一個重要國家打交道受阻對於南非來說是絕對無法接受的。

這是南非總理亨德裡克·弗倫施·維沃爾德親自決定的,一開始南非政府的貿易安排使日本人受到與其他種族相同的限制,這能合適嗎?所以趕緊改了。

接著是海外的華人,日本人給了優待,海外華人(當時南非有7000多名華人)不滿覺得不公平(人就是這樣,明明是整個制度都不公平,但是人們總是只會關心自己的權益,對其它人受壓迫則往往淡漠),而且華人的勢力也很強的,很多在工商業中有頭有臉的人都是華人。

開普敦的一位華人商業領袖公開表示:「如果有的話,我們的外表比我們的日本朋友更白。」

於是,1984年,政府對《集團地區法》進行修訂,允許南非華人居住在政府所宣布的白人區域,並使用該地區內的設施。

接下來就是韓國人,韓國因為種族隔離因素而拒絕與南非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1961年,當兩國商討建立外交關係時,南非為韓國公民提供榮譽白人地位。1978年,韓國因不滿南非實施種族隔離而與南非斷絕外交關係,兩國間的全面外交關係直到1992年才重新建立起來。

這裡還要提一點有意思的:朝鮮。朝鮮是堅決反對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的,在國際上經常罵南非,南非從未將同屬韓民族的朝鮮公民列入榮譽白人行列(這其實沒啥影響,因為南非基本不需要處理朝鮮問題),而兩國更直到1998年才正式建交,這個時候南非種族隔離政策早就取消了。

還有一個重要的地方是臺灣地區,上世紀60-70年代世界左翼運動此起彼伏,而南非、臺灣地區都屬於名望非常差的極右派政權(還有南韓等),所以這幾個「難兄難弟」抱團取暖,臺灣人自然會被南非視為「榮譽白人」,高人一等。

那咱們大陸人呢?大陸人說實話南非當時沒考慮,因為它當時是和臺灣建交的。

除了這些東亞人外,也有一些有特殊的人被授予「榮譽白人」的地位,這主要是遊客,比如西印度群島隊的「反叛」板球運動員(之所以被稱之為「反叛隊」是因為當時的國際的一些主要板球運動組織抵制實行種族隔離制度的南非),他們好不容易來比賽,算是給了南非天大的面子,南非怎麼敢胡來?

還有亞瑟·阿什,他是非裔美國網球運動員,不過此人極有骨氣,他拒絕成為榮譽白人,並明確要求在南非訪問和參加比賽時被當作黑人。

這個所謂「榮譽白人」的政策現在看來算是極為荒誕的,這也充分說明了種族歧視的不合理性,明明是同一民族,對於韓國人就優待,對於朝鮮人則不然;而同樣是黑人,本國黑人就歧視,外國的網球運動員就優待(結果人家還不給面子,拒絕了),這簡直是莫名其妙的事情。

所以說,對人的評價,應該是根據其平時的所作所為、人品、才學來定,而不應該根據人的種族。

相關焦點

  • 真實的南非是什麼模樣?種族衝突,政府腐敗,白人淪陷
    白皮膚的歐洲人在殖民地上佔據著絕對的統治地位,曾經屬於英國殖民地的南非也同樣是如此。從1910年南非聯邦組建成為英國殖民地到1989年德克勒克上臺長達近八十年的時期裡,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在白人統治者的推行下愈發猖狂。
  • 從「有色人」到「榮譽白人」再到「黑人」,南非華人的身份變遷史
    南非作為一個多種族的國家,雖然在廢除種族隔離制度之後一直以「彩虹之國」自居,但其種族矛盾至今都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而南非的華人作為這個多族群社會中的一個最小群體,一直在白人與黑人之間的夾縫中生存。01、南非華人的由來中國與南非在很早之前就有了淵源,甚至還要遠遠早於歐洲的那群殖民瘋子。
  • 種族隔離制度廢除之後,南非白人遭到了屠殺?黑人挑起內戰爆發
    2020年10月28日,數以百計的南非農民在弗裡斯特-塞內卡爾的法院大樓外集會,抗議該國對歐洲裔白人人口的暴力行為。 佔該國西部人口最多的非洲黑人,將這些事件視為對白人的「秘密種族滅絕」,而黑人左翼活動家則不認為這是一個問題,聲稱這是「種族隔離的報應」。同時,南非當局一直在無視所發生的事情,一遍又一遍地警告人們不要將「純粹的刑事問題」視為種族問題。世界媒體對南非的局勢也保持沉默,在西方主流媒體中提出南非白人遭到屠殺問題時候,會被扣上「種族主義」。
  • 南非種族隔離下的易與不易,從黑與白的鬥爭,到女性權利運動!
    上世紀:誰會注意黑人女性在南非反種族隔離運動中的角色?從幕後到前臺的默默奉獻!很多人在談及上個世紀南非種族隔離政策以及黑人權利運動時候,將主要的目光聚焦於南非黑色人種與白色人種之間的社會權力鬥爭。雖然這一鬥爭是南非種族隔離運動主要方面。但卻並不僅僅是在那個動蕩的社會下唯一的社會運動。
  • 白人被歧視的國家,南非是怎麼「顛倒黑白」的
    南非慘無人道的種族隔離1910年,英國把南非地區所有殖民地合併成一個聯邦,成為英國一個自治區,1914年,在南非自治區成立四年後,成立了一個代表少數白人農場主利益的政黨:南非國民黨。南非國民黨成員大多數是荷蘭裔布爾人,他們代表了白人資本家和農場主的利益。
  • 南非白人為什麼不回國?
    雖然南非白人可能多數知道自己的祖籍國,但他們的祖籍國卻幾乎不會把他們視為自己人,因此對於多數南非白人來說,其實唯一的「祖國」還是南非。南非白人大量移民其實在1994年南非廢除種族隔離制度之後,南非確實出現了白人大量移民海外的情況。而白人移民和數量和規模通過一些統計數字可以看的很明白。
  • 疫情之下|南非:全球「大隔離」下的種族隔離陰霾
    南非專欄作者Haji Mohamed Dawjee 尖銳地發問:「這些中產家庭的女傭們被妥善安置了嗎?她們去哪兒自我隔離?是在繼續工作還是會被發配回家?」南非的許多中上層家庭都有住家的黑人保姆。據不完全統計,整個南非至少有一百萬人口從事家政相關工作。過去幾年中,我們在南非租住過的白人家庭中也幾乎都有住家的女傭,她們很多人在房東家工作生活已經超過幾十年。
  • 南非攝影師大衛·戈德布拉特去世,他用日常畫面探討種族隔離
    南非攝影師大衛·戈德布萊特( David Goldblatt )始終在關注著種族隔離的問題,但不是以一種憤怒的姿態。他的鏡頭對向的往往都是很日常瑣碎的場景,例如孩子們在玩耍,或是筋疲力盡的工人在巴士途中睡覺——異常和怪誕,常常是以一種十分微妙的形式存在於畫面中的。「我不認為相機是解放鬥爭中的武器」,戈德布拉特說。
  • 南非白人統治集團內部鬥爭,實質都是為了更好地維護白人特權
    就政策來說,兩個政黨表現出較大的差異,國民黨倡導政府的共和國形式,而統一黨則贊成英國君主制,主張和大英國協保持密切聯繫。但在1961年,統一黨很不情願地接受了南非脫離大英國協、成立南非共和國這一既成事實,表明該黨已失去了原有的特色綱領。在膚色問題上,兩個政黨在基本的目標上是一致的,所有的白人政黨都支持白人統治,贊同種族隔離制。
  • 南非全國封鎖與暴力執法:警權、國家權力與後種族隔離時代
    近日,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一名非裔男子被白人警察「膝蓋鎖喉」致死,使原本就劍拔弩張的警民關係雪上加霜,引發了20州和33個城市的抗議示威。我們該如何理解警察與國家權力的關係?當前南非政府是否沿用了種族隔離制度時的警察系統來維持封鎖後的社會治安?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軍警聯合執行封鎖任務。
  • 這本開創性影集,首次展示了南非種族隔離的日常現實
    南非,約翰尼斯堡© Ernest Cole | Magnum Photos科爾的攝影生涯始於《DRUM》雜誌,這是一本開創性的南非出版物,關注以黑人為主的社會生活,並儘可能報導種族隔離問題。《DRUM》的職員不斷由於違反各種關乎隔離或審查的法律而被逮捕,當時,種族隔離法規定黑人只能被僱傭成為「勞工」。
  • 深度剖析:南非廢除種族隔離制度前,是如何發展成非洲老大的?
    在非洲,南非才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國家!1994年南非多種族全民大選之前,它一直是一個由白人掌權的國家,白人數量勉強接近南非總人口的10%。1961年,南非在退出大英國協,正式成立南非共和國。只用了10多年的時間就發展成為整個非洲大陸經濟最為發達的國家,在80年代,人均GDP就超過3000美元。
  • 南非,曾經的非洲經濟、軍事強國,為何逐漸沉淪,白人怎麼了?
    當時的南非由白人掌握主要權利,即便沒有正式地被國際列為發達國家,但當時的生活水平便已說明了它具備這一資格。但是,問題的關鍵就在於白人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一直在實施著"種族隔離政策"。將本國全體人民劃分成了白人、有色人種、印度人和黑人四個等級。而在這等級制度當中,黑人的社會最低,受到歧視。即便是坐公交車都只能站在最後面,更別說在一些國家要事上的決策。
  • 美國種族衝突;美國白人警察放置的種族隔離標誌——白人候車室
    後來一些白人乘客上了車要她讓座。摩根拒絕了。於是公車司機把車直接開到了格洛斯特的監獄,一位警長上車後把摩根逮捕。審判時,摩根為自己辯護拒不認罪,她聲稱自己乘坐的是州際間的公共汽車,沒必要遵守州內的種族隔離法。而這就是自由乘客運動的開端。「公牛」康納爾,前阿拉巴馬州伯明罕市的警察局長,他是一個偏執殘暴的種族主義者,信奉白人至上。
  • 南非白人政府干預與白人貧困問題的解決
    在保證礦業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白人政府大力推動製造業和國營經濟發展,通過強化種族隔離的工種保留制度,保證白人工人進入收入較高的技術和半技術工作崗位,到20世紀40年代末白人貧困問題得以解決。與此同時,絕大多數非洲人只能進入非技術崗位,獲取低廉的收入,陷入普遍的貧困狀態。南非社會出現具有鮮明種族主義特徵的白人與非洲人貧富分化現象。南非白人貧困問題的解決建立在犧牲非洲人利益的基礎之上。
  • 南非為什麼會崩潰的,原來的上層白人都到哪裡去了?
    1993年是南非歷史上一個具有決定作用的轉折點。在1993年之前,南非的政權掌握在白人手中,這些白人相比黑人受到過更高層次的教育,對當時南非的國情有一個更清晰的認知。但是由於白人政府所推行的一種「種族隔離政策」,這個政策引起了當時佔南非大多數人口的黑人的不滿。這是一種典型的民族壓迫民族歧視政策,這樣的政策長時間的推行會導致處於社會底層的黑人的強烈不滿。
  • 南非最後一任白人總統,力排眾議赦免曼德拉,兩人一起拿諾貝爾獎
    南非至今為止最後一任白人總統德克勒克南非獨立後,新政府在首任總統斯瓦特的領導下,實行了種族隔離制度,即佔全國人口少數的白人與佔全國人口多數的黑人嚴格區分,兩類人在享受到的住房、醫療更重要的是,南非是世界上實行種族隔離制度最徹底的國家,這在歷史上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黑人在白人的統治下,過著相當困苦的生活,全部都生活在貧民區,而白人則生活在燈紅酒綠的富人區,正是因為種族隔離制度,這才有了曼德拉領導黑人進行反種族隔離制度的活動。
  • 在南非政治發展進程中,種族起重要作用,階級鬥爭退居次要地位
    南非說英語白人與阿非利卡人對實行種族歧視的態度是有差別的,並且這種態度也在不斷變化。最初,阿非利卡人與英裔之間的關係不穩定,支配與衝突成為這一時期關係的重要特徵,由於政治、經濟、文化地位的差異,阿非利卡人有一種特別的種族認同,他們希望遠離英國人、黑人或有色人的影響。
  • 逃離普利托利亞-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南非反種族隔離越獄故事
    南非種族隔離制度是1948年至1994年間南非共和國實行的一種種族隔離制度。具體實踐上,南非種族隔離制度防止了非白人族群得到投票權或影響力,這個制度對人種進行分隔(主要分成白人、黑人、印度人和其他有色人種),然後依照法律上的分類,各族群在地理上強制的被分離 特別是佔多數的黑人,依法成為某些"家園"的市民。這些家園在名義上是自主國家但運作比較類似美國印地安保留區,事實上多數的南非黑人從未居住過這些"家園"。
  • 南非是怎麼崩潰的,原來的上層白人都到哪裡去了?真相揭開,讓人不敢...
    南非是怎麼崩潰的,原來的上層白人都到哪裡去了? 除了南非,還有辛巴威,基本都是一個套路。總結起來就是,先前白人治理時,雖然不公平但還算富裕,黑人上位後,缺乏治理經驗和能力,一通胡搞,經濟一下子就跨了,社會治安也差,愛滋病泛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