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新冠帶來的人生改變

2020-12-26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陳平】

在美國疫情期間,我都住在位於南部的德克薩斯州首府奧斯汀。

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各國的政治、經濟、社會乃至國際秩序或多或少受疫情影響,而就我個體而言,我的人生也因此有些改變。

生活簡單

生活上,我回歸簡單的生活方式,不上街,無社交,絕大部分時間在家上網、寫作,或在自家院子裡活動。

以前每天都要開車出去,或走路去商店;現在大約十天開次車,只到超市買菜。相比疫情前,就我路上所見,如今街上車流、人流減少至少約80%。超市裡多數人也都戴上口罩,人與人之間保持兩米左右的距離。

說到口罩,美國人或者說西方人戴不戴口罩,在國內是個熱門議題。其實據我觀察,疫情剛開始時,確實只有少數亞裔婦女戴口罩,男士們都不好意思戴——當時西方人認為新冠肺炎是黃種人的病,戴口罩是不愛體育的弱者的標誌,比黑人、拉美人還不如;如今隨著疫情的蔓延,人們對疫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後,多數人——不分男女——終於還是都戴上口罩了。

奧斯汀的衛生官員建議每人在公眾場合時都戴上口罩(圖/Youtube)

新冠肺炎流行之際,種族歧視這一文化「病毒」也在世界各地傳播。奧斯汀是高科技城市,包括印度裔在內的亞裔工程師很多,來自非洲、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黑人工程師也不少,而做苦活的主要是拉美裔。所以,在奧斯汀的華裔相對而言沒有感受到多少反華歧視。網上報導的種族歧視主要發生在紐約、舊金山等華裔集中的商業區。

為反擊種族歧視,我的一些在高科技區工作的朋友自發組織,給美國醫院捐獻口罩和醫療設備。看網上報導紐約地區的華人紛紛買槍,其實幾年前奧斯汀出現校園槍擊案時,不少本地華人家庭就開始組隊買槍練槍了,有的家庭甚至夫妻同練。當然,也有一些家庭恐懼槍枝,因此寧願避開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

信息基本面擴大

居家生活為我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時間,因此我得以有大段的完整的時間來深入思考問題。從小事到大事,從國內到國際,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到反思人生觀世界觀。如今,我目標簡單,可謂輕裝上陣,處變不驚。

具體說來,以前關心許多改革的具體問題,例如房地產泡沫、三座大山等等;現在受命主編國際版的《複雜經濟學手冊》,必須考慮經濟學基本流派的歷史、現狀、前沿,以及經濟學發展的方向。許多數學和技術型的問題,必須上升到經濟學和哲學方法論的基本問題。以前更關注物理學、經濟學等科學問題,現在也開始關心法學,關心國際關係背後的哲學和邏輯學問題,比如思考為什麼西方的思維和中國人的不一樣。

對於上述這個問題,我的理解是:中國是農耕民族,中國文化的本質是互助和感恩的文化,我這次有難時你幫過我,下次你有難我報答你。而西方遊牧民族是競爭和機遇的文化,我這次有難,你沒有抓住機遇放了我,下次你有難,活該我抓住機遇打敗你。我若贏了,說明上帝站在我這勝利者一邊。換而言之,在西方思維裡,輸贏沒有道德問題,只是運氣/機遇問題,你抓不住機遇是你傻,而不是因為你善良。

閒碎時間,我也會刷刷朋友圈,和各方友人討論時事。

我之前在《華人有一點,遠不如猶太裔》一文中提及過,「中國人非常關心政治,不過關心的是中國國內的政治,而不關心美國政治。尤其是老一代的在美中國人,無論來自臺灣、香港還是大陸,在一起聚會,一天到晚辯論國共鬥爭、三年困難時期、文化大革命或臺灣兩黨現狀,就不辯論美國政治。」

如今,就我所接觸的華人圈,大家討論的主題出現多元化趨勢,除了以前就愛爭辯的中國現代史問題,還涉及經濟學、科學、中醫和哲學等領域。中美關係、貿易戰、金融戰、生物戰、輿論戰、法律戰、海外華裔的發展方向等話題,常出現在現下討論中。讓人高興的是,疫情之下,關於中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比較,初始大家的觀點兩極分化,現在開始慢慢有了對話空間。

城市困境日顯,田園向往日增

在停工停產的壓力下,美國城市困境日顯,金融危機日升,導致包括我在內的不少人對田園的向往日增。

看全球疫情地圖,城市越大,人口越密,疫情越重。而看電視看新聞看歷史,自然風光,鄉土生活,遠勝城市鋼筋「牢籠」。相信一旦城市解封,眾多城裡人的欲望都是趕快出城。如果我還能做人生規劃,那就是一定要在農村或牧場再造一個家園,再交一群農友,擺脫對金錢的依賴,擺脫分工異化,尋找回歸自然的人生。

回到現實,自疫情在美國爆發以來,全美失業人口總數已逾3000萬,超過大蕭條時期。現在美國沒有人關心中美貿易戰,只關心自己的工作能否保住。美國大商場要垮一半已上,高端服務業受重創,連醫院護士、律師這樣的工作也大量裁人。40%的美國家庭存款不到400美元,政府救助金不夠支付一個月的房租、房貸或信用卡的分期付款。看電視報導,不少人每天開車排長隊領取免費食物。

在多重困境中,我最近比較關注的一項是,幾十家肉類加工廠停工,導致肉類產量下降三分之一。看新聞,美國最大的漢堡連鎖餐廳之一Wendy's都因肉類短缺而告急了……

CNBC:有分析師稱,Wendy's在美近1/5的餐廳面臨肉類短缺的問題

美國之所以出現「肉荒」,主要原因是幾十家肉類加工廠工人大規模感染新冠病毒,導致工廠停產,而批發市場需求的驟減迫使美國飼養豬牛雞的農場大規模宰殺牲畜,從而造成供給側危機。看電視臺報導,大批農產品爛在地裡,幾家養雞場為了止損,把大批雞舍裡的雞群用二氧化碳氣體殺死再扔去餵牛。預測大批中小農場會在疫情期間破產。

可能會有網友建議,加工廠缺臨時工,可以讓健康的失業人士暫時上崗。但現實是,在美國,肉類、水果、蔬菜的供應都依賴低端低薪勞工,尤其是非法移民工——他們難以負擔醫療保險,也缺乏醫療保護設備,是最容易受病毒打擊的人口;而白人勞工,即使失業拿救濟,也不見得願意去幹農業和肉類加工的髒累苦活。

如今美國不僅難以增加對中國的食品出口,其內銷甚至也開始實行限購。美國針對肉類有戰略庫存,維持到7月份應該問題不大,至於後續還能否繼續維持供應,有待觀察。考慮到西方老百姓吃肉量比亞裔高得多,不會只滿足於糧食,因此若7月後肉類供應問題不能緩解,屆時美國社會可能會迎來巨大問題——1980年波蘭社會動蕩,就是因為肉類漲價,而非糧食問題。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此外,美國也拋出高達4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但目前許多中小企業和失業工人表示沒有收到相關救助。不少地區的小企業主為此帶長槍示威,要求開業。問題是開業後能有多少顧客?估計連能否維持經營都成問題。

如果到了7月份新冠疫情還不能穩定,美國各州恢復營業的壓力將會大增,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間的矛盾也會日益增加。此前共和黨參議院領袖表態允許州政府破產,以此逃避聯邦政府的財政負擔,這一提議自然引來州政府官員的反擊。

新冠疫情一來,美國已有的農產品出口都保不住,石油輸了價格戰,只要失業率再超過30%,川普連任希望渺茫,除非拜登發生意外。一心念叨連任的川普,現在估計只能寄希望於抗病毒新藥和疫苗的儘快問世了。

給中國外交的建議:兩手都要硬

疫情導致經濟停擺,極度苦惱的川普繼續打起中國的主意,不是聲稱「看到病毒源於中國實驗室的證據」,就是鼓動各國向中國追責和「索賠」,最近又重新舉起了關稅這一大棒。對於中國可以如何應對,我順帶談些自己的看法,供各位討論或參考。

貿易協定籤署當天,臺灣《寰宇全視界》的分析家就公開講美中貿易協定是「打假球」,因為美國根本沒有2000億美元的產品可以出口。我計算過,協議要求美國對中國出口產品年增50%。怎麼可能?!除非中國送錢給美國幫特朗朗普連任!

美國的這一甩鍋行徑,我們自然是要批評的;不過中國在外交方面,倒是可以向美國學習,那就是兩手都要硬。單方面表達善意,只會被他人視為軟弱可欺,或者自大炫富,不但不能讓好人尊敬、讓壞人敬畏,反而會成為人人認為可以敲詐勒索的土豪。

中國大多數人不了解西方的歷史和文化,與西方相處時本著以和為貴的傳統心態。對手囂張時,不敢針鋒相對;對手假意改口,又立即沾沾自喜,急於自封道德勝利。估計他們早已忘記,上次金融危機過後,美聯儲立馬翻臉,指責中國過度儲蓄造成美國金融危機。

多數中國人的這一弱項,可能導致自己在面對中美的又一輪正面競爭時更加恐懼,恐懼己方能力不足。

說深些,全球競爭是暫時不流血的競爭,做幾件好事就能扭轉西方長期以來對「黃禍」的恐懼,這只能是幻想。

我去中東,伊朗、土耳其普通民眾對中國的記憶,都始自唐代打敗中國軍隊的驕傲;我到東歐和中歐,知識分子對中國的恐懼來自(也許是)匈奴人對羅馬帝國的進攻,以及奧斯曼帝國對奧匈帝國的威脅(西方人把波斯、土耳其、成吉思汗都看成「東方專制」一類);而我到了北歐波羅的海國家和波蘭,他們最恐懼俄國威脅,中俄如果在一起,會使他們恐懼加倍。

簡而言之,中國精英若不理解世界歷史和民族衝突形成的文化衝突,就不可能理解西方各國的恐華心理。

中國媒體是中國外交的重要一環,然而眾多中國媒體也不了解西方人的心態和文化,用對付國內輿論的辦法做外交和外宣,最後極可能得到與預料相反的後果。新聞和外交的反擊,如果抓不住西方民眾的心理,就只是放空炮,對外宣傳最後成了對國內輿論的維穩。

自由派試圖用美國是民主國家、新聞自由來掩蓋。但是趙立堅之問,讓美國尤其精英人人自危,種下比1970年代反越戰更廣泛的反戰運動的種子,這些最終會扭轉川普製造的反華輿論。

我們要抓住機遇進行反擊和分化,建立後美國時代的新的發展統一戰線。

(本文為觀察者網李泠根據採訪整編而成。)

相關焦點

  • 富家女「剋死」五任丈夫,又將其介紹給陳平,陳平實現了人生逆襲
    陳平這個人很有意思,有一個「屌絲」逆襲的人生。當然了陳平的逆襲,很大程度上是和自己的才能有關的。有才能了再有舞臺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一個人若是在貧困時,他的資源就很有限,沒有資源想要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真的太難了。
  • 漢初宰相陳平是如何審時度勢從一介布衣走上人生巔峰的?
    漢初宰相陳平是如何審時度勢從一介布衣走上人生巔峰的?陳平在戰亂時期,能夠選賢任能的主公為他效力,運籌帷幄,功不可沒;在和平時期,他能夠左右逢源,最終在睡夢中死去。所有的大臣都有完美的結局,可謂是人生的大贏家。那麼陳平是如何達到人生巔峰的呢?
  • 漢初宰相陳平:如何審時度勢從一介布衣走上人生巔峰的
    陳平在戰亂時期能擇明主而侍,運籌帷幄立下赫赫功勞,在和平時期能獨善其身左右逢源,最終壽終正寢,他跳出「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歷史規律,歷任惠帝、呂后、文帝三朝宰相,比漢初三傑的蕭何、韓信、張良等任何大臣的結局都完美,可稱為人生大贏家。那麼陳平是怎樣走向人生巔峰的呢?
  • 剖析2020宏觀趨勢 眉山劍客陳平:目前是大國崛起的一次好的機會
    4月,天首資本舉辦一周年系列活動,特別邀請陳平教授入駐《大咖來了》直播間,聚焦最新動態,解析宏觀經濟趨勢和投資策略,帶來了一場財經界的饕餮盛宴。在陳平教授看來,中國早就開始布局,他認為中國最有希望的地方就是大力發展核心產業、網際網路相關的產業。其中他強調要發展訂單農業,陳平教授曾經考察雲南一些企業,能夠把信息技術和訂單農業結合起來,可以做到每一個產品,無論中藥材或者水果、糧食也好,都可以追蹤產地,承包的農民信息也可以查到,造假就可以追溯出來。他認為這在中國將來是非常大的發展方向。
  • 陳平:社會主義協作帶來規模效應 中國經濟「後來居上」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陳平做客光明網《理論面對面》節目時這樣講到。陳平認為,工業化不是一個資本積累的過程,而是一個新舊產業新陳代謝的過程。中國的學習速度超過西方的創新速度,所以可以「後來居上」。
  • 臺積電陳平:摩爾定律暫時看不到終點,永遠不能低估人類的創造力
    集微網消息,12月10日,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2020年會在重慶隆重舉行,臺積電(中國)副總經理陳平指出,5G和AI是新時期的核心技術,對性能和功耗都有極高的要求,因此必須有先進工藝的支持。陳平表示,新冠疫情是2020年突發的大災難,但由於防疫的需要,新冠疫情還產生了一些良性的副作用,其中之一就是對數位化進程的推進,例如線上辦公、線上學習、測溫安防等領域實現了飛躍式發展。「現在是數據大量提升的時代,這些數據的處理都需要電晶體,因此電晶體數量也在隨著數據而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增長。」陳平說。
  • 見風使舵、抗旨不尊的陳平,為何總能明哲保身
    臨終前,他下達了最後一道召令,令陳平與周勃斬殺樊噲,務必將其頭顱帶回!然而,陳平拿下樊噲後,卻不執行命令。他擅作主張,僅僅是將其關押。可沒想到,抗旨不尊的後果卻是:陳平奇蹟般撿回一條命。這是怎麼回事呢?劉邦病重之時,不見大臣。大家都忍著,唯有樊噲衝了進去。好巧不巧,劉邦正枕著一個宦官睡覺。樊噲一頓哭訴,令劉邦很難堪。後來,又有人說樊噲和呂后一起,準備在劉邦死後圖謀不軌。
  • 陳平江婉《我不想繼承萬億家產》免費(全文)閱讀!季舞
    我的老婆傻白甜、都市富豪(陳平)、萬億家產(陳平免費閱讀、最新章節、我不要)、萬億資產(陳平免費、免費閱讀、小說)、喬管家給我打十個億(免費小說)、(惟孝小說陳平江婉、惟孝小說陳平江宛 筆趣閣)、外賣小哥繼承萬億、送外賣的陳平(免費閱讀、無淚彈窗)、頂級富二代(陳平、小說免費)、億萬富豪老爸(陳平)、有錢就是了不起(陳平、江婉)、36888(超級小說)、我那麼有錢(完整本小說)、首席繼承者(陳平、小說
  • 陳平當選鄂州市長
    去年12月22日,鄂州市召開市級領導幹部會議,湖北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周靜在會上宣布省委決定:陳平同志任中共鄂州市委委員、常委、副書記。此前,陳平擔任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等職。官方履歷顯示,陳平是湖南湘鄉人,1971年10月生,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歷、文學碩士學位,1992年7月參加工作,199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陳平智謀極高,卻不能獨當一面。劉邦對陳平的評價錯了嗎?
    陳平智商高,情商更高,和漢初三傑放在一起也絲毫不遜色。為什麼,劉邦在臨終之前評價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呢?陳平不能獨當一面究竟是能力不足還是資源不夠?這和陳平的出身究竟有什麼聯繫呢?在劉邦去世,呂后主政到漢文帝即位的這一段混亂時期,陳平顯得默默無聞,甚至有些被動,他的智謀似乎沒有了用武之地。在漢文帝逐漸接手政務的時候,陳平擔任獨相有兩年時間直至去世。
  • 國家大劇院換帥 陳平這11年把殿堂開給了更多人
    捷傑耶夫揮棒為他的好友陳平院長加演 王小京 攝捷傑耶夫說,國家大劇院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藝術機構,在音樂、歌劇等領域都做出了努力,「國家大劇院甚至改變了觀眾的觀演習慣,我知道做到這些有多困難。」「姐夫」說得都是實在話,從2007年開門迎客到現在,大劇院走過了10年的歷程,每一步都有陳平的印記。不要覺得這位院長離你很遠,因為藝術離你很近。出任國家大劇院的首任院長,陳平提出了「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辦院宗旨和「藝術改變生活」等核心價值理念,這些都點點滴滴地滲透在京城乃至全國觀眾的生活裡。
  • 陳平為何沒有成為漢初三傑?陳平的歷史評價如何?
    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這是劉邦對自己取得天下的原因的解釋,張良、蕭何、韓信被稱為漢初三傑,但是為漢高祖劉邦六出奇計的陳平為何不在其中呢?劉邦為何沒有提到陳平的功勞?其實關於陳平的評價並不是那麼好,至少他的能力大家是認可的,但是大家不認可的是陳平的品性,從他身上發生的幾件事就會明白了。陳平身上發生過盜嫂受金的事件。
  • 漢初陳平——他的厲害可不只是謀略
    陳平,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之一,與張子房齊名的著名謀士。與張良不同的是,陳平不僅靠六出奇計奠定了他在漢初的政治地位,還被劉邦視作為數不多的心腹大臣。這得從他年輕時說起:陳平畫像一、靠顏值淘得人生第一桶金陳平小時候出身並不好,祖上沒什麼產業,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他也沒什麼謀生的本事,跟著哥哥混吃混喝,四處閒逛,社交圈子倒是很廣泛。架不住時間長了,他嫂子不樂意了,背地裡跟他哥念叨,嫌他不務正業。好在他哥哥不以為然,覺得弟弟非同一般人,一定能幹出一番事業。
  • 陳平犧牲2000少女,助劉邦突圍,得手後悲嘆:我家必敗於女人
    楚漢爭霸的時候,陳平作為軍師給劉邦出了不少損招,一般來講,人太壞了,就會出現有損陰德的事情,普通都會命不長久,或者給子孫後代帶來災禍,這種現象我們一般叫做現世報。陳平一肚子壞水,這也讓劉邦對他心驚膽寒起來,劉邦知道,幸好他在這裡為自己效力,如果他在外頭幫助敵人對付自己,那自己可能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了。
  • 新冠疫情席捲全球 將為世界帶來怎樣的改變?
    中新網7月27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報導,新冠疫情席捲全球,目前已有超1600萬人確診,64.8萬人因此喪生。新冠疫情將給世界經濟留下持久的印記,帶來永久性的變化,給人們重要的教訓。新冠危機同時也加快了數字轉型的步伐,電子商務進一步擴大,遠程醫療、視頻會議、在線教學和金融技術的應用速度加快。政府在危機期間扮演最終保險者和投資者的角色後,作用會變大。公共債務將激增,在全球範圍內形成金融挑戰。
  • 劉邦如何評價陳平?為什麼說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
    陳平投奔劉邦比較晚,給劉邦出謀劃策非常多,但是陳平的建議和謀劃,基本上是戰術層面的謀劃,很多都是陰謀詭計,陳平計謀的作用僅限某個戰役,或者是某一件事情。張良的謀略是高屋建瓴、雪中送炭,陳平的計謀排憂解難、錦上添花。陳平擅長使用離間計、反間計,經常扮演中情局局長的角色。
  • 周勃和灌嬰舉報陳平「盜嫂受金」,陳平果真既勾搭大嫂又受賄嗎?
    陳平,是漢高祖劉邦最重要的謀臣之一,在劉邦擊敗項羽和平定天下的過程中,陳平立下了比張良還多的功勞。但在陳平剛剛投靠劉邦的時候,周勃和灌嬰就搜集了對陳平不利的證據,在劉邦面前公開指責陳平「盜嫂受金」。陳平果真既勾搭大嫂又受賄嗎?
  • 陳平謀略在張良之上,職位也高,為何後世多稱讚張良而非陳平
    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劉邦之所以能夠登上帝位,張良可謂是功不可沒,其實劉邦的手下除了張良外,還有一個謀臣,單就謀略而言,他比張良還要高,而且漢朝建立後,他的官職也比張良要大,此人便是陳平。可是後世之人都在稱讚張良,而對於陳平的評價就怎麼樣了,這是為什麼呢?陳平的策略講術,張良計策講道。
  • 陳平:現代化就是和國際接軌?和誰接軌?
    在「中國未來發展模式的重新思考」圓桌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鐵軍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陳平通過遠程連線與現場對話。本文為陳平現場演講,編輯時略有修訂。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陳平】 大家好,知彼知己,胸懷天下,我是眉山劍客陳平。
  • 劉邦質問陳平:你「盜嫂」名聲不好!陳平回復21個字,立刻被重用
    他就是漢朝的謀士——陳平。陳平這個人被稱為「陰險之極的毒士」,可見他這個人的風評並不是很好。他自己也承認這一點,曾經說過「我多陰謀,是道家所禁」,所以他也是有一定的自知之明的。除了這一點之外,陳平的名聲也不好,他還曾和自己的嫂嫂有過「緋聞」,相傳為「盜嫂受金」。因此,當陳平投奔劉邦的時候,劉邦的手下就看不下去了,認為他反覆無常(先是投靠魏王、項羽),勸劉邦不要重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