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舍利塔地宮之謎

2021-03-01 臨清微生活

臨清舍利寶塔位於臨清城西北約5公裡處的衛河東岸,為山東省僅存的一座明塔。

舍利寶塔為磚木結構的樓閣式磚塔,高61米,9級8面。塔座為條石砌基,底層設門向南,門楣石額刻有「舍利寶塔」四字,為明萬曆進士王成德所題。

舍利寶塔的倡修人柳佐,明萬曆進士。其資金全部來自信眾、商人、官員、百姓的捐贈,有錢出錢,有糧出糧。

在塔內各層鑲嵌的刻石上,捐資者姓名、捐資數額等。倡修人柳佐,明萬曆進士。第六層由臨清布商王道濟獨資捐建。在第三層有一方刻石,只記載捐資人的身份和姓名,卻沒有捐資數額和捐獻物資。這些人的身份頗為特殊——以太監為主的宮廷中人,其中以王體乾的地位最為顯赫。王體乾在太監中素有才名,但與握有實權的魏忠賢狼狽為奸,為求得來世有個健全的人生,王體乾等擅自攫取在運河中運輸的用於宮廷建築的金絲楠木,於是便出現了這方只記載有捐資人身份和姓名的刻石。

1796年,英國畫師威廉·亞歷山大東方藝術繪畫在倫敦皇家藝術學會展出。其中一幅浸透濃鬱東方韻味的《臨清州塔》水彩畫,深深吸引了人們的目光。《臨清州塔》是畫師威廉·亞歷山大隨英國使華團隊1793年第一次來中國時,在臨清運河塔灣碼頭實地寫生之作。

無獨有偶。一幅以臨清塔灣為場景的水彩畫《臨清塔下踢毽球》再度風靡英倫三島,作者是英國著名建築師兼畫家託馬斯·阿羅姆。《臨清州塔》和《臨清塔下踢毽球》兩幅銅版畫,互為姊妹篇,以西方審美寫實筆觸,比例準確、人物鮮活地勾勒出臨清清代中葉的社會場景。

既然叫舍利寶塔,塔裡面就應供奉舍利,但舍利在哪裡,地宮裡到底有什麼?1992年,舍利寶塔地宮終於揭開了她神秘的面紗。

1992年8月,舍利塔維修工作正在進行前期測繪,由國家文物局古建築研究所委託天津大學實施。一天,天津大學王其亨教授和臨清文史專家馬魯奎陪同張之平總工程師攀上盔頂,對塔體各部位進行仔細複測,下到地面天色已黑。

這時,正在掌燈清理底層塔心室的民工告訴他們:「堆積到頂的磚土清理完了,但兩塊青石下好像有東西。」馬魯奎馬上意識到,可能是地宮。果真不假,在底層塔心室地面正中橫排著兩塊條石,歪歪扭扭,和整個建築環境極不協調。他們趕忙叫民工把條石撬開,一個磨盤大的沿口呈現在面前,果然是舍利塔地宮入口。

舍利塔地宮,位於底層塔心室正中室下。地宮結構形制,平面呈八角形,方向與底層塔外壁同向,八角穹窿頂,為紅砂巖,分三層三折白灰砌築,宮室內各面牆壁中部闢一長方形壁龕。

清理中從西南向壁龕砌縫中,可見紅砂巖牆體外被裡磚均用臨清城磚圍砌。地宮地面用青條石東西向鋪設,地宮整體剖面宛若一座蒙古包氈房。

地宮地面中心有一圓形灰堆,灰堆中有部分炭塊,炭塊與九層塔心室通天塔心柱被焚金絲楠木炭塊相若。中心稍南有兩塊鐵質銷釘,四面有散落銅製錢,南北壁龕內有焚燒碳灰,形似經卷,下有銅鏡、施資銀牌、龜形碎銀、制錢,東西壁龕亦有灰堆,形似木雕佛像,下有銅鏡,其餘壁龕內灰堆下均有銅幣。

北壁龕內另有施貲鍍金銀牌一件,銀牌扁圓身,儒冠頂,周飾凹線,卷草紋。牌正中豎行印壓陰文楷書「庠生柳偲,男柳亮柳京施」9字。高11.9釐米,寬10釐米,厚0.12釐米(查柳墳村《柳氏宗譜》,柳偲為舍利塔主修人柳佐之子,柳京柳亮為柳佐之孫)。

宮內共清理出銅幣454枚。北壁龕內有龜形碎銀塊,橢圓形,仿麟趾金,但不中空。頂端呈冷卻旋紋,底端有熔鑄中蜂窩氣泡。

地宮文化遺存雖然不多,但傳遞的文化信息卻非常豐富。塔非我國固有,是西漢末年伴隨佛教從古印度傳人。印度舍利塔雖埋葬佛舍利,但並不埋在地下,只是傳到中國才於我國古代深藏葬制相結合埋於地下。臨清舍利塔地宮也沿襲了這種高僧舍利葬式。由於舍利塔瀕臨運河邊,行洪期洪水漫進地宮,就被人們以訛傳訛,神話為「海眼」。

舍利塔地宮地面遺留灰堆及炭塊,與九層塔心室金絲楠木塔心柱焚碳相近相若,地宮中遺存的圓銷釘應為固定通天柱用。從中可以推測,臨清舍利塔是通天柱結構,塔心柱直落地宮。

塔在古印度為藏舍利之用,但並不把舍利埋入地下,臨清舍利寶塔也遵循了這一古老葬式,塔內所藏的舍利子是哪位高僧圓寂後的呢?天宮又在何處?舍利寶塔維修工程歷時五年,五年中,市博物館組織了幾十次尋覓,上上下下查了無數遍,未果而終,舍利在何處,至今仍有待考證。

推廣/合作/交流請加微信:13963552726

相關焦點

  • 臨清舍利塔傳奇400年
    其中一幅浸透濃鬱東方韻味的《臨清州塔》水彩畫,深深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紛紛駐足觀望。《臨清州塔》是畫師威廉o亞歷山大隨英國使華團隊1793年第一次來中國時,在臨清運河塔灣碼頭實地寫生之作。《臨清州塔》,選取臨清運河塔灣碼頭一隅,採用中景透視,由遠而近,將舍利寶塔置於畫面中心,塔北有水塔寺,塔南有蓮花庵,遠處背景繪有北水門、漕運帆船及舢板、往返兩岸的擺渡船、漁舟等。  無獨有偶。
  • 聊城這座塔下竟隱藏地宮,至今是謎
    無獨有偶。一幅以臨清塔灣為場景的水彩畫《臨清塔下踢毽球》再度風靡英倫三島,作者是英國著名建築師兼畫家託馬斯·阿羅姆。《臨清州塔》和《臨清塔下踢毽球》兩幅銅版畫,互為姊妹篇,以西方審美寫實筆觸,比例準確、人物鮮活地勾勒出臨清清代中葉的社會場景。既然叫舍利寶塔,塔裡面就應供奉舍利,但舍利在哪裡,地宮裡到底有什麼?1992年,舍利寶塔地宮終於揭開了她神秘的面紗。
  • 【榮昌有文化】舍利塔——傾斜百年不倒之謎
    【榮昌有文化】舍利塔——傾斜百年不倒之謎 2020-12-15 18: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舍利塔地宮驚現蘇軾小楷,深埋900年重見天日!太美了!
    1965年,山東濟南,工作人員在拆除舍利塔塔基地宮時,挖掘了一件精美書法碑刻,竟然是難得一見的蘇軾小楷作品
  • 秦始皇地宮之謎,秦始皇地宮為什麼不開掘
    那麼秦始皇地宮為什麼不開掘,過了這麼多年也沒有絲毫進展。根據記載,秦始皇地宮裡有上萬噸水印製作的長江黃河,為了防止有人盜墓還設下了重重機關。這些究竟是真的還是古代的傳言呢?今天晨哥就帶大家來探索秦始皇地宮之謎。秦始皇地宮在哪裡
  • 【佛指舍利傳奇】法門寺佛指舍利靈異之謎
    法門寺文化景區合十舍利塔落成暨佛指舍利安奉大典,更被譽為千年一次的殊勝因緣、萬眾矚目的佛門大典,是輻射世界的文化傳播事件……  釋祖佛舍利千古之謎法門寺、法門寶塔和法門寺院,大唐王朝皇家寶物、失傳千年之久的唐密文化,甚至新建的法門寺文化景區、合十舍利塔,無不眾星捧月簇擁著佛祖釋迦牟尼指骨舍利。
  • 無垢淨光舍利塔,「寶塔鎮河妖」!
    塔高十三層,約三十三米,由地宮、塔基、塔身、塔簷和塔剎五個部分組成。八層角形,密簷,空心,磚結構。八面塔身皆雕有坐佛,飾以寶蓋、飛天、伏獸等。層層塔簷懸磚雕鬥拱,綴著鐵馬、風鈴,做工極精極巧。「灣」說的是渾河流經此處形成的河灣,如今「塔灣」地區也因此得名。
  • 可政大師在南京建造的兩座舍利塔
    據記載,玄奘頂骨是由北宋金陵(今南京)長幹寺住持可政得之於長安(今西安),於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 年)建塔安葬。2008 年,大報恩寺遺址又發現了北宋長幹寺地宮聖感舍利寶塔,出土碑文記載此塔也是由可政主持修建瘞埋的。
  • 本市熱點:著名畫家、作家李智綱最新散文《衛運河畔臨清塔》
    我的故鄉是一個有集市的大村鎮,生意人很多,在那交通還十分落後的時代,商人們就近去臨清販貨,馬車、牛車、自行車、推拉的人力車,往返於臨清道上,是最近、最方便的地方,臨清在我們這裡就是最好的交易中心,就連不做買賣的我父親,自己趕著牛車也到過臨清,去那裡買煤,以備過冬取暖之用。除了去臨清買東西,若有大病就得去臨清,那裡的醫院先進,可以開刀做手術,那可是很神奇的事。
  • 臨清簡介
    大運河開始經過臨清是隋煬帝大業四年(608年),由洛陽經臨清到天津直抵涿郡(北京)的河段名為永濟渠,元代至元二十年(1283年)到二十六年(1289年)開通了從濟寧到臨清的會通河,開啟了臨清的南北漕運的繁盛時代。從此,臨清成為南北水運的樞紐、京津門戶和著名的運河名城。在鼎盛時期,臨清城及碼頭舟舶星聚、帆影雲展、車水馬龍、商賈聯翩。
  • 新中國考古重大發現 法門寺地宮:盛唐之光,佛國之秘
    新華社西安8月30日電 題:法門寺地宮:盛唐之光,佛國之秘新華社記者蔡馨逸法門寺,因保存世界上唯一的釋迦牟尼佛指舍利而享譽中外。1987年,當隋唐考古學家、法門寺地宮考古隊副隊長韓偉忽然意識到眼前這個在法門寺地宮內發現的白色管狀物體為何物時,他興奮地發出了驚呼。「見舍利如見佛祖」,作為佛教界至高無上的聖物,佛指舍利在法門寺地宮重現世間,受到全世界佛教信眾的關注。1986年,為了配合法門寺佛塔修復,考古隊對塔基進行發掘清理,在塔基的正中部位發現了唐代建造的地宮藻井蓋。
  • 《鬼吹燈之怒晴湘西》定檔 搬山卸嶺聯手探索瓶山地宮
    近日,由劉軒狄擔任導演,崔走召擔任編劇,李晟榮、鄭冬、付赫安琪等實力演員聯袂出演的電影《鬼吹燈之怒晴湘西》正式定檔11月22日。影片以湘西為背景,將視角對準摸金校尉的先祖一輩,講述了「搬山道人」鷓鴣哨和「卸嶺盜魁」陳玉樓攜手探秘瓶山地宮,抵抗邪惡的奇幻冒險故事。
  • 淺談舍利子與舍利塔
    什麼是舍利在認識舍利塔之前,我們來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舍利. 舍利:梵sarīra,巴利語sarīra,英文Buddhist relics ,又作「舍利子」,意譯為體、身、身骨、遺身。通常指佛陀之遺骨,稱為佛骨、佛舍利,後來指僧眾死後焚燒所遺之骨頭。
  • 埋在地宮近880年的蘇軾小楷原刻
    青石質,刻成後置於本院舍利塔地宮內舍利石函上面,1965年出土於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真相院遺址,今藏長清區博物館。保存完好如初。《齊州長清真相院舍利塔銘》書刻精湛,用筆豐腴跌宕,結體天真爛漫,字字神完氣足,如珠似璣,堪為蘇書中逸品。其銘文見於《蘇東坡全集》,個別字略有改動。《齊州長清真相院舍利塔銘》曾於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復刻,復刻品砌於塔身底層。
  • 晉源 | 探訪太山金棺之秘
    在媒體上得知:在12年前發現的太山龍泉寺舍利塔遺址地宮內出土的唐代五重棺槨,近日回歸家鄉在太山博物館展出,人們期待已久的金棺之秘也已揭曉。進山門後,我們沒有走中間山溝近路直達龍泉寺下院舍利塔地宮展廳,而是背包拄杖從東面新修的山路從臺階登上東坪,觀賞了新建的盛唐氣派的龍泉寺及高聳的望都閣,又順山路向北到西繞行觀望了「老虎洞」、塔林,從西坪臺階下到龍泉寺下院東側新建舍利塔下。這樣,我們先登山觀景繞行太山外圍一大圈,然後再進入地宮探訪金棺之秘,也可算是「健身、觀景、訪古都不誤」。
  • 秦始皇陵18大不解之謎震驚國人 秦始皇墓懸案
    秦始皇陵的18大不解之謎: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就開始給自己修陵墓。
  • 藏於地宮,古代專供皇家!
    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有一種瓷器一直是謎一般的存在。千年前曾被文人墨客極盡讚美,然而長久以來,人們只聽聞過其名,誰也沒有見過,也不知道這種瓷器到底長什麼樣,甚至有人質疑這種瓷器是否真實存在過,還者是古人杜撰出來的?直到20世紀80年代的某一天,陝西法門寺地宮被打開,14件瓷器重見天日,人們才確信它的存在,這種瓷器叫做秘色瓷。
  • 在臨清比臨清美食更牛的就是臨清湯……
    古往今來,會通河流經臨清,它沒有辜負「會通」二字的含義,使臨清稱為運河上遠近聞名的商業都會和漕運咽喉,而且它還使南甜北鹹、東辣西酸各種風味小吃和南北菜系在臨清匯集溝通。「臨清湯」就是在幾百年的歷史中創新發展起來的一朵飲食奇葩。「臨清湯」百樣選料、百法烹調、百種味道、百方滋補,真可謂品種繁多、一湯一味,決不重樣、重味,因此臨清湯遠近聞名。
  • 八旗方位 清太宗皇太極昭陵之謎
    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滿族門戶網站、中國滿學專委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6年 八旗方位 清太宗皇太極昭陵之謎
  • 在臨清比臨清美食更牛的就是臨清湯...
    古往今來,會通河流經臨清,它沒有辜負「會通」二字的含義,使臨清稱為運河上遠近聞名的商業都會和漕運咽喉,而且它還使南甜北鹹、東辣西酸各種風味小吃和南北菜系在臨清匯集溝通。「臨清湯」就是在幾百年的歷史中創新發展起來的一朵飲食奇葩。「臨清湯」百樣選料、百法烹調、百種味道、百方滋補,真可謂品種繁多、一湯一味,決不重樣、重味,因此臨清湯遠近聞名。外地客人稱讚「到了臨清不喝湯,枉自費力跑一趟,」「臨清湯喝一口,真是不想走。」「臨清湯」品之初淡而漸濃,乍薄而轉厚,餘味無窮,飲過酒或吃過油水大的菜餚後,再食用臨清湯,去油膩、清口提神、助消化,深受官家富商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