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卡共和國|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亞阿|亞美尼亞_軍事|亞塞拜然...

2021-01-14 騰訊網

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在納卡(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問題上的衝突持續發酵,雙方繼續圍繞著未得到廣泛承認的納卡共和國激戰,兩邊的損失和傷亡都不小。但是,在都付出血的代價之後,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都沒有停手的意思,戰事反而有進一步趨向惡化的跡象。據環球時報10月3日消息報導,納卡共和國領導人阿魯秋尼揚3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接下來他將和特種部隊一起進入戰場,因為「在前線比在後方更加有用」。領導人都發出這樣的表態,可見衝突的核心方也認為現在外交手段,應該讓步於軍事手段,如此看來戰事還遠遠沒到結束的時候。

首先,我們再來回顧梳理一下納卡衝突的前因後果。目前,戰事的直接參與方主要是納卡共和國(未被普遍承認)、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衝突的核心在於納卡地區的歸屬問題。位於外高加索、面積達4400平方公裡的納卡地區,在蘇聯時期屬於亞塞拜然共和國的一部分,但當時亞美尼亞民族人數比亞塞拜然人數更多,因此此地一直尋求脫離亞塞拜然。在蘇聯時期,一度提出過令納卡分離亞塞拜然單獨建國的計劃,但赫魯雪夫擔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以及民族問題過於複雜,故沒有實行,這就為衝突爆發埋下隱患。

在蘇聯解體之後,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都開始爭奪此地,1994年大規模戰事的結束,亞美尼亞取得階段性優勢,亞美尼亞佔據的納卡地區,加起來佔原亞塞拜然領土的13.4%,亞塞拜然在劣勢下被迫談和。然而,這麼多年來,小規模的衝突和交火斷斷續續,戰事隨時可能重新爆發,今天的戰事就是最好的例子。目前,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各自付出一定的代價,根據雙方可能存在擴大的數字,戰至10月1日,亞美尼亞方面的傷亡超過2700人,亞塞拜然方面沒有公布具體數字,但據悉亞塞拜然軍隊在10月1日一天內,便有540人陣亡和超過700人受傷。

目前來看,戰事總體上以消耗戰進行,雙方在一系列小規模拉鋸戰中流血。而從總體軍力看,亞美尼亞的蘇-30戰機和飛彈部隊有優勢,但亞塞拜然在大量土耳其無人機支援下在一線戰場有優勢。而從總體體量來看,亞塞拜然人口比亞美尼亞多兩倍,GDP多三倍,況且還有土耳其作為參與度較高的後援,因此在綜合實力方面佔優勢。所以,納卡共和國方面的長期情況不是很好,這也是為何總統自己也要上前線的原因,亞美尼亞和納卡加一塊兵力也不是亞塞拜然的對手。然而,公認的事實是亞美尼亞的軍隊作戰素質高於亞塞拜然,同等數量下亞塞拜然軍人不如亞美尼亞軍人。有一種普遍接受的說法是,蘇聯時期亞美尼亞人主要被編入戰鬥部隊,而亞塞拜然人主要被編入後勤和工程部隊,長期下來雙方的戰鬥力就拉開了差距,這也被認為是1994年的戰鬥亞美尼亞能贏的主要原因。

總體來看,亞美尼亞和納卡共和國聯手對抗亞塞拜然的戰鬥,相當於一個小而精的一方對抗大而稍弱的一方,誰都很難佔據決定性優勢。雙方的核心訴求是納卡歸屬,誰都不願意作出讓步,接下來就看誰能夠在血腥的消耗戰中堅持下去。不過筆者認為,大概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方面會在血流夠之後選擇和談,再次擱置這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亞美尼亞地圖上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
    隨著9月27日衝突爆發,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成為受到全世界關注的熱點地區。 這兩天,本來在俄羅斯斡旋下,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已經同意自周六中午起在納卡地區停火。結果協議生效沒幾分鐘,就又出現衝突,兩邊相互指責對方違反協議。
  • 聞一:「山地卡拉巴赫」——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百年爭鬥
    自9月27日始,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兩國為爭奪「納卡」地區再燃戰火。所謂「納卡」,是個縮寫詞,它的正式名稱是「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如果從意義上來說,「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是「山地卡拉巴赫」的意思。在南高加索的小高加索山脈有個廣闊的地區叫「卡拉巴赫」,一個是「平原卡拉巴赫」,另一個是「山地卡拉巴赫」。
  • 為何亞美尼亞會被亞塞拜然擊敗?亞前總理:亞美尼亞80%軍人失蹤
    亞阿戰爭衝突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但是關於他們的戰爭,移動網際網路上一直都有,對於亞美尼亞真正失敗的原因,一直眾說紛雲,今天我們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據亞美尼亞前總理布蘭特發文稱,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衝突中被亞塞拜然擊敗的原因,是因為亞美尼亞軍隊的80%失蹤。亞美尼亞已被擊敗,這不是什麼秘密。亞塞拜然人很清楚我們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有多少輛坦克,大炮和其他武器。一句話就是,被亞塞拜然擊敗是不可避免的。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衝突:始作俑者,沙俄和蘇聯也
    亞美尼亞面積只有2.98萬平方公裡,人口300萬;而亞塞拜然面積8.66萬平方公裡哦,人口953.8萬人。兩個小國衝突的具體根源是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歸屬問題。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簡稱納卡)地區位於外高加索,面積4400平方公裡。蘇聯時期,它是亞塞拜然西南部的一個自治州,但多數居民為亞美尼亞族人。
  • 法國參議院通過決議 呼籲政府承認「納卡共和國
    11月25日,法國參議院通過一項決議,呼籲法國政府承認「納卡共和國」。 305名議員投票贊成,1人反對。決議僅屬建議性質。 決議中說:「參議院呼籲政府承認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並將承認納卡獨立作為建立持久和平的談判手段」。參議員認為,亞塞拜然不會保證納卡地區亞美尼亞族居民的安全和自由。
  • 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新仇舊恨死結難解,回顧歷史上的納卡衝突
    戰場上的亞美尼亞祖孫三代士兵 帝國統治下的兩族積怨 「納卡地區」是「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簡稱,「納戈爾諾」是俄語中「多山的」英國同樣支持亞塞拜然對納卡地區的領土主張,以此爭取亞塞拜然人,來獲得亞塞拜然的石油,並阻止蘇俄的勢力向這一地區滲透。亞美尼亞人依舊沒有放棄抵抗,這期間亞阿之間小規模武裝衝突不斷。 1920年4月末,蘇俄工農紅軍第11方面軍進入亞塞拜然,在亞塞拜然軍隊的配合下佔領了納卡、贊格祖爾和納希切萬,並成功鎮壓了這三個地區的亞美尼亞武裝力量。
  •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軍事衝突 「多山的黑色花園」再度濺血
    「多山的黑色花園」再度濺血 卡拉巴赫是亞塞拜然語的俄語譯文,意思是「黑色花園」,納戈爾諾是俄語,意思是「多山的」。亞美尼亞族人傾向稱此地為阿爾特薩赫,這是該區的亞美尼亞古語名稱。 兩者就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發生的主權爭議,可追溯至1991年蘇聯瓦解前。
  • 亞國防部稱阿在納卡南線發起大規模進攻
    (原標題:亞國防部稱阿在納卡南線發起大規模進攻)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爆發新一輪衝突 亞國防部:阿在納卡南線發起大規模進攻(來源:視頻綜合)  10月6日,納卡地區首府再次遭到炮擊。亞美尼亞國防部表示,亞塞拜然當天投入兵力,在納卡地區南部接觸線發起大規模進攻。
  • 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領土爭端——納卡問題的來龍去脈
    納卡位置地圖納戈爾諾-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kh,簡稱納卡),或稱阿爾察赫共和國(Artsakh)。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控制了大部分蘇聯時代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領土以及其他周邊區域,涵蓋面積約4400平方公裡。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又在卡拉巴赫打起來了
    而衝突的納卡地區「總統」宣布籤署全年動員令,以應對亞塞拜然的軍事進攻。 我是2015年夏天去的外高加索三國(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以及兩塊事實獨立的國土(阿布哈茲、納戈爾諾-卡納巴赫)。選擇了放棄獨行,而從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加入一個「海外亞美尼亞人旅遊團」,看來是再正確不過的而決定,讓我的這趟獵奇政治旅行收穫頗多。
  • 亞塞拜然大批兵力南下,全面接管阿格達姆區,距停火線僅3公裡
    俄羅斯強硬出手,順利改變了納卡地區的局勢,自停戰協議籤署之後,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分別撤出卡拉巴赫接觸線附近的武裝力量,結束敵對狀態並停止了全線交火。目前,大部分難民通過俄羅斯維和部隊劃出的安全區返回家園,也有部分被迫離開亞塞拜然佔領的村莊。
  • 亞阿雙方無差別攻擊平民,最大城市一片火海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日前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兩國之間的納卡地區歸屬問題上爆發了嚴重的軍事衝突,進行了多次對抗,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而作為衝突漩渦中心的納卡地區,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就在納卡地區最大城市斯捷潘納克特市的市中心發生了多次強烈的爆炸,爆炸將該市的秩序徹底打亂,而且市內拉響了防空警報。
  • 俄羅斯軍旗在亞阿邊界飄揚,俄軍攜重武器現身納卡高地
    納卡前線的戰報顯示,亞塞拜然軍隊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北部取得巨大進展,他們正在沿著納卡與伊朗的邊境向西進攻,在趨勢上正在形成一道邊境隔離帶。雖然不清楚亞塞拜然此舉的戰略意圖,但是如果這條納卡與伊朗之間的隔離帶形成,那麼這個爭議地區將進一步陷入孤立格局。
  • 亞塞拜然再次撕毀協議,當數千俄軍面持續開火,亞美尼亞被迫反擊
    但隨著數千俄軍進駐納卡一線,俄土聯合監測中心在阿格達姆地區(亞塞拜然控制)設立,外界認為,亞阿雙方至少避免了短兵相接的機會,兩國再度爆發大規模衝突的可能性已經很小。可誰曾想,俄軍的到來並不能讓亞阿局勢徹底走向緩和,兩國最近再次爆發衝突,種種跡象來看,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仍然隨時有爆發新一輪衝突的風險。
  • 軍事潛力80%被亞塞拜然消滅,亞美尼亞向俄羅斯求援建軍事基地
    根據亞塞拜然方面報導稱,由於戰爭,亞美尼亞超過80%的軍事潛力被摧毀。亞塞拜然總統伊拉姆·阿利耶夫表示,卡拉巴赫目前的局勢不是亞美尼亞總理尼科爾·帕辛揚罪魁禍首-不是他創建了亞美尼亞現任軍隊,而是前任總統造成的。
  • 亞塞拜然啟動「B計劃」,從中路「直搗黃龍」:已攻佔納卡近1/3領土
    1/3左右的土地已丟失 眾所周知,舒沙是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第二大城市,被認為是保護斯捷潘納克特的「屏障」。如果亞塞拜然軍隊擁有舒沙,通往首都的大門幾乎將完全敞開。在完全控制了卡拉巴赫南部之後,亞塞拜然正集中力量向納卡首都進發。 在歷史上的衝突中,舒沙總被視為戰略目標,因為拿下這座城市,亞塞拜然炮兵就能從6個地方直接向斯捷潘納克特的每個位置開火,兩個城市相距僅10公裡左右。
  • 俄羅斯,亞美尼亞及亞塞拜然三國領導人關於納卡實現停火協議文本
    ,就納卡地區實現停火協議達成一致意見,協議如下:1.自2020年11月10 日零時(莫斯科時間)起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實現全面停火,停止一切軍事對抗行動。亞塞拜然綿延不斷的山體2.被亞美尼亞搶佔的原屬於亞塞拜然領土的阿格達姆地區及毗鄰地區將於2020年11月20日前歸還亞塞拜然共和國。
  •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到底在打什麼,一塊飛地牽扯四國百年恩怨
    納卡地區的當地武裝哨所 近兩日,發生在亞歐交界的高加索地區爆發了一系列衝突與動蕩,兩個平日裡少有人關注的國家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因為一個更加鮮為人知的地區納戈爾諾-卡拉巴赫
  •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衝突的前世和今生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簡稱納卡。納卡位於南高加索,包含小高加索山脈的東南支脈該地區多屬山地與森林。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納卡地區被奧斯曼帝國吞併,戰後被英國佔領。 20年代,蘇聯陸續吞併了外高加索地區的各個國家。 1923年蘇聯為了平衡各方勢力,將原本亞美尼亞管轄的納卡地區轉移給亞塞拜然,成為亞塞拜然一個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