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加拿大海軍「哈利法克斯」級護衛艦「裡賈納」號(FFH 334)參加「環太平洋(RIMPAC)」聯合演習。
在實彈演習環節,艦艏的博福斯Mk3型57mm艦炮對空進行對空射擊,這個精彩瞬間被攝影師捕捉到,照片中不僅可以看到炮口噴出的煙霧,還能看到飛行中的彈丸。可能有朋友會注意到「裡賈納」號的炮塔上有迷彩,這是為了紀念大西洋海戰勝利75周年,這個迷彩花費了加拿大海軍2萬美元經費和1000升油漆。
2020年4月,加拿大海軍「裡賈納」號護衛艦和「蒙克頓」號多用途掃雷艇都塗上了藍、黑、灰三色相間的「眩目迷彩」,這種迷彩最早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二戰中的大西洋海戰中被大英國協海軍廣泛採用。最近的戰爭大片《灰獵犬號》就是描寫大西洋海戰護航艦隊與德軍潛艇的激烈戰鬥。
今天要說的並不是迷彩,而是那座57mm艦炮的一些事兒。既然要實彈射擊,就要裝炮彈。與大家想像的不同,在平時軍艦並不裝載實彈,只有少數訓練彈。因此實彈射擊之前,先要動員部分官兵往軍艦上裝炮彈。7月31日,「裡賈納」號護衛艦來到卑詩省洛基角的加拿大軍隊彈藥庫(CFAD),裝載演習中使用的炮彈。
雖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但讓一個姑娘家扛彈藥箱,實在有點讓人看不過去。這種灰色聚合物彈藥箱裡面裝的就是博福斯57mm炮彈,看起來還挺結實的。水兵將炮彈放到傳送帶上,艦上的水兵就可以將這些炮彈放進彈藥庫。
這張照片上可以看到彈藥箱上的標籤,左側橘黃色的是爆炸物警告,右側是彈藥名稱、批號、數量。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彈藥箱中有兩枚57mm炮彈,與其他型號的彈藥箱有所區別。
美軍裝備的Mk110型57×438mm彈藥,儘管彈丸不同,不過彈藥整體規格與加拿大海軍使用的相同。可以看到這種彈藥採用半底緣藥筒,兩枚彈藥通過一個特殊的彈夾固定在一起。這種彈夾也是博福斯的「傳家寶設計」,從最初的博福斯40mm高射炮就能見到。中國軍隊曾經裝備的37mm高射炮技術源頭就是博福斯40mm高炮,因此彈夾設計與之相同。
有了這個彈夾,兩枚57mm炮彈就可以牢固連接到一起,這就決定了這種彈藥可以採用一箱兩枚的方式進行儲存和運輸。裝填時,抓住彈夾即可將這兩枚炮彈從彈藥箱中提出來。這是美國海軍「獨立」級瀕海戰鬥艦「加布裡埃爾·吉福德」號的水兵,正在為博福斯57mm艦炮裝填炮彈。一枚炮彈全重6.1千克,兩枚就是12.2千克,如果加上彈藥箱,這個重量還是不輕的。
博福斯57mm艦炮炮塔內部的特寫,注意裝填炮彈的彈藥艙,是不是有「內味」了?
博福斯57mm艦炮分為Mark1、2、3三個型號,分別於1966年、1985年、2000年投產,已經裝備了十多個國家。傳統上,將這種艦炮稱為博福斯艦炮,不過並不是說這種艦炮都是博福斯公司製造的。1966~2000年,博福斯防務公司製造這種艦炮;2000~2005年,聯合防務公司製造這種艦炮;2005年至今,這種艦炮又以BAE系統公司的名義製造,這是因為所屬公司被併購而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