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母親自述:在兒子家住了8年,讓我知道晚年誰才能依靠

2020-12-22 王萌萌說情感

導語

如今的年輕人壓力特別大,就因為壓力太大,買不起房買不起車,所以就經常在父母面前哭窮,希望父母能夠幫忙,然而有的父母心疼子女,就願意為子女付出一切,覺得只要子女過得好,他們就心滿意足了。

按道理來說,子女成家後,老人也完成了任務,這時候應該好好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可是有的老人,可是老人卻還是要為子女付出,為子女忙碌,主動幫忙帶孩子,分擔家務,因為他們想幫子女分擔壓力,這樣他們才會覺得開心。

老人這麼做,都是為了老了之後,子女能夠好好的孝順,好好回報。

有的子女會孝順老人,有的子女不會,還認為老人的付出是理所當然,有時候還覺得老人做的不夠好,還要給老人甩臉色。

孟阿姨/67歲

我退休了8年,我的老伴去世了9年,退休後,我就去了兒子家幫忙帶孩子,可是給兒子帶了8年孩子後,我才知道,晚年最能依靠的是誰?

我選擇去兒子家,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因為我一個人待在家裡太孤獨了,所以正好那個時候,兒子又叫我過去幫忙帶孩子,然後我就收拾行李過去了。

其實當時有人叫我重新再婚,但是我覺得再婚只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如果處理不好還會影響到子女,所以為了避免這些不必要的麻煩,我選擇單身。

和兒子住在一起的時候,難免都會發生摩擦,發生矛盾,畢竟兩代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

兒子兒媳每天都忙著工作,而我主要的工作就是帶孩子洗衣做飯,做家務,還有每個月的生活費,孫子的奶粉尿不溼全都是我出的,兒子兒媳從來都沒有給過我,不過當時我很理解他們,因為我知道他們壓力大,所以我能幫就幫。

但是我的退休金也才五千塊,出了生活費和孫子的費用,一個月下來根本就不剩什麼了,日子還過得緊巴巴。

然後我就叫兒媳每個月給生活費,可是兒媳說壓力大沒有錢,老是在我面前哭窮,後來我也懶得問了。

而且老是說窮,但是每天都見她買東西,不是買這就是買那,從來都沒有停過,有時候我都懷疑她是騙我的。

而且他們花錢特別的厲害,經常買衣服包包化妝品,一買就是好幾千,而且從來都不心疼過,每次看到這一幕我都會說,可是兒子兒媳完全不聽,當我的話是放屁。

看到他們這樣,真的特別無語,後來有一天,我覺得肚子特別痛,然後就讓兒子帶我去檢查,想到兒媳說:「肚子痛買點藥就行了,哪裡需要去檢查,簡直是浪費錢,進一次醫院都要花很多錢,我們現在壓力那麼大,哪有錢給你看病,藥店隨便買點藥就行了,又不是什麼大病。」

當時聽到兒媳這麼說我心裡特別的難受,但是為了自己的身體好,我還是自己掏錢出去檢查了,結果醫生說沒有什麼問題,只是吃壞東西了,聽到這樣的結果我也放心了,叫我多多注意飲食,還有休息就行了。

然後我就立馬回家給他們做飯,可是我忘記把檢查報告放好了,就隨手放在桌上,兒媳回來正好看到,一直在那裡說我,說我浪費錢,明明沒有什麼事情非要浪費那些錢去做檢查,他說我一點都不會過日子。

聽到兒媳這麼說,我就受不了了,就回應她:「你自己天天買東西,該買的也買,不該買的也買,你還好意思說我浪費錢,你比我更浪費,而且我花錢去治病很正常,但你花錢花在不該花的地方就是你的錯,你憑什麼說我」。

然後我和兒媳吵了一架,兒子當時也不知道該幫誰,然後為了不讓他老婆傷心,就和兒媳一起來對付我,說我不懂得過日子,當時我特別的難過,關係也鬧僵了,也不和我說話,我做的飯也沒人吃。

過了一段時間後,兒媳又理我了,我們的關心又好了,對我特別的尊重,每天都問候我,而且我也發現了,原來真的不能和子女住在一起,這樣子會發生矛盾,還會影響兩代人的感情。

然後我就打算搬回老家住,可是兒媳婦說,你搬走了孩子誰帶?

我說:「從兒子結婚的那一刻我就完成了任務,我沒有義務給你帶孩子,那是你自己的孩子,所以應該由你來帶,而不是總是來依靠我,要學會獨立,也會長大,這才是你們該做的事情。」

然後我收拾行李回了老家,回來老家住了之後,我發現一個人過得特別舒服,每天都逍遙自在,再也不用看別人的臉色,也不用受苦受累。

也讓我醒悟了,人到晚年,子女不是最靠譜的,晚年靠自己才是最真實的,所以以後我要為自己而活,好好的愛自己,安心的度過晚年。

結束語

大部分的老人老了之後都選擇和子女住在一起,因為他們覺得養兒防老,所以就應該有自己的子女為自己養老,但其實這是錯的,子女根本不靠譜,最後還得要靠自己,還會發生矛盾付出了也不會得到回報,所以還不如一個人住的舒心,也不用再為別人付出,更不用再看別人的臉色。

關注我,每天更新不一樣的情感文章。

相關焦點

  • 再婚7年,67歲阿姨:老伴去世後,我被掃地出門,落得人財兩空
    導語一位67歲的大媽自述:再婚7年老伴去世,我被老伴兒子掃地出門,落得我人財兩空,晚年特別的悽慘。戴大媽/67歲我今年67歲,我的前老伴去世了10年,當時他去世的時候,我整個人都崩潰了,而且特別的傷心,每天沉浸在痛苦當中,當時我的子女害怕我做傻事,想讓我搬過去和他們一起住的,可是我不願意,因為我不想和年輕人住在一起,我怕和他們發生矛盾,所以我覺得在家住比較好一點。
  • 退休老人自述:到了晚年後錢放哪裡好,給兒子還是女兒,誰最靠譜
    2位68歲老人自述:「人到了晚年之後,錢應該放在哪裡最安全?是給兒子還是給女兒?這兩個人之間哪個最靠譜?」但其實,到了晚年之後,錢自己拿著最安全,因為,自己拿著就不用伸手問子女拿,想幹嘛就幹嘛,也不用擔心感冒生病的時候沒有錢治病。
  • 一個退休獨居女人的自述:晚年能讓我依靠的,不是兒女和退休金
    導讀 作為一個女人,我不算特別有本事,和大多數人一樣,是比較平凡,比較平庸的,像大多數人一樣生活,有著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然而我卻不算特別幸運的,原本的日子就不算富裕,後來孩子大了也有了自己的生活,鮮少有在身邊的時候,這老伴也因為突然的疾病去世了,留下我自已一個人生活,就是這段獨居的日子讓我真切感受到晚年能夠依靠的並不是子女和退休金
  • 70歲母親住進養老院,含淚哭訴:「對兒子太好是害了自己」
    孫奶奶已經70歲了,她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孫奶奶活了大半輩子,被兒子送進養老院之後,她才知道錯了。在她的那個年代,大多數人都是很重男輕女的。孫奶奶也許是命太好,她生了兩個兒子,這讓很多人都感到羨慕。孫奶奶有個小姑子,她結婚之後,連續生了三個女兒,日子過得很不容易。但她的待遇就不同了,因為有兩個兒子的出現,婆婆對她好了很多,連老公都要看她幾分臉色。
  • 「哥,母親的房子你強住,產權公證過了?」「房子我住了14年」
    「房子我住了14年」 本期情感調解的主題是強住母親房子的老三 父母一共生了四個孩子,如今父親已經過世,老母親91歲,十幾年前,為了讓老三方便照顧老母親,其餘姐妹同意讓老三住進母親的房子,可現在老三生病了,在照顧母親的事情上力不從心,其餘姐妹輪流照顧老母親。
  • 《愛的釐米》關永年:他把兒子放在第一位,晚年只能依靠兩個女兒
    可最終關震雷卻又要拿這套房去貼補自己惹下的禍端,關雨晴沒有道理繼續幫他,但關永年卻步步緊逼著說:「雨晴,我知道你怨爸偏心也好,你說我向著他也罷,爸都認,是吧,出了這麼多事,爸現在總算明白了,你過去說的話都對,可是現在寶兒這事,都火燒眉毛了,再打他,你罵他,你揪誰對誰錯,這解決不了問題呀
  • 67歲阿姨:老了才知道,手裡沒錢不受子女待見,連說話都沒底氣
    一位67歲阿姨自述:「老了之後才知道,手裡沒錢不受兒子待見,就連說話都沒有底氣。」 裘阿姨/67歲 我今年六十七歲67歲,我63歲那年就退休了,原本我還不想退休那麼快的,但是有一次不小心把腿摔骨折了,休養了很久,所以無法工作就退休了
  • 一點椿:84歲老太被兒子兒媳趕去牛圈住:人性最大惡,是不懂感恩
    84歲的王老太在人生的最後階段,不僅沒能安享晚年,反而被兒子兒媳關進牛圈,在饑寒交困的痛苦中離開人世。012017年,嶽某與妻子將時年84歲,有言語障礙的母親王某接回了家中一同生活。一直到了2019年,兒子終於從城裡回到老家,王老太滿心歡喜以為兒子回來了,生活就能過得好些。誰知道,兒子回來後,兒媳不僅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虐待婆婆,愈演愈烈用各種汙言穢語辱罵王老太,兒子在旁邊看著,卻什麼也不說,更沒有幫母親的意思。
  • 53歲男人的後悔:老婆和老媽,我選擇後者,卻在晚年遭到報應
    53歲男人的後悔:「老婆和老媽,我選擇後者,卻在晚年遭到報應!」看看他當年的做法之後,可能你就會明白,為什麼現在他會面臨這樣的處境了。01我現在也已經是快60歲的人了,在這個小區住了將近快40年,對於周邊鄰裡的一些情況不說了如指掌,但也多多少少知道了不少。
  • 給兒子帶娃5年,才明白最該依靠的是誰?一個68歲老人的心裡話
    許多人說養兒防老,自己晚年不依靠子女,還能依靠誰呢?01老人年輕時,生兒育女,培養孩子,使孩子長大成人,老人並沒有輕鬆,還要幫孩子結婚買房,很多老人還要幫孩子煮飯帶孫子。02陳大爺已經68歲了,老伴去世後一直單獨過,已經10多年了,前幾年去兒子的城市,給他帶孩子。每天忙忙碌碌,兒子兒媳都要工作,收拾家務,照顧孩子,煮飯洗衣這些事這是他做的,365天一天都不能休息,他有時感覺很累,也不只能忍著,硬著頭皮,去做事。
  • 馬鼎盛受母親重託立傳 兒子眼中的母親絢爛而多難
    原標題:《馬鼎盛自述:我與母親紅線女》廣州首發,接受本報採訪時透露:「三高」紅線女晚年難找合適愛人導讀:《馬鼎盛自述:我與母親紅線女》中記錄了馬鼎盛的成長經過與思想裡程,從北京的童年,到父母離異,再到下鄉、參加工作以及成為知名媒體人,種種跌宕起伏的往事,都被馬鼎盛用一種貌似調侃實則誠懇的筆調緩緩道出。
  • 64歲母親的心酸:女兒結婚後,我才知道有兒子的重要性
    分享人:鄧女士作為一個女人,作為一個母親,我覺得女孩兒從小長到大特別不容易,畢竟她們總是要承受更多的指指點點以及社會的歧視和苛待。所以,我對女兒也傾注了更多的心血。那時候覺得自己以後老了,一定還是得依靠自己的女兒,兒子是指望不上了。然而,造化弄人,如今,女兒已經嫁了人,兒子也已經娶了媳婦兒,我大多數時間都是跟著兒子生活。並不是我不想跟女兒住在一起,其實女兒從小到大跟我們的關係更親近。所以如果有的選擇,我們也一定會選擇跟女兒生活在一起。
  • 「老了想住兒子家,我錯了嗎?」3位兒媳的回答刺痛了兩代人的心
    原創、深度、格調 | 湯先生「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地位、幸福,無論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個字也不認識,即使她整體吃高粱餅子。」這句話出自季羨林老先生,我們都知道母愛偉大,孝敬父母,回報父母,多陪陪年老的雙親,可是做出實際行動的卻是少數。季老說這句話是在得知母親去世之後。
  • 72歲母親:「新型啃老」讓我崩潰,我寧願再婚,也不求兒子養老
    現在還出現了一種新型啃老族,這種心情啃老族令人氣憤,不但要依靠父母,還要帶著一家三口去啃老,花著父母的退休金,還要霸佔父母的退休時間,讓父母成為一個帶薪保姆。如果家庭裡有這樣的子女,那晚年生活都會過得苦不堪言。
  • 生兒子和生女兒的父母,晚年誰更幸福?網友的這句話才是硬道理
    有人認為生兒子好,兒子更孝順。那麼,生兒子和生女兒的爸媽,誰的晚年,過得更幸福呢?王奶奶今年68歲,生了2個兒子1個女兒。李奶奶跟她同歲,只有3個兒子,沒有女兒。兩位老人家碰面時聊天,各自吐槽自家的事情。王奶奶講,一輩子為了孩子操碎了心,尤其是跟女兒最操心。
  • 公婆住大兒子家,卻給小叔子買房:我的錢想給誰花給誰花
    佟女士的遭遇就是這樣,佟女士今年40歲,丈夫是家裡的大兒子,公婆住大兒子家,卻給小叔子買房:我的錢想給誰花給誰花。01、說說我,應該比別人還可憐。老公有一弟一妹,公公婆婆從十幾年前來北京我們家開始,就把我家當成了自己家,這一住就是這麼多年。其實,他們幫我帶大孩子,我也是很感激的,畢竟給我幫了很大的忙。
  • 兒女住著高樓大廈,母親卻搖晃養老院大門,哭喊我要回家
    在我們國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父母都有這種思想,都認為子女是自己晚年的依靠,尤其是一些人,把兒子當做人生唯一重要的目標,不生兒子絕不善罷甘休。1,兒子是唯一的傳人小楊是一位二十來歲的女孩,結婚的時候,婆家給的彩禮改口費什麼的都讓小楊特別有面子,但婆家也提出一個要求,那就是無論如何,小兩口都要生一個兒子。
  • 58歲的退休女人自述:想要晚年生活幸福,請你學會「薄情」一點
    導語:人的這一生非常短暫,從出生到退休,短短幾十年,經歷了很多很多的事情。人的前半生非常忙碌,小的時候,為了學業奮力拼搏;成年時,為了工作堅持努力;中年時,為了孩子和家庭付出。好不容易熬到自己退休了,卻發現自己變老了,忙忙碌碌的前半生,一下子閒了,反而有些不習慣。
  • 一位54歲單身母親自述:做保姆3年後,我與僱主成了兒女親家
    院裡54歲的高大姐是一位溫柔善良的單身母親,從事家政工作許多年了,一直口碑很好!最近她特別開心,說自己在一家做了3年保姆,最後竟然與僱主成了兒女親家,真是太有意思啦!自述人:54歲的高大姐01我是單身媽媽,只有一個兒子,取名叫小楓。年輕時,我經別人介紹與小楓的爸爸相識並結了婚,但後來才發現,他遊手好閒,不知上進,對我們娘倆也是非打即罵,堅持過了十來年,最終還是分了手。
  • 母親剛去世,父親就領小30歲情人回家,臨終想見兒子,慘遭拒絕
    然而5年後,戴傳蕙的抑鬱症又復發了。起因是茅以升向妻子坦白,他曾經於1946年認識蘇州女子權桂雲(那時茅以升因為工作原因與妻子分居兩地),隨後將她養為外室。權桂雲出生於1926年,比茅以升小了整整30歲,溫柔體貼,茅以升沒抵抗得住誘惑。而且,權桂雲還給茅以升生了個女兒,取名茅玉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