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詩人協會主辦
魯
西
詩
人
不知道詩人劉川會不會打麻將,我感覺他的詩歌如同打麻將,四周都是麻家,而他「掰章」掰得好,總能打出一張張神牌並獲勝。在人生這個牌局中,一切都是未知,睿智的劉川用詩歌悄然釋解著我們的疑問。他的《一支強大的隊伍(組詩)》將日常生活經驗帶入詩歌之中,看透也寫透了人的生死,重構著我們的信仰,升華著詩歌主題,戲謔不失回味,虛幻不無真實。說白了,嘻笑怒罵皆是文章,怪誕離奇的背後就是磕磕絆絆的人生!
一
劉川詩歌的奇思妙想令人讚嘆。
寫詩是本事,也是一門手藝,能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環境當中發現詩意,用詩歌去表現,把事物最精髓的部分從你我熟知的環境中迅速剝離出來,除了有犀利的目光,還要有過人的寫作本領。有時,劉川詩歌憑藉「合情」但「不合理」的文字中,製造場景和懸念,使其詩歌再造的情境變得撲朔迷離,直至詩歌的最後,像說相聲一樣的抖落「包袱」,或像河水退去露出河床內的大大小小的石塊,你豁然覺得劉川一下子說到了你的心坎上了。
劉川詩歌也好像不按「套路出牌」,你看他的《一到陰天,我就會想起礦工》,把烏雲與煤層聯繫在一起:
一到陰天,我就會想起礦工
天上烏雲越積越厚
看上去
像一個煤層
連續半月陰天
我天天頭頂這個
巨大的煤礦上下班
仿佛一個
不幸被埋在井下的礦工
我以為,就烏雲與煤層來講,兩者風馬牛不相及,不僅沒有共同的話題,更無必然的聯繫。可劉川偏偏異想天開地將它們捏合在一起,哦,原來「天上烏雲越積越厚/看上去/像一個煤層」,不用仔細琢磨,還真是如此!如果僅僅寫了這些,也只能說明劉川詩歌的繪畫式單擺浮擱或生拉硬扯。再讀下去,接下來的五行詩句,讓人不禁為其拍案叫絕。因為有了「烏雲—煤層」畫面的成立,「陰天—頭頂—煤礦—上下班—被埋」則成為可能。讀完深入地玩味,這並不是普通的話題,陰天烏雲越積越厚,屬於常理;頭頂巨大的煤礦,不現實,不符合事物存在方式。但因為有前後的鋪墊,不僅讓「頭頂巨大的煤礦」順理成章,而且讓「不幸被埋在井下的礦工」變為現實。
想像,是詩歌必有的元素。但我們不能不說,劉川詩歌的想像總是那麼的大膽新奇,讓人有拍案稱奇、茅塞頓開、幡然醒悟之感。
二
讀劉川詩歌,你還會覺得詩意的無限放大。
主要是,在劉川詩歌常有的、孩子狀的、頑皮的背後,都是覺悟或者嚴肅的話題。但我似乎覺得,這樣寫作表現為詩歌情境的帶入,嚴肅的詩歌,嚴肅的話題不一定嚴肅地寫出。一首詩,讀過了,笑過了,正如一場小品喜劇,看完之後,回家路上或躺在床上,你再吧嗒嘴合計一番,箇中道理,讓你不禁收起笑容,冷靜思考。如此來說,劉川還是不按套路出牌的詩人。他的《緊張》從現實的圖景,推演到幾十年前,把那些烈士由死推到活:
烈士陵園裡的墓碑
排列得整齊極了
時刻都像士兵即將出徵時
排列的方隊一樣
每次路過那裡
看見他們緊張緊張緊張的樣子
我都大聲地向他們喊
稍息、立正,解散
這首詩,劉川並沒有直接談及生命或戰事,只是把排列得整齊的烈士陵園裡的墓碑寫成血肉尚存的士兵,並且「即將出徵時/排列的方隊一樣」。我想,烈士陵園給人們提供的是悼念與哀思,是緬懷和敬仰,但詩歌裡一味政治的圖解,還不如去寫一篇懷念的文章,或者用散文隨筆表現。世界不需要戰爭,人們不希望看到血腥。在劉川眼裡再寫烈士們如何拋頭顱灑熱血與衝鋒陷陣,還不如寫現代生活的和平安逸。事實上,有戰鬥就會有犧牲,面對槍林彈雨,恐懼緊張的心情,每個人都會有,即便英烈也應該有生的祈盼。但他們為了別人的生、別人的安逸,過早地犧牲了自己。
那麼,還是讓我們看劉川的詩歌吧。詩歌結尾,劉川又是出擊不意地虛擬場景:「每次路過那裡/看見他們緊張緊張緊張的樣子/我都大聲地向他們喊/稍息、立正,解散」。我以為,如此表達,除了主要順乎和平的願望,就是說明這些烈士還活著!
三
讀《一支強大的隊伍》,我突然想起這樣一句話: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
就一些人的脾氣秉性而言,有火爆、愛發怒、沾火就著的,也有逆來順受、一輩子沒發過火、事事仁忍的。談及於此,本無詩意,但劉川緊緊抓住了後者。前者那些火爆脾氣的人、那些愛發怒的人,脾氣說來就來,仿佛有預期,能夠有預防有準備有招架;後者則不然,他們老實、逆來順受、厚道、一輩子沒發過火,一旦突破某一底線,他們會什麼樣?
其實我最怕的
不是那些火爆脾氣的人
那些愛發怒的人
而是那些老實人
那些逆來順受的厚道人
他們一輩子沒發過火
他們一直默默地積攢著
這些怒火
要幹什麼
詩歌寫作的一個重要維度就是關注現實。其實,劉川的擔心不無道理,這支強大的隊伍就在我們身邊。劉川詩歌的優勢,就是在於平靜之處,隱含深意。如果你認為劉川在這裡是就事論事,在單純說脾氣秉性問題,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在這裡,他在說,一群人,在說:「他們一直默默地積攢著」。由此,你是否可以理解為地震或火山爆發,並非一日之工,是我們看不見的地殼運動,沒有爆發只是能量的不足或時機未到,而你一定不能看作世界是絕對的平穩。所以,這樣理解劉川此詩,你還會有更多的聯想。
說到這裡,對於這首詩的「這些怒火/要幹什麼」,我不想做更多的解讀。但我想說的是,劉川詩歌中隱含的能量,說核變有些誇張,說煤一樣燃燒有些微小。其實,他最怕的,也是你最怕的、我最怕的。還是感嘆劉川詩歌威力,奇妙的是《一支強大的隊伍》的由此及彼、由表及裡,仿佛在說「蝴蝶效應」,也仿佛在說民心不可違,更仿佛他什麼也沒說,僅僅也僅僅是詩歌的一種表達或宣洩……
四
讀劉川詩歌,你會發現他的禪意。
說劉川詩歌的禪意,並不是勸讀者皈依佛門,而是以向善向美打開自己的內心世界。我絲毫不不懷疑,劉川對佛家思想的認同與篤信。一個人的言談舉止、文理思路常常會時不時表現出其愛好、城府、審美和信仰。有怎樣的「三觀」,就有怎樣的詩歌。從一定意義上說,詩歌是一個人主觀世界的反映也不無道理。
對於《慈悲》這首詩,慈悲遠超我們當前視野,詩中所散發的蘊意,耐人尋味:
他們呼喊著,要挪開我家祖墳
在下面挖煤
我感覺
他們掏出的
是我家先人的骨灰
他們要拿去取暖
於是
我就同意了
如果給這首詩執意地分割成兩節,前五行好理解,可以成為一種現實的場景。但後三行就得必須揣摩了,姑且說這是虛構、非現實,而劉川以子虛烏有的東西來說事,再次證明他詩歌「道行」的老練深遠。看完後三行,我對「他們呼喊著,要挪開我家祖墳」就存有更大更多的異議了。這很自然讓人想到為了巨大利益搞動遷開發。這裡的「呼喊」卑鄙無恥,有些聲嘶力竭,有的人因一己之利,而不擇手段的做法暴露無遺,可是詩歌中人家劉川沒有說出,你咋讀咋理解是你個人的事,就像上述幾首詩,與詩歌無關,與劉川無關。
當然,「挖煤」是謀取利益,「先人的骨灰」也更是我們看來不可動的。然而,詩中的劉川一忍再忍,從「挪開我家祖墳」到「掏出我家先人的骨灰」,再到「他們要拿去取暖」,詩中的「他們」步步緊逼,我想這裡的「我」的「同意」,並非懦弱,而是「慈悲」的內涵。劉川詩歌的高明之處,在於設想一種環境或氛圍,託出一些事情,然後戛然而止,留下一大塊詩歌空白讓讀者去聯想。答案可能有一個,可能有若干,關鍵讓你去理解。
那麼,劉川這首詩的初衷也應該是多重的。如果說慈悲仁忍,還不如說,是一次控訴。拿到現實,你會發現,有許多為私慾挖祖墳相似的事情,讓你敢怒不敢言……
【附】
一支強大的隊伍(組詩)
作者:劉川
一到陰天,我就會想起礦工
一到陰天,我就會想起礦工
天上烏雲越積越厚
看上去
像一個煤層
連續半月陰天
我天天頭頂這個
巨大的煤礦上下班
仿佛一個
不幸被埋在井下的礦工
緊張
烈士陵園裡的墓碑
排列得整齊極了
時刻都像士兵即將出徵時
排列的方隊一樣
每次路過那裡
看見他們緊張緊張緊張的樣子
我都大聲地向他們喊
稍息、立正,解散
蚊香印象記
我媽買了
一盤又一盤蚊香來燒
燻蚊子
我爸不用買
因為我爸已經死了
從火化場出來
滿滿一大盒子骨灰
夏夜,我媽燒蚊香
我總是聽見
輕微的聲音
仿佛我爸
點著了自己
一截一截的骨灰
吧嗒、吧嗒
掉落下來
我心酸無比地問
他人都不在了
辛辛苦苦
忙著燻的
又是什麼
一支強大的隊伍
其實我最怕的
不是那些火爆脾氣的人
那些愛發怒的人
而是那些老實人
那些逆來順受的厚道人
他們一輩子沒發過火
他們一直默默地積攢著
這些怒火
要幹什麼
慈悲
他們呼喊著,要挪開我家祖墳
在下面挖煤
我感覺
他們掏出的
是我家先人的骨灰
他們要拿去取暖
於是
我就同意了
墓志銘
死後,請一定把
我的屍體
做成一盤盤蚊香
螺旋型地燒
燒燒燒
靈魂升天而去
燻煙仍可以
為後世的寫作者
驅趕蚊蟲
讓他在黑暗裡接著寫出
光輝的詩篇
作者簡介
劉亞明,男,遼寧省盤錦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盤錦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從1986年開始發表詩歌、散文、小說、評論等作品若干。曾獲第四屆中國西柏坡散文節紅色散文徵文大獎賽二等獎等獎項若干。出版詩集《仰望的思緒》,文集《淡去的歲月》《明心雅鑑》《蘆花詩語》等。
魯西詩人編輯部
主 編:弓車
副主編:姜勇
責任編輯:翠薇 微紫 王梅芳
微信平臺主編:翠薇
執行主編:董學蘭 張秀功
責任編輯:安 素 畢恩付
特約評論:(以姓名筆畫為序)、劉廣濤、宋來瑩、張厚剛、阿勇、趙月斌
投稿須知:
1.為展示詩人朋友風採,各位給《魯西詩人》投稿的作者,如果您喜歡朗誦,擅長朗誦,那麼,下次投稿時,除了原創首發的文稿,還可以附上MP3版文稿朗誦的音頻(也可以請朋友朗誦)。《魯西詩人》平臺將擇優錄用。
2.《魯西詩人》微信平臺主辦方為聊城市詩人協會,線下有紙媒會刊《魯西詩人》支撐,是《魯西詩人》的主要選稿基地。
3.本平臺現代詩、古體詩、散文詩均可投稿,每次投3至5首;詩歌評論類每篇千字左右。
4.請作者在文後附個人簡介(百字內)、微信號、聯繫電話和個人清晰照片,以附件加粘貼形式投稿。標題註明:作者姓名(或者筆名)+體裁+題目,正文小4號左對齊。
5.《魯西詩人》原創平臺投稿者請務必關注本公眾號,以便聯繫。平臺按投稿先後順序擇優用稿。文責自負。已被其他平臺原創保護的作品切勿再投。
6.因業餘時間編輯平臺,時間、精力有限,請作者自行校對。三周內未被採用可自行處理。同一稿件兩月內勿重投,不按要求和多次重投的不予採納。
7.《魯西詩人》投稿郵箱:luxishiren@163.com。《魯西詩人》微信公眾平臺號:luxishiren。
8.魯西詩人微信平臺圖片大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自行刪除。
關於稿酬:
1.賞金60%左右支付作者稿酬,其餘用於平臺維護等(低於10元不發放)。
2.優秀作品刊發在紙媒《魯西詩人》上。紙媒《魯西詩人》90%以上稿件來自本平臺。
3.每兩周發放一次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