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評詩話】遼寧盤錦 | 劉亞明:詩歌:如何重構我們的信仰 ——讀...

2021-01-15 騰訊網

聊城市詩人協會主辦

西

不知道詩人劉川會不會打麻將,我感覺他的詩歌如同打麻將,四周都是麻家,而他「掰章」掰得好,總能打出一張張神牌並獲勝。在人生這個牌局中,一切都是未知,睿智的劉川用詩歌悄然釋解著我們的疑問。他的《一支強大的隊伍(組詩)》將日常生活經驗帶入詩歌之中,看透也寫透了人的生死,重構著我們的信仰,升華著詩歌主題,戲謔不失回味,虛幻不無真實。說白了,嘻笑怒罵皆是文章,怪誕離奇的背後就是磕磕絆絆的人生!

劉川詩歌的奇思妙想令人讚嘆。

寫詩是本事,也是一門手藝,能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環境當中發現詩意,用詩歌去表現,把事物最精髓的部分從你我熟知的環境中迅速剝離出來,除了有犀利的目光,還要有過人的寫作本領。有時,劉川詩歌憑藉「合情」但「不合理」的文字中,製造場景和懸念,使其詩歌再造的情境變得撲朔迷離,直至詩歌的最後,像說相聲一樣的抖落「包袱」,或像河水退去露出河床內的大大小小的石塊,你豁然覺得劉川一下子說到了你的心坎上了。

劉川詩歌也好像不按「套路出牌」,你看他的《一到陰天,我就會想起礦工》,把烏雲與煤層聯繫在一起:

一到陰天,我就會想起礦工

天上烏雲越積越厚

看上去

像一個煤層

連續半月陰天

我天天頭頂這個

巨大的煤礦上下班

仿佛一個

不幸被埋在井下的礦工

我以為,就烏雲與煤層來講,兩者風馬牛不相及,不僅沒有共同的話題,更無必然的聯繫。可劉川偏偏異想天開地將它們捏合在一起,哦,原來「天上烏雲越積越厚/看上去/像一個煤層」,不用仔細琢磨,還真是如此!如果僅僅寫了這些,也只能說明劉川詩歌的繪畫式單擺浮擱或生拉硬扯。再讀下去,接下來的五行詩句,讓人不禁為其拍案叫絕。因為有了「烏雲—煤層」畫面的成立,「陰天—頭頂—煤礦—上下班—被埋」則成為可能。讀完深入地玩味,這並不是普通的話題,陰天烏雲越積越厚,屬於常理;頭頂巨大的煤礦,不現實,不符合事物存在方式。但因為有前後的鋪墊,不僅讓「頭頂巨大的煤礦」順理成章,而且讓「不幸被埋在井下的礦工」變為現實。

想像,是詩歌必有的元素。但我們不能不說,劉川詩歌的想像總是那麼的大膽新奇,讓人有拍案稱奇、茅塞頓開、幡然醒悟之感。

讀劉川詩歌,你還會覺得詩意的無限放大。

主要是,在劉川詩歌常有的、孩子狀的、頑皮的背後,都是覺悟或者嚴肅的話題。但我似乎覺得,這樣寫作表現為詩歌情境的帶入,嚴肅的詩歌,嚴肅的話題不一定嚴肅地寫出。一首詩,讀過了,笑過了,正如一場小品喜劇,看完之後,回家路上或躺在床上,你再吧嗒嘴合計一番,箇中道理,讓你不禁收起笑容,冷靜思考。如此來說,劉川還是不按套路出牌的詩人。他的《緊張》從現實的圖景,推演到幾十年前,把那些烈士由死推到活:

烈士陵園裡的墓碑

排列得整齊極了

時刻都像士兵即將出徵時

排列的方隊一樣

每次路過那裡

看見他們緊張緊張緊張的樣子

我都大聲地向他們喊

稍息、立正,解散

這首詩,劉川並沒有直接談及生命或戰事,只是把排列得整齊的烈士陵園裡的墓碑寫成血肉尚存的士兵,並且「即將出徵時/排列的方隊一樣」。我想,烈士陵園給人們提供的是悼念與哀思,是緬懷和敬仰,但詩歌裡一味政治的圖解,還不如去寫一篇懷念的文章,或者用散文隨筆表現。世界不需要戰爭,人們不希望看到血腥。在劉川眼裡再寫烈士們如何拋頭顱灑熱血與衝鋒陷陣,還不如寫現代生活的和平安逸。事實上,有戰鬥就會有犧牲,面對槍林彈雨,恐懼緊張的心情,每個人都會有,即便英烈也應該有生的祈盼。但他們為了別人的生、別人的安逸,過早地犧牲了自己。

那麼,還是讓我們看劉川的詩歌吧。詩歌結尾,劉川又是出擊不意地虛擬場景:「每次路過那裡/看見他們緊張緊張緊張的樣子/我都大聲地向他們喊/稍息、立正,解散」。我以為,如此表達,除了主要順乎和平的願望,就是說明這些烈士還活著!

讀《一支強大的隊伍》,我突然想起這樣一句話: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

就一些人的脾氣秉性而言,有火爆、愛發怒、沾火就著的,也有逆來順受、一輩子沒發過火、事事仁忍的。談及於此,本無詩意,但劉川緊緊抓住了後者。前者那些火爆脾氣的人、那些愛發怒的人,脾氣說來就來,仿佛有預期,能夠有預防有準備有招架;後者則不然,他們老實、逆來順受、厚道、一輩子沒發過火,一旦突破某一底線,他們會什麼樣?

其實我最怕的

不是那些火爆脾氣的人

那些愛發怒的人

而是那些老實人

那些逆來順受的厚道人

他們一輩子沒發過火

他們一直默默地積攢著

這些怒火

要幹什麼

詩歌寫作的一個重要維度就是關注現實。其實,劉川的擔心不無道理,這支強大的隊伍就在我們身邊。劉川詩歌的優勢,就是在於平靜之處,隱含深意。如果你認為劉川在這裡是就事論事,在單純說脾氣秉性問題,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在這裡,他在說,一群人,在說:「他們一直默默地積攢著」。由此,你是否可以理解為地震或火山爆發,並非一日之工,是我們看不見的地殼運動,沒有爆發只是能量的不足或時機未到,而你一定不能看作世界是絕對的平穩。所以,這樣理解劉川此詩,你還會有更多的聯想。

說到這裡,對於這首詩的「這些怒火/要幹什麼」,我不想做更多的解讀。但我想說的是,劉川詩歌中隱含的能量,說核變有些誇張,說煤一樣燃燒有些微小。其實,他最怕的,也是你最怕的、我最怕的。還是感嘆劉川詩歌威力,奇妙的是《一支強大的隊伍》的由此及彼、由表及裡,仿佛在說「蝴蝶效應」,也仿佛在說民心不可違,更仿佛他什麼也沒說,僅僅也僅僅是詩歌的一種表達或宣洩……

讀劉川詩歌,你會發現他的禪意。

說劉川詩歌的禪意,並不是勸讀者皈依佛門,而是以向善向美打開自己的內心世界。我絲毫不不懷疑,劉川對佛家思想的認同與篤信。一個人的言談舉止、文理思路常常會時不時表現出其愛好、城府、審美和信仰。有怎樣的「三觀」,就有怎樣的詩歌。從一定意義上說,詩歌是一個人主觀世界的反映也不無道理。

對於《慈悲》這首詩,慈悲遠超我們當前視野,詩中所散發的蘊意,耐人尋味:

他們呼喊著,要挪開我家祖墳

在下面挖煤

我感覺

他們掏出的

是我家先人的骨灰

他們要拿去取暖

於是

我就同意了

如果給這首詩執意地分割成兩節,前五行好理解,可以成為一種現實的場景。但後三行就得必須揣摩了,姑且說這是虛構、非現實,而劉川以子虛烏有的東西來說事,再次證明他詩歌「道行」的老練深遠。看完後三行,我對「他們呼喊著,要挪開我家祖墳」就存有更大更多的異議了。這很自然讓人想到為了巨大利益搞動遷開發。這裡的「呼喊」卑鄙無恥,有些聲嘶力竭,有的人因一己之利,而不擇手段的做法暴露無遺,可是詩歌中人家劉川沒有說出,你咋讀咋理解是你個人的事,就像上述幾首詩,與詩歌無關,與劉川無關。

當然,「挖煤」是謀取利益,「先人的骨灰」也更是我們看來不可動的。然而,詩中的劉川一忍再忍,從「挪開我家祖墳」到「掏出我家先人的骨灰」,再到「他們要拿去取暖」,詩中的「他們」步步緊逼,我想這裡的「我」的「同意」,並非懦弱,而是「慈悲」的內涵。劉川詩歌的高明之處,在於設想一種環境或氛圍,託出一些事情,然後戛然而止,留下一大塊詩歌空白讓讀者去聯想。答案可能有一個,可能有若干,關鍵讓你去理解。

那麼,劉川這首詩的初衷也應該是多重的。如果說慈悲仁忍,還不如說,是一次控訴。拿到現實,你會發現,有許多為私慾挖祖墳相似的事情,讓你敢怒不敢言……

【附】

一支強大的隊伍(組詩)

作者:劉川

一到陰天,我就會想起礦工

一到陰天,我就會想起礦工

天上烏雲越積越厚

看上去

像一個煤層

連續半月陰天

我天天頭頂這個

巨大的煤礦上下班

仿佛一個

不幸被埋在井下的礦工

緊張

烈士陵園裡的墓碑

排列得整齊極了

時刻都像士兵即將出徵時

排列的方隊一樣

每次路過那裡

看見他們緊張緊張緊張的樣子

我都大聲地向他們喊

稍息、立正,解散

蚊香印象記

我媽買了

一盤又一盤蚊香來燒

燻蚊子

我爸不用買

因為我爸已經死了

從火化場出來

滿滿一大盒子骨灰

夏夜,我媽燒蚊香

我總是聽見

輕微的聲音

仿佛我爸

點著了自己

一截一截的骨灰

吧嗒、吧嗒

掉落下來

我心酸無比地問

他人都不在了

辛辛苦苦

忙著燻的

又是什麼

一支強大的隊伍

其實我最怕的

不是那些火爆脾氣的人

那些愛發怒的人

而是那些老實人

那些逆來順受的厚道人

他們一輩子沒發過火

他們一直默默地積攢著

這些怒火

要幹什麼

慈悲

他們呼喊著,要挪開我家祖墳

在下面挖煤

我感覺

他們掏出的

是我家先人的骨灰

他們要拿去取暖

於是

我就同意了

墓志銘

死後,請一定把

我的屍體

做成一盤盤蚊香

螺旋型地燒

燒燒燒

靈魂升天而去

燻煙仍可以

為後世的寫作者

驅趕蚊蟲

讓他在黑暗裡接著寫出

光輝的詩篇

作者簡介

劉亞明,男,遼寧省盤錦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盤錦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從1986年開始發表詩歌、散文、小說、評論等作品若干。曾獲第四屆中國西柏坡散文節紅色散文徵文大獎賽二等獎等獎項若干。出版詩集《仰望的思緒》,文集《淡去的歲月》《明心雅鑑》《蘆花詩語》等。

魯西詩人編輯部

主 編:弓車

副主編:姜勇

責任編輯:翠薇 微紫 王梅芳

微信平臺主編:翠薇

執行主編:董學蘭 張秀功

責任編輯:安 素 畢恩付

特約評論:(以姓名筆畫為序)、劉廣濤、宋來瑩、張厚剛、阿勇、趙月斌

投稿須知:

1.為展示詩人朋友風採,各位給《魯西詩人》投稿的作者,如果您喜歡朗誦,擅長朗誦,那麼,下次投稿時,除了原創首發的文稿,還可以附上MP3版文稿朗誦的音頻(也可以請朋友朗誦)。《魯西詩人》平臺將擇優錄用。

2.《魯西詩人》微信平臺主辦方為聊城市詩人協會,線下有紙媒會刊《魯西詩人》支撐,是《魯西詩人》的主要選稿基地。

3.本平臺現代詩、古體詩、散文詩均可投稿,每次投3至5首;詩歌評論類每篇千字左右。

4.請作者在文後附個人簡介(百字內)、微信號、聯繫電話和個人清晰照片,以附件加粘貼形式投稿。標題註明:作者姓名(或者筆名)+體裁+題目,正文小4號左對齊。

5.《魯西詩人》原創平臺投稿者請務必關注本公眾號,以便聯繫。平臺按投稿先後順序擇優用稿。文責自負。已被其他平臺原創保護的作品切勿再投。

6.因業餘時間編輯平臺,時間、精力有限,請作者自行校對。三周內未被採用可自行處理。同一稿件兩月內勿重投,不按要求和多次重投的不予採納。

7.《魯西詩人》投稿郵箱:luxishiren@163.com。《魯西詩人》微信公眾平臺號:luxishiren。

8.魯西詩人微信平臺圖片大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自行刪除。

關於稿酬:

1.賞金60%左右支付作者稿酬,其餘用於平臺維護等(低於10元不發放)。

2.優秀作品刊發在紙媒《魯西詩人》上。紙媒《魯西詩人》90%以上稿件來自本平臺。

3.每兩周發放一次稿酬。

相關焦點

  • 《滄浪詩話》-詩歌的創作與鑑賞到底有何不同?
    我們今天繼續學習《滄浪詩話》,這應該是我們《滄浪詩話》的第三篇內容。我們先對前兩篇進行一個簡單地複習。在第一篇中我們知道了嚴羽作為九流詩人,卻創造出了一流的詩歌理論,就是我們的主題《滄浪詩話》;第二篇中我們學習了嚴羽的《滄浪詩話》主要針對的是「野逸清瘦」的永嘉四靈,而永嘉四靈是反對杜甫的。
  • 【古文探奇】螢詩-升庵詩話
    品 READ 讀 螢詩 作者簡介 《升庵詩話》又名《樂府詩話》,明代中國詩論專著。共十四卷(另有附錄)。楊慎撰。書中主要為詩人品評與詩歌品鑑,主張向歷代詩歌學習,特別是向六朝、三唐優秀詩歌學習,批評盲目尊唐,對宋詩亦予以肯定。
  • 紅星詩評|讓人隱隱撕心裂肺的詩——讀吉狄馬加長詩《裂開的星球》
    如何構建詩意生活?怎樣品讀身邊好詩?今起,紅星新聞特別策劃推出「紅星詩評」系列,以饗廣大詩歌愛好者。要說最近最火的詩,無疑是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吉狄馬加的最新500行長詩《裂開的星球》。此詩,在老牌文學名刊《十月》以詩歌頭條發表,迅速引起敬文東、燎原等多位著名詩歌評論家的熱議。
  • 覃可:宮白雲的詩《小吉同學》《終結者》讀評
    著有詩集《板嶂山手記》,部分作品散見於《詩歌月刊》《詩潮》《珠海特區報》《南方文鑑》《珠海文學》等詩報刊。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這些詩寫技巧、修辭手法的運用,無疑激發了想像力,增厚了詩意。「一切都已變更,但我們重逢」。這種點化式的句子,放在新詩語境之中堪稱經典。個人認為,它已具備足夠的概括力和代表性,有幾十年來城市化的過程作為前提和背景,其中蘊含了普羅大眾的酸甜苦辣甚至於生離死別等生活日常感受,所含歷史的信息量駁雜豐富。它巧妙的倒裝和轉折,突出了情感的力量並沒有因「世上的變更」而消失殆盡,是一種肯定的指涉。
  • 讀首詩再睡覺|行走在詩歌的邊緣
    行走在詩歌的邊緣文/伊嵐.漩渦裡的落葉如何逃脫樹上的鳥兒喧囂石頭故作沉默詩人寂寞了,詩也寂寞.行走在詩歌的邊緣向後看,背影漸行漸遠我是否會遇見一朵蓮與絢麗的灰燼對視秋天的思念文/伊嵐.《讀睡詩選》入選詩人:伊嵐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讀睡詩社創辦於2015年11月16日,詩社以「為草根詩人發聲」為使命,以弘揚「詩歌精神」為宗旨,即詩的真善美追求、詩的藝術創新、詩的精神愉悅。現已出版詩友合著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
  • 如果有人告訴你他們知道如何讀詩,他們已經錯了|一詩一會
    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起,史蒂芬妮·伯特開始講授如何欣賞詩歌、思考人們喜歡詩歌的原因,至今已在各大雜誌發表上百篇探討詩歌的文章,被《紐約時報》譽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詩歌評論家之一」。然而,她卻奉勸讀者「別去讀詩」,並在《別去讀詩》一書中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她觀察到,如今很多教師和書本都會指導學生如何讀詩,但也使得詩歌被輕易歸為某種單一的事物。
  • 研究詩歌美學與詩歌理論的著作——《隨園詩話》
    袁枚在清代文壇上的地位很高,他的詩歌創作理念影響了乾隆、嘉慶兩朝。他主張的「性靈說」更是成為那個時代詩人的創作指南。當時,在詩歌創作領域以兩種主張為主,分別是「格調說」和「考據說」,這兩種創作思想都強調擬古、復古。「性靈說」的出現,讓清代的詩歌創作走向了正確的發展道路。袁枚把他研究詩歌美學的理論寫成了一本書,這本書就是《隨園詩話》。
  • 一禾讀詩:詩歌長什麼樣子是詩歌的事情
    一禾讀《這個春天》:這是一首極其用心的詩寫,無論從詩的構架、空間的搭建還是詩句的打磨都彰顯出詩人的專注和匠心。不足在於寫作過於用力,不免在文字的呈現上留下「刻意」的痕跡(如詩中場景的布局等)。同時,詩中一連出現的幾個春天的排比句致使詩歌陷入了散文化的路子。
  • 詩林擷英:讀《拾荒》王計兵詩歌有感
    讀《拾荒》王計兵的詩,不是因為他進了央視被採訪而有拍馬之嫌。是因為他的詩有味道!一種打工者的鄉土氣息味。讓你看後贊絕不已!他的每一首都堪稱精典。還有一首《倒影》也是味道十足,我們一起來看下: 《倒 影》 看這些柔軟的水, 是如何將這沉重的山 輕鬆倒吊的 像一位母親,輕輕 提起嬰孩的雙腳
  • 北島:詩歌是我的信仰。餘秀華:詩歌是我的拐杖
    關於詩歌,各有說法。剛看了一個餘秀華訪談視頻,臺下觀眾問:「劉年說『詩歌是人間的藥』,北島說『詩歌是他的信仰』,你認為詩歌是什麼?」餘秀華後面的回答證明了別人對她聰明的評價,因為她沒有按套路出牌,而是製造了一個焦點,她說她無法理解「詩歌是信仰」,更進一步說北島名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是廢話。臺下鬨笑。然而,我卻覺得這話說得好極了,真的。從北島揭示「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到今天大眾無條件認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這短短幾十年,我們終於完成了從抗拒卑鄙到投向卑鄙的人獸進程。
  • 如何把漢語詩歌翻譯為英文詩?
        漢語的詩歌文字簡明,含義豐富,可謂言簡意賅,如何把它翻譯為英文詩呢?首先要了解英文詩的特點,然後注意押韻和詞語修飾。以白居易的後宮詞作為例子,講講如何英譯。
  • 《鄰家詩話》總導演牛魔:雅集、詩歌、故事、生活
    (原標題:《鄰家詩話》總導演牛魔:雅集、詩歌、故事、生活) 近日,
  • 詩歌賞析(詩作者:吳燕青/詩評者:沙浪—香港)
    詩作:影子比光更明亮(文/吳燕青)麻鷹盤旋海空白色海鷗低飛海面白蘭地在蘭桂坊舉杯集體訴訟黑皮膚黃皮膚白皮膚英語法語日語韓語廣東話普通話香港的盼耕教授在其大作《文域礦脈新探》中曾指出:「反向思維在詩歌創作中主要表現為反向意象,反向意象是詩歌創作的活性碳,是中國詩歌的一大特色。」「在人云亦云的氛圍中,反向思維是衝破主定勢,打破悶局的一支奇兵,使人眼前一亮,有一種驚喜。」《影子比光更明亮》一詩有力證實了教授所言非虛。《影子比光更明亮》,當屬才女力作。
  • 兒童詩創作:尋找中國詩歌的童心
    中國自古就有詩教傳統,兒童教育的基本方式都是從詩歌開始,詩歌裡保存著中國文化的基因,在孔子看來,以詩的形式來教化兒童是最適宜的,我們應當將詩教傳統弘揚下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建設文化強國首先要提高文化素養,文化需要從兒童抓起。好的童詩需要具備哪些特質?《詩探索》主編吳思敬提出,童詩要把詩性放在第一位,有詩人獨特的發現和想像力,發出詩人自己的聲音。
  • 從杜甫到北島,我們今天如何讀詩?|世界讀書日
    為什麼體制中的詩歌創作課不能製造偉大的作品?」在今天,「古老的敵意」似乎也指向了詩人的詩作與受眾之間的關係,這不禁令人發問,讀者真的讀懂詩了嗎?一首詩應當如何閱讀?或者說,如果一首詩與現實相關,我們應當如何理解詩歌與現實的關係?借著近期出版的幾本書,我們來談談如何讀詩。
  • 假期應讀詩歌推薦(10):寫給父親的詩(2)
    ——大雪封門[英國]惠蒂埃 雪之歌[美國]莎拉.迪斯德爾Snow Wonder by Charles Ghigna2018年暑假應讀詩歌推薦——假期詩歌(5):詩塾課(228)世界兒童和平條約 聯合國 遠方[美國]安德魯·懷斯 全球的孩子們,早上好!
  • 從詩話批評樣式看東亞文人的共同情懷
    詩歌的繁榮必然帶來詩歌批評的發展,作為漢詩批評的獨特方式——詩話,自然在朝鮮半島、日本得到接受和發展,形成以漢詩為對象的純粹的「東方詩話圈」——包括中國、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的東亞詩話圈。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的深入,漢詩創作的繁榮和發展,宋詩話的傳入和影響,朝鮮半島、日本的詩話創作也相繼產生,並按照各自的文學生態得到了個性化發展。
  • 《竹韻詩話》付梓專刊(一)
    《竹韻詩話》的內容就是「鬥詩批詞」,落日長河在竹韻詩社首創「鬥詩批詞」欄目的初衷,就是一掃吟壇廉價點讚、違心吹捧的不良風氣,而開針砭時弊、褒貶客觀、真誠交流之先河,繼承傳統,領異標新,以期揚葩振藻,弘揚大雅。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有云:「雌黃出自唇吻,朱紫由其月旦。」人物固然可以品評,詩詞品評未為不可,要在能中肯綮耳。吾嘗語人曰:「胸中有丘壑,筆下見波瀾。」
  • 詩賞讀:瞭然詩歌精選13首 | 沉默的羊,在荒草中輪迴
    攝影/山音工作室 祁凱章宮白雲推薦語讀詩人瞭然的詩忽然明白了他為什麼取筆名「瞭然」,天地之大,他都瞭然於胸。在他的詩歌中,明顯地可以感覺到這種「瞭然」的氣息與大自然的蘊藏,滿滿的神性氣質仿佛可以給微小的東西以深長的呼吸。他的詩,是一種詩性意識的自然流動,是神秘的啟示與領悟,上至雪山寺院下至牛羊草木,乃至經幡飛鳥與流水石頭,他皆能自然準確地呈現出它們的象徵與意蘊。緩慢的節奏和明亮的心境是他詩歌的特色,他觀察、發現,在經驗之中探尋經驗之外的維度與無限的秘密聯繫。
  • 詩歌與奔跑相約?《還有詩和遠方》&《奔跑吧》「為愛讀詩」!
    這句詩出自《使至塞上》,是唐代詩人王維記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塞外風光的一首名作。大漠長河的塞外風光千百年來也隨著這廣為流傳的詩篇為人們所嚮往。寧夏中衛,前有黃河之險,後接賀蘭之固,自古就是西北地區兵家必爭之地,境內有著秦、漢、明三代長城,正是一處名符其實的「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