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可以關注我們
進入道教的宮觀,山門內的第一座殿往往為靈官殿,殿中供奉著一赤面髯須,身披金甲紅袍,三目怒視,左持風火輪,右舉鋼鞭,形象極其威武勇猛,令人畏懼的神仙,這就是道教的護法神將王靈宮,又稱火車靈官王元帥。王靈官常塑在山門之內,鎮守道觀.
王靈官又嘗從薩真君傳符法。永樂中,以周思德能傳靈官法,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將廟及祖師殿。宣德中(1426-1435)改廟為大德觀,封二真君。成化初,改觀曰顯靈宮。""夫薩真君之法,因王靈官而行。王靈官之法,因周思德而顯。"。
據明清時期的神仙傳記稱,王靈官原名王惡,湘陰浮梁之廟神,因其吞噬童男童女,為西河的第三十代天師虛靖真人的弟子薩守堅,飛符火焚,將王惡燒成火眼金睛。王惡不服,奏告於天庭。玉皇大帝即賜慧眼並金鞭,準其陰隨薩真人,察有過錯,即可報復前仇。十二年間,王惡以慧眼觀察無遺,竟無過錯可歸咎於薩真人。後至閩中,拜薩真人為師,誓佐行持。薩真人乃以"善"易其名,改王惡為王善,並且奏告天庭,錄為雷部三五火車雷公,又稱豁落靈官。
話說北宋末年,有個道士薩守堅,原是山西西河人,自稱「汾陽薩客」。曾因機緣湊巧,得到當時最有名的高道林靈素、王文卿及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各傳一法,於是道法高妙,名聲極響。南宋初,薩守堅浪跡江湖,為人治病。一次,他借宿在一座城隍廟中,幾天後,當地太守派人將他趕走。原來,頭天夜裡,城隍神託夢給太守說:「薩道士在這兒住了幾天,弄得我起居不安寧,請幫忙好話勸他走。」所以太守有這番舉動。薩守堅也不爭辯,隨即離開。走了幾十裡,遇上有人抬著豬羊過來。一問才知是抬往城隍廟還願的,那廟中的城隍神,十分貪婪,必須用血食祭祀才有靈驗,不然境內便會災禍橫生,疾病流行。薩守堅這下明白城隍託夢太守攆他走的道理,原來是怕他將城隍違背天律、妄求血食的事捅上天庭。薩守堅略一思索,心生一計,拿出一支香來,交給抬豬還願的人,說:「等你還願禮畢,請將這香投入爐中。」那人一口答應,到了廟中真的將香投入爐中。這一下可不得了,只聽得一聲霹靂,爐火直竄上去,將整座城隍廟燒成灰燼。
且說那城隍神本姓王,名惡,一家三百餘口,全靠有人弄些血食之物來祭祀、還願維持生計。廟既被燒,無家可歸,衣食無著,王惡又怒又怨,誓報此仇,便上天庭向玉帝告薩守堅的狀。誰知玉帝也責怪他不該妄受血食,但薩守堅未經奏明天庭就擅自把廟燒了,也有不是,因此,降下玉旨說:「你且去暗中跟隨監視薩守堅。現在賜你慧眼與神器一件,如發現薩守堅有違犯天律的事,馬上將他砍死報仇。」於是暗中跟著薩守堅,伺機報仇。
數年之後,薩守堅來到一處渡口,渡船靠在岸邊,梢公卻不知去了哪裡,薩守堅便自己操起撐篙,撐船過岸,臨下船時,掏出三文錢,擱在船上,充作渡資。上岸來,蹲在水邊洗手,忽見水中有一個人影:戴鐵冠,穿紅袍,手握神器。薩守堅喝道:「你是什麼人,還不趕快現形。」這人只得現形,站在他身邊,自報家門說:「我就是王惡。」並把玉帝派遣之事敘述一遍,最後說道:「我暗中監視數年,先生並沒有違犯天條的行為,今天渡船上無人監管,你仍將船資留下,如此看來,我報復的希望是要落空了。我實在佩服你的道行精潔,願拜你為師,遵守法旨,聽候調遣。」這樣,薩守堅便收王惡為徒,薩真人乃以"善"易其名,改王惡為王善,帶著他到處救濟世人,行善積德。
王善跟著薩守堅多年,收妖捉怪,驅雷降雨,十分勤勉。薩守堅將他的功勞一一奏明天庭。玉皇大帝對王大加讚賞,便論功行賞,封他為雷部元帥,名在三十六天將之列,並派他擔任護法靈官。這樣,王靈官便在道觀進門處牢牢站定了。
先天主將,一炁神君。都天糾察大靈官,三界無私猛吏將。金睛朱發,號三五火車雷公。鳳嘴銀牙,統百萬貔貅神將。飛騰雲霧,號令雷霆。降雨開晴,驅邪治病。觀過錯於一十二年,受命玉帝。積功勳於百千萬種,誓佐祖師。至剛至勇,濟死濟生。方方闡教,處處開壇。豁落猛吏,三五火車。太乙雷神應化天尊。
[注釋]:
王靈官:按《新搜神記》及《通俗編》記載,王靈官本名王善。宋徽宗時人,曾從西蜀薩守堅真人受道符之法,為林靈素的再傳弟子。道教有五百靈官之稱。五百靈官中有四大護法靈官,又稱四顯靈官。王靈官為總靈官,故又稱都靈官。明永樂中封薩真人為"崇恩真君"時加封王靈官為"先天大將火車王靈官"、"玉樞火府天將"及"隆恩真君"。為道教的第一大護法靈官。
⑵先天主將,一炁神君:按《道教全真早壇祝將科儀》中《靈官小贊》言:"靈官天將,道君化身。"即說王靈官為太上老君之化身,為先天一炁所分化而來。據《宗教詞典》稱:王善死後,玉皇封之為"先天主將"。故此處言先天主將,一炁神君。
⑶都天糾察大靈官,三界無私猛吏將:王靈官為五百靈官之首,稱"都靈官"。故此處言"都天"。又靈官之職責為"糾察天上人間之職",且除邪祛惡,主行正義,威猛異常。故此處言"糾罰大靈官,三界無私猛吏將。"
⑷金睛朱發,號三五火車雷公:王靈官為赤面紅須,火眼金睛。故此處言金睛朱發。號,稱作,三五,雷法之樞紐。火車即火輪。故言三五火車雷公。
⑸鳳嘴銀牙,統百萬貔貅神將:鳳嘴銀牙,為雷公之形。貔貅,原指兇猛的野獸。這裡指威猛的神將。
⑹飛騰雲霧,號令雷霆:此言雷祖行使天界,雲霧過往,速度極快。面號令雷霆總部。
⑺降雨開晴,驅邪治病:此四者,乃靈官之職責也。
⑻觀過錯於一十二年,受命玉帝:按《道藏·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言:薩真人嘗寓某處城隍廟數日,太守夢城隍告之曰,薩先生數日寓此,令我起止不安,幸為我善遣之。太守至廟,逐薩使去。薩行數十裡,遇人舁豕往廟酬願。薩以少香附之曰:"去酬願畢,為置爐焚之。"其人如誡。迅雷一聲,火焚其廟,更不延燒民居。越三年,薩至某渡無操舟者,舉籬自渡,置三文錢於舟中,以償渡金。因掬水浣手,見一人鐵冠紅袍,手執玉斧立於水中,薩問之曰:"汝凡何人,速見形。"其人立於側曰:"我王善,即某州城隍也,昨真官焚我廟,我家三百餘口無依。我實無罪,訴於上帝,帝賜玉斧,令我相隨,遇真官有犯天律者,得便宜施行後奏。我隨真官三年,並無犯律者,今日渡舟,真官乃置錢舟中,則真官無報之時矣,今願為部將,奉行法旨……"又有稱跟隨薩真人十二年者。按道教有關壁畫記載,有瓜秧掛錢,為人診病等傳說。今見塑像中,王靈官頭用包巾為黃色者,據言為薩祖收靈官為弟子,用醫生用的包藥物布帛為之。
⑼積功勳於百千萬種,誓佐祖師:據說,從此以後,無論薩祖在何處濟人疾苦,開壇傳教,王靈官則處處護法。積許多功勳。誓願輔佐薩祖。
⑽至剛至勇,濟死濟生:此言靈祖剛勇無比,且為道教護法大神,救人於生死之間。有求必應
⑾方方闡教,處處開壇:此言靈祖跟隨薩真君,在許多地方,以地方風俗,隨方開壇設教,度人接法。
⑿豁落猛吏,三五火車:豁落,為王靈官之府第。猛吏,指勇猛的將吏。三五火車,三五,雷部之總機關。火車,即所駕之火輪。
⒀太乙雷神應化天尊:為王靈官之全尊稱。
仰啟神威豁落將,都天糾察大靈官。
火車三五大雷公,受命三清降鬼祟。
手執金鞭巡世界,身披金甲顯威靈。
綠靴風帶護身形,雙目火睛耀天地。
頃刻三天朝上帝,須臾九地救生靈。
麟牙鳳嘴將三千,虎首貔貅兵百萬。
走火行風前後衛,穿山破石捉邪精。
祈晴禱雨濟世間,附體圓光通事意。
治病驅邪如電閃,收瘟攝毒伏群魔。
飛騰雲霧遍虛空,號令雷霆轟霹靂。
三界大魔皆拱手,十方外道悉皈依。
弟子啟請望來臨,大賜雷威加擁護。
太乙雷聲應化天尊。
經名:太上元陽上帝無始天尊說火車王靈官真經。撰人不詳。一卷。底本出處:明《萬曆續道藏》。
爾時,無始天尊、昔在浮黎天中,集諸天仙無鞅數眾,說無上至真妙法,廣演道德玄微敷歇妙道,展板靈文,觀見下界眾生,俱被六天魔鬼,九醜妖精侵害,生人廣遭塗炭,死亡勝多,鬼怪侵凌,或被水火,劫賊刀兵,諸般若厄,致使種種不一。爾諸大眾,各序分班,諦聽決言。吾昔開闢天地之初,陰陽難分,乾坤來立。吾乃分判清濁,置立乾坤,始分陰陽兩儀,四像八卦,五行,山河社稷,安定星辰日月,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周天分野方定,天下立有君臣,伏羲、神農、軒轅、黃帝,食草為藥,百穀養民,才分男女。堯舜以來,有文武治世,以此人民淳善,化釋化儒,生人生仙,得受安樂。今時,下民不敬三光,欺負神理,十惡忤逆,不忠不仁,不慈不善,不義不孝,毀傷物命,殺害眾生,福盡壽終,當受斯苦。時天仙、地仙、神仙,出班奏曰:下界世民,受事苦楚,作諸方便,如何救度,伏望天尊大慈敷揚,金口大開,利濟度,設法要。是時鹹使聞知,是時拱聽法言。汝諸眾仙聞告所說,要得下方妖魔免諸苦楚,除非豁落火車王靈官,此神赤心忠良,不順妖邪,方斷魔鬼。諸仙奏曰:未聞此神修何德行,位居雷府,有大威力,願聞此憫。
天尊言:此神是南鬥,禹星火之首,燮火萬裡,擲千重火車,豁落飛走乾坤,功莫大焉。
玉帝勑召:鞭龍行雨,奉命布澤,籠哲榻睿纏縛身腰,以此勇猛賜湘潭立廟,鎮方境域供祭。如在唐朝,薩公忽遊廟祠,乃以雷火焚祠。其神奏帝勅,賜金鞭,隨公察過,一十二年,真人道貫先天法顯,龍興西河,功滿位立,登天神於水中,部領副將出現河中,投禮師真,改惡從善,隨侍護教,對師盟天,發誓立願忠心,滴血分明,願隨護侍,誓當輔助帝君護國安邦,奏封為先天御前雷霆猛吏三五火車紏罰鐵面無私豁落雷公職任先天剪除兇惡,專治不忠不孝,違背君親師友諸事。掌管得此,神將下世救度,誓斷妖魔,掃邪皈正,方得清盒。眾仙告曰:如何得此神將,下世救度,免諸苦楚,人民安泰,國土清平。是時,天尊即命金童持符逕往先天所召之,將靈官聞召,同師部領三千銀牙將,百萬夜叉兵,隨即朝天尊,長跪道前,奏曰:吾為豁落位鎮先天,蒙召何緣?吾今勑汝下方,收除魔鬼,救度眾生。靈官奏於天顏,吾師薩公真人,誓重如山,亦同下界,救拔世人。
天尊言:汝當下界,普濟幽冥。真人、天將,再拜奉勑而宣秘咒誓章。九天猛吏神,威鎮九天庭。出入三界外,忠臣助帝君。勇身金甲現,怒容收火精。紅袍如電閃,綠靴匝地行。龍索雷火帶,風雲繞定身。統豁諸帥將,大力夜叉神。左右承天命,吾奉紫微君。玉帝賜吾旨,金鞭手內擎。火車如風轉,一轉萬裡程。專尋忤逆事,金鞭立現形。遣吾上天界,朝奏玉皇尊。遣吾入水府,四海波濤番。遣吾到陽間,立便救眾生。遣吾入地府,直至陰境宮。遣吾命帥將,帥將即通靈。遣吾救病者,病者即安寧。遣吾捉鬼者,摧破諸鬼營。遣吾捉妖怪,穿山破石尋。遣吾救大旱,一時雷雨傾。
遣吾祈雨者,齄雨霖霖。遣吾止風雨,風雨即時停。遣吾要晴者,天地即時晴。遣吾焚怪廟,怪廟化微塵。遣吾摧生者,胎孕順轉輪。遣吾煞伐者,啖怒動壇庭。遣吾要雷者,雷鼓響驚人。遣吾起風雲,風雨即便興。遣吾紏真官,金鞭立面陳。遣吾起土者,土皇心膽驚。遣吾治瘟者,瘟司即便行。遣吾奏帝者,玉帝準吾言。與吾同終始,便為玉帝臣。共汝發誓願,誓願救眾生。汝若有犯者,金刀碎斬形。永受毒刑險,無復睹光明。汝若自負誓,萬劫失人身。我若自負誓,永世配魔群。汝若奉吾者,吾神側耳聽。懃心奉吾者,吾當速現形。不是呼吾號,決不赴壇庭。若是呼吾號,平地現真形。壬癸吾降日,受持當要勤。淨茶棗湯獻,桃木香上焚。吾在左右現,安心不得驚。共汝發誓願,誓願救眾生。與汝功滿日,同汝入先天。急急如元陽上帝律令。
薩公誓咒曰
西河薩守堅,掌握九天權。叱吒豐隆君,策役嶽瀆泉。五行任顛倒,揭開坤與乾。三華朝頂上,七炁灌靈根。呼雷吸雷霆,仰汝俯祇靈。萬物補吾身,一炁曰先天。普斷妖魔精,殺伐諸鬼營。王帥猛麒麟,返望歸玄真。吾奏金闕庭,命汝點雷霆。吾押汝姓名,到即隨召臨。命汝逞威靈,五嶽俱摧傾。命汝誅妖精,鬼魅母過形。命汝紏真官,金鞭駕火輪。命汝救眾生,民物以安寧。命汝救生產,胎孕母子分。命汝督天丁,旌旗族中軍。命汝召吏兵,分營左右屯。命汝附生童,報應直分明。命汝收威聲,拱手立壇庭。吾不負汝誓,汝當速現形。汝不負吾誓,吾當勞汝能。吾若負汝盟,永墮北羅城。長夜風力冷,萬劫失人身。汝若負吾盟,霹靂碎分形。真性配魔群,劫劫墮幽冥。汝遵吾盟誓,積功升天庭。靈官遵師咒,直人曾有令。立法以度人,滴血以為誓。普救諸皇民,強邪並頌崇。疾速滅其形,早晚持吾號。憑誓現真形,不是呼吾號。決不赴汝名,吾不助玄教。其受天威形,急急如律令。
薩公又誓咒
西河薩守堅,本位立先天。唐朝方得道,道法闡興隆。降伏諸妖魔,鬼怪滅其形。城隍並社令,五嶽四瀆者。叩齒總伏降,若有不伏者。飛文奏上清,太極降下降。吾在先天行,王帥猛吏將。金鞭駕火輪,指天天為誓。指地地為盟,印令吾手掌。降伏諸魔精,敢有逆吾者。碎斬化為塵,若有順吾者。吾當奏帝君,急急如律令。
師帥奉禮咒畢,辭往下方,收攝群魔,斷除邪鬼,判分人道,冤業消散,願炁和平,天德以清,地德以寧。時逢道恭,六合同仁,九炁均平,除邪輔正,國土豐盈,兆民歌唱,普天興隆,帝基攸久,邊域不爭。收攝已盡,俱赴天闕朝睹尊顏,伏旨禮謝。
天尊言:汝乃師帥功大有勞,民得安主,冤魔消釋。眾仙長跪,面禮白言:既汝師帥收攝,下界群魔俱已清淨,功莫大焉,人天利益,得觀光明,伏望天慈宣說寶誥,贊詠其師,敷揚天將,已旌凡世。
天尊即說寶章,而作頌曰。
薩君寶誥
志心皈命,派流西地,跡顯隆興。施財合藥濟群生,積行累功修至道。授鐵師之教旨,掌王府之雷書。身披百衲伏魔衣,手執五明降鬼扇,代天宣化咒棗書符。連風雷於咫尺之間,剪妖魔於鬥罡之下。道參太極,位刊先天。松筠野鶴,任縱橫遐邇,孤雲常自在。方方闡教為萬法之宗師,處處開壇作後人之模範。都天宗祖一元無上薩公真君。
王靈官寶誥
志心皈命先生主將,一炁神君都天紏罰大靈官,三界無私猛吏將,金睛朱發,號三五火車雷公,鳳嘴銀牙,統百萬貔貅神將,飛勝雲霧,號令雷霆,降雨開晴,驅邪治病,觀錯過。於一十二年,授命玉帝,積功勳於百千萬種誓。佐祖師,至剛至勇,濟死濟生,方方闡教,處處開壇,豁落猛吏三五火車大靈官王天君。
啟請誓咒
仰啟碧雲大教主,一元無上薩仙爺。先天雷部大尚書,親授鐵師傳妙旨。
手執五明降鬼扇,身披百衲伏魔衣。常將鐵鑵食加持,普濟含靈皆得度。
咒棗書符皆有應,代天宣化總無私。雲遊天下至龍興,鐵面將軍潭底現。
一十二年觀過錯,百千萬種積功勳。妄把誓盟朝上帝,普令三界悉皈依。
治病回生如返掌,開光附體闡威靈。我今啟請望來臨,伏望師恩加擁護。
靈官啟請咒
仰啟神威豁落將,都天紏罰大靈官。火車三五大雷公,受命三天降鬼祟。
手執金鞭尋世界,身披金甲顯威靈。綠靴風帶護身形,雙目火睛耀天地。
頃刻三天朝三帝,須臾九地救生民。銀牙鳳嘴將三千,虎首貔貅兵百萬。
走火行風前後衛,穿山破石捉妖精。祈晴禱雨濟世間,附體圓光通事意。
治病驅邪如電閃,收瘟攝毒伏群魔。飛騰雲霧遍虛空,號令雷霆轟霹靂。
三界大魔皆拱首,十方外道悉皈依。我今啟請望來臨,大賜雷威加擁護。
急啟請咒
手執金鞭駕火輪,腰纏龍索怒雙睛。黃巾朱發連環甲,風帶藍袍列護身。何勞妙手圖吾像,但願君心合我心。指揮五雷傳號令,妖邪鬼魅化微塵。我今啟請望來臨,大賜雷威加擁護。天尊言誓章已畢,如斯經咒。此經尊重,莫可難言。上消天災,下禳地禍,保鎮帝王,護國安民,驅瘟滅祟,殄除火精,官司消散,私事和平。此經能離惡獸,消散災迍。能滅惡人,利益眾生。所求遂意,所願者成家。有此經,宅舍光明。佩帶此經,護衛身形,消除厄難,保命延生。看誦此經,禍去福臨。日誦此經,保佑安志寧。夜誦此經,夢魅不侵。心誦此經,口舌不生。常誦此經,保命延齡。時誦此經,諸災不侵。國誦此經,邊域不爭。主誦此經,隆昌保寧。誦之千遍,身有光榮。誦之萬遍,升騰紫雲。抄寫施人,福祿增榮。印施千本,家眷昌隆。散施十方,善福加增。廣勸世人,陰隙無窮。即得南鬥,上生北鬥書名註上生籍,勾落死名。祖宗生化,地獄無門。凡在頂禮,隨感通靈。一切有叩,無願不成。若遵經旨,福自來臻。此經難遇,遇者緣人。說經將畢,龍鶴來迎。是時,大眾聞說此經,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天尊還於玉京,真人帥將拜謝而退,稽首皈依無極大道,志心禮謝無上至真三寶。
真人復贊咒曰
派流西蜀,哲向在合藥。救濟生靈,咒棗書符。代天宣化,雲遊天下。立法度人,救苦宗師。一元無上,西河救苦。薩公真人,孤雲野鶴。野鶴孤雲。
孤雲野鶴任縱橫,野鶴孤雲常自在,一心皈命持誦奉行。
太上元陽上帝無始天專說火車王靈官真經
明朝永樂年間,杭州道士周思德,因會王靈官法術名聲顯赫於京師。據《新搜神記·神考》記載,周思德行「靈官法,知禍福先,文皇帝(朱棣)數試之,無爽」。以至「至招弭祓除,神鬼示魅,逆時雨,災兵,遠罪疾」,無所不能。
永樂皇帝為王靈官在禁城之西建天將廟及祖師殿,供奉王靈官和薩祖,內奉二十六天將,以王靈宮為首。永樂皇帝便一個世傳的靈官藤像,藤像份量很輕,永樂皇帝將其放入寢宮,「崇禮朝夕,如對賓客」。永樂帝雄武大略,徵戰一生。每次出戰,都帶上靈官藤像,作為軍中的保護神。第五次出徵漠北,打到金川河時,忽然藤像重得抬不動了。永樂帝禱告,答曰:「上帝有界,止此也。」不久,永樂帝果然病重,不能前行,最終病死在返京途中。
可見,神明「靈驗」的的故事不勝枚舉,亦表明靈官信仰的深遠。宣德年間,明宣宗將天師廟改為火德觀,並封薩真人為「崇恩真君」,王靈官為「隆思真君」,並加封為「玉樞火府天將」,又在現內建崇恩殿、隆恩殿。
據《火車王靈官真經》載,王靈官專尋忤逆事,誓重如山,救拔世人。
遣吾上天界,朝奏玉皇尊。
遣吾入水府,四海波濤翻。
遣吾到人間,立便救眾生。
遣吾入地府,直至幽陰宮。
遣吾救病者,病者即安寧。
遣吾捉鬼者,摧破諸鬼營。
遣吾捉妖怪,穿山破石尋。
遣吾救火者,一時雷雨傾。
逍吾祈雨者,滂沱沛甘霖。
遣吾止風雨,風雨實時停。
遣吾要晴者,天日即朗清。
遣吾焚怪廟,怪廟化微塵。
遣吾催生者,胎孕順轉輪。
遣吾殺伐者,噉怒衝雷霆。
遣吾驅雷者,雷鼓響驚人。
遣吾起風雲,風雲即便興。
遣吾糾真官。金鞭立面陳。
遣吾起土者,土皇心膽驚。
遣吾治瘟者,瘟司即便降。
遣吾奏帝者,玉帝準吾言。
總之,王靈官為人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糾察天上人間,除邪祛惡,不遺餘力,於是老百姓贊曰;「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
本文部分採編自網際網路,出處原創不明,若有侵權等問題。敬請原創作者與我方聯繫處理,直接聯繫公眾號即可。
點擊連結查看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