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業揚名處,喬峰埋骨地,雁門關那7年,是楊家將最幸福的時光

2020-12-14 昭烈名臣

雁門關是個神奇的地方,小時候看到喬峰在這裡自殺,第一次看電視留下了傷心的眼淚,本以為雁門關只是小說虛構或者誇大的地方。

後來才明白,雁門關的真實故事遠比金庸先生寫得還要精彩,中國歷史上很多 名將,都曾駐守雁門關,守衛著農耕民族的生命線,用鮮血捍衛著自己的榮譽。

雁門關,位於山西省代縣,相傳連南雁北返都沒法飛越山巔,要從山間縫隙之中才能通過,所以謂之「雁門」,是中原漢地自外長城以後最關鍵也是最後的一道屏障,歷代帝王都派出了當世最強的將軍鎮守邊關。

戰國時,趙將李牧奉命常駐雁門,大破匈奴十餘萬騎。秦時,始皇帝遣大將蒙恬率兵三十萬,出雁門北擊匈奴,西收河套之地,並修築了萬裡長城。

漢時,李廣曾在此與匈奴交戰數十次,緊守漢家門戶,被匈奴人稱為「飛將軍」。唐時,薛仁貴為代州都督,鎮守雁門。

而今天我們的主角楊業,號稱楊無敵,而他這個稱號,如同飛將軍李廣一樣,也是在駐守邊關不斷的戰鬥中才得來的名號。

飛將軍李廣事跡似乎沒有楊業多,因為後來有了楊家將的故事,導致了楊家將的名氣比宋朝最牛的將軍還要牛,但事實上李廣的故事,司馬遷講的很精彩,但楊業的故事真的很難講。

因為你聽到的大部分楊家將的故事都是瞎編的,這種看似在頌揚楊家將的行為,實際上抹殺了歷史上真實的楊業。

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的故事究竟是怎樣的,這個楊業要開口講,還真的是很難。

(1)請記住我的名字

要講某人,首先是名字,但楊業的名字有點特殊,因為他總是改名字,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某個好漢說,老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叫某某某你記住了。

但楊業是改過名字的,因為在那個亂世,不管你多強,可能連自己的名字都保不住,楊業曾經叫劉繼業,這是他養父劉崇給起的名字。

劉崇是北漢的皇帝,劉繼業自然是北漢重要的將領,在與宋軍的戰鬥中,這個劉繼業讓宋軍吃了不少苦頭,好幾次差點俘虜這個北漢重要人物,但都被他逃脫了。

後來劉繼業改名叫劉業了,因為劉繼元做了皇帝,從輩分的排字上你可以看出,劉繼業和劉繼元是同輩的人,儘管早就不是劉崇的直系後代了。

北漢後期皇位繼承很混亂,但不管怎麼說,劉繼業肯定不能再叫這個名字了,因為要避皇帝的諱,所以他改了名字叫做劉業。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北漢廣運六年),在最後的太原攻防戰中,劉業最後一次給了宋軍狠狠的打擊,但趙光義鐵了心不計成本的要攻下太原,最終北漢皇帝劉繼元出城投降,從一代猛將就歸了大宋。

歸宋之後,楊業再也不需要姓劉了,因為他本來姓楊,從此世上沒了劉業,多了一個能徵善戰的楊業,很快成了大宋冉冉升起的將星。

不管怎樣,楊業總算有了自己的名字,無論生死,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從此就叫楊業,並馬上開啟他最光輝的時代。

攻下太原後,趙光義企圖一舉收復燕雲十六州,於是強行北伐最後大把,在危機關頭,楊業救了他一名,回朝之後,趙光義考慮他楊業的能力,任代州知州兼任三交駐泊兵馬部署,駐防地點就在雁門關。

一個剛剛投降的將領,趙光義就能委以重任,可見楊業的種種表現足以讓皇帝信任他,而且這可不是一般的信任,守衛雁門關,可是能力加忠臣的雙重信任,邊關將領能力和忠誠缺了任何一樣,皇帝都不會用的,尤其是像雁門關如此重要的關隘。

(02)雁門關大捷

憑藉著多年的邊關經驗,楊業在邊關的防務做得非常好,尤其是在太平興國五年(980年)三月,遼景宗發兵十萬攻雁門,這一戰是對前一年宋朝北伐的報復。

這次宋朝軍隊徹底一雪前恥,就在一年前潰敗逃亡,屍橫遍野的慘劇差點就讓趙匡胤十幾年培養起來的軍心和士氣,徹底垮掉。

這次遼國人氣勢洶洶,他們以為宋軍已經徹底不行了,佔了幽雲十六州之後,他們這一次要徹底拿下中原,就像當年耶律德光所做的那樣。

這次遼國的統帥是,西京節度使蕭多囉與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海,出幽州進犯漢地,進攻地點就選在了代州絕險雁門關,十萬大軍壓境,這是關乎宋朝命運的一戰。

這次的主角是楊業,但是不得不說一說潘美這個人,此時的潘美是楊業的頂頭上司,這種關係一直維繫到七年之後,楊業生命的終點。

沒錯,就是那個在楊家將演義中出現的大奸臣潘仁美,但真實的歷史不是這個樣子,潘美是宋朝第二軍事強人,當然如果純粹按照軍功算的話,潘美應該算第一。

第一之所以給了曹彬,純粹是因為皇帝更喜歡曹彬,原因只有一條,曹彬更聽話,這一點很重要,後來會講到,敢不管潘美是第一還是第二,在整個宋朝這已經是頂級軍事強人了。

從真實歷史來看,正是有了宋朝頂級軍人作為自己的上司,楊業才有了在雁門關大放異彩的機會,這一點很多歷史事實都可以證明。

潘美作為主帥,率領大軍於雁門關下列重兵,到了這個時候真刀真槍幹吧,那個時代的宋軍依然有柴榮和趙匡胤的影子,同時令部下楊業領麾下數百騎西出井陘,由小路迂迴自雁門關北口,埋伏在那裡,伺機而動。

結果潘美和楊業這兩個當世最強的軍人,強強聯合,從北往南突襲遼軍,與潘美前後夾擊,大敗遼兵,殺其領軍元帥節度使、駙馬、侍中蕭多囉,生擒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海,史稱雁門關大捷,本想趁機撈一票的遼國這一次算是狠狠的栽了跟頭,同時也讓楊業徹底揚名塞北。

大捷之後,楊業因此被提升為雲州觀察使,依然兼任鄭州、代州的職務,從此關於雁門關的傳說,接上之前朝代的,在宋朝這裡又有了一段傳說。

那就是楊無敵楊業的傳說,駐守雁門關七年時間,契丹人看到楊家將的旗幟就望風而逃,即刻逃遁,我們民族總是對那些誓死保衛我們平安的人讚譽有加,楊業就是屬於那種保衛這深厚無數中原兒女平安的人。

在這段時間裡,趙光義也是對楊業無條件信任,邊關大將本就容易遭人誹謗,歷史上無數邊關大將不是死在了敵人的刀下,而是死在了自己人手裡。

更何況楊業還是個降將,但宋太宗只要是有詆毀誹謗楊業的奏疏,全部都送到楊業那裡,有了這樣的信任,楊業在雁門關盡情發揮著自己的能力,死死的守護著宋朝的北大門。

在這七年裡,應該是楊業最幸福的時光,也是楊家將最高光的時刻,保家衛國是每個軍人的無上榮耀,楊業做到了。

(03)趙光義的夢想

但幸福的時光總是容易過去,趙光義沒死,潘美依然還是楊業的領導,但為什麼如此美好的事情,不能再繼續了呢,明明是在一起共同殺敵,共創輝煌的好兄弟,潘美和楊業怎麼就變成了後世嚴重不共戴天的仇人呢。

這一切都源自於趙光義的一個夢,趙光義其實沒有夢想,柴榮的夢想是打敗契丹,燕雲十六州根本就不放在眼裡,趙匡胤的夢想是奪回燕雲十六州,至於契丹,實在是有點力不從心,能買回來最好吧,實在買回回來那就用積攢的錢財,打仗收服燕雲十六州。

但趙光義呢,他沒有夢想,他的夢想很簡單,很多人都曾經有這樣的夢想,那就是超越自己的哥哥,趙光義自從坐上皇位之後,超越自己的哥哥,就成了他最大的追去。

滅了北漢,已經可以算超越哥哥了的,但所有人包括趙光義自己都覺得,滅北漢,完全是趙匡胤的餘威,而且北漢遲早被滅,這點功績根本不足以讓他超越哥哥。

趙光義要做的是,北上收服燕雲十六州,這才是真正能超越哥哥的行動,為此他自上次北伐之後,又準備了七年,這七年是楊業最幸福的七年。

這次北伐,不但成了這個宋朝國運的轉折,成了宋朝軍人的噩夢,也讓楊業喪命,更憋屈的是,讓潘美喪名,一個功勳卓著的人,就此暗淡下去。

更意想不到的是,從明朝開始,潘美的形象開始變得負面,完全就是大奸大惡之徒,絲毫沒有了當年大宋開國將軍的威名。

而造成這一切的雍熙北伐,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呢?

相關焦點

  • 楊業和「楊家將」|代州風情
    正是他們,挺起了祖國堅強不屈的脊梁,支撐起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不朽精神;正是他們,拋灑出滾燙的熱血,書寫出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悲壯史詩,使幾千年的文明史生生不息,延續不斷,使幾千年的發展史壯麗多彩,輝煌無比。一千多年前,山西北部的雁門關、寧武關、偏頭關一帶,曾經是北宋時期中原人民反抗北方契丹貴族侵擾的抗遼主戰場。
  • 楊家將楊業外號「無敵」,他是怎麼死的?專家:中了自己人激將法
    但今天要講的這位,確實是歷史上實實在在存在的楊家大將——楊業。 宋太宗又考慮到楊業對邊境的戰事很有經驗,又改任他為代州知州,太宗密封錦囊給他,賞賜的財物非常豐厚。作為被降服的將領本應該受到如此的待遇,楊業也因此十分感激宋太宗,欲要報效於他。 後來遼景宗發兵十萬攻打雁門關。當時楊業守著雁門關,這正是楊業大展宏圖的好時候,但是一看遼軍數萬人馬,自己手下只有數千人。
  • 楊家將中哪個人最厲害?遼國將領耶律休哥,真是喬峰原型人物嗎?
    楊家將中有很多人物,都是我們熟知和喜歡的。但是,若是說影響力最大的,肯定就是楊業,楊延昭和楊文廣他們三代人了。這個時候就有人說楊宗保、穆桂英等人影響力也很大,但是,不得不說他們都是杜撰出來的人物,在中國歷史上是沒有存在過的。
  • 雁門關巡禮
    9月10日,山西省第六次旅遊發展大會《走進雁門關》舉行儀式之日,師兄弟張啟飛、陳儒、張意中、範振碩、何民生,師姐妹李桂珍、杜玲風、亢秀琴、吳建英大家相約,我們迎著晨曦,從北魏古都大同出發,帶著歷史去感受3000年前的軍事要地一一雁門關。        登上雄偉的雁門關城頭,遙望蒼茫歷史,心中湧起一種無 邊的感動。歷史風雲變幻數千年的雁門關,展現出一派宏達雄渾的邊關風情。
  • 楊家將中的楊業是一個怎樣的人?
    公元1089年,蘇軾之弟蘇轍作為北宋使者前往遼國恭賀遼主壽辰。路上,他穿過古北口的一處山坡,此山坡上有一座前人留下的廟宇。 這座廟便是鼎鼎大名的楊無敵廟,紀念的是北宋名將楊業。他有一個更為人熟知的稱謂——楊老令公,即楊家將中的抗遼第一人。 楊業,本名楊重貴,原籍麟川新秦,因長期在太原生活,故《宋史》稱他為太原人。楊業乃為將門之後,其父楊信為麟州刺史,臣附於北漢。 楊業少時倜儻任俠,善於騎射,喜好打獵,而收穫往往多於常人。
  • 廊坊將建楊家將文化小鎮,就在...
    廊坊楊令公廣場位於香河縣五百戶鎮后土門樓村,是傳誦千年的楊家將靈魂人物楊業的埋骨地。
  • 楊家將保護宋朝抗擊遼兵,卻在金兵滅宋時沉默,嶽飛死後世人才懂
    他們的名字大家也不陌生,那就是楊家將。聽過他們名號的人都知道楊家將對當時的宋朝忠心耿耿,深受當時老百姓的愛戴,大家都認為他們是忠心勇武的化身。在每一次遼國入侵的時候,他們都會挺身而出,擊退遼兵,保得一方平安。那為什麼在金人滅宋的時候,他們卻視而不理呢?
  •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出來救國?
    得益於電視劇以及民間小說對楊家將的生動刻畫,我們印象當中的楊家將一直都是一群忠勇衛國、軍事素質過硬的職業軍人。楊門女將、佘太君老年掛帥、穆桂英掛帥等一系列傳奇故事讓我們對楊家將充滿了敬重和好奇。
  • 王侁故意激怒楊業,楊家將主將楊業為何選擇上當?為了融入大環境
    楊家將的故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詳,楊家將指的主要是楊業和他的那幫仔們,他也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楊老令公。不過楊業早年並不是宋朝的將領,他是北漢將領,甚至跟遼國有很深的淵源,因為當時北漢是依靠遼國才建立起來的。宋太祖趙匡胤沒有滅亡北漢,這個任務就落在了宋太宗趙光義身上。趙光義北伐的時候,擊敗了劉繼元,當時楊業力戰不敵,最終選擇歸降宋太宗。
  • 山西雁門關,長城最險的關隘之一,楊家將曾在此大顯身手
    萬裡長城上的關隘,雁門關大概是最知名的關隘之一。雁門關頻繁的出現在各種歷史書籍、小說、影視作品中,現在這裡也是一處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山西省的一處旅遊勝地。
  • 楊業,一代戰術奇襲天才的悲情人生
    歷史上古今中外很多名將都有軍事冒險的特性,最著名的就是拿破崙了,一生大小數百仗幾乎都在冒險;還有曼施坦因,制定「鐮刀閃擊」法國的作戰計劃;包括我們的劉鄧大軍千裡挺進大別山,那也是一種軍事冒險。楊業之所以具有這種武將的特質,與他所處的具體環境是分不開的,因為楊業自幼追隨北漢世祖劉崇,劉崇還賜他姓名為劉繼業,後成為劉崇的保衛指揮使。
  • 為何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後人不出來護駕救國?真相很殘酷
    楊家將指的是是北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族,爺爺楊業,兒子楊延昭、孫子楊文廣等人為抗擊契丹人做出了巨大貢獻,故而被後人所傳頌。公元960年,趙匡胤手握軍權,於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建立了北宋王朝。按理說,在宋朝這麼一個重視文臣、輕視武將的國家,出現軍事名將是很難的,更何況楊家這世代名將之家呢呢?在文學作品之中,楊家將更是在原有的基礎之上被誇大了,其實除了楊業、楊延昭、楊文廣這三人之外,其他人的事跡大多都是文學家所杜撰出來的,都是在歷史上並不起眼的小字輩,就算是楊業等三人,也並非如文學作品中宣揚的如此大有作為,這也是為何宋亡之時,無楊家將站出來的原因。
  • 楊家將歷史文化遺址遺蹟概述
    楊家將文化,是集楊信、楊業、楊延昭、楊文廣祖孫四代及其家族、部曲組成的群體,涵蓋關於楊家將的文學作品、民間傳說、文化遺存及其反映出的思想哲理、精神傳承和對後世的深遠影響。楊家將文化遺存,包括古戰場、城堡、關隘、駐地、村落、祠廟和紀念地等遺址、遺蹟,是楊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滿門忠烈的楊家將有後代嗎?後人分布在哪裡?
    到了明代,民間又把他們的故事編成《楊家將演義》、《楊家將傳》,用小說評書的形式在社會民間廣泛傳播。但是歷史與演義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楊家將的故事源頭肯定要說楊業,楊業,即演義中的楊令公,他是宋初名將,因抗擊契丹英勇善戰,得名「楊無敵」,最後被契丹俘獲,絕食三日而死,壯烈殉國。
  • 雁門關
    不僅改善了通往景區道路狀況,還在景區入口處豎立了巨大的楊六郎雕塑及楊家將雕塑群等,翻新了雁門關民俗村,決心將景區打造成為集「吃,住,行,遊,購,娛」等功能為一體的,邊塞文化旅遊目的地。這樣,遊客在「歷代名人壁」附近的停車場停好車後,就可在穿過「楊家將雕塑群」時,一一辨認雕像群中的各個歷史人物人物,回想當年楊家將抗遼的英勇壯舉。
  • 顧全芳 ‖ 明清以來的楊家戲
    按此記有據楊家將演義者,亦有與相左者。演義亦屬誤會,不妨互為異同也」。從這裡可以了解到,楊家將傳奇《三關記》,既有宋元以來傳說戲曲的承襲,也有自己的創造。這創造,豐富了楊家將傳說。另外,在《詞林一枝》中,還有《三關記焦光贊立祠祭主》,演的是焦贊等聽說楊六郎被害,為六郎建廟塑像。
  • 天下要塞它為首,雁門關有多重要?控扼中原關中,若失守後果難測
    這個建築奇蹟始建於春秋戰國,北方的燕國和趙國最早修建長城,而秦朝將斷斷續續的長城連在一起,統稱為萬裡長城。在長城沿線的關隘很多,大大小小近百個,其中有一些大關口是古中原王朝的國家命脈所在,歷朝歷代都備受重視。這其中,雁門關就是長城沿線的重中之重,號稱"中華第一關"。
  • 百家爭鳴:義膽英魂—「無敵」楊業與《楊家將》的演繹故事
    曾對隨從說:「我將來當將軍帶兵,也要像用獵鷹、獵狗追逐野雞、野兔一樣。」成年後因驍勇善戰出名,多次立下戰功,每次都能取勝,時人給他起了一個綽號「無敵」。 歸順大宋 公元979年,宋太宗徵討北漢,平時就聽說過楊業的名氣,重金懸賞尋求他。後來楊業所守的古城非常危急了,楊業勸北漢皇帝劉繼元投降,來保全性命。
  • 楊家將抗遼的故事流傳千古,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是什麼樣的?
    他們的故事在歷史上已經流傳了千百年, 如今在很多電視劇上也可以看到有關於他們的身影,包括在一些文學作品中也會提到他們,楊家將驍勇善戰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民間也對他們都有讚揚,楊家將為了抵抗遼人的侵略,血濺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