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苗族服飾種類與分布

2021-03-01 苗族環球視野

90%的苗族都關注「苗族環球視野」,點擊關注更多苗族精彩內容

「苗族環球視野」,真正屬於苗族老百姓的視野,歡迎來稿來信,投稿個人微信:wdxczq(長按複製)

點擊觀看箭竹苗族鄉本土苗族歌曲《畫眉叫》 



四川苗族服飾種類與分布

楊永華

四川苗族屬於大散居小聚居,但其服飾仍世代流傳,保持著較為鮮明的地域民族特色,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逐步趨向現代化。

苗族服飾蘊含著歷史印記、語言文化、社會特點、審美意識、區域風貌特徵等諸方面的內容。

據貴州省博物館吳仕忠教授歷經三十年收集的《中國苗族服飾圖志》載,全國不同苗族服飾共有173種款式。由於苗族居住分散,地域遼闊,形成服飾各異,四川苗族服飾也是色彩斑讕,絢麗多姿,古樸典雅。

清朝時期,四川苗族服飾逐漸有所變化,部分地區男裝趨於漢化,男人穿長衫子,有蓄留長辮的,但不普遍,珙縣、筠連、興文等少數地區,婦女也有剃頭、蓄長發於頭頂、額蓄劉海、或用頭髮索包頭,再纏長帕等裝束。

在長期的歷史長河中,四川苗族服飾按照地域,在用布、色彩、花紋,保持了較強的穩定性。改革開放後,服飾的穩定性被打破,服飾在顏色布料選擇,花飾類別上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市場銷售的各類布料和各色花邊都可以成為他們點綴和美化服飾的用料,男子裝束已基本趨於社會大眾化,只有在婚禮、喪葬、節慶活動中,才能看到男子著傳統裝束。女子服飾則得到了較好的保留和發展,根據田野資料調查採集和相關學者認定,四川苗族服飾共有十種代表性的裝式,即:


珙縣王武寨式:

婦女頭包花巾,呈M角狀,外纏白帕壓額,穿左襟花衣,衣長齊胯,下著蠟染彩花百褶裙,系花圍腰,腰間系花飄帶,纏黑色布裹腿。近年來頭飾已逐漸向珠簾式改變,纏裹腿亦改為穿黑色緊身棉毛褲代替。王武寨式服裝,是珙縣苗族的標誌性服飾,流行於珙縣和興文玉秀等地。

興文縣九姓式:

婦女頭飾用十多根發索與髮辮纏頭,再包八九層頭帕,或用竹圈裹黑帕,中層復纏白帕,最外邊沿拴挑花勒子,前額垂彩穗吊珠,帕尾一截繡花,打結後垂於後背,頭頂用花巾覆蓋遮搭。上裝胸襟託肩飾壓條及挑花寬飾,雙袖筒另屬,穿時再套上桶飾袖套。腰拴繡花飄帶於後,正而拴繡花短圍腰於胸前。平時穿褲,隆重場合穿裙。九姓式服裝,在興文縣除大壩芭茅灣、黑林壩外,全縣幾乎都是這種款式。九姓式苗裝在四川具有一定代表性,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朝廷曾汳畫匠在九姓苗寨畫「苗人」「苗婦」像,編入《皇清職貢圖》一書,並配有文字記述,這是四川最早記錄苗人服飾的畫像。1943年,民國「中央研究院」芮一夫曾到古宋縣(現興文縣)九姓苗寨拍攝苗族婦女服飾照片,現存於臺灣研究院,也是反映這一地區苗族服飾最早的相機黑白照片。上世紀末,九姓苗裝又收入《中國苗族服飾圖志》173種款式之一。

筠連縣高坪式:

婦女頭包黑帕,穿右襟青色長衫,前擺長至腰,後擺長至脛,後擺下沿有花邊,鑲紅、黃、綠、藍花色。蠟染百褶裙尾拼豎條形花邊,與上衣後擺花邊相接,互為映襯,美觀和諧。黑色繡花圍腰,拴綠色絲質腰帶,帶尾打結垂於後,裹青色綁腿,近則改為穿緊身褲替代。頭飾也有挑花幾何圖案方塊型帽式,現已逐漸改為珠簾式。男子包青帕,著麻布長衫,拴綠色腰帶。高坪式服裝,古樸端莊,流行於筠連縣苗區。

敘永後山式:

婦女頭纏青絲帕,年輕者於外層纏挑花勒子。前額垂彩穗或吊珠,彩穗以花毛線扎制而成。身著刺繡五彩花鳥飾或各色花紋衣襟,盤肩和雙袖配套。下著蠟染繡花縐裙或百褶裙,裙邊鑲嵌紅布條,膝下纏白布綁腿。男子頭包白底花布帕,衣衫與腰帶素色無花。流行於敘永後山和興文大壩芭茅灣、黑林壩等地。

敘永摩尼式:

婦女挽發為圈,以朱紅線盤於頭。身著右方準大襟,襟過肘,袖部刺繡花鳥圖案,外套無扣天袖對襟,長至膝蓋,雙肩飾花。背後合攏處系圍腰和腰帶。圍腰上端繡幾何圖案,腰帶上飾塊狀花紋。後背垂吊紅色絲穗和四幅繡有花紋的飄帶。下著蠟染百褶裙至膝,圍腰和腰帶下露出裙擺少許,膝下纏白布綁腿,男子著麻布長衫。

古藺箭竹式:

婦女頭包黑色羊毛織帕,帕長丈餘,纏繞如盤,外纏黃色飾花條帕於正前,並佩插銀簪、項鍊等飾物。上衣以藍色布為底,胸襟飾大塊挑花幾何圖案,長寬約尺許,以黃色菱形為主紋,並點綴紅、綠色小花。裙為蠟染麻布,鑲長三寸、寬二寸的紅布條或紅花布作邊,再鑲嵌寬窄不同的黃布條相配。裙外系衣服色調相諧的圍腰,多以青、藍色布為底,上拼兀型黃色花邊條帶,後腰系兩端挑花或繡花的腰帶,膝下纏白布綁腿。男子頭包飾花頭帕,頭髮四散露於帕外,身著深藍色長衫至踝,外套天藍色右袱衣。有長袖過膝,露內衣尺許;有短袖寬襟,領面挑繡黃色圖案與女裝同。腰系黑色腰帶,兩端鑲尺餘黃色飾花片垂於後腰。箭竹式,流行於箭竹、烏龍、大寨、桂花、德耀等地。

古藺觀文式:

婦女挽髮髻於額前,外纏兩端繡黑色幾何花紋的白色頭帕,花紋置於前額長端,帕端配五彩鑲邊,插於後側聳立。身著青色或藍色對襟衣,多以麻布為料,胸戴梯形挑花胸圍,上掛衣領,下與衣齊,領繡五彩花紋,腰系五彩挑花腰帶,前後垂花卉環繞似珠簾。下著蠟染百褶裙,上下鑲嵌紅、黃菱形花布,中部鑲紅布條,肩披拼花圖案彩色吊穗披肩,穗長過腰。男裝衣衩高聳,為袖口外翻的青藍色大襟衫,內襯白布,衣長至踝,領為長方形挑花披領,衣襟上角外翻露裡。頭帕和腰帶與婦女相同,系法一致,纏帕時頭髮要散露於帕沿之外。觀文式,流行於觀文、龍山、雙沙、馬嘶等地。

古藺石寶式:

男子蓄髮挽於頭頂,外包白帕,兩端繡有花紋,帕長丈餘;上著麻布長衫,下擺至腳背,年輕男子喜在衣領上鑲繡花紋,也有著短衫者,系繡花或鑲花要帶;下著長褲,喜戴手鐲,腳穿草鞋或布鞋。女子蓄長發不辮,梳成咎狀盤髻於頂,頭包白帕,帕端繡有花紋,上綴金屬圓形太陽花;身著麻布對襟短上衣,外翻方領;下著中短百褶裙,裙邊以彩布鑲拼,寬約五寸;系花邊吊尾腰帶,纏白布綁腿,外沿粗若碗口;腳穿草鞋或布鞋;富有者胸掛項圈,圈懸銀牌;戴戒指、手鐲,吊耳環。石寶式,流行於石寶、丹桂、大村、龍山以東。

鹽邊紅寶式:

婦女蓄長發,挽髮髻於頭頂,舊時包青色長帕,帕長數丈,層疊交叉均勻纏繞;近年改為頭冠式帕型,內有墊圈,外纏青帕,交叉纏繞,層疊分明;頭飾外環纏寬約兩寸海貝飾彩帶,帶沿鑲接彩色塑料或玻璃吊珠,海貝一般以梅花形拼接排列;頭飾頂部直徑寬約0.5米。著V字形對襟至胯短上衣,後擺鑲接花邊或彩布,方形繡花或鑲花後翻衣領,衣襟飾花邊或彩花布條,彩花或繡花布料鑲接衣袖,衣料用彩花綢布或素色布料。白色或青色繡花、鑲花百褶裙,花色多以紅、藍、花為主色,裙布多為棉紗布料。長方形掛頸式鑲花花圍腰,下擺與裙擺平行,圍腰中段兩邊接彩色繡花飄帶,系上後飄帶垂於後背。系寬幅繡花彩布腰帶,帶端交叉插於腰間。舊時打白色或青色布綁腿,現多著緊身褲。腳穿短花襪,踏布鞋、膠鞋或皮鞋。男子頭包青色或白色繡花長帕,交叉纏紮成圓形,直徑尺餘;身穿白色或青色背襟式素布長衫,下擺至胯;纏寬幅繡花腰帶,帶端有垂須;下著長褲,大褲腳尺餘;腳穿膠鞋、布鞋或皮鞋。紅寶式,流行於攀枝花鹽邊縣紅寶苗族鄉及周圍地區。

木裡喬瓦式:

婦女蓄長發,挽髮髻或辮髮,舊時包青色長布帕,外沿飾海貝;著背襟式短上衣,衣領繡花,多以黑色布料為主,胸襟繡花紋或綴花邊;系白布繡花腰帶,上接飄帶垂於後背,拴長方形下垂式短圍腰,白底繡花或素白百褶裙,打白色裹腿,穿草鞋或布鞋。男子裝束,頭纏青色長布帕,外沿直徑尺餘,身著藍色長衫,外套青色繡花段褂;系繡花腰帶,側垂長尺餘繡花飄帶;大腳口長褲,腳穿草鞋或布鞋。

以上十種裝式是按照大範圍老式傳統服裝而言,在某一些小範圍內傳統服裝也有細小區別。

近年男子裝束除布料、褲式和短褂花紋有所改變外,其餘保持原有服飾式樣。唯女飾改變稍多,頭飾外沿上沿飾海貝,下沿鑲接串珠,呈珠簾飾排列;衣式布料多用緞料,以藍、淺藍,深紅、粉紅、淡青為主,衣領鑲花邊或繡花,胸襟鑲花邊或繡花,圍肩背飾以鑲花或繡花配飾,繡花或花邊鑲接袖筒;下沿鑲接串珠,繡花飄帶,多為劍型;圍腰沿邊繡花呈包圍式,中部繡花草型或盆景式花紋,長短與舊式相同,百褶裙下沿中斷繡花紋或鑲接花邊,布綁腿纏至下段,外圈裹三段式繡花或鑲接花邊裹腿布,腳穿花鞋。個別地方稍有區別的裝式。

四川苗族服飾雖然有十種款式,區別較大,但其穿著服裝的搭配基本是相通的,都由頭飾、頭帕、上衣、託肩、袖套、腰帶、圍腰、飄帶、裙子、綁腿、鞋襪等組成。只是在色澤做工及搭配上有較大區分。宜賓市興文,珙縣基本一致,與筠連老式服裝有較大區分。瀘州市的敘永、古藺服飾特別,在國內少見有相同之處,與宜賓市有很大區別,又與攀枝花鹽邊、涼山木裡等地相互之間也有較大的不同。

四川苗族服飾在繼承傳統優秀成分的同時,也與時俱進,現在很多地方已著手服飾改革,創製了一些新型苗族服裝,受到苗族青年人的青睞和社會的認同,這些改進型服裝當今在四川不少於數十種。筠連、珙縣、興文、木裡等地已出現了以研究和開發苗族服飾的個體行業,他們製作的苗族女裝色彩豔麗,花紋濃密,與傳統服裝大相逕庭。

現在的年輕人己打破服裝的地域界限,只要是苗族的女裝,不分雲南、貴州、湖北、湘西、重慶、廣西,只要穿著好看,撿來就穿。男裝更簡便,一個褂褂套在上身就算數,形成「自由式女裝」和「自由式男裝」,使苗族服裝百花齊放,難以統一,逐步走向多樣。

來源:興文縣苗族文化促進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投稿郵箱:290373653@qq.com   

個人微信號: wdxczq(長按可複製)

本公眾號法律顧問:張瑞鋒律師,聯繫電話:15126380041,為苗族同胞提供法律服務,免費提供法律諮詢和建議。

收看更多苗族信息

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文化 苗族服飾到底有多少款式?
    各中央王朝與苗族的關係亦日漸密切,對苗族的認識也有所增強,於是「苗」遂從若干少數民族混稱的「蠻」中脫離出來,作為單一民族的族稱重現於文獻之中。現在苗族分布的狀況,大約成形於漢唐時期。苗族縱貫數千年的歷史大遷徙,形成了如今分布在黔、湘、滇、川、鄂、瓊和國外的與其他民族大雜處小聚居的格局。在遷徙和不斷開拓新生地中的苗族人民保存了自己的文化並將之影響他民族的同時,亦吸收了他民族的精華,形成了苗族至今仍充滿生機活力的絢麗多姿的文化。豐富獨特的服飾文化就是苗族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 中國服飾的活化石——苗族服飾
    苗族是世界上服裝種類最多的民族,苗族服飾是中國服飾的活化石。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服飾文化,它的種類繁多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認為苗族服飾,種類繁多,工藝精湛,風格獨特,在我國56個民族中獨樹一幟。1984年,小編在貴州苗族地區採訪調查時畫過和拍攝過99種服飾和民族形象。後來又到湖南、廣西、四川、雲南等省區的苗族地區調查,親眼看到和了解到的,加在一起達100多種。為何如此之多呢?一是支系多的原因;二是方言、土語的差別;三是各民族的相互影響;四是地區文化的差異;五是遷徙頻繁等歷史原因。
  • 民族常識 | 56個民族服飾——苗族服飾!
    苗族 ,是一個發源於中國的國際性的民族,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雲南、重慶、湖北、四川、海南、廣西等省(區)。苗族服飾樣式繁多,據不完全統計多達200多種樣式,年代跨度大。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東南苗服不下200種,是我國和世界上苗族的服飾。
  • 尋甸苗族服飾
    點擊「最美六哨」關注我哦投稿聯繫微信VSSSSW   qq79519031 尋甸苗族服飾尋甸縣境內的苗族屬苗族大花苗支系,自稱「阿卯」。三、服飾種類分男子服飾、女子服飾,服飾又有便裝、盛裝之分。三、服飾種類分男子服飾、女子服飾,服飾又有便裝、盛裝之分。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製作技術
    如《苗族服飾文化》一書,將苗族女裝分為14型,黔東南州就佔了7型。《中國苗族服飾》把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苗族服飾類型歸為黔東型,並細分為臺江式、雷公山式、丹寨式、丹都式、融水式。這種細分是以服飾風格為標準進行劃分,但分類的範疇卻不大一致。
  • 苗文化的綜合載體——苗族服飾
    苗文化的綜合載體苗族是世界上服裝種類最多的民族,苗族服飾是中國服飾的活化石。湘西苗族服飾是中國苗族服飾的發源地之一,以其歷史悠久、古樸典雅、文化積澱深厚而受到國內外人士的關注。凡來過湘西苗族地區的人,無不為他們身上所穿戴的絢麗服飾所傾倒。
  • 苗族服飾文化,花卉、植物圖案在服飾上的運用
    從魚米之鄉到山坡之地,由於自然環境的影響,花卉植物圖案亦成為苗族服飾的主要裝飾。具體的從苗族五型的服飾中可以窺見一斑。湘西型服飾,剌繡以平繡為主,喜用折枝花圖案,形象逼真,多用於裝飾襟邊、袖口、圍裙、肩沿、背兒裙、門帘、帳簷等。其繡品圖案的種類有:牡丹花、石榴花、梅花、桃花、荷花、茶花(油茶花)、菊花等。
  • 苗族服飾迷人眼,超短裙鼻祖在苗家
    在黔東南雷山過苗年就是一個苗族聚會的大party:非遺巡演、苗寨長桌宴、民族歌舞晚會,單就苗族的飾品就迷人眼心遙望,所以這個11月過的是快樂養眼的苗年!苗族飾品中最著名的就是苗族服飾了,苗族的服飾號稱是穿在身上的史詩。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圖騰象徵
    健旺、豐美、無所畏懼的象徵」因而龍成為苗、漢等民族在服飾上的重要裝飾題材。龍鳳圖案龍在苗族中很有個性,受人尊敬,所以他們將龍的形象、龍的花紋圖案表現在服飾、首飾上,代代相傳。如:湘西鳳凰等縣的雲肩、銀披肩;保靖、古文等縣苗族過去穿的紅裙,均飾龍紋。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傳統意義的弱化
    入了苗族社會經濟中,新的科學生產技術和現代生活用品大量引入,苗族青年接受現代學校教育,這一切變化使得苗族原始巫文化對其服飾文化的主導作用逐漸削弱,而現代文化對其影響作用則越來越明顯。苗族服飾傳統意義的弱化表現在苗族服裝製作的傳承機制的沒落、傳統服飾禮服化、商品化等現象上。
  • 【風情凱裡】凱裡苗族服飾:穿在身上的歷史,美爆啦!
    凱裡苗族服飾:穿在身上的歷史,美爆啦!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凱裡,由於苗族先民遷入時間有先後,定居後又受所處地理環境制約和周邊文化的影響,自然形成數個地域相對穩定的服飾文化圈。苗族服飾,主要是指苗族婦女服飾。
  • 中國苗族支系大全
    其中,貴州最多,共有3686900人,遍布全省各地,而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內為最多,其餘分布在畢節地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順地區、銅仁地區、六盤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陽市、遵義市。苗族在湖南有1557073人,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懷化市麻陽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以及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和綏寧縣,湘西北和湘西南其它各縣也有部分苗族。
  • 苗族服飾,一部穿在身上的歷史!
    精美的苗族服飾堪稱「一部穿在身上的歷史」。    貴州各地的苗族服飾圖案形形色色、奇形怪狀,生動地繪製了大自然的山川河流,生活生產中的奇花異草、蟲魚鳥獸。兩小時的精彩描述、分析、講解,無不讓人時刻都全神貫注,讓人感嘆不已。
  • 苗族服飾圖案,你了解多少?
    在各民族服飾中,苗族服飾是中國所有的民族服飾裡最多姿多彩,樣式最多,跨越的時代最久,繡花和銀飾最華麗的民族服飾,也由此被譽為「最美的少數民族服飾」之一,至今仍保持著驚人的生命力。苗族信奉「萬物有靈」,把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認為人也能創造出客觀存在的自然現象、擁有自然才有的外在力量,這是人類最原始的意識。
  • 少數民族文化,苗族服飾,布料裝飾
    其服飾的風格式樣、圖案色彩、裝飾手法、裝飾部位,千姿百態,五彩繽紛。除支系不同有不同樣式外,同一支系同一種苗族服飾中,還有青年式和老年式的區別;青年婦女服飾中又有婚前婚後之分,生育前和生育後之分,盛裝和便裝之分。這些豐富多彩的苗族服飾,是苗族人民物質和精神文化特質的重要外表。在沒有文字記載的情況下,服飾紋樣也可以說就是文字。通過它,可以尋找出民族遷徙、民族性格及其審美意識的形成等痕跡。
  • 中華傳統文化,苗族服飾研究,傳統服飾工藝的發展
    上面談及更新觀念、適當改革,其意主要是說苗族服飾那種全部用傳統手工製作辦法應適當改革,並非說其服飾特點、其民族特色也通通要改掉。「一個民族的服飾,是區別於他民族的外部特徵」。民族特徵在目前或今後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內還應當保持的。
  • 一輩子也說不完的苗族服飾——先來學習下銀角和銀帽
    想寫苗族服飾很久很久了,畢竟2005年我是親自到黔東南苗寨採風,吃住在深山裡,親密接觸了幾個苗寨的人,但當我聽到工作人員跟我說,兩千個苗寨,每個寨子都有自己的獨特服飾之後
  • 古老民族文化,苗族服飾文化,古裝
    本文乃作劉雲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苗族服飾是苗族藝術的結晶,它熔蠟染、刺繡、挑花、織錦、織帶等多種傳統工藝於一爐。苗族婦女的裝束苗族服飾文化的變遷苗族服飾文化的變遷,除強制性的因素外,一般來說,居住環境較好、交通要道、受外來文化影響較大的雜散居區,其發展變化相對快些;居住環境惡劣、交通閉塞、長期在封閉的生活圈內從事傳統生產
  • 苗族服飾與數學的神秘聯繫,你知道嗎?
    點擊上面「三苗網X智慧苗族」關注苗族第一網際網路平臺!苗族服飾被譽為「最美的少數民族之一」,多年以來,不少學者專家都從歷史、美學、以及宗教文化等角度,解讀過它的美,但苗族服飾裡還藏著神秘的數學規律,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