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臺灣還在猶豫南進發展時,東南亞電商已先殺到臺灣搶市場了

2021-02-07 我愛臺灣

關注「我愛臺灣」微信平臺,給你一百個喜歡臺灣的理由

微信ID號:ILOVETAIWANSOMUCH

小編在網路上,看到了一篇關於電商的文章,希望與大家分享一下的。文章來自科技報橘!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在東南亞地區,網購並不發達,不過臺灣卻是蓬勃發展,而在電子商務上的發展,從東南亞電商的角度來看,臺灣極具發展價值。

「整個東南亞的 EC市場加起來,幾乎才等於一個臺灣 EC市場。」從新加坡 Shopback 這家購物公司,來看臺灣要南進發展,但為何他們卻搶著要北徵到臺發展。(責任編輯:張瑋倫)

當政府正鼓吹南向發展,當臺灣網路業者還在觀望東南亞情勢的時候,東南亞的網路業者倒是早先一步來到了臺灣。

(東南亞網路新創積極進軍臺灣市場,圖片依序為 honestbee、Happy Fresh、旋轉拍賣、蝦皮拍賣、ZALORA、Paktor。)

單單是過去兩年間,來臺灣設公司的東南亞網路新創業者可能就不下十家,特別是在電商這塊領域,來自新加坡,有大家很熟悉的蝦皮拍賣、旋轉拍賣、ZALORA,以及生鮮電商 honestbee,和來自印尼的 Happy Fresh,近期還有經營現金回饋型購物網站的新加坡公司 Shopback,以及新加坡交友 App Paktor、BeeTalk 等。


(近兩年東南亞來臺新創比較表 1)

臺灣想南進,東南亞要北徵

雖然說態度積極、動作快,不代表就會成功,如 Happy Fresh 原先在臺灣大動作召募,但經營還不滿一年,卻已經在今年8 月宣布撤出臺灣;還有來自馬來西亞的健身課程分享平臺 KFIT,來臺灣的時間也不過一年多,卻已在日前宣布11 月起將會結束在臺灣的服務。


(近兩年東南亞來臺新創比較表 2)

即便如此,還是不難感受到這些東南亞網路新創業者對於搶進新市場的野心。此外,雖然陸續有人退出,但表現突出的卻也不在少數,像是有宣稱己經是臺灣最大行動購物平臺的蝦皮拍賣,或是更早期進入臺灣的東南亞獨角獸 Garena 等,確實都在臺灣取得了一定的地位。


(近兩年東南亞來臺新創比較表 3)


有人認為,東南亞活躍的創投資金和政府大力支持,是帶動東南亞新創向北走的原因;也有人說,網路環境發展成熟的臺灣,看在東南亞業者眼裡,就是一隻大肥羊,加以這些年臺灣網路發展的停滯,更給東南亞新創業者切入的機會。如旋轉拍賣在2014年來到臺灣,就明白表示是因為看到臺灣在行動拍賣市場的空缺。

東南亞新創瘋臺灣,看 Shopback 怎麼說

而這次,《數位時代》專訪初來乍到,服務8月才剛在臺灣上線,來自新加坡的現金回饋購物網站 Shopback 共同創辦人梁永祥,希望能從 Shopback 的策略布局和他個人在東南亞市場的經驗,進一步了解臺灣之於東南亞新創業者,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


(Shopback 共同創辦人梁永祥認為,臺灣是一定要進來的市場。侯俊偉攝。)

對梁永祥來說,臺灣代表的第一個意義,就是一個成熟市場。「臺灣 EC(電子商務)已經走得很前面,我們在東南亞要擔心的問題,在這邊可能不存在。」在創辦 Shopback 之前,梁永祥曾在知名電商創投 Rocket internet 底下購物網站福澤 ZALORA 東南亞市場,對東南亞的電商環境非常熟悉。

他舉例,在東南亞他們要擔心物流會不會送到,就好像在菲律賓,貨品在不同島嶼間運送,可能就要花上七天時間。又或是金流,一旦出了新加坡,信用卡在多數東南亞國家都不普及,以印尼為例,當地擁有信用卡的比例約莫只有5%,多數消費者更習慣使用貨到付款或是銀行轉帳,但這些對臺灣都不是問題。

而且當他們來到臺灣之後,也發現相關合作夥伴對於 Shopback 這種「你幫我導引訂單,我付你佣金」的現金回饋導購模式都很熟悉。目前在 Shopback 上已經可以看到 momo、雅虎奇摩購物中心、博客來、KKday 等許多臺灣熟悉的電商平臺。

市場成熟規模大,臺灣市場肯定要來

此外,梁永祥提到,在新加坡,網購約才只佔整體零售銷售的4%,而在新加坡以外東南亞國家的數字還要更低,平均約只有1%。相比之下,臺灣網購佔整體零售的比重則是已經來到12%。

很顯然臺灣在電子商務的發展成熟度是領先東南亞的,他甚至認為,「整個東南亞的 EC 市場加起來,幾乎才等於一個臺灣 EC 市場。」他說,「至少目前還是如此。」而且即便臺灣市場規模只有整個東南亞的一半,也已經相當可觀,「臺灣肯定要來。」他說。

事實上,不只是 Shopback 本身想來臺灣,和 Shopback 合作的電商平臺、國際品牌等業者,也都希望 Shopback 能夠進入臺灣這塊成熟市場,以為他們帶來更大的導購消費。

我們一開始就知道 Shopback 不可以只是一家新加坡公司,因為不能生存。 ─ 梁永祥

梁永祥表示,在剛創業的時候他們就發現一件事,當他們在跟品牌商談合作時,品牌業者大多不會只看一個國家,而是要看一個區域。因此他們在新加坡剛起步時,國際品牌合作意願普遍不高,但當 Shopback 陸續擴張到馬來西亞、印尼等地,品牌業者就開始有興趣了。

沒市場只能往外走,還有政府推一把

除了市場的吸力,在 Shopback 的背後同時也有不小的推力。「我們一開始就知道 Shopback 不可以只是一家新加坡公司,因為不能生存。」他說,在新加坡他們可以很快起步,但只做新加坡肯定做不大。他強調,「臺灣至少還可以說有一個市場,新加坡真的沒有。」


(梁永祥認為新加坡公司一定要往外走,不然無法生存。侯俊偉攝。)

再加上新加坡政府的支持與鼓勵,更讓他們能夠勇敢跨出那一步。梁永祥舉例,這次他們來臺灣,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其實出了不少力,而且他們來到海外設立辦公室的花費,都可以回去向新加坡政府申請補助。「你會不會成功是你的事情,但政府的用意是不要因為這筆錢阻擋你跨出去。」他說。

梁永祥也表示,看到蝦皮拍賣、旋轉拍賣來臺灣都做得不錯,也讓他們覺得來臺灣市場是有機會的。其實在新加坡,旋轉拍賣和 Shopback 的辦公室就在同一個新創園區裡,彼此相當熟識,也經常交流意見。

看到市場缺口,加快腳步大膽投資

而就像當初旋轉拍賣看到臺灣還沒有人做行動拍賣的缺口一樣,Shopback 也發現在臺灣還沒有同類型的競爭對手,並看好臺灣在未來有可能擠下印尼,成為他們最大的市場。

為了在地化,Shopback 特別參加了 Appworks 第十三屆創業加速器。梁永祥也從5 月就來臺灣居住,目前已經找好臺灣的辦公室並開始裝修,同時也已經在臺灣僱用多名員工。

他表示,不同於他們當初是先從新加坡兼著經營馬來西亞市場,後來因應業務增加,才逐漸在當地成立團隊,因為對臺灣有高度信心,所以這次他們可是在服務正式上線前,就先投資。

他表示,這次來到臺灣,他不會把超過印尼市場做為努力目標,而是更看重每個月的增長動能,然後跟著數據變化,一邊嘗試一邊做修正。「成長愈快的市場,就會投入相對應更多的資源。」而他也希望能夠盡快為臺灣團隊找到一個好的本地領導者,如此他才能夠繼續為 Shopback 朝下一個市場前進。

小編其實很欣賞這篇文章,電商的發展迅速遠超我們的想像,我們不能放慢速度,更不能停滯不前。要突破,就得迅速,就得創新!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平臺「我愛臺灣」;

如果你想找小編聊聊,可以回復「小編」給小編哦!

相關焦點

  • 話題│貿協攜手越南電商 將設臺灣館
    特派記者吳馥馨/攝影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表示,貿協拓展新南向市場的策略是「虛實併進」以及「老二哲學」,優先在東協與各國第二大電商合作,建立「臺灣館」賣臺灣精品。 外貿協會越南臺灣形象展26日開幕,黃志芳27日便拜訪越南第二大電商TIKI,盼能建立合作。
  • 【你為什麼還在看衰臺灣?】文創影視篇(一):那些發生在「韓流橫掃全球」、「臺灣市場太小」前的事
    還記得過去出差或到國外旅遊,回臺時若是搭承長榮航空的班機,一聽見機上交響樂版的「望春風」,吃到(其實口味不怎麼樣的)稀飯,總會神奇地感覺到自己倏然放鬆不少,一股離家已近的感覺湧上心頭。只是,即使像這樣印在航空客機與貨櫃、商船上的巨大商標,也常會讓人搞不清楚它們的國籍──就像不只一次有外國友人告訴我,他們一直以為 China Airline 是中國的航空公司。
  • 當中國成為全球最大遊戲市場,哪裡又是臺灣遊戲產業的出路?
    拿到錢後就花大錢做行銷,搞活動,預算都是讓臺灣人咋舌的,折扣也打到快骨折,說真的就是在燒投資人的錢。看看之前的滴滴快車,最近的共享單車,都是用流血戰來拚市佔率,等到市場真的也做大了,對手被殺到剩下一家到兩家時,又開始聯合漲價。另外中國跨界發展也是一把好手,以中國IT人口中三巨頭BAT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又以騰訊在遊戲產業的布局最深,2016還拿下43%的市場份額。
  • 焦點│臺灣電商首例!淘寶臺灣喊:1元清空百萬購物車
    記者蔡敏姿/攝影距離「雙11」電商購物節不到一個月,淘寶臺灣今(23)日宣布上線,順應臺灣消費者習慣,首次提供超商取貨付款、七天鑑賞期、本地退貨等新服務,朝在地化電商平臺邁進。 淘寶臺灣平臺上線與將迎戰「雙11」檔期,其中,1元清空百萬購物車更是臺灣電商史首次創舉。
  • 專訪臺灣前行政院院長張善政:大陸高科技越來越不需要臺灣 |獨家
    長期從事科技相關工作的他在任臺灣行政院長期間,大力推動產業創新。不少地區都以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的驅動引擎。張善政指出,過去臺灣在科技創新領域有不錯表現,早年具備發展科技創新產業的技術,但臺灣經濟規模不大,局限於市場容量,資金來源等限制,始終沒有將技術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因此不足以支撐創新產業走向國際,加之兩岸服貿協議遲遲無法在島內生效實施,也導致臺灣產業失去發展機遇。
  • 跨境電商「三缺」挑戰
    尤其全球疫情發展迄今,缺工加上缺料,同樣困擾跨境貿易與電商品牌業者們,大家都在問,「三缺」何時有解?工廠停工與碼頭停擺,斷鏈的風險,確實成了臺灣業者,前進東南亞與歐美日韓各國的挑戰。特別是臉書等社群平臺的廣告觸及越來越低,與網紅合作的行銷費用也節節上升,雖然各國電商滲透率越來越高,但成本也越來越不容易控管。
  • 產品這麼好、世界這麼大,為何只能一輩子待在臺灣?──隻身赴日從零開始拚外銷,我的驚奇收穫與答案
    但由於每個國家有截然不同的市場需求、業界競爭模式、與當時公司的品牌概念尚未發展⋯⋯等原因──其結果就是用了 5 年的時間,共花超過 2 百多萬新臺幣,到最後海外業績還是 0 。老闆是傳產起家,當時深感外銷的艱難,因此乾脆放棄。決定繼續待在臺灣發展⋯⋯。2016 年,企業持續陷入外銷困境時,我 27 歲。
  • 這個「雙11」,臺灣也瘋狂
    與往年相比,今年臺灣「雙11」聲勢更大,熱鬧非凡,除了本土電商業者推出優惠活動,搶搭快車外,大陸淘寶和京東兩大電商也動作頻頻,吸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買、買、買」。臺灣電商平臺PChome行銷中心副總監鐘紫瑋介紹,PChome從2017年開始投入「雙11」購物節,第一年4天業績做到15億元,去年兩天就做到15億元,「今年希望能再創新高」。
  • 臺灣新創的夕陽產業有哪些?
    最根本的原因,除了與許多 臺灣創業家的機會成本過低 有關以外,部分創業家對於市場和產業的思維也直接影響其新創的發展潛能。在臺灣,有些市場和產業其實早已走入夕陽,但是卻仍不斷地有些想賺些「快錢」的創業家湧入這些市場,當作為有心創業者的警惕。在思考進入任何產業中,都應參考該產業的供需平衡。若你提供的產值已經供過於求,那進入這產業恐怕不是個明智的選擇。
  • 臺灣移動支付為何步履維艱
    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近日出席活動時稱,期望臺灣移動支付普及率能在2025年達到90%的目標。在大陸菜市場買菜都已可以刷手機的當下,臺灣居然還要花8年才能普及移動支付?島內網友對此表示:「我真等到花兒也謝了!」
  • 觀察│為臺灣製造業找出活路
    工業總會理事長、臺塑集團總裁王文淵致詞時更重話批評,臺灣經濟發展須靠製造業和貿易,如今中美兩強的「中國製造2025」及「美國製造」(Made in America)均強調製造業治國,相較下,臺灣的民粹社會環境,對製造業相當不友善,他也批評政府推動「新南向計畫」,可以說鼓勵把臺灣產業移植到東南亞。
  • 臺灣「雙11」戰績如何?臺灣人均消費金額為12391元
    被島內媒體譽為「全球購物狂歡節」的「雙11」剛剛過去,統計顯示臺灣民眾網絡買氣高漲,不僅讓首度亮相的「淘寶臺灣」單日業績較平日成長25倍,還在本地電商平臺Yahoo奇摩上創造了售出衛生紙可堆據臺媒報道,11月11日當天,來自桃園的一位李姓媽媽到「淘寶臺灣」辦公室挑戰「100秒填滿購物車」,狂掃28項家電用品,最後成功以1元(新臺幣,下同)結帳。據「淘寶臺灣」統計,「雙11」午夜0點至1點間,網站同時在線人數激增10倍,廣受消費者關注的「整點1折爆品」包括新款蘋果手機、戴森紅色吹風機及大牌護膚品等皆「秒殺」完售。
  • 臺商情報│寶悍搶市 複製臺灣運動行銷
    寶悍副總經理胡瓏智昨(2)日表示,寶悍將以臺灣的運動行銷成功模式,搶進中國龐大的運動產業市場。中國經濟成長趨緩,但是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號令下,運動產業確是逆勢起飛。主要是中國國務院2014年底公布的運動產業發展計畫,目標將中國運動產業產值在2025年擴大到人民幣5兆元(約合新臺幣25兆),這成為拉動中國運動產業蓬勃發展的加速器。
  • 事實証明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大陸
    2020年臺灣經濟保持增長,與大陸臺胞臺企貢獻、兩岸產業鏈供應鏈紐帶密不可分。事實証明,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大陸,大陸的發展機遇、在大陸臺胞臺企的發展,有力拉動島內經濟發展,增進了臺灣同胞福祉。兩岸同胞加強合作,臺灣經濟才有更好前景,臺灣同胞才能更多獲益受惠。   朱鳳蓮介紹,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2020年兩岸經貿往來總體穩中有進。
  • 論臺灣創業優勢的天時、地利、人和
    ==========分隔線==========先說一點我的背景。我 13 歲唸完臺灣國一時因為家庭因素去了美國,接受了美國高中、大學的教育。高中開始打工,大學時半工半讀。畢業後我去過IBM、杜克大學醫院、Verizon Business 上班,所以基本上美國的大中小企業我全待過。第一間公司成立時我24歲,第二間成立時26。
  • 「920就愛你」兩岸電商臺灣精品購物活動盛勢來襲!
    「920就愛你」兩岸電商臺灣精品購物活動正在天貓國際、雲集等知名電商平臺火熱開展。
  • 疫後商機ㅣ臺灣國際醫療、醫療輸出、細胞產業全球商機論壇,敬邀全球華人菁英及全球檯商合作夥伴
    2020疫情之後,臺灣高水平醫療成為各界矚目焦點,讓全球華人及全球檯商皆以此為榮,帶動臺灣大健康產業站上全球頂峰;而臺灣政策多年推廣「醫療走出去、顧客走進來」再創佳績,2018年臺灣國際醫療已達41.4萬人次、171億產值,預估2023將創造高達400億產值;依上述兩大市場與政策展望,臺灣已是全球醫療及細胞產業發展的領頭羊之一,更具極大機會在疫後全球醫療萬億級合作市場領航立足、大有展獲
  • 還有這些業者也想搶百億大餅,一張圖看外送平臺戰略版圖
    以外送平臺為核心,包括臺灣在內,全球許多國家的餐飲業經營模式與店鋪型態都迎來了大幅度轉變。2012年foodpanda進入臺灣、2016年Uber Eats宣布登臺,臺灣餐飲外送市場開始逐步增溫。目前臺灣外送平臺產業已形成兩大外資龍頭對抗、本土新創湧入、以及專業第三方物流、不動產服務、資訊系統、電商平臺異業跨足的豐富產業生態。
  • 焦點│臺灣最大 之初設30億創投基金
    東南亞是新興人口市場,臺灣新創企業開始南向,當地也有不少新創企業崛起。林之晨表示,之初創投成立加速器扶植新創企業,已有東南亞的新創來臺加入、希望開發市場,新基金除原有AppWorks生態系的投資策略,將增加對於東南亞新創A、B輪的投資。 林之晨指出,新創企業初期募資不多,容易達到目標。
  • 臺灣人民共產黨成立,藍綠之外,看看臺灣的紅色…… 獨家
    林德旺表示,「臺灣人民共產黨的宗旨為主張現代式社會主義發展經濟,堅持九二共識,推動兩岸和平」。於是,在一片綠的臺灣南部,出現了一抹紅色。「國民黨不爭氣,民進黨搞均貧」,面對當下的臺灣局勢,林德旺顯然是不滿意的。他對內地媒體表示,蔡英文當局推動「新南向政策」,但臺灣的發展不能只局限在東南亞,東南亞雖然勞工便宜,但外銷市場仍然在中國大陸與歐美,尤其是大陸市場,臺灣必須維持與中國大陸的經貿文化交流,對臺灣才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