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發布「漢語盤點2020年度字詞」,通過年度字詞定格我國年度記憶。其中,「民」當選2020年度「國內字」,「脫貧攻堅」當選年度「國內詞」。這一年,從抗擊疫情到抗洪搶險,從「六保」「六穩」到民法典誕生,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到擘畫「十四五」新藍團,處處都閃耀著「人民至上」的理念。
抗擊疫情,堅持人民至上,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幾乎貫穿了整個2020年,這是一場巨大考驗,考驗我們國家的公共衛生應急防控能力,考驗億萬人民群眾眾志成城的戰鬥力,更考驗關鍵時刻黨和政府的抉擇!令人欣慰和感動的是,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看到億萬人民同舟共濟,白衣戰士勇敢逆行,「人民至上」的理念成為戰勝疫情最堅定的信仰和最可靠的力量。
抗洪搶險,「人在堤在,誓與大堤共存亡」,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幾十年不遇的洪水襲擊了我國很多地區,給國家、集體財產和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危急時刻,共產黨員和人民子弟兵站了出來,他們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姿態,勇敢地衝在抗洪搶險第一線,以血肉之軀與洪水奮勇搏鬥。風雨中築起的一道道堤壩、一幕幕軍民攜手保衛家園的動人畫面,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最好詮釋。
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路上,真正做到了「一個都不能少」。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這是一個歷史性時刻,標誌著這場「力度最大、規模最廣、影響最深遠」的脫貧攻堅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脫貧摘帽不等於「鳴金收兵」,要堅持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以脫貧摘帽為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向著更高質量、更穩水平、更加幸福、更加持久的小康社會繼續前進。脫貧攻堅的中國答卷,充分彰顯了我們黨「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
「民」「脫貧攻堅」這些帶著溫度、閃著露珠的字詞,從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浮出水面,在國家發展進步和人民群眾的期盼中脫穎而出,透出「心繫群眾冷暖,胸懷萬家憂樂」的真心和初心。人民至上,是時代選擇,是人民福祉,是黨領導億萬人民不懈奮鬥的國家印記。只有真正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堅持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才能在960萬平方公裡的大地上,用動人的筆觸寫下溫暖人心的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