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
提及武夷山一帶的傳統清涼飲品,「點擊率」最高的莫過於薜荔凍。
薜荔果別名「王不留行」,是一種蔓生的無花果,在殘牆斷壁、石崖、古樹上常見著生。薜荔為桑科植物薜荔的隱花果,又名鬼饅頭。薜荔果富含果膠,是一種植物凝固劑,因而被山區農民用來製作涼粉。
我國有關薜荔最早的記載可見於《山海經》、《楚辭》等古籍。唐代時,薜荔不但已入藥,其葉還作為抗衰老藥物應用於世。明清時,薜荔入食已很普遍。薛荔凍的製售飲用在民間流行長久,從清道光年至今已有150年以上。上世紀90年代以來,以薜荔果實為原料加工的商品化涼粉問世,因加工過程中添加了食品添加劑,使成品更易於貯存。
【製作方法】
每年七、八月份,驕陽似火,也正是薛荔成熟時節,武夷山鄉村不少人便會上山採摘薛荔製作涼粉食用。
薜荔的果實特別像無花果,剪折後會有狀如牛奶的白色乳汁流出。其果實分為雌果和雄果,雄果不能食用,因此,大家會挑選外形相對豐滿的雌果。
削去果皮,挖出裡邊密密麻麻排列得像石榴果實一樣的果粒,經暴曬晾乾,拌入少許生石膏粉後,人們用紗布把果粒包起來紮緊。再取來木桶,裝上清涼的井水,將紗布袋子浸入井水中,用力地反覆揉搓袋子裡的薜荔果,將薜荔果的膠質擠出來。等到紗布表面不再有濃稠液體溢出,便可提起布袋,將水桶靜置於陰涼的地方,用乾淨的紗布或者鍋蓋蓋上。此時千萬不能翻動水桶,否則薜荔汁無法膠結。半個小時左右,液體的薜荔汁就會凝固成果凍狀,質地潤滑,色澤淡黃。
【吃貨說】
炎炎夏日,還有什麼比在你面前放了一碗加了蜂蜜和薄荷汁的薜荔凍更誘人的事?
顫巍巍的薜荔凍被分割成丁,晶瑩剔透,看上去就格外養眼。舀一塊進口,質地細膩、涼爽滑嫩,還帶著薄荷沁人心脾的淡淡清香。如果有條件,再鎮上些碎冰塊,儼然便是炎夏消暑的聖品了。
「薜荔果切開時流出的白色乳膠很粘,等挖完果粒,你的手掌已經變黑,難洗得很,得先用鋸末使勁搓,再用肥皂才能洗乾淨。」
「家裡做好薜荔凍,小夥伴們裝上一碗,蹲在村頭的大樹下,一邊說笑,一邊一勺勺地往嘴裡送,別提多開心了……」
原來,小小一碗薜荔凍,還滿滿承載了抹不去的兒時記憶,並將童年的美好以這樣獨特的方式永存於唇齒間。
(來源:閩北日報,朱玲/文。部分插圖來源於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