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族始祖后稷教民耕種,後世尊為「神」

2021-02-19 博古致知

后稷,姬姓,名棄,生於稷山,被尊為稷王(也作稷神)、農神、耕神、穀神。

堯舜時,后稷是司農的神仙。他是第一個建立糧食儲備庫和畎(quǎn)畝法,放糧救飢,賜百姓種子,被認為是禹最倚重的三公之一。

《史記·周本紀》載:有邰氏之女姜嫄踩巨人腳印而生棄。后稷是黃帝玄孫、帝嚳嫡長子。后稷的母親名叫姜嫄,是帝嚳的元妃。

后稷少年時,被父母所棄。《詩經·大雅·生民》描述后稷是踏著上帝腳印生存出來的,後被唐堯提攜為相。唐堯封后稷於有邰(今中國陝西省武功縣西南)。

本名:姬棄

別名:后稷

所處時代:父系社會早期

民族族群:華夏族

出生地:稷山(今山西稷山縣)

主要成就:輔佐大禹,教民稼穡,樹藝五穀

尊稱:農神、穀神、稷神

后稷是黃帝的玄孫,帝嚳嫡長子。后稷的母親名叫姜嫄,帝嚳元妃。

傳說有一日,姜嫄在郊外遊玩,碰見一個巨人足印,其大小遠勝常人,正驚疑問,頓覺一股暖流在氣海泉湧,衝擊遍身穴位,竟有說不出的暢快和舒坦,並莫名地產生一種踩踏這個大足跡的強烈欲望。

她將她的腳套在巨人足印的大拇指上,俄頃,就感到腹中微動,好似胎兒動作一般。

她又驚又怕,卻毫無辦法,十月後產下一子,姜嫄以為兒子是妖,就把他拋入隘巷;可一連串奇怪的現象發生。

起先,隘巷中過往牛馬都自覺避開,絕不踩到嬰兒身上。

後來,姜嫄派人把他丟到山林中去,可正巧碰上山中人多沒丟成。

最後,將嬰兒拋到河冰上,又忽然飛來一隻大鳥,用自己豐滿的羽翼把嬰兒蓋住,以防嬰兒凍僵。

姜嫄得知後,以為這是神的指示,便將嬰兒抱回精心撫養。因最初本是要拋棄他;所以給他起名叫「棄」。

高祖父:黃帝

曾祖父:玄囂

祖父:蟜極

父親:帝嚳(高辛氏)

生母:姜嫄(有邰氏之女,帝嚳元妃)

庶母:簡狄、慶都、常儀

摯(帝摯):稷的異母長兄,常儀所生,在位9年、被廢。

契:后稷的異母弟,簡狄所生,商朝先祖。

堯:后稷的異母弟,帝堯,名放勳,慶都所生,後禪位女婿舜。

臺璽:后稷的同母弟。

嫦娥:常儀所生。嫁給唐堯時期的射師后羿,傳說吃不死藥奔月,飛升廣寒宮。

周族屬於姬姓部族,發祥於關隴地區,父、母系分別是黃帝有熊氏和炎帝後裔有邰氏之後裔。《史記》等文獻記載的周人祖先是黃帝曾孫帝嚳和元妃姜嫄的兒子后稷。

武王伐紂,周朝建立。周天子封諸侯時,其中姬姓國53個。多數諸侯國以被封之地為姓,姓氏合一,這樣就出現了姬、周、吳、郭、魯、唐、魏、韓等姓氏,這些姓氏就多是周族的子孫後代。

《詩經·大雅·生民》說后稷還是兒童的時候,喜歡種植樹麻﹑菽。成人後,有相地之宜,善種穀物稼穡,教民耕種。

后稷善於種植各種糧食作物,曾在堯舜時代當農官,教民耕種,被認為是開始種稷和麥的人。

后稷對中國的農業發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後世有多種形式以紀念后稷,如教稼臺、武功鎮河灘會、后稷教稼園、后稷祠、后稷獎。

相關焦點

  • 周人始祖后稷是啥人?他跟商人始祖契有一個共同的爹嗎?
    后稷周族的始祖,自古以來各種史書眾口一詞地說,那就是五帝時期著名的農業勞動模範「后稷」。而且周人的「周」字,甲骨文寫法為「田」字裡面加很多小「點」,就像一塊劃好的田地,地裡面長滿了莊稼(小點們)。顯然,「周人」就是種田農夫之意。他們的始祖后稷,自然也必須得是農活幹得最好的人了。後來周人發達,建立了周朝之後,就隆重祭祀始祖后稷,以之為農神。後世我們中國人用「社稷」一詞作為國家的代稱,就是因為國家要祭祀社神(土地神后土)和農神。而這一傳統,就是從周朝傳下來的。
  • 百穀之神---后稷
    后稷是上古時期的農業創始人,名為「棄」,是黃帝曾孫帝嚳之妃姜嫄所生。帝堯舉為農師,封於有邰(故址在今鹹陽市武功縣境內),號曰后稷,別姓姬氏。其功勳與帝王相當。他善於種植多種糧食作物,被尊為「百穀之神」。后稷兒時就有巨人之志,好種樹、麻、菽、麥,成人後遂好耕作,教民稼穡。
  • 扶風遠古始祖——古公亶父
    加我微信:g15389323000◎圖為周太王陵,周人先祖古公亶父的陵寢。  延伸閱讀:扶風千年風雲簡史:從后稷教稼到中華民國我們曾經緬懷、歌頌過扶風遠古始祖——姜嫄聖母和后稷,也懷念、歌頌過周臣召公,漢將馬援……其實,還有一位重要的始祖,他就是古公亶父。
  • 傳統文化研究學習必備:姓氏起源與圖騰,一姓一講:周姓始祖
    周姓主要源自:姬姓周姓始祖:后稷、周昌、姬昌或姬旦郡望堂號:汝南、陳留;愛蓮堂、細柳堂周氏圖騰釋義【釋義】據傳,周人的始祖棄,剛出生時,他的母親以為不吉祥,把他丟棄在冰上,被一隻大鳥所救才得以不死,他的母親感到非常奇怪,又把他抱了回來,後來
  • 周文王始祖后稷是黃帝的玄孫
    棄為兒童時,好種樹麻﹑菽。成人後,好耕農,相地之宜,善種穀物稼穡,民皆效法。堯聽說,舉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   舜曰:「棄,黎民始飢,爾后稷播時百穀。」封棄於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爾后稷播時百穀,別姓姬氏。」其後子孫繁衍,逐漸強大,是為周。
  • 民俗鼓舞劇《稼穡風》在稷山首演成功 展現后稷農耕文化的魅力
    央廣網運城9月22日消息(記者賀威通)后稷故裡慶豐收,板棗之鄉迎小康。為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近日,音樂民俗鼓舞劇《稼穡風》在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成功首演,充分展現了后稷農耕文化的魅力,促進鄉村振興,繁榮鄉村文化。
  • 從客家文化看炎黃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從江西石城「后稷廟」說起
    客家民系是漢民族中的重要民系之一,客家人均是炎黃子孫,客家文化是炎黃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本文以江西省石城縣的「后稷廟」為切入點,結合石城縣的其他客家文化特質,淺述客家文化是炎黃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后稷」因精於種植「五穀」被堯帝封為農師,掌管農事,後來被人尊為「五穀神」。從中可以得出,「后稷」是「炎黃」的後代。相傳「炎黃」分別是中國原始社會中兩位不同部落首領,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領。黃帝姓姬,號軒轅氏,是黃帝族的首領。炎帝善於農事,他教民種植穀物、創建醫藥、倡導商品交換,發現了食鹽而為後人敬仰;黃帝軒轅氏,組織發明了一系列重要的生產、交通、作戰工具,開創了使用銅器和蠶絲製品。
  • 【寒梅有說】天命觀變遷下的神性與人性 ——后稷降生的三種解讀
    《大雅·生民》前四節言后稷降生: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誕彌厥月,先生如達。不坼不副,無菑無害,以赫厥靈。上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誕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誕寘之平林,會伐平林。誕寘之寒冰,鳥覆翼之。鳥乃去矣,后稷呱矣。實覃實訏,厥聲載路。
  • 知道我國的「農耕始祖」是誰嗎?詩經《生民》給出了答案
    《生民》就是描寫我們的農耕始祖——后稷,他就像個神異英雄,留存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神異的身世全詩一共八章,自始至終都圍繞著「神異」來寫。第一二章是寫后稷家世的神異,「厥初生民,時維姜嫄」,后稷的母親是遠古帝王帝嚳的妃子姜媛,有一天她正在參加祭祀的典禮,「履帝武敏歆」,「履」是踐踏的意思,「武」是指足跡」,通「拇」,指大拇指,「歆」是指心有所感的樣子。姜媛踩著上帝的大拇指印,心情非常愉悅,於是就懷孕了。
  • 鄭爽的姓氏有多牛,其血緣始祖可追朔到后稷,鄭氏還有其他名人嗎
    鄭姓源於姬姓,其血緣的始祖可追溯至后稷。后稷是傳說中的農業神,其母有邰氏是炎帝的後裔、帝嚳的元妃。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帝嚳高辛者,是黃帝的曾孫。由此可見,炎黃二帝的血緣匯合成了鄭姓。后稷下傳二十五代是姬友,姬友生活在周宣王時,是鄭國的始祖,即鄭桓公。 戰國時,鄭國被韓國兼併,公子魯率眾出逃。
  • 古代周族的開國英雄 ——公劉和古公亶父
    當時正值夏王朝內亂,不窋失掉農師的官職,被迫放棄農耕,率領周族北遷,流落到西北遊牧民族戎狄之間(位於甘肅慶陽一帶)。甘肅慶陽不窋的孫子是公劉。公劉雖寄身於戎狄,但是有恢復祖先之業的雄心抱負。他領導周人遷居到豳(bīn,陝西彬縣),重新墾荒種植。為了蓋房,他率全族人從漆水南渡渭河,到南山伐木取材。
  • 第四百三十九章 周族議事
    周族,當蕭炎出現時,早有周族的守衛將其認出,飛快的報給了在此值守的周族長老,周族與蕭族的結盟早已被這些長老所知,當下眾長老也不敢怠慢,親自出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