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社火中,最為隆重而又最具特色的要數出「燈官」(也叫「出官」「出身子」)。舊時,正月初八(淺山地區初九)是「出燈官」的日子……今日發原大通縣文化館館長裴銀梅大姐的文章《大通社火之出「燈官」》,文章從社火的起源、供「火神」、出「燈官」、吩咐(「過堂」)、請「龍王」、請「神獅」……各環節敘述頗為詳盡,「燈官老爺」的吩咐詞尤其精彩!感興趣的朋友們,快來圍觀! ——相玉
圖 文 / 裴銀梅
社火,是春節期間群眾自發的、自娛自樂的民間民俗文化活動。它來源於古代人們對社神與火神的崇拜。據井石先生《青海社火中的炎官和燈官考》中描述:「中國遠古就有祭祀社與火的風俗,因此就有了社神與火神。社神是共工氏之子句龍,火神為炎帝神農氏。「社火」原來就是對句龍和炎帝的這兩位尊神的合稱。因為祭祀他們時,民間都要舞龍、舞獅演酬神百戲,慢慢地,民間就把祭祀社神與火神時所演的百戲稱之為「社火」了。
像其他地區一樣,大通社火以傳承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廣泛而深深植根於廣大群眾之中,形成了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群眾性節慶文化活動,經久不衰。
以前,在大通,它不叫「社火」,叫「火神會」。 火神會中燈官的扮演者叫「火神爺」,為什麼現在又叫「燈官」?據井石先生《青海社火中的炎官和燈官考》中描述:「清以後,政府要求出「燈官」,只好來個變通,讓「火神爺」戴上了燈官的官帽,從而把出巡的火神爺和管理燈火的燈官合二為一了。」隨著社會的發展,「火神會」這種以祭祀為主的活動逐步演變成了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每年春節,人們便用「耍社火」這一藝術形式來歡度春節,預祝新的一年五穀豐登,人民安康,成為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活動內容。
所謂「五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在大通社火中,每個社火隊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和講究之處。首先,社火隊都設有燈官(景陽泉頭社火中叫「老爺」),也就是社火隊伍裡的總官。燈官由村裡德高望重,深諳社火演技、能說會道的人裝扮成七品縣令的模樣,頭戴烏紗帽,烏紗帽正面貼「槽頭興旺」,背面貼「一品當朝」 或「五穀豐登」的紅紙條,身穿大紅袍,腰系清風玉帶,腳蹬朝靴,手執一把寫有「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風火扇或纏了寫有「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紅紙的一把笤帚疙瘩。身邊有皂役護衛。社火隊伍行進時,由皂役前呼後擁。燈官是沿途祭祀,各廟行香的主持者。不參加社火裡的表演。每到一個地方演出前,燈官致吉祥詞,演出時,端坐香桌後面觀看、監督演出,每個節目演出前,都致於祝詞。按照慣例,燈官這一角色,要演必須演三年,三年後,根據本人意願,才決定連任或辭去。
在大通景陽鎮蘇家堡社火開始前首先要供「火神」。每當農曆臘月二十三小年的一天,由會頭(社火組織者)組織村裡老年人在火神院(專門為演社火提供的一個院子,等正月社火演完了,卸完身子,這個院子也就不用,待來年演社火時再用,但大通腦山地區的社火在當地廟裡「出官」)供奉「火神」。早上六點左右,大家來到火神院裡,在提前擺好的香案供上寫有「赤皇上品三炁火官南丹紀壽天尊之神位」的牌位,焚香,鞠躬作揖,口稱「供奉您老人家保佑百姓四季平安、五穀豐登、風調雨順」火神牌位供上以後,每天有專人負責上香,一直到社火演完。
大通社火中,最為隆重而又最具特色的要數出「燈官」(也叫「出官」「出身子」)的日子。舊時,正月初八(淺山地區初九)是「出燈官」的日子,早上十點左右,所有扮演社火的演員(叫」身子)集中在火神院裡,按角色劃分穿上各自服裝,列隊,敲鑼打鼓的在會頭的帶領下,帶著茶、酒、香表,來到扮演「燈官」的家裡,跪在院子裡齊聲吶喊「老爺出身」。這時扮演「燈管」的老爺在自家堂屋柜上點燈焚香,面朝神像三拜九叩,完畢,帶領社火隊一般人馬敲鑼打鼓來到火神院裡,在供奉火神的牌位前點燈焚香,然後,由會頭給燈官老爺親自更衣、帶帽、化妝。完畢,燈官老爺帶領全部身子再次上香敬神,跪在火神牌位前言道:
天上紗帽輪流帶,
偏偏輪到我家來;
進來廟門見了個鼓,
鼓上蹲者兩隻虎;
打掉虎了取上鼓,
今天我就是本登府
是不是?
眾身子答:是!
又道:公元 年 月 日,我領了王母的金牌,佛家的寶號,三教的牒文,火神老祖的大令,隨帶了毛糙社火一臺,飄飄蕩蕩來到(某某)縣(某某)村,舉起了火神老祖的燈棚大會,是不是?
眾身子答:是!
本豆腐(燈府)老爺
牛羊府出身,
坐鎮青菜(欽差)衙門,
狗時出仕,
豬時上任,
子時出巡,
牛時下馬,
領了皇王的旨意,
穿戴了官服,
在鑼鼓縣坐了一時三刻的春官。
是不是?
眾身子答:是!
本燈府
東走了東京卞梁,
西走了西京長安,
南走了南京金陵,
北走了北京燕山。
一來是龍廟降香,
二來是清街兩行,
三來是鎮壓四方。
所到之處問善惡,
帝王頭上管三分;
一路上三柱明香往上插,
壓了天煞壓地煞,
壓了天煞保風雨,
壓了地煞保太平。
是不是?
眾身子答:是!
本燈府所到之處,
說的是國泰民安;
講的是風調雨順,
降的是吉祥如意,
壓的是萬般邪煞。
是不是?
眾身子答:是!
本燈府來了空不來,
清風細雨帶著來,
金銀財寶滾進來,
本燈府走了空不走,
災難病痛全帶走。
要把那些狂風暴雨,
冰雹冷蛋
瘟蝗邪煞
萬般口舌
小兒的豆疹
老漢的咳嗽
牛羊的蹄黃
騾馬的口瘡
一袍袖打在九霄雲外,
叫它永世不得翻身。
是不是?」
眾身子答:是!老爺起身!
老爺起身後,兩邊先生侍奉老爺坐在堂前,按社火隊角色扮演者大小開始詢問、吩咐(叫過堂)。
在老爺堂前聽審吩咐的身子依次是:「啞巴」(社火中的大身子,聽老爺吩咐完以後一直到社火結束都不說話)--「胖婆娘、傻公子」--會頭(組織者)--「秧歌頭」(帶領社火「身子」拉滿場的負責人)--「報子」(社火中的先行官,一般為兩個,頭戴草帽,身背令旗,出官時騎馬跑在社火隊最前面)
老爺:坐在火神院,
燈官抬頭看,
香菸繚繞天門開,
忠心人等降香來,
剛剛說完,啞巴跪在老爺面前,老爺吩咐道:
啞巴頭戴黃裱馬,
反穿皮襖羊皮褂;
身子夥裡你最大,
起了身不說話。
啞巴起身站在一邊。胖婆娘、傻公子跪在老爺面前,老爺吩咐道:
胖婆娘,
你生的醜來長的怪,
把火神寶兒抱在懷;
巧言巧語你會道,
給眾位百姓賜福來。
傻公子,
斜穿衣來歪戴帽,
萬樣的話語表不了,
跟上胖婆娘圖熱鬧。
胖婆娘、傻公子起身站在一邊。會頭們跪在老爺面前。
老爺:二位先生(站在老爺兩邊侍奉老爺的先生)大堂前跪的是什麼人?
先生:報告老爺!
大堂前跪的是本次火神會的大小會頭。
老爺:很好!很好!各位會長,牡丹好全靠了綠葉扶持,今天我們舉起了燈棚大會,大會的好壞全靠你們各位會頭。
會頭:全靠老爺。
老爺:本燈府出府今日喜神在何方?
會頭:神留何日喜神,
隨人遠方遊行;
明香奉上三柱,
家家保佑太平。
老爺:很好!很好!下去之後將會場好好維持,不許打架鬥毆、酗酒鬧事,將今年的火神會鬧的轟轟烈烈、平平安安,過一個祥和如意的太平年吧!
會頭:是,老爺。(起來,下)
秧歌頭上場,跪在老爺面前
老爺:二位先生,下面紅紅綠綠跪的是什麼人?
先生:老爺,大堂前跪的是秧歌頭子。
老爺:很好!很好!秧歌頭子,你這次火神會上帶了多少秧歌(身子)?
秧歌頭:回老爺,我這次火神會上帶了三十六天罡、下帶了七十二地煞、一百單八將裝成了社火,一個不缺,一個不少,全部帶齊,請老爺檢點。
老 爺:秧歌頭子,你帶了這些秧歌,鬧的是什麼?
秧歌頭:老爺,我鬧的是:
二人力大不出頭,
丁字無鉤掛繡球,
大人懷抱一顆印,
一十二歲觀九洲。
老 爺:很好!很好!好一個「天下太平」,你下去以後,一路上供吃供買供攪,不許擾亂好觀眾,走在路上端走路,不許出口罵人亂出行。
秧歌頭:是,老爺!
老 爺:下去領上秧歌了鬧去吧。(秧歌頭起身,下)
報子蹦蹦跳跳上場,跪在老爺面前。
老爺:二位先生,前面蹦蹦跳跳下跪何人?
先生:老爺,下面跪的是本次火神會的先鋒報子。
老爺:金花報子,本燈府出府你們開的是什麼路?
報子:(起身邊跳邊說)
逢山開路路又平,
遇水架橋橋又穩;
蛇不攔路,虎不抬頭,
一路順順利利。(說完又跪下)
老爺:本燈府出府你們查的是什麼人?
報子:(起身邊跳邊說)
查的是歪帶帽、斜穿衣、不務正業的二流子;
訪的是孝子賢孫、勤勞致富的老好人;
防的是生孝血房、盜賊殺人的不潔人。
(說完又跪下)
老爺:本燈府出府你們報的是什麼人?
報子:(起身邊跳邊說)
一報報的是天下太平,二報報的是國泰民安;
三報報的是皇王萬歲,四報報的是國士親君;
五報報的是安民無數,六報報的是福壽安康;
七報報的是禍去災散,八報報的是建設小康;
九報報的是神恩浩蕩,十報報的是如意吉祥。
(說完又跪下)
老爺:報子生來性子急,
背上插的令子旗;
令子旗上寫大字,
你保江山保社稷。
下去以後再報再探。
報子:是,老爺!(報子起身邊跳邊說):
報子報子好報子,
頭上帶的草帽子;
山神迎來土地笑,
都說招財童子到。
報子出了火神院,
叫年兄,把馬拉,
報子上馬說好話。
送走報子以後,社火隊在廟院拉滿場(拉滿場是參加社火演出的全部「身子」集體亮相的一種形式,舊時被認為是一種朝神儀式),走四門(在場子裡按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布宮燈,社火身子跟著社火頭兒或單隊、或雙隊按照四個方位跟著鼓點由慢到快步舞),完畢,唱秧歌調:
一順錢馬四四方
火神老祖坐中央
今日社火出了場,
保佑眾人永安康。
全體身子唱完,老爺下到案前,手拿一把香燃著,下跪香案前表說:
香在爐中蠟在臺,
花在瓶內四季開;
一年四季多茂盛,
天官賜福月月來。
老爺表說完,出了廟門,前往泉邊請「龍王」,「報子」騎馬前行,燈官帶領所有「身子」敲鑼打鼓來到當地河邊,「報子」下馬稟報:「稟報老爺,我小小報子,報來報去,探來探去,來到了本庄的龍王廟降香」。(說完站一旁)
燈官來到神龍盤踞的泉邊,給已經裝扮起來的兩條彩龍焚香化表,點睛、開七竅,然後,說辭如下:「三分錢馬九柱香,本燈府帶上毛糙社火來到龍王的寶殿上,請龍王降吉祥,騰雲駕霧、甘露大降;保佑今年風調雨順糧滿倉」。這是,兩條彩龍搖頭擺尾在鑼鼓伴奏下舞起來。
請完龍王,「報子」騎馬前行,燈官帶領所有「身子」向當地山神廟請「神獅」。來到山神廟前,「報子」下馬稟報:「稟報老爺,我小小報子,報來報去,探來探去,來到了本庄的山神廟降香」。(說完站一旁)
燈官來到山神前,焚香化表,說辭如下:「 三分錢馬九柱香,本燈府帶上毛糙社火來到山神大王的寶殿上,一來給山神大王降香,二來求山神大王保安康,三來求山神大王降吉祥」。然後,給已經裝扮起來的兩條「神獅」 點睛、開七竅。說辭如下:
金毛獅王出山林 來在莊上保太平
山間萬獸獅為王 鎮守惡蟲保生靈
獅子爪爪趴趴蹬 四個爪子有精神
前腳踏平曲曲路 後腳踏開幸福門
待我降香回府之後 封你為深山林中之王。
之後,獅子上場隨羅鼓點表演,燈官表述完畢。全體社火身子邊扭邊唱:(朝神秧歌)
山神爺高來山神爺高 山神爺穿的是大紅袍
大紅袍上九條龍 保佑來年莊稼成
出身子儀式完成後,社火浩浩蕩蕩出發,先從本村開始正式演出。
百年來,大通社火在延續、傳承、發展過程中,糅合了各民族的一些民俗文化和藝術形式,形成了豐富多彩且獨具高原特色的社火藝術,有舞龍、舞獅、高臺、高蹺等數十種表演形式,以及近百種膾炙人口的社火小調。這些表演形式和演唱小調在群眾中廣為流傳,深受人們的喜愛。每年正月,在「不點花燈月不圓,不耍社火難過年」「鑼鼓不響,莊稼不長」等傳統思想的影響下,各地的社火演出隊浩浩蕩蕩,將歡騰的正月氣氛渲染得異常熱鬧紅火,春節變成了一個熱鬧非凡的「狂歡節」。
大通相玉推薦閱讀
1.青海社火裡的燈官老爺都在說些什麼?
2.假如除夕夜停電了……
3.春節說春聯,咱農民的春聯!
4.除夕夜,遙望百家燈火,有兩點是我家龍柏的笑顏.……
5.有錢沒錢,光光頭過年
6.青海大通農民畫裡的年味兒
7.青海大通小畫家為您送上雞年大禮!
8.打發灶家娘娘——青海人的小年
9.70後心目中「年的味道」
10.我們莊子上放電影來了!
「大通相玉」祝您雞年新春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