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通社火中最為隆重、最具特色的出「燈官」……

2021-02-22 大通相玉

大通社火中,最為隆重而又最具特色的要數出「燈官」(也叫「出官」「出身子」)。舊時,正月初八(淺山地區初九)是「出燈官」的日子……今日發原大通縣文化館館長裴銀梅大姐的文章《大通社火之出「燈官」》,文章從社火的起源、供「火神」、出「燈官」、吩咐(「過堂」)、請「龍王」、請「神獅」……各環節敘述頗為詳盡,「燈官老爺」的吩咐詞尤其精彩!感興趣的朋友們,快來圍觀!          ——相玉

  圖 文 /  裴銀梅

社火,是春節期間群眾自發的、自娛自樂的民間民俗文化活動。它來源於古代人們對社神與火神的崇拜。據井石先生《青海社火中的炎官和燈官考》中描述:「中國遠古就有祭祀社與火的風俗,因此就有了社神與火神。社神是共工氏之子句龍,火神為炎帝神農氏。「社火」原來就是對句龍和炎帝的這兩位尊神的合稱。因為祭祀他們時,民間都要舞龍、舞獅演酬神百戲,慢慢地,民間就把祭祀社神與火神時所演的百戲稱之為「社火」了。

 像其他地區一樣,大通社火以傳承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廣泛而深深植根於廣大群眾之中,形成了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群眾性節慶文化活動,經久不衰。

以前,在大通,它不叫「社火」,叫「火神會」。 火神會中燈官的扮演者叫「火神爺」,為什麼現在又叫「燈官」?據井石先生《青海社火中的炎官和燈官考》中描述:「清以後,政府要求出「燈官」,只好來個變通,讓「火神爺」戴上了燈官的官帽,從而把出巡的火神爺和管理燈火的燈官合二為一了。」隨著社會的發展,「火神會」這種以祭祀為主的活動逐步演變成了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每年春節,人們便用「耍社火」這一藝術形式來歡度春節,預祝新的一年五穀豐登,人民安康,成為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活動內容。

所謂「五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在大通社火中,每個社火隊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和講究之處。首先,社火隊都設有燈官(景陽泉頭社火中叫「老爺」),也就是社火隊伍裡的總官。燈官由村裡德高望重,深諳社火演技、能說會道的人裝扮成七品縣令的模樣,頭戴烏紗帽,烏紗帽正面貼「槽頭興旺」,背面貼「一品當朝」 或「五穀豐登」的紅紙條,身穿大紅袍,腰系清風玉帶,腳蹬朝靴,手執一把寫有「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風火扇或纏了寫有「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紅紙的一把笤帚疙瘩。身邊有皂役護衛。社火隊伍行進時,由皂役前呼後擁。燈官是沿途祭祀,各廟行香的主持者。不參加社火裡的表演。每到一個地方演出前,燈官致吉祥詞,演出時,端坐香桌後面觀看、監督演出,每個節目演出前,都致於祝詞。按照慣例,燈官這一角色,要演必須演三年,三年後,根據本人意願,才決定連任或辭去。

在大通景陽鎮蘇家堡社火開始前首先要供「火神」。每當農曆臘月二十三小年的一天,由會頭(社火組織者)組織村裡老年人在火神院(專門為演社火提供的一個院子,等正月社火演完了,卸完身子,這個院子也就不用,待來年演社火時再用,但大通腦山地區的社火在當地廟裡「出官」)供奉「火神」。早上六點左右,大家來到火神院裡,在提前擺好的香案供上寫有「赤皇上品三炁火官南丹紀壽天尊之神位」的牌位,焚香,鞠躬作揖,口稱「供奉您老人家保佑百姓四季平安、五穀豐登、風調雨順」火神牌位供上以後,每天有專人負責上香,一直到社火演完。

大通社火中,最為隆重而又最具特色的要數出「燈官」(也叫「出官」「出身子」)的日子。舊時,正月初八(淺山地區初九)是「出燈官」的日子,早上十點左右,所有扮演社火的演員(叫」身子)集中在火神院裡,按角色劃分穿上各自服裝,列隊,敲鑼打鼓的在會頭的帶領下,帶著茶、酒、香表,來到扮演「燈官」的家裡,跪在院子裡齊聲吶喊「老爺出身」。這時扮演「燈管」的老爺在自家堂屋柜上點燈焚香,面朝神像三拜九叩,完畢,帶領社火隊一般人馬敲鑼打鼓來到火神院裡,在供奉火神的牌位前點燈焚香,然後,由會頭給燈官老爺親自更衣、帶帽、化妝。完畢,燈官老爺帶領全部身子再次上香敬神,跪在火神牌位前言道:

天上紗帽輪流帶,

偏偏輪到我家來;

進來廟門見了個鼓,

鼓上蹲者兩隻虎;

打掉虎了取上鼓,

今天我就是本登府

是不是?

眾身子答:是!

又道:公元 年  月  日,我領了王母的金牌,佛家的寶號,三教的牒文,火神老祖的大令,隨帶了毛糙社火一臺,飄飄蕩蕩來到(某某)縣(某某)村,舉起了火神老祖的燈棚大會,是不是?

眾身子答:是!

本豆腐(燈府)老爺

牛羊府出身,

坐鎮青菜(欽差)衙門,

狗時出仕,

豬時上任,

子時出巡,

牛時下馬,

領了皇王的旨意,

穿戴了官服,

在鑼鼓縣坐了一時三刻的春官。

是不是?

眾身子答:是!

本燈府

東走了東京卞梁,

西走了西京長安,

南走了南京金陵,

北走了北京燕山。

一來是龍廟降香,

二來是清街兩行,

三來是鎮壓四方。

所到之處問善惡,

帝王頭上管三分;

一路上三柱明香往上插,

壓了天煞壓地煞,

壓了天煞保風雨,

壓了地煞保太平。

是不是?

眾身子答:是!

本燈府所到之處,

說的是國泰民安;

講的是風調雨順,

降的是吉祥如意,

壓的是萬般邪煞。

是不是?

眾身子答:是!

本燈府來了空不來,

清風細雨帶著來,

金銀財寶滾進來,

本燈府走了空不走,

災難病痛全帶走。

要把那些狂風暴雨,

冰雹冷蛋

瘟蝗邪煞

萬般口舌

小兒的豆疹

老漢的咳嗽

牛羊的蹄黃

騾馬的口瘡

一袍袖打在九霄雲外,

叫它永世不得翻身。

是不是?」 

眾身子答:是!老爺起身!

老爺起身後,兩邊先生侍奉老爺坐在堂前,按社火隊角色扮演者大小開始詢問、吩咐(叫過堂)。

  在老爺堂前聽審吩咐的身子依次是:「啞巴」(社火中的大身子,聽老爺吩咐完以後一直到社火結束都不說話)--「胖婆娘、傻公子」--會頭(組織者)--「秧歌頭」(帶領社火「身子」拉滿場的負責人)--「報子」(社火中的先行官,一般為兩個,頭戴草帽,身背令旗,出官時騎馬跑在社火隊最前面)

老爺:坐在火神院,

燈官抬頭看,   

香菸繚繞天門開,

忠心人等降香來,

剛剛說完,啞巴跪在老爺面前,老爺吩咐道:

啞巴頭戴黃裱馬,

反穿皮襖羊皮褂;

身子夥裡你最大,

起了身不說話。

啞巴起身站在一邊。胖婆娘、傻公子跪在老爺面前,老爺吩咐道:

 胖婆娘,

你生的醜來長的怪,

把火神寶兒抱在懷;

巧言巧語你會道,

給眾位百姓賜福來。

傻公子,

斜穿衣來歪戴帽,

萬樣的話語表不了,

跟上胖婆娘圖熱鬧。

胖婆娘、傻公子起身站在一邊。會頭們跪在老爺面前。

老爺:二位先生(站在老爺兩邊侍奉老爺的先生)大堂前跪的是什麼人?

先生:報告老爺!

大堂前跪的是本次火神會的大小會頭。

老爺:很好!很好!各位會長,牡丹好全靠了綠葉扶持,今天我們舉起了燈棚大會,大會的好壞全靠你們各位會頭。

會頭:全靠老爺。

老爺:本燈府出府今日喜神在何方?

會頭:神留何日喜神,

隨人遠方遊行;

明香奉上三柱,

家家保佑太平。

老爺:很好!很好!下去之後將會場好好維持,不許打架鬥毆、酗酒鬧事,將今年的火神會鬧的轟轟烈烈、平平安安,過一個祥和如意的太平年吧!

  會頭:是,老爺。(起來,下)

秧歌頭上場,跪在老爺面前

老爺:二位先生,下面紅紅綠綠跪的是什麼人?

先生:老爺,大堂前跪的是秧歌頭子。

老爺:很好!很好!秧歌頭子,你這次火神會上帶了多少秧歌(身子)?

秧歌頭:回老爺,我這次火神會上帶了三十六天罡、下帶了七十二地煞、一百單八將裝成了社火,一個不缺,一個不少,全部帶齊,請老爺檢點。

老  爺:秧歌頭子,你帶了這些秧歌,鬧的是什麼?

秧歌頭:老爺,我鬧的是:

二人力大不出頭,

丁字無鉤掛繡球,

大人懷抱一顆印,

一十二歲觀九洲。

老  爺:很好!很好!好一個「天下太平」,你下去以後,一路上供吃供買供攪,不許擾亂好觀眾,走在路上端走路,不許出口罵人亂出行。

秧歌頭:是,老爺!

老  爺:下去領上秧歌了鬧去吧。(秧歌頭起身,下)

報子蹦蹦跳跳上場,跪在老爺面前。

老爺:二位先生,前面蹦蹦跳跳下跪何人?

先生:老爺,下面跪的是本次火神會的先鋒報子。

老爺:金花報子,本燈府出府你們開的是什麼路?

報子:(起身邊跳邊說)

逢山開路路又平,

遇水架橋橋又穩;

蛇不攔路,虎不抬頭,

一路順順利利。(說完又跪下)

老爺:本燈府出府你們查的是什麼人?

報子:(起身邊跳邊說)

查的是歪帶帽、斜穿衣、不務正業的二流子;

訪的是孝子賢孫、勤勞致富的老好人;

防的是生孝血房、盜賊殺人的不潔人。

(說完又跪下)

老爺:本燈府出府你們報的是什麼人?

報子:(起身邊跳邊說)

一報報的是天下太平,二報報的是國泰民安;

三報報的是皇王萬歲,四報報的是國士親君;

五報報的是安民無數,六報報的是福壽安康;

七報報的是禍去災散,八報報的是建設小康;

九報報的是神恩浩蕩,十報報的是如意吉祥。

(說完又跪下)

老爺:報子生來性子急,

背上插的令子旗;

令子旗上寫大字,

你保江山保社稷。

下去以後再報再探。

報子:是,老爺!(報子起身邊跳邊說):

報子報子好報子,

頭上帶的草帽子;

山神迎來土地笑,

都說招財童子到。

報子出了火神院,

叫年兄,把馬拉,

報子上馬說好話。

送走報子以後,社火隊在廟院拉滿場(拉滿場是參加社火演出的全部「身子」集體亮相的一種形式,舊時被認為是一種朝神儀式),走四門(在場子裡按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布宮燈,社火身子跟著社火頭兒或單隊、或雙隊按照四個方位跟著鼓點由慢到快步舞),完畢,唱秧歌調:

一順錢馬四四方

火神老祖坐中央

今日社火出了場,

保佑眾人永安康。

全體身子唱完,老爺下到案前,手拿一把香燃著,下跪香案前表說:

香在爐中蠟在臺,

花在瓶內四季開;

一年四季多茂盛,

天官賜福月月來。

老爺表說完,出了廟門,前往泉邊請「龍王」,「報子」騎馬前行,燈官帶領所有「身子」敲鑼打鼓來到當地河邊,「報子」下馬稟報:「稟報老爺,我小小報子,報來報去,探來探去,來到了本庄的龍王廟降香」。(說完站一旁)

燈官來到神龍盤踞的泉邊,給已經裝扮起來的兩條彩龍焚香化表,點睛、開七竅,然後,說辭如下:「三分錢馬九柱香,本燈府帶上毛糙社火來到龍王的寶殿上,請龍王降吉祥,騰雲駕霧、甘露大降;保佑今年風調雨順糧滿倉」。這是,兩條彩龍搖頭擺尾在鑼鼓伴奏下舞起來。

請完龍王,「報子」騎馬前行,燈官帶領所有「身子」向當地山神廟請「神獅」。來到山神廟前,「報子」下馬稟報:「稟報老爺,我小小報子,報來報去,探來探去,來到了本庄的山神廟降香」。(說完站一旁)

 燈官來到山神前,焚香化表,說辭如下:「 三分錢馬九柱香,本燈府帶上毛糙社火來到山神大王的寶殿上,一來給山神大王降香,二來求山神大王保安康,三來求山神大王降吉祥」。然後,給已經裝扮起來的兩條「神獅」 點睛、開七竅。說辭如下:

金毛獅王出山林   來在莊上保太平

山間萬獸獅為王   鎮守惡蟲保生靈

獅子爪爪趴趴蹬   四個爪子有精神

前腳踏平曲曲路   後腳踏開幸福門

待我降香回府之後  封你為深山林中之王。

之後,獅子上場隨羅鼓點表演,燈官表述完畢。全體社火身子邊扭邊唱:(朝神秧歌)

山神爺高來山神爺高  山神爺穿的是大紅袍

大紅袍上九條龍      保佑來年莊稼成

出身子儀式完成後,社火浩浩蕩蕩出發,先從本村開始正式演出。

百年來,大通社火在延續、傳承、發展過程中,糅合了各民族的一些民俗文化和藝術形式,形成了豐富多彩且獨具高原特色的社火藝術,有舞龍、舞獅、高臺、高蹺等數十種表演形式,以及近百種膾炙人口的社火小調。這些表演形式和演唱小調在群眾中廣為流傳,深受人們的喜愛。每年正月,在「不點花燈月不圓,不耍社火難過年」「鑼鼓不響,莊稼不長」等傳統思想的影響下,各地的社火演出隊浩浩蕩蕩,將歡騰的正月氣氛渲染得異常熱鬧紅火,春節變成了一個熱鬧非凡的「狂歡節」。 

大通相玉推薦閱讀


1.青海社火裡的燈官老爺都在說些什麼?

2.假如除夕夜停電了……

3.春節說春聯,咱農民的春聯!

4.除夕夜,遙望百家燈火,有兩點是我家龍柏的笑顏.……

5.有錢沒錢,光光頭過年

6.青海大通農民畫裡的年味兒

7.青海大通小畫家為您送上雞年大禮!

8.打發灶家娘娘——青海人的小年

9.70後心目中「年的味道」

10.我們莊子上放電影來了!


「大通相玉」祝您雞年新春愉快!

相關焦點

  • 【樂享會】正月哩來是新年兒……青海傳統社火,您看過嗎?
    青海的民間社火在原有的基礎上吸納了外地優秀的民間社火節目或優秀的唱詞和舞蹈動作,提高了青海社火的質量。 青海漢族大都是歷代從內地遷徙而來的,也把內地傳統的社火帶到了青海,同時又吸取了兄弟民族特別是藏族舞劇的傳統,於是出現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社火節目。
  • 正月十二社火耍起來!關於「燈官老爺」你了解多少?
    我狗時出仕,豬時上任,子時出巡,牛時下馬,坐了一時三刻的春官,人役們,是也不是?」「是!」「人役」們齊聲回答。「我上奉了王母的金牌,玉皇的敕旨,佛家的寶號,三教的碟文,倒金主(財神)的財運,隨帶了毛糙社火一臺,飄飄蕩蕩,來到下界神州,一來是龍廟降香,二來是清街兩行,三來是鎮壓四方!是也不是?」
  • 社火文化
    在中國西北,每年春節,各鄉村群眾自發組織各種社火活動。社火規模從幾十人到上百人,包括鑼鼓手,舞獅等等。群眾燃放爆竹迎接社火隊伍,並贈予菸酒等禮物。社火經過之處,爆竹聲聲,鑼鼓喧天,人山人海,氣氛熱烈。社火中最具表現力的是高臺。每個高臺均有一主題。常見的故事情節有三打白骨精,二郎救母等。多取材於秦腔故事。高臺往往由經驗豐富的民間藝人指揮建造。
  • 古韻中的大通
    這些詩中有老爺山、有橋頭、有橋頭公園,這些令人親切的地名在古韻中出現,別有感受,一起來領略古韻中的大通吧!攝影:趙生軍暮色老爺山 川北春來晚,廊亭寒色中。燈初思遠客,夜半落銀花。坐看行人色,空聞老樹鴉。寄懷皆舊事,著意有新茶。不見飛鴻影,飛鴻在海涯。
  • 腦門青海人這麼過冬天
    軟梨在冬日也必不可少,將軟梨洗淨放在室外,沒過幾天就被凍成冰疙瘩,拿出來放入盆中,就待它靜靜地融化,最好的不是那個軟梨,而是盆底的那個「水」,誰都爭先恐後的去搶那個「水」喝,那味道只有嘗過的人最明白!一口土火鍋一口青稞酒
  • 腦們青海人這麼過冬天
    軟梨在冬日也必不可少,將軟梨洗淨放在室外,沒過幾天就被凍成冰疙瘩,拿出來放入盆中,就待它靜靜地融化,最好的不是那個軟梨,而是盆底的那個「水」,誰都爭先恐後的去搶那個「水」喝,那味道只有嘗過的人最明白!一口土火鍋一口青稞酒
  • 集賢社火 古樸與勇敢的民俗傳承
    核心提示: 展演中,各村組社火隊展示了集賢人古樸的民風和勇於挑戰的精神。參加社火表演的有六十多歲的「老小夥」,也有有七八歲「碎小夥」「碎女子」。他們清早起來就開始在老藝人的指導下裝扮,之後要在幾個村之間巡遊數小時,是勇敢者的體力遊戲。
  • 洋縣、南鄭、城固民俗社火哪家強?
    雖然活動時間為上午10點30分但早上8點剛過街頭已是人山人海各鎮人民從四面八方湧來爭相觀看這一年一度最接地氣、最具年味的民間藝術表演一個個氣勢十足的特色方陣一個個活靈活現的騰龍舞獅一個個優美輕快的旱船表演為南鄭父老送上了最真摯的新春祝福讓群眾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魅力給節日的南鄭增添了一份喜慶
  • 山西年文化中的地域特色
    晉中的社火節目「壽陽愛社」正是黃帝大敗蚩尤那場血與火的激烈交戰場面的模仿重現,晉南古河東地區民眾每逢年節都要舉行隆重的帝堯、帝舜祭祀活動,這些活動是對遠古祖先的緬懷,也保存了民族的歷史記憶。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山西春節民俗匯聚了中原漢民族和周邊少數民族文化融合的精華,內容更加豐富多彩,顯示出極強的包容性。
  • 攝影故事:話說「社火」的畫臉
    >    以往過年正月裡,最熱鬧的莫過於民間有一種專屬農民們的春節裡最後狂歡,就是耍社火。在整個社火的表演程序中,化妝是神聖而關鍵的一步,而臉譜更是社火靈魂所在的標誌和內容的陳述。因此社火臉譜亦是這一古老行當在千百年傳承中秘而不宣的玄妙之處,老的社火隊都有各自歷代相傳的圖譜,社火臉譜是從古代"假面"、"塗面"發展而來的,因而堪稱中國最古老的臉譜。陝西的長安鹹陽交界,系周朝的發源地,有些社火臉譜還殘存著周文化"大儺"塗臉的遺痕。
  • 2013中國大通•青海高原國際攀巖精英賽即將開賽
    欄目名稱:2013中國大通•青海高原國際攀巖精英賽即將開賽 44名世界頂級攀巖高手同臺競技    6月24號,2013中國大通•青海高原國際攀巖精英賽新聞發布會在西寧召開。    經國家體育總局批准,2013中國大通•青海高原國際攀巖精英賽將於6月29號至30號在青海省大通縣體育場舉行。
  • 以詩娛人、針砭時弊,平涼「春官說詩」體現了多元的文化藝術特色
    平涼的「春官說詩」是一種民間口頭創作的歌謠藝術,類似於傳統詩詞,具有很強的地方特色,在平涼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春官說詩主要在社火表演的行走間隙表演,一般為2至3人,多以七言絕句形式表達。王建宏先生《春官及春官詩的傳承與發展探究》一文中已經提到:「『說春』是一種最原始的民間口口相傳的『說唱藝術』」。在平涼,每年春節都會舉行社火。但當地百姓最喜愛的就是社火裡面的「春官說詩」,春官與社火隊伍同行,頭戴黑禮帽,身穿黑長衫,披紅掛彩,手拿扇子,見什麼說什麼,走到哪裡說到哪裡。
  • 召公社火
    「咚咚咚」三響炮銃過後,下午1點左右,在震天的鑼鼓聲中,東西兩頭社火分別相向而進。記憶中的召公社火有馬社火、床社火和車社火三類。馬社火由少男俊女乘騎騾馬,以戲曲武生武旦裝扮,而牽馬墜蹬的都是村裡的老者,唯恐騾馬受驚。
  • 大通特殊教育學校 指尖翻飛中的夢想
    這裡是大通特殊教育學校,承擔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特殊兒童九年義務教育。新的校舍今年9月才投入使用,寬敞整潔。授課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劉生蘭。劉生蘭今年60歲,每個星期二,她都會來到大通特殊教育學校,給「啟喑班」的孩子上一堂剪紙課。十年前,她接受大通縣文體旅遊局的邀請,來到了大通特殊教育學校,從此便風雨無阻。
  • 【彭衙人文】雷衙社火鬧元宵
    當時沒有運輸工具,每臺芯子啟動就需要12—16個青壯勞力抬動,而這些青壯勞力都是由管理人員從看社火的人中臨時邀請,這些人在抬一段後,再請新的來替換,讓抬過的人繼續觀看社火全景。被邀請者得完全服從,否則社家不肯,事實上被邀抬芯子者一般也不會反對。為了打出規模,申、吳兩家各自向鄰村邀請人員幫忙,也有被邀請者出節目的,如踩高蹺、飄旱船、耍獅子、跑馬等。
  • 拳力之巔搏擊健身撞球俱樂部-大通店 11月26號 隆重開業
    對不起我們來晚了,耽誤您健身了拳力之巔搏擊健身撞球俱樂部-大通店
  • 青海最有名的空中雜技!看著熱鬧又心懸!
    這幾天青海各地的社火熱鬧非凡擁有600多年歷史的青海千戶營高臺又稱「抬擱」「高會」,在青海省社火中,高臺被稱為「空中雜技」「空中戲劇」「空中舞蹈」。社火中參與高臺表演的都是平均年齡5歲左右的小男孩,表演時將他們固定在高達5、6米的可移動的特製鐵架上,扮演民間神話和傳統戲劇中的經典角色以及英雄人物。一場高臺表演從化妝、固定到表演結束,將近要5至6小時。社火崇尚民風民情,舞 、扭、唱、說、做,一切順從自然,不刻意編排,不強求文雅。通俗地表情達意,自由地唱念做打。表演追求大眾化、平民化,老少皆宜,雅俗共賞。
  • 青海38個地方特色金牌小吃
    西寧市城中區根據地老灶柴火雞鋁鍋炕牛尾大通縣  大通哈克正宗羊排  生烤羊排湟源縣  湟源金豐源小炒  小花卷燜牛肉城中區  拉曲烤羊肉炕鍋抓麵店炕鍋羊肉大通縣  大通縣福梅麵食羊肉居生烤羊排大通縣  福梅麵食羊肉居  羊肉串城西區  雜糧食府  土豬肉系列海西州  格爾木米糧泉大盤雞美食苑  米糧泉椒麻雞
  • 自駕 蘭州偏西,大通山水很美麗,歷史很厚重……
    陽光素淨,雄偉的山、秀麗的山、隱秘的山、如畫的山,再加上兩岸順山勢而建的民居,被無數條狹長的河流密密匝匝地串連在了一起,就像人們在記憶中一廂情願的昨日記憶,溫情而美好。大通明長城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明長城遺址,現存50245米,東起大通與互助縣交界的閻王邊西止大通與湟中縣的交界處。從老爺山過北川河,再從小石山至拱北嶺,這一段的長城不僅集中了眾多的敵樓、關城、營城、衛所、烽火臺,而且還巧妙地與巍峨險峻的自然山體結合在了一體,形成了易守難攻的氣勢,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被專家譽為青海八達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