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科幻讀者票選的獲獎小說,都在關注現實問題

2021-01-10 騰訊網

「它們不約而同提出了關於歷史、社會與個人之間沉重而宏大的命題,並在細緻的生活細節描繪和人物的重要選擇中,尋找某種具有現實可能性的答案。」

前天,2020年中國科幻讀者選擇獎,即「引力獎」的獲獎結果,在世界科幻大會(Worldcon)上揭曉。

最佳長篇

《記憶偏離》作者:吳楚

最佳中篇

《人生算法》作者:陳楸帆

最佳短篇

《孢子》作者:糖匪

《後意識時代》作者:蘇民

最佳翻譯引進作品

《自指引擎》作者:[日]圓城塔,譯者丁丁蟲

引力獎是一個由科幻作者、評論者、從業者籌辦的獎項,已經舉辦過兩年,取得了科幻受眾和媒體的相當關注。

它採用雨果獎這一影響力最大的世界科幻大獎的規則,以繳納會費的會員投票方式來決定獎項的入圍和歸屬。

這一投票機制所希望選出的,是每一年度被最多人接受,而不是只有部分人推崇的作品。

因此,這五部作品,是2020年得到了(參與投票的)中國科幻讀者最多認可的作品。

與去年的引力獎作品相比,今年的作品,明顯從「重視奇觀和設定」,向著「重視社會現實問題和關懷」的方向發展。

幾篇小說不約而同地,提出了關於歷史、社會與個人之間沉重而宏大的命題,並在細緻的生活細節描繪和人物的重要選擇中,尋找某種具有現實可能性的答案。

記憶偏離

作者

吳楚,新銳科幻作家,電視製片人。已完成八部長篇科幻小說。作品極具「現實主義」風格,擅長在科幻的背景下,構築具有強烈現實意義的長篇故事,具有較強的影視改編潛力。主要作品包括:《長生》,《未來之罪》(獲2017年科幻光年獎最佳長篇獎),《無光之地》(獲2018年燧石文學獎最佳幻想小說獎),《記憶偏離》(中國科幻讀者選擇獎最佳長篇,入圍2020年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2020年七月出版新作《幸福的尤剛》。另有長篇科幻作品《背叛文明》《致命幹預》《靈魂寄生》預計2021年出版面世。

內容簡介

故事發生在一個虛構的當代城市Y市。一場奇怪的關於記憶的疾病開始出現和蔓延,一開始是一個單獨的病人,然後是幾個,十幾個……到小說高潮時,全市有接近一半的人患上了這種病。

許多人一覺醒來,突然發現世界和記憶中的不一樣了。你身邊躺著一個陌生人,說是你的愛人。而你記憶中已經認識了好幾年的愛人,卻不認識你了。你看到了記憶中已經死去的親人,或者記憶中昨天還在一起吃飯的親人,現在已經離世了。你發現自己身處一座陌生的新房子裡,這裡似乎是你的家,但你不記得什麼時候買的這座房子。

最初,這些人被當作精神病人進行治療,但很快發現,事情並非那麼簡單。

所有記憶發生錯亂的人,似乎記憶都是相通的,共同記得一些現實世界中沒有發生過的事,比如去年時某地發生的一場大地震,本市某位領導人被雙規下臺了……好像他們來自一個共同的平行世界。

經過核查,所有人記憶產生分歧的時間點是三年前,每一個得病的人,最近三年的記憶似乎都突然被消除了,取而代之的是那個平行世界中的三年記憶。

本故事主人公是一對兄弟,哥哥是精神科醫生,在病人的記憶中,他是一個已經因為工作辛勞在崗位上去世了的勞動模範。弟弟是一位公司白領,也患上了這種病,他記憶中的戀人在現實中已經和他分手,枕邊睡著的卻是他並不認識的另一個女友……兄弟二人為了找到真相,開始四處調查奔波。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常見的科幻題材,傳統的寫法往往是圍繞個人視角來寫,當把這些題材放到社會整體的角度,它就會變成一個全新的作品,帶給我們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

比如,時間循環題材,我們見過很多例如《土撥鼠日》這樣一個人陷入循環的作品,但是當寶樹在小說《時間之墟》裡,讓這個設計作用於整個地球時,就產生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社會形態。

本書《記憶偏離》也是如此,關於單個人的記憶出現偏差,歷史上的作品數不勝數,不僅科幻作品會用,許多主流的小說和電影也常常涉及。

但是將它放到一整座城市,尤其是我們熟悉的中國當代生活的城市,就成了一個超級的思想試驗。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著無數的社會關係網絡,完全由我們記憶構成的人格維持著,記憶偏離一旦降臨,患者會立刻變成另一個人,圍繞每個人的社會關係網絡會立刻重新洗牌,一場局部的社交地震就會爆發,而城市中這種地震交替出現時,正常的生活秩序早已天翻地覆。

《記憶偏離》借著社會中個體的記憶關係的改變,展現了無數的案例。

一個小女孩在記憶中父母離婚了,而在現實中,父母家庭關係完好如初。

一位妻子,在記憶和現實兩個世界的相親中,選擇了不同的結婚對象,面對貧富差別懸殊的兩個家庭環境陷入了迷茫。

主人公兄弟中的弟弟,在記憶被改變後,堅信自己是個好人,然而卻懷疑在現實中的自己是否因為嫉妒而殺過人……

小說在內容上更是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人們需要依靠自己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上的記錄去確認自己在現實世界的經歷,城市化進程的建築分布和拆遷是破解記憶偏離症狀的轉播過程的重要線索……

記憶偏離症只是一個契機,讓我們窺探到了無比複雜的社會人生中不同的可能,而最幽深曲折,打動人心之處,在於人物每一次刻骨銘心的選擇。

本書的作者吳楚,已經發表出版過多部長篇科幻小說,正如其《長生》中,社會各階層對用永生技術的關注,《幸福的尤剛》中,記憶治療技術對於底層鄉村倫理的衝擊。

在他的作品裡,往往蘊含著一種非常難能可貴的現實主義傳統。

科幻的設定和點子自然是重要的,關於技術細節的推演自然是要求精密的,吳楚在這幾個方面,做的都很出色,然而他真正最關心的重點,其實是在被科技改變的世界裡,最底層的芸芸眾生的生活狀態的變化。

人生算法

作者

陳楸帆,畢業於北大中文系及藝術系,科幻作家,編劇,翻譯。美國科幻作家協會(SFWA)成員,世界華人科幻作家協會(CSFA)會長,Xprize基金會科幻顧問委員會(SFAC)成員。曾多次獲得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銀河獎、世界奇幻科幻翻譯獎等國內外獎項,作品被廣泛翻譯為多國語言,在許多歐美科幻雜誌均為首位發表作品的中國作家,代表作包括《荒潮》、《未來病史》、《人生算法》等。曾在Google、百度及科技創業公司諾亦騰有超過十年的管理經驗,現為傳茂文化創始人,聚焦泛科幻領域的IP開發,科幻科普傳播,以及科技與文化藝術產業的跨界合作

內容簡介

廣東農村老人韓小華在他七十大壽的這一天,陷入了沉思,他子孫滿堂,一生似乎很圓滿,然而也有不少遺憾和心結:老伴因為延誤治療而病逝,少年時跟哥哥抽籤輸掉,沒能去上大學……如今,人工智慧取代了一切,生活似乎非常方便了,然而當人逐漸被代替,他似乎也迷失了活下去的意義,教育水平不高的他已經理解不了這個時代了。

他決定自殺,卻被他的哥哥韓大華察覺了,身為頂極企業家和科學家的哥哥將他接進了自己的高科技大廈,體驗還在試驗中的「因陀羅」系統。這個系統能夠讀取和修改人的記憶節點,讓人在沉睡中進入虛擬世界,回到人生歷程中的某個節點,換一個方向重新度過新的一生。然而由於生理限制,每個人只能體驗三次。

韓小華三次回到了自己人生中的某個節點,渡過了三個不同的人生,每一次當他回到現實,都恍若隔世,對世界和生命有了新的體悟,最後,他似乎明白了為什麼要活下去。

小說的全部情節,圍繞一個能夠讓人物在虛擬世界中重新走過另一次人生的裝置「因陀羅系統」展開。

儘管對這個神奇的系統,陳楸帆給出了詳細的技術解釋,但是不難看出,作者在這篇小說裡,使用的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幻想文學敘事主題:黃粱一夢。

敘事套路的簡單,意味著作者對於敘事內容有著足夠的自信,而陳楸帆確實有這種資本。

近年來,可以看到陳楸帆的科幻創作有著明顯的轉向,其作品中的地域性色彩越來越強,多部作品集中表現廣東地區的時代和人文主題,例如《荒潮》中對於作為電子垃圾集散地的廣東漁村的賽博化書寫。

在本篇小說中,主人公韓小華幾次重生,始終活躍於他筆下反覆強調的「大灣區」——包羅了港澳、廣洲、深圳等廣東經濟最發達,近幾十年來變化最為劇烈的地區。

韓小華的前兩次重生,身份分別是當年抽籤戰勝哥哥,上了大學的知識分子,和已經有了兩世經驗後,從青年時期開始經商,建立廣闊商業帝國的企業家。

每一次,都是從幾十年前一窮二白的廣東農村出發,藉助自己對於時代信息的把握,一步步追尋自己想要的東西,一直走到近未來高度信息化的未來中國。

他如何應對當時的計劃生育政策,如何抓住改革開放浪潮的商機,如何應對經濟危機和海南地產熱……可以說,這部小說的主角不只是韓小華這個人物,而是整個廣東大灣區,這個有著特殊地域歷史、文化和傳統的人們,在劇烈的時代變化面前的人生選擇。

這是一個可以寫幾部長篇的題材,但是陳楸帆並沒有把它當作一個重生爽文來寫,而是選取了對於主人公最為重要的人生部分,將內容壓縮到了一個中篇的篇幅。

故事緊密圍繞的,是主人公韓小華最為焦慮的問題:自己的人生到底缺少了什麼?為什麼會走向自殺的宿命?

現實中的韓小華,只是一個教育程度不高的農民,他將自己的缺憾歸結為人生中幾次偶然的錯失,尤其是少年時的那次抽籤,失去了獲得教育和跟上時代的機會。

然而第一次重生,他代替哥哥上了大學,進了國企,趕上了股市,精打細算,卻仍然被時代的劇烈變動擊潰,抱著缺憾走向了相同的選擇,第二次重生,他有了前一世的體驗,已經是一個能夠理解複雜概念的智者,野心勃勃地想利用自己的知識成為時代的掌控者,雖然看上去成功了,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卻失去了家人和妻子的愛,再次走向崩潰。

最終,他的第三次場景,只回到了妻子去世前的那個短暫時刻,去追尋心靈的平靜,並在回到現實後,與哥哥進行了長談,對人生有了徹底的領悟。

陳楸帆冷酷地將這個男人的內心進行了解剖,將他放到每一條時間線上,用各種可能性不斷拷問,人在這個急劇變化的世界,究竟想要的是什麼?

毫無疑問,不管在哪一世,主人公都沒有太多選擇的自由,他可以回到某些關鍵的節點,改變人生的方向,但不管哪個方向,在廣東大灣區這個被經濟、時代和技術不斷洗刷的地方,想要讓自己的人生跟上時代,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他曾經以為自己可以掌握某種人生的算法,統合這個世界的信息流,但在這個過程中,他的自我也在不斷喪失,難以找到自己人生曾經珍視的東西。

真正困住人物的,不是某個命運的巧合或者邪惡的力量,而是全球化的技術浪潮,對於還沒有始應這種變化的局部地區的人們的生活的衝擊。

中國在近幾十年的變化實在太快,一個人在最原始和貧窮的農村生活中走出,一路走到未來賽博社會的巔峰,這種命運之重,是少有人能夠承受的,有多少人能夠始終抓住自己生命中最為重要的意義呢?

《人生算法》通過一個尋找生命意義的廣東人,在記憶的虛擬世界中多次不同人生的探索,為我們在一個急劇變化的技術世界尋找心靈的平靜,提供了可貴的樣本。

孢子

作者

糖匪,SFWA(美國科幻和奇幻作家協會)正式作家會員。素人幻想師,威士忌死忠。代表作《無定西行記》《癮》等。出版短篇小說集《看見鯨魚座的人》,長篇小說《無名盛宴》,2013年起,共有10篇短篇小說陸續被翻譯到英美法澳日韓意西等國家發表,兩次入選當年美國最佳科幻年選。《熊貓飼養員》獲Smokelong Quarterly2019年度最佳微小說提名。同年《無定西行記》獲美國最受喜愛推理幻想小說翻譯作品獎銀獎。除小說創作外,也涉足文學批評、詩歌、裝置、攝影等不同藝術形式。2016年受邀參加上海雙年展戴克曼主持「月亮會談」(理論劇院),2018年其裝置作品參加J gallery舉辦《科學戀物博物館》青年藝術家群展

內容簡介

在星球殖民時代初期,地球上被廢棄的一座試驗性城市,一群藝術家住了進來,同時進來的還有許多沒有主人的AI機器人。

「我」在街上撿到了一個漂亮的AI女孩,把她領回家,向她介紹自己家傳的藝術:在每年的「刺影日」,向天空發射藏有特殊圖案的納米機器人煙火,機器人落到人群身上,製造出對應圖案的刺青,這些刺青幾天後就會隨著人體的代謝消失,如同煙花般轉瞬即逝。

「我」沒有告訴AI女孩的是,這些刺青是自己父親「守門人」設計的,承載著當年一段被當局抹殺的重要歷史,只有這種轉瞬即逝的形式,才能躲過審查,然而,作為新的一代人,「我」始終認為父親所做的事情沒有意義,與之決裂。然而最終我發現,這些湧入城市的AI機器人,其實也承載著父親留下的記憶和歷史

糖匪的這篇作品筆法冷峻,所描繪的場景極具畫面感和現實感,無論是在投資熱潮中迅速建又隨即衰敗的城市,還是那群在工業廢墟上進行創作的藝術家們,在現實中都能找到對應,讓我們很容易進入到故事中的氛圍裡去。

小說的敘事極為精巧,前半部分與AI女孩的相遇和對這個時代機器人權益的介紹,神奇的納米技術與刺青藝術的結合,細節豐富,似乎是在遵循著某些已經成為套路的科幻傳統,讓讀者誤以為已經把握了小說的主題。

然而作者筆鋒一轉,從主人公對父親「守門人」的回憶講起,突然將之前所有講述的內容納入了歷史的維度中去,讀者才恍然大悟。

原來這不是一個關於人工智慧或者納米藝術的故事,而是一個關於記憶和歷史的故事,「我」只是故事的敘述者,其背後那位從未露面的父親,才是小說真正的主角。

「銘記歷史」是文學的永恆主題,想要抹消歷史的力量越強,銘記者想要留住歷史的努力就越顯露出意義和價值。

科幻小說這種文類,賦予了銘記者更多的手段和可能,「守門人」同時有著科學家和藝術家的屬性,他能夠將歷史用技術手段製做成短暫的藝術品,去讓人們銘記。

可是,更多的手段並不意味個更有效,守門人幾十年來的努力,隨著時光的流逝和人們記憶的淡忘,顯得似乎毫無價值,這種否定在小說中,伴隨著作為敘事人的「我」對父親的否定,不斷地強化和詠唱,將故事的情感曲線一路向下壓抑著,幾乎讓人喘不過氣來。

然而,這道壓抑的曲線隨著結尾真相的揭開,突然上揚。

作者給了「守門人」一個令讀者意想不到手段,同樣是使用技術,去將原本煙花般徒勞的努力,替換為一個可以世代流傳的永恆銘刻,這個轉折是如此的突然,甚至直接粉碎掉了敘事人「我」作為其父親的繼承者的身份,給了讀者們極大的震撼。

《孢子》這篇小說,以一種極具戲劇化的手法,提出了某種個體利用科技和藝術的努力,來在歷史的洪流中銘記個人的可能性。

後意識時代

作者

蘇民,科幻作家,科幻編劇。心理學專業,前產品狗。現實感薄弱,人格破碎,置身事外的觀察者。三體宇宙編劇,短篇小說多發表於不存在、豆瓣、驚人院,長篇小說《小眾心理學事件》籤於閱文集團。短篇小說代表作《綠星》《替囊》《後意識時代》等,《替囊》獲未來事務管理局讀者票選「2019我最喜愛的科幻春晚小說」

內容簡介

「我」是一名心理諮詢師,在最近的業務中,發現許多客人們都表現出了焦慮症的症狀,他們覺得自己被控制了,在進行工作的時候,不受自己控制的連續大段講述專業話語,卻對生活中本該有所觸動的細節無動於衷,似乎說話的並不是自己。

「我」勸說客人,也許只是因為壓力過大,並且講起了大段的心理學術語,卻對窗外自殺墜落的人體無動於衷……「我」意識到這個世界出了什麼問題,自己出了什麼問題,想要去查明真相,於此同時,「我」還在關於女兒的教育問題上,跟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的丈夫始終發生著矛盾。

終於,人類發現,這些症狀背後的真相是,人類的大腦進化了,那些有著密集知識和清晰邏輯的從業者, 其大腦發生了進化,這種焦慮症不過是快速進化中的不適應而已。能夠大段報出專業話語,並非是疾病,而是進化的象徵!人類終於分化成了生理上不同的兩個階級,而「我」帶著同樣已經進化的女兒,跟丈夫相分離。

蘇民的這個故事,使用了大量心理學有關的專業知識,將人物意識和潛意識兩種形態下的表現對立了起來,並且模仿這種關於意識的劃分,創造了一種現代社會高度專業化分工的環境下獨有的意識形態:「後意識」。

人物的大腦陷入另一種意識形態,身體被自己的專業話語所壟斷,自我意識和理智無法控制身體,於是,人類的一種令我們感到熟悉而又恐怖的心理狀態,被描繪了出來。

科幻小說常常根據科學理論和技術推演,創造出新的技術和世界形態,然而,人類的理論有許多是用於解釋自身的思維的,於是,當這種推演降落在我們自己頭上時,科幻這種藝術形式的感染力得到了極大發揮。

然而,一篇科幻小說的感染力,常常並不局限於用技術推演還未發生的可能,而是能夠進一步對現實已有的可能進行隱喻,我們經常能夠在韓松的小說中,那種陰沉、晦澀、恐怖的氛圍中,找到身邊熟悉的人和事的影子,蘇民的這篇小說也是如此。

「後意識」所造就的這種病症:陷入深度的工作狀態,大段講述專業術語,這個過程中對於自我的喪失,並不是一個只存在於幻想小說中的狀態,而是現實中我們身邊許多人,包括自己的寫照。

我們非常熟悉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對資本主義環境下勞動者的「異化」狀態的批判,當一個人在高度專業化工作環境中被異化時,也就喪失了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屬性。

蘇民的小說,將人的異化狀態的解釋,深入到了生理和心理層面,通過形象的生活場景和情感描繪,為我們揭示了一個被撕裂的未來,或者說現實:生活和人群被強制分離成兩個部分,未進化的人和進化的人,正常的生活和充滿專業化術語思維的生活。

我們不再能夠兼容兩種狀態,而是必須做一個二選一的抉擇。

於是,一切不合時宜的記憶、生活和親人,只能被拋棄,而這種抉擇,根本不是我們自己的意識所做出的。

《後意識時代》這篇小說,從心理學的視角出發,虛擬和隱喻了高度分工的現代社會中,人類的異化達到極致的形態,為我們的生活和心理狀態敲響了警鐘。

如何在歷史的洪流中銘記個人歷史,

如何在社會的高度分工中對抗異化,

如何在被技術劇烈改變的時代保持內心的平靜,

如何在紛繁複雜的記憶鏈條中重整人的社會關係……

這就是今年引力獎小說討論的話題。

科幻往往被認為承載著眾多的歷史使命,而它對於現實問題的關注和探索,將繼續成為讀者們所期待的重點。

在新的一年裡,世界和中國都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這一年的現實,又將催生怎樣的作品呢?

讓我們期待明年的引力獎。

作者宇鐳

相關焦點

  • 強推三本獲得「銀河獎」的硬核科幻小說,讀者:這才是科幻網文!
    大家好,我是小毛,每天都會為大家挑選高質量高人氣的經典小說,希望你們喜歡。今天強推三本硬核科幻網文,全都是「銀河獎」獲獎作品,被粉絲吹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銀河獎是中國幻想小說界最高榮譽獎項,也是中國大陸唯一的科幻小說獎。
  • 英國科幻小說最高獎亞瑟·克拉克獎公布,尚比亞作家處女作獲獎
    Clarke Award) 成立於1987年,由英國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資助,頒發給過去一年在英國出版的最好的科幻小說。該獎項為「英國最負盛名的科幻小說獎」。上一屆獲獎作家塔德·湯普森 (Tade Thompson) 稱這部作品為「21世紀最偉大的非洲小說之一」,「終於能有一部小說,展現出非洲人生活其中的夢幻與平凡。」
  • 這四本小說都曾獲科幻小說最高獎項「銀河獎」,本本經典,收藏了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沒有人比我更懂小說的懂王·小s!不知道大家是否關注科幻小說?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科幻世界?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科幻圈有一個叫做「銀河獎」的中國幻想小說界(主要對象為科幻小說)最高榮譽獎項?
  • ...n·k·傑米辛|科幻|雨果·根斯巴克|約翰·坎貝爾|科幻小說|...
    2020年雨果獎獎項公布據悉,雨果獎由「世界科幻協會」(World Science Fiction Society)頒發,自1953年起在每年8月舉行的世界科幻大會(World SF Convention)上公布獲獎名單,獎項名稱來源於「科幻雜誌之父」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是全球級別最高的科幻作品獎項之一,面向全球科幻作家。
  •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但科幻小說已不在那裡
    這難道不是一個科幻世界嗎?四十多年前,人們向科幻作家提出的問題已經從「你們這些瘋狂的想法是從何而來的?」變為「人類現已登上月球,你們還能寫什麼呢?」。而今,當科學技術每天都將科幻小說中的想像變為現實時,這些問題已變得無關緊要。
  • 窮人清退、工廠改制和幽暗意識:科幻小說能夠書寫現實嗎?
    或如宋明煒所說,在主流現實主義文學逐漸與現實脫節、迅速邊緣化的過程中,科幻文學填補了這一片「完美的真空」,看似與現實無關的科幻小說與闡明真相的現實主義結合在了一起。貧富隔離:被冷凍的窮人去向何處?2019年第3期《科幻世界》中的《時間徒刑》一文,顧名思義是一則關於時空刑罰的故事。小說主人公在一次從21世紀40年代回到20世紀初的時空旅行中,將一張註定獲獎的彩票遞送給了經濟狀況不佳、依靠破舊五金店生存的父親手中。因為觸犯了時間旅行法規,他被處以為期一年的有期徒刑,將被「坍縮」在過去的某一天——「坍縮」的意思是他將在一年內不斷地回溯這一天。
  • 23本科幻網絡小說推薦,都是資深讀者喜歡看的,總字數超過3千萬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編程,專注給大家推薦優質的網絡小說,緩解大家的書荒之苦。今天給大家推薦23本科幻網絡小說,都是比較經典的作品,是收藏數排在科幻分類前列的,都是資深讀者們喜歡看的。字數也都不少,這20多本小說總字數超過3千萬,喜歡看科幻小說的小夥伴千萬別錯過了。
  • 科幻小說都講些什麼?給科幻小白的入門指南
    常看科幻小說的人對於科幻小說該怎麼分類都有自己的認識,雖然有時不能準確地說出這些類別的名稱、涵義,但潛意識裡時時刻刻都在使用這套分類標準:挑選科幻書時、關注科幻作家時、跟人聊天時、下載科幻電影時……無不受自己心中分類的影響。最愛的科幻類別總是第一時間關注,不喜歡的類別基本不予理睬。總而言之,就跟大家看異性時一樣,是不是你的「菜」,第一時間就能知曉。
  • 第28屆科幻「銀河獎」頒獎盛典及獲獎名單揭曉
    他的作品剛一進入中文世界,立刻給中國讀者送來了想像力的超大禮包。同時,他還是一位重要的科幻編輯,不斷推出新星。最近兩年,他更是為中國幻迷奉獻了這樣兩部《世界科幻傑作選》。面對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幻大家,中國科幻迷唯有送上最誠摯的歡迎。
  • 那些讓你眼前一亮的科幻小說:科幻,不止宇宙
    這些科幻作品似乎都離不開末日、地球毀滅和宇宙等元素,但是離開了這些,科幻作品就沒有別的主題了嗎?有人說,科幻小說的魅力在於帶領著我們走向那個未知而又神秘的未來,而未來的主旋律,不僅僅只有末日。我們整理了一份關於未來的科幻書單,這裡,或許才是真正的未來世界。
  • 凡爾納小傳:讓潛艇、火箭變為現實的「現代科幻小說之父」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紅旗飄揚)凡爾納小傳:讓潛艇、火箭變為現實的「現代科幻小說之父」1828年2月8日,儒勒·凡爾納出生於法國的南特費多島。(《氣球上的五星期》插圖)自此,凡爾納和赫澤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兩人籤訂合同,每年創作兩本科幻小說。凡爾納寫作進入了穩定的高產期,包括探索地下世界的《地心遊記》(1864年)、試圖利用大炮炮彈飛向月球的《從地球到月球》(1865年)、探索海底世界的《海底兩萬裡》(1870年)等等。
  • 關注現實才有說服力——談工業題材網絡小說的價值及其走向
    原標題:關注現實才有說服力 工業題材網絡小說在整體設定上基本遵循這個套路,但由於題材的特殊性,關注現實,或者說從現實出發,真實再現工業改革給國家帶來的巨大變化,才具有說服力,才能打動讀者。這是由歷史決定的,網絡作家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 範含的《電子生涯》作為早期網絡小說,開啟了科技工業文的先河。急凍人的《重生之科技巔峰》奠定了工業題材在網絡文學中的地位。
  • 不止出現在科幻小說裡,這些黑科技其實已經來到我們身邊
    在科幻作品裡,機器人也應該算是出場最頻繁的科技產物之一,比如我們熟悉的鐵臂阿童木,《超能陸戰隊》裡的大白,機器人查派等。而機器人也在逐漸融入現實社會,運用到工業、農業、生活中。超級電腦超級計算機是計算機中功能最強、運算速度最快、存儲容量最大的一類計算機,在科幻作品裡也是必不可少的。而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實中的計算機運行速度也越來越快,大型超級計算機不斷問世。美國的「美洲豹」、「走鵑」,中國的「天河一號」,都是世界有名的超級電腦。
  • 科幻小說集《希望之地》:用想像力創造未來
    儒勒·凡爾納曾說:「一個人能夠想像出來的東西,另一個人都能把它變成現實。」潛艇、直升機、宇宙飛船、人工智慧、基因技術等重要發明和創新與科幻作品之間千絲萬縷的練習,為這句話寫下了主教。從而這句名言成為科幻與現實世界連接的最經典描述。當下的科幻小說能為科技巨變帶來什麼?技術如何帶領人類社會走向未來?
  • 科幻小說的「主題矛盾」和「陌生化」
    科幻小說正是在文學的世界中安放一個預設的前提,在一個虛構的世界中來推斷人性的走向。而推動科幻小說情節持續發展的,正是其中的「主題矛盾」。可以說,設置合理的矛盾衝突是任何科幻小說作品都無法迴避的重要的「關鍵詞」。
  • 科幻小說會獲得嚴肅文學的認可嗎? | 專訪雨果獎得主赫維爾特
    現場抵達了不少觀眾,他們都是科幻與奇幻作品的忠實讀者。採寫 | 新京報記者 宮照華被嚴肅文學許可或許只是一個過程新京報:雖然科幻/奇幻小說已經誕生了許多大師,例如厄休拉·勒古恩,史蒂芬·金,雷·布拉德伯裡,阿西莫夫等等,但是這類作家從來沒有獲得諾貝爾獎或布克獎這類世界級獎項的認可。
  • 中國科幻破繭之路:從葉永烈到劉慈欣,夢想正在變成現實
    事實上,《貓城記》是借火星上的貓國來寫中國和中國人,本質上是知識分子批判小說,該小說獲得了世界聲譽,得到了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的注意。鄭文光中國科幻在相當一段時間裡都在自問一個哲學問題:我是誰?童恩正從今天來看,它可說是「鬼吹燈」「盜墓筆記」的等探險小說的鼻祖。在同代科幻作家中,童恩正成為「重文學流派」的代表,而關於科幻小說「我是誰」的問題,童恩正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科幻(首先)是文學。
  • 華語科幻星雲獎揭入圍名單 前國手趙蕊蕊小說入圍
    原標題:華語科幻星雲獎揭入圍名單 前國手趙蕊蕊小說入圍  近日,第四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入圍名單揭曉。備受關注的趙蕊蕊的小說《彩羽俠》入圍最佳科幻長篇小說獎。本不屬於科幻界的作者開始涉獵科幻創作,並獲得重要提名,在《科幻世界》副總編姚海軍看來,這正是本屆入圍名單反映出的一大特點。
  • 少兒科幻 帶夢飛翔!首屆少兒科幻星雲獎入圍名單出爐
    《我的同桌是外星人》和《神奇豬俠:外星人入侵地球》是此次入圍 2019 年度幼兒科幻小說專項獎的兩部作品,這兩部作品的讀者群都劃定在幼兒園大班到小學低年級區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閱讀和理解能力相對較弱,但想像力豐富、好奇心強,需要引人入勝的情節和細緻的引導。
  • 中國為世界科幻貢獻獨特價值
    新華社成都12月3日電(記者楊迪、王迪)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雨果獎獲獎作品《三體》今年7月發行了日文版,迄今已銷售超過13萬冊。負責編輯此書的日本早川書房編輯梅田麻莉繪近日在參加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時向記者介紹,《三體》成為日本今年最暢銷的科幻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