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出現在科幻小說裡,這些黑科技其實已經來到我們身邊

2021-02-08 書蟲時光

8月26日,2018首屆中國智博會圓滿落幕

展會在我大重慶引起了熱烈反響

本來只有3天展期

在大家的強烈要求下

還延展了兩天

書香君也去湊了一下熱鬧

艾瑪,除了被黑科技驚豔到以外

也被滿眼的人人人驚嚇到

現場、交通都是這樣的

既然大家如此興趣高漲

今天書香君就和大家說說

這些從科幻小說裡走出來的黑科技吧

機器人

在本屆智博會上,能夠演奏音樂的機器人為現場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科幻作品裡,機器人也應該算是出場最頻繁的科技產物之一,比如我們熟悉的鐵臂阿童木,《超能陸戰隊》裡的大白,機器人查派等。而機器人也在逐漸融入現實社會,運用到工業、農業、生活中。

作品簡介

作品:《阿西莫夫:機器人短篇全集》

作者:【美】艾薩克·阿西莫夫

《阿西莫夫:機器人短篇全集》匯集了科幻大師艾薩克·阿西莫夫創作的有關機器人的多部短篇小說。在這些形形色色的短篇小說中,各種機器人的形象描寫得栩栩如生。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與人類如何相處,他們存在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困惑等,無不使得故事具有獨特的趣味,讓人產生無盡的遐想。

超級電腦

超級計算機是計算機中功能最強、運算速度最快、存儲容量最大的一類計算機,在科幻作品裡也是必不可少的。而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實中的計算機運行速度也越來越快,大型超級計算機不斷問世。美國的「美洲豹」、「走鵑」,中國的「天河一號」,都是世界有名的超級電腦。

作品簡介

作品:《怒月》

作者:【美】羅伯特·海因萊因

羅伯特·海因萊因是最具影響力的美國科幻作家之一,曾四次獲得雨果獎長篇小說大獎。《怒月》是他最後一部獲獎長篇。海因萊因在這部作品中,不僅成功地塑造了曼尼等多個令人信服的反英雄形象,更以自己在技術方面超人的預見性刻畫了一臺獲得了自我意識的超級電腦——月球人對抗地球的秘密武器。

全息影像

全息影像技術科幻作品中也有大量描寫和應用,是一種在三維空間中投射三維立體影像的次世代顯示技術。目前也在實際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比如日本的虛擬偶像初音未來演唱會,便是全息投影技術的實際應用。

作品簡介

作品:《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作者:【美】菲利普·迪克

《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是經典科幻電影《銀翼殺手》的原著,是菲利·普迪克經典科幻作品之一,講述的是自然人和仿生人之間的博弈。小說裡出現了很多科技產品,機器人、會飛的汽車、語音識別技術,還有全息投影的女朋友……

VR、AR技術(虛擬實境裝置)

有一種神奇的眼鏡:戴上後就能進入其中中,看到、聽到裡面的東西。讓你成為其中的主角。這就是虛擬實境裝置。而這項技術也是科幻小說家經常描寫的題材。如《三體》、《頭號玩家》、《雪崩》等。而這種眼鏡也已經不再是想像,2016年年初發售的Oculus Rift是虛擬實境裝置的代表。戴上Oculus Rift玩遊戲,能讓玩家在視覺上猶如進入遊戲中。

作品簡介

作品:《三體》

作者:劉慈欣

《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曾獲得第73屆雨果獎。雖然《三體》書迷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所創造的「維度打擊」,以及三體世界裡的神器「二向箔」,但在《三體》第一部中,VR/AR技術也帶來很大震撼,汪淼戴上VR設備進入三體遊戲世界,以第一視角在荒漠中跋涉,前往商朝首都朝歌,書中的「三體遊戲」就可以看作一款成功的VR遊戲。

人臉識別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2015年支付寶的人臉識別支付功能亮相了。以後支付就可以不需要密碼,只靠刷臉了。據報導如今人臉識別技術的精確度已經可以達到99%。

作品簡介

作品:《少數派報告》

作者:【美】菲利普·迪克

《少數派報告》是菲利普·迪克的短篇小說,曾改編成電影,由湯姆·克魯斯主演。故事中人臉識別被作為一種重要的監視手段。無處不在的人臉識別儀器可以掃描每個人的虹膜,從而識別儀器前的人是誰。

人工黑洞

黑洞是根據理論和觀察推測的一種密度巨大的天體,通常存在於宇宙各星系中。20世紀80年代,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威廉·昂魯教授提出「人造黑洞」的設想,2015年,世界上第一個「人造黑洞」在中國東南大學實驗室裡誕生。

作品簡介

作品:《海伯利安》

作者:【美】丹·西蒙斯

《海伯利安》是美國作家丹·西蒙斯所著科幻小說,是一部著名的太空歌劇經典、一部浩瀚壯美的星際史詩。該書出版後橫掃世界重量級科幻獎項,被軌跡雜誌票選為1990年前十大科幻小說。在書中,地球就是被一顆人造黑洞毀掉的。

無人機

無人機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行器。與載人飛機相比,它具有體積小、造價低、使用方便、對作戰環境要求低、戰場生存能力較強等優點,在軍事領域運用廣泛。近年來,無人機也在民間日漸流行,主要用於航拍。

作品簡介

作品:《雲端殺機》

作者:【美】丹尼爾·蘇亞雷斯

《雲端殺機》是一部驚悚科幻小說,作者丹尼爾·蘇亞雷斯被公認為是《侏羅紀公園》作者麥可·克萊頓的傳人。小說中無人機被植入織葉蟻的意識擁有了集體智慧,對人類進行攻擊,從而引發了系列故事。

相關焦點

  • 《科幻世界》姚海軍:一百年前的科幻小說竟然寫了這些
    民國初年,我們還出現了很多優秀的作品,當然這些作品不像現在的科幻小說科學的味道那麼濃厚,但是實際上也表現了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他們內心深處的第二個瞬間是「十七年文學當中的科幻」,所謂十七年文學就是指1949年到文革這一段時間,這裡面也有不少科幻作品,但是這時候的科幻,和剛才我講到的清末民初那個時候的科幻,已經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它們更接近科普。
  • 那些讓你眼前一亮的科幻小說:科幻,不止宇宙
    這些科幻作品似乎都離不開末日、地球毀滅和宇宙等元素,但是離開了這些,科幻作品就沒有別的主題了嗎?有人說,科幻小說的魅力在於帶領著我們走向那個未知而又神秘的未來,而未來的主旋律,不僅僅只有末日。我們整理了一份關於未來的科幻書單,這裡,或許才是真正的未來世界。
  • 一切科技的前行者:在夢幻遐想裡的科幻小說
    尤其是在步入現代社會以來,在科學體系的認知下,各種科幻小說及以科幻元素為主的影視出現,這種遐想正越發浩瀚、夢幻,向我們描述一個宏大且豐富的未來世界。由科幻小說《火星救援》同名改編而來的電影便向我們講述了在未來人類在火星建立基地的故事:男主遭遇沙塵暴被困火星,在沒有物資的情況下利用現有的條件,頑強的支撐到地球的救援到來。
  • 《流浪地球》《紅星》《黑豹》《三體》:科幻小說是怎麼說我們的
    《流浪地球》《紅星》《黑豹》《三體》:科幻小說是怎麼說我們的太陽冷卻,地球變得不適宜居住。人類只剩下一條出路:逃離太陽系。這是電影《流浪地球》(The Wandering Earth)的引子,聽起來這多半是一部好萊塢大片。預告片裡甚至還有《盜夢空間》(Inception)式的霧號。
  •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但科幻小說已不在那裡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的腳步。這句話在2018年顯得更為合適。科幻小說與世界。它們創造了彼此。外部世界對科幻小說的影響顯然更加巨大,但科幻小說對世界的影響卻更有針對性。兩者扯平了。況且,我們生活在一個科幻的世界裡,這一點毫無爭議。
  • 科幻小說都講些什麼?給科幻小白的入門指南
    常看科幻小說的人對於科幻小說該怎麼分類都有自己的認識,雖然有時不能準確地說出這些類別的名稱、涵義,但潛意識裡時時刻刻都在使用這套分類標準:挑選科幻書時、關注科幻作家時、跟人聊天時、下載科幻電影時……無不受自己心中分類的影響。最愛的科幻類別總是第一時間關注,不喜歡的類別基本不予理睬。總而言之,就跟大家看異性時一樣,是不是你的「菜」,第一時間就能知曉。
  •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盤點6本讓你熱血沸騰的星際科幻小說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在晴朗的夜晚看到夜空中的星辰時,你會不會想起這麼一句話?是的,雖然現在已經過了「四十不惑」的年齡,但每當看到這句話的時候,還是禁不住熱血沸騰。從現代科幻小說的重要開創者,法國小說家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的《太陽系歷險記》開始,到國內的新生代科幻主要代表作家劉慈欣的《三體》、《流浪地球》,我想,你應該讀過不少的科幻小說了吧。除了「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這樣讓你感動的語句之外,還有哪些讓你熱血沸騰的星際科幻小說呢?
  • 從單性繁殖到山東女孩上太空種大蔥,科幻小說如何打破刻板印象?
    21世紀的科幻女性角色但回歸歷史,科幻小說長時間被視為一種大男孩的逃避主義文學,所以在我們的圈子裡有一種說法叫「老」、「白」、「男」——就是說在歐美科幻圈裡,長時間是年紀很大的白人男性作者佔據了主導地位。
  •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時間:2017-03-02 04:3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來啦,2017年都有哪些好看的科幻小說呢?
  • 今年科幻讀者票選的獲獎小說,都在關注現實問題
    你身邊躺著一個陌生人,說是你的愛人。而你記憶中已經認識了好幾年的愛人,卻不認識你了。你看到了記憶中已經死去的親人,或者記憶中昨天還在一起吃飯的親人,現在已經離世了。你發現自己身處一座陌生的新房子裡,這裡似乎是你的家,但你不記得什麼時候買的這座房子。 最初,這些人被當作精神病人進行治療,但很快發現,事情並非那麼簡單。
  • 科幻小說集《希望之地》:用想像力創造未來
    潛艇、直升機、宇宙飛船、人工智慧、基因技術等重要發明和創新與科幻作品之間千絲萬縷的練習,為這句話寫下了主教。從而這句名言成為科幻與現實世界連接的最經典描述。當下的科幻小說能為科技巨變帶來什麼?技術如何帶領人類社會走向未來?《希望之地》回答了這些問題。
  • 讀了那麼多科幻小說,終於我們要去火星看看了
    或許在人類拓展生存空間的道路上,火星將是下一個挑戰的前沿陣地,就像科幻小說描述的那樣——《星際戰爭》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在19世紀末的那幾年裡,人們還不相信,有一種外星生物正居心叵測地密切注視著地球……穿過茫茫太空,他們正在用貪婪的目光注視著地球,有條不紊地制訂著進攻地球的計劃。
  • 科幻小說裡的希望是不是救贖?
    科技國內原創科幻作家新秀——獵戶座懸臂,在他的最新科幻力作《失落世界》裡,也表達過相似的憂慮:人類不是無可取代的,為保護我們的家園,我們要如何做?當外星入侵者表明它們的意圖——作為低等文明承載體的地球,必須讓給它們這些高等文明。小說中,中方代表吳文斌的意見是:也許我們確實無法與你們抗衡,但我們會反抗到底。不要小看我們的決心。
  • 科幻小說會獲得嚴肅文學的認可嗎? | 專訪雨果獎得主赫維爾特
    現場抵達了不少觀眾,他們都是科幻與奇幻作品的忠實讀者。採寫 | 新京報記者 宮照華被嚴肅文學許可或許只是一個過程新京報:雖然科幻/奇幻小說已經誕生了許多大師,例如厄休拉·勒古恩,史蒂芬·金,雷·布拉德伯裡,阿西莫夫等等,但是這類作家從來沒有獲得諾貝爾獎或布克獎這類世界級獎項的認可。
  • 其實,這些電影都是由小說改編而來
    其實,這些電影都是由小說改編而來許許多多的小說令人難忘,為了滿足大眾的需求,導演們根據這些小說拍出了一部部好看的電影。讓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電影是根據小說改編而來。《哈利波特》神奇而又富有科幻色彩的電影哈利·波特系類由英國女作家J.K.羅琳創作系列小說,共7部。
  • 讀書島札記57:讓我們認識科幻,讓我們認識世界
    這次他果然又以「工科男」的獨特視角,為書友們解讀了《呼吸》以及特德·姜科幻小說的特點。他認為,科幻小說大致有三種類型:描述不存在的事物,去到去不了的地方,世界為什麼是世界?我為什麼是我?而特德·姜的科幻小說顯然屬於第三種類型。《呼吸》裡9篇作品主要分三類:講述時空之謎、偶然與必然、自由意志的,講述智慧生命、人為什麼是人的,還有就是闡述技術進步與文明、文化關係的。
  • 軍事科幻世界的文學建構——讀軍事科幻小說《新概念戰爭·220》
    讀完曹效生傾心創作的軍事科幻小說《新概念戰爭·220》(解放軍出版社),內心不禁怦然一動。厚重宏繁的作品,飽含著作者的激情活力與執著追求,充溢著強軍的豪邁情懷與憧憬夢想,浸潤著革新創造的科學基因與人文思考。魯迅先生講過,科幻小說是「經以科學、緯以人情」。
  • 適合學生閱讀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裡》
    《海底兩萬裡》是十九世紀法國作家儒勒·嘉布希勒·凡爾納「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另外兩部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和《神秘島》。該書最早被翻譯到中國是在1902年,題為《海底旅行》,最初連載於《新小說》。其作品在科幻文學領域有著深遠的影響,因而他與英國著名小說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起,被稱作"科幻小說之父"。《海底兩萬裡》成書於1870年,講的是1866年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出現了比鯨魚還要大的不知名的怪物,有人認為它是一個「獨角鯨」。於是,美國的「林肯號」逐洋艦特地去追捕這個「獨角鯨」。 阿隆納克斯教授作為一名海洋動物專家,隨隊同行。
  • 這些鬼怪不止出現在中元節,更經常陪伴在我們身邊
    而這些妖怪的形象經過一些經典作品的演繹也逐漸開始定型,除了史料中的形象外,也會根據作品的背景不同添加一些其他的設定,以便讓這個妖怪更好的融入整部作品的世界觀中。中國古代傳說將天狗稱作犬神,其實在日本妖怪圖譜中天狗和犬神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妖怪。
  • 科幻小說的「主題矛盾」和「陌生化」
    科幻小說正是在文學的世界中安放一個預設的前提,在一個虛構的世界中來推斷人性的走向。而推動科幻小說情節持續發展的,正是其中的「主題矛盾」。可以說,設置合理的矛盾衝突是任何科幻小說作品都無法迴避的重要的「關鍵詞」。